收藏 分享(赏)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97302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第二章:国际关系行为体名词解释:非国家行为体有别于主权国家的国际关系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两大类。进入 20 世纪后,非国家行为体的数量和类型急剧增长,他们的活动及影响也涉及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国际事务发挥日益重大和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与国家行为体相比,具有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对外行为的跨国性、职能作用的协调性。其影响是: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起到一单一国家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在国际事务能够发挥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可被概括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狭义:指在三个以上国家活动、拥有两个以上国家成员

2、、在两个以上国家筹资的非政府组织。广义:指除了狭义上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外,还包括了具有国际性的所有非政府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各种活动主要表现为:从事信息咨询活动;游说各国政府和国际政府间组织,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在全球问题和其他许多重大问题上,影响主权国家和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决策,并对主权国家和国际政府间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等。但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关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既难以拥有政府间国际组织那样程度的政治权利和权威,也缺乏大型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物质力量,其拥有的影响力更多来自其所具有的到的权威。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许多意愿和目标只有借助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力量才能实

3、现。思考题: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 基本特征: 拥有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形式。 (它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超国家的地区性或国际性的国际组织、政党和宗教组织,但必须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 拥有区别于其他实体的独特利益。 (国际社会中的各个行为体都具有自己的、与其他的行为体相区别的特殊利益。特殊利益决定了不同行为体在国际社会追求的目标各自不同,制约着个行为体之间的冲突、矛盾、妥协与合作) 具有一定的对外行为能力,并对其他行为体产生影响和作用。 (对外行为能力主要指具有对外行为的资格)#上述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基本特征,他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4、(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形式是国际关系行为体存在于国际社会的标志,也是国际关系行为体对外进行活动的物质、制度与文化的载体,是国际关系运行的基础;独特的利益为国际关系行为体提供了在国际社会进行活动的动机和内在驱动力,是构成国际社会纷繁复杂现象的根本原因;对外行为能力是国际关系行为体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确立自身国际地位、发挥国际作用的必要条件)2. 基本类型: 政府间国际组织。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指若干主权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创立的国家之间的组织) 国际非政府组织。 (是指不依据政府协议所建议的国际民间组织,由于关注的问题不同,因此组织的形式、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 跨国公司。 (是指活动在世界范

5、围内的经济实体,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国家行为体的一般特征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用1. 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特征 有定居的居民:国家是有一定数量的定居的人民组成的,没有居民便不能构成国家。 拥有固定的领土:领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领土,人民因无物质基础而无法生存,国家因无管辖空间而无法统治。 有一定的政权组织机构:如政府,政府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内实行管辖,对外进行交往,这是国家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体现,也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 拥有主权:主权是一国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2. 地位与作用: 国家行为体是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最主要最基本最活跃的

6、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是现代国际关系得以形成的历史起点,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主权国家行为体对非国家行为体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兴起背景、活动方式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1. 兴起背景2. 活动方式: 从事信息咨询活动 游说各国政府和国际政府间组织,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 在全球性问题和其他许多重大问题上,影响主权国际和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决策,并对主权国家和国际政府间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 非政府组织还通过举办国际性论坛和平峰会,为国际事务确定议事日程,将平日被国际社会所忽视的问题纳入国际议事日程,以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从而推动这些问题的解

7、决 在国际和平和安全领域,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和平倡议、国际协调与救助、预防冲突和战后重建等活动。3. 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催生了国际关系的新空间(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关系领域的活动为国家对外活动增添了新的外交空间,出现了所谓的新“外交”现象) 影响议事日程的设定(非政府组织表达的是民间力量的意愿,在一些国家缺乏行为意愿的国际议事日程的设定上,通过信息传播、游说、抗议和各种多边活动将所关切的议题引入到国际关系议程之中,从而影响了议事日程的设定) 为国际政治增添了新的合法性因素。一是以民众意愿为其合法性来源之一;二是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体系的参与增强了国际多边决策的合法性。 强化了国家形象和声誉因

8、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国际形象”和“国家声誉”都涉及国际社会对某一国家行为特征的评价和判断。第三章:国家利益分析名词解释: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即一国的安全利益,集中体现在保护国家有形本体的存在上,包括维护本国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人民的生存、不受外来势力的控制和破坏,以及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一个国家的安全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保障。这也就决定了一个国家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不能不把本国的安全利益作为核心利益、思考题: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内涵是什么1.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公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动因。可界定为有利于国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

9、物质的和精神的诸因素的总和。 国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利益:指的是政府利益或政府所代表的全国性利益,与之相对立的概念是地方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指国际政治范畴中的国家利益,指的是一个民族国际的利益,与之相对立的概念是集团利益、国际利益、世界利益。2. 内涵:从不同角度可对国家利益的内涵作不同的划分 从国家利益内容的角度划分:国家安全/经济/ 政治/文化利益 摩根索从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普遍性角度:六种国家利益(根本利益和次要利益;永久利益和可变利益;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 ;三种国际利益(认同利益;互补利益;冲突利益) 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的划分:根本利益(美国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如防止核、生化

10、武器对美国的威胁) ;极端重要的利益(会严重影响到美国在世界维护自由、安全和幸福的目的的问题,如防止任何地区核、生化武器、运载工具的扩散及威胁使用) ;重要利益(对美国政府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的能力差生消极影响的问题,如反对国外出现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等) ;次要利益(不会对美国的根本利益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如平衡双边贸易赤字)如何认识国家利益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阶级性与全民性1. 国家利益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国家利益首先是一种客观存在,直接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大计;同时,它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用于描述、解释和评价国家对外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也具有浓厚的主管色彩。但两者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

11、、不可割裂的。2. 国家利益的阶级性与全民性:国家利益中的阶级性是存在的,因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统治阶级支配着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维护自身确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解释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利益。其次,国家利益还反映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利益,是本国整体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结合体。试析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1. 国家利益历来是理解一国政府如何制定对外政策的关键,在指导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方面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2.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动因。 (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对内政策的最高目标,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也是决定国际关系的

12、核心因素。同时,国家利益是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点。 )3. 国家利益是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随着民族国家体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国家利益取代了国家最高统治者个人或最高统治层少数人的利益,成为国家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的基础。 )4.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5. 国家利益是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随着人们对国家利益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从国家利益出发,越来越成为人们判断、检验、评价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的重要依据和有效的分析工具)第四章:国家权力分析名词解释:软权力国家权力从类别上分,可以分为软权力与

13、硬权力,他们是一个问题的相辅相成的两方面。软权力指的是通过和平的方式,以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影响力实现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和领导。这一概念最高与 1990 年由美国学者约瑟夫 奈提出。软权力一般被界定为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价值标准,如民主、自由、人权等;市场经济,特别是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西方文明,包括文化、宗教等影响。巧实力巧实力最早由美国学者苏珊尼在外交杂志上提出。巧实力既不是硬实力,也不是软实力。而是综合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一个整体的战略,是力量的基地,实现美国目标的工具箱。它既强调大的军事力量的必要性,同时也极大地关注联盟、伙伴关系和各个层次的机制,目的就是扩大美国的影响力和建立美国行为

14、的合法性。向全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就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因为这能使美国压倒一切的实力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利益和价值观达成一致。思考题:试析权力的本质、构成及其特点1. 权利的本质: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行动自由以及影响、控制和支配他国的能力。2. 权利的构成: 有形权利:人口(数量、质量) ;地理环境(面积、气候、资源、地缘政治、地缘经济) ;经济实力(工业能力、农业能力、资源拥有状况与生产能力) ;科技实力(科技人员数量与质量、科研开发经费、科研体制) ;军事实力(常规军事力量、核军事力量、高技术武器) 无形权利:文化影响力(特指一个国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

15、无形影响力) ;政府机构的效率(一个能落实本国政策的、有效的政府机构是国家权力正常行使的重要保证) ;领导人与领导集团(领导人或领导集团能力的超长或无能、才智聪颖或不明情理、办事有效或无效。都会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拥有的实力) ;民心与社会凝聚力;对外交往能力与声誉等3. 权利的特点: 支配性: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利,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从而社会利益和价值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强制性: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扩张性:政治权利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 排他性:政治权利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合作与妥协往往是权利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 权利是一

16、个历史的范畴 权利具有相对性 权利具有两重性 权利具有互补性权力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制约与影响1. 国家权力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基本依据2. 国家权力是一个国家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手段3. 国家权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及发挥作用的程度软权力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在当代国家关系中的作用第五章:国家对外政策分析名词解释:国家战略国家战略是指在和平或战争条件下,为实现国家目标,如同发展和使用军事力量一样地发展和使用国家政治、经济和心理威力的艺术和科学。国家战略依据本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及国内国际环境,以促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为基本目标,对国家各方面、各部门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以

17、实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国家战略研究可以包括:对当前和今后国际格局的分析、认识与判断,对国家利益的分析与判定,国家目标的设定,实现战略的途径与手段。多边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联合国组织及其他一些列国际组织的产生,一大批主权国家的诞生,以及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常去国外参加高级多边会议,多边外交的作用渐渐凸显。多边外交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磋商、协调及举行国际会议进行讨论以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它有两种含义:多个主权国家参与同一个国际协调行动;通过参与多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地区性或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活动达到外交目的。多边外交的主要形式是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其实国

18、家间广泛交往的重要渠道,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消除地区热点,缓和紧张局势方面有特殊作用;同时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援助,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公共外交在当代世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度达到空前高度,各国民众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参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公众舆论对一国对外政策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大。公共外交是指一国通过电视、电影、广播、书刊等传播媒介手段,以及通过个人之间与民间团体之间的交往或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推行本国对外战略和政策,实现本国外交目标。公共外交有利于增进各国的了解与信任,促进国际谅解与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国际交流;是沟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

19、为国家交往提供坚实的民众基础。同时也是霸权主义国家干涉他国内政,宣扬本国优越,改造世界和争取民心的工具。预防性外交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 1960 年度的联合国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预防性”外交一词。其当时指的是在东西放冷战区域以外的地方如发生争端与危险局势,联合国应介入其间,防止大国实力蔓延过来。此后,预防性外交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外交概念,同时也日益被联合国在维持和平的行动中所重视。一般来说,预防性外交包括三层内涵:在预见到争端可能发生时,采取行动,防止两方发生争端;在争端已经发生的地区,采取行动,防止现有的争端升级成为冲突;在已经发生冲突的地区采取行动,限制冲突的扩大。预防性外交源于危机

20、意识。预防性外交采取的主要措施或手段是加强各种形式的沟通和意见交流,扩大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接触,增进矛盾双方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建立信任;充分发挥影响对方公众的能力;采取以资料收集和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事实调查为基础的预警办法。思考题:试析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与类型1. 目标2. 类型: 国际战略:一个国家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外交和军事政策的总的认识和谋划。 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国际问题和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 外交决策:是一种对各种外交政策备选方案进行抉择的行为和过程。试析西方国家外交决策的决策主体及其作

21、用1. 最高决策者:总统、总理(首相) ;作用(以美国总统为例):外交政策制定权、外交承认权、缔结条约和签订行政协议权、对外战争权。2. 外交决策机构:外交部、国务院等;作用:提供政策建议/拟定并实施政策/ 搜集、分析、传达情报/向外国和国际组织派驻使团代表政府3. 议会:涉及外交决策的权利;作用:条约批准权、财政拨款权、立法权、对外宣战权、外贸管制权、人事任命权4. 利益集团:以实现某种特定利益或主张为目的而寻求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集团;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活动引向政府决策5. 大众传播媒介:(泛指一切大众传播形式,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作用:影响政府外交决策议事日程/引

22、导和影响舆论,对政府的外交决策形成压力 /为政府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提供服务6. 舆论:(公众对政治、公共政策、公共问题以及对处理这些政策和问题的人们公开表示的意见) ;作用:舆论作为外交政策顺利制定和实施的社会基础发挥着制约作用/政府也会通过利用、控制舆论来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服务外交决策的环境因素及其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第六章:国际冲突与和平名词解释:国际冲突国际冲突是指国际关系各个行为体之间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权利和地位等自觉进行的竞争、压制、伤害或消灭对方的行为以及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目标不相容是所处的一种状态。国际冲突有一下特点:冲突领域限于国际社会;利益与权力之争是国际冲突的本质所在;国

23、际冲突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国际冲突的根源十分复杂,主要有经济利益、地缘战略矛盾、民族主义、宗教矛盾、帝国主义等。和平主义和平主义是指争取实现各民族之间的持久和平乃至永久和平的一切努力和主张。这里所指的是近代西方国家最有实际政治影响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一切战争。其思想渊源有:基督教、人道主义、世界主义。和平主义形成和发展历史条件是:战争规模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具有破坏性。民主和平论指非民主的国家比民主的国家更有可能进行战争,因为后者的决策时基于民众的同意,而民众将构成对战争的制约力量,因此主张推行西方民主制度,以确保世界和平,20 世纪 80 年代由康德提出。理论依据:

24、民主参与机制可将人民和平医院上升为偶家意志,三权分立的权利制衡遏制领导人的非理性战争冲动;民主国家政治文化与制度规范环境趋于相似,差异化小使战争不可能发生。然而无法证明民主国家更爱好和平,公众舆论也可能推动民主政府进行战争,且更具破坏力,因其倾向于进行十字军似的道德讨伐。思考题:如果理解国际冲突、战争及和平试析现代战争的根源(一) 传统利益冲突的理论:1. 主体论的分析方法:从利益主体的角度寻找冲突的根源,把冲突的根源归之于人性本身。2. 对象论的分析方法:从利益对象的角度寻找冲突的根源,把冲突的根源归之于利益对象的匮乏。3. 由上述两种不同的方法所衍生出的战争根源理论有原罪说、人性恶论等。(

25、二) 当代西方冲突与战争理论1. 查尔斯霍奇斯对战争根源的解释为: 政治方面的动力,王朝时期对安全、荣誉、君权的追求,现代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紧张。 军事方面的动力,军国主义和军备竞赛 经济方面的动力,人口增长的压力,工业化国家对原料和市场不断扩大的需要 社会方面的动力,人的本性是贪婪、好斗以及愤怒的,其仍然是进行战争的基本因素。2. 沃尔兹从三个层次对战争根源的解释: 人的层次,战争最重要的根源在于人性和人类行为(自私、愚昧) 国家层次,国家内部体制的缺陷是造成战争的根源之一,和平与战争分别是好的国家和坏的国家的产物 国际体系层次,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缺乏一个权威的机构防止冲突和战

26、争的发生。(三) 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着重从物质利益、经济关系、阶级矛盾的角度分析冲突和战争的根源。1. 恩格斯的解释: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2. 列宁关于战争根源的解释: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垄断 垄断加剧了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不平衡导致了各个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要求 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途径,就是帝国主义战争和平主义与和平运动的兴起背景、特点及发展轨迹第七章:国际安全分析名词解释:国际安全国际安全是指主权国家普遍安全的前提下,国际社会处于和平、有秩序和相对正义的一种状态。随着全球问题的产生于发展,国

27、际安全的内涵不断扩大、延伸以致变得庞大复杂,不仅在国际关系方面,而且在跨国家联系甚至人类同自然的关系中,一切包含威胁、危险甚至非正义的问题几乎都被囊括进国际安全的概念范围内。其存在两层含义:国际社会不存在威胁或不存在对国际社会各成员的威胁;国家在国际社会所实现的安全综合安全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政府首先提出,即国家安全处军事安全以外,还包括资源。政治、经济、科技、信息、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安全。1995 年东盟地区论坛会议提出“综合安全”观。强调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来寻求国内和地区范围各个领域的可持续的安全。综合安全具有鲜明的特征:全球性:综合安全既可以既可以指向某个国家或集团,也可指向社会和个

28、人,具有明显的全球性指向;跨国特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综合安全使得传统的以地理为界线的国家边界变得日益模糊、是跨国特性凸现出来;突发性特征:综合安全威胁的成因很复杂,一些安全威胁看上去很孤立,但背后成因确是十分复杂的;联动性特征:综合安全威胁各领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合作安全指以“共同安全”和“综合安全”等观念为基础,在安全利益冲突的国家之间展开政治和安全对话,加强相互信任,达到相互安全。条件:参与各方有避免对抗和冲突的政治意愿典型:欧安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特征:非排他性:成员广泛;合作内容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人权等非军事领域;非强制性:不建立强制机制人类安全“人类安全”由联合国发展计划

29、署所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提出,是一种新的安全理念和人类发展的基本目标。 报告从以下两个方面界定:免于经受长期的饥饿、疾病和压迫等的煎熬;免于日常生活模式遭受突然和有害的破坏。人类安全以人为中心。其关切的是人类如何生存、如何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在竞争冲突与合作中进行互动和生存。人类安全科分为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职业健康与安全、环境安全等七大项。全球治理指以人类整体论和共同利益论为价值导向,多元行为体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革和全球问题挑战的一种管理人类公共事务的新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要义:从政府转向非政府,

30、从国家转向社会,从领土政治转向非领土政治,从强制性、等级性转向平等性、协商性、自愿性和网络化管理,具有特殊的政治权威。影响:打破国家中心的体制与模式,为人类应对更为复杂的国际事务提供可能;有利于民众对人类公共事务的参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对话、合作、协调,推进冲突政治向合作政治转型,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思考题:如何理解安全、国家安全、国际安全、世界安全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特点及涉及的领域1. 背景: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扩展 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果 国际安全理念的转变2. 特点: 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跨国性,呈现明显的扩散效应。

31、它不是某一个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而关系到其他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利益的问题,即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波及范围上都具有全球性。如甲型 H1N1 流感在 206 个国家和地区蔓延。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范围更加广泛,表现更加多样化。传统安全主要表现为战争及与指相关的军事活动,而非传统安全有些具有暴力性质(如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 ,也有非暴力性质(如环境污染、金融危机) ,这些问题都远远超出了军事和政治领域。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形成是多样的。有的是潜在积累、逐渐形成的,有的是“外溢”或“内流”的结果,有的是以危机的形式突然爆发。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各类问题具有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特点。正式因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许多

32、问题都是全球性问题,而全球性问题内在的联系,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中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国家安全、地区安全、全球安全,以及个人和整体人类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只是威胁的方式、程度、时间和后果不同。3. 涉及领域: 经济安全:保障经济发展和繁荣,保持经济发展总方向和良好的外部环境,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 金融环境:环境恶化对国家和人类安全的威胁,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环境安全:环境恶化对国家和人类的威胁,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能源安全:能源供应安全与使用安全,能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治理。 (如核能) 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人口安全、民族分裂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安全

33、观念的转变,促成“新安全观”的形成 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上升 国际合作趋势进一步加强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主权面临新的挑战。中国提出新安全观的背景、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第八章:科技革命与国家关系名词解释:新技术革命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的产生有着多方面背景:现代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是现代高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为现代高新技术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战争和国家间的对抗。新技术革命的主要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光纤通信、空间开发

34、技术等。新技术革命的出现对于大国实力对比产生深刻影响,国际格局发生转换,推动了军事革命,导致世界各主要国家安全重点和安全战略发生变化。同时,新技术革命也是国家主权面临挑战。思考题:科技革命影响国际关系的途径是什么1. 技术革命通过对国家实力的重大影响,进而导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科学技术制约并决定着构成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技术革命可以在较短时间里促进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 科学技术本身已成为国家达到对外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2. 技术革命为人类活动开辟了新领域,注入了新的因素,引发了大量新的国际关系问题 人类利用资源方式的变化(石油、原子能) 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海底、外层空间) 提供了

35、国家间交往与联系的新的手段与可能3. 技术革命导致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并进而影响国际关系。如经济结构(传统产业的衰落,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就业结构(服务业就业比例上升)等因素导致一个国家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变化,影响到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当代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九章:国际体系分析名词解释:国际体系在国际社会中,各国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国际行为主体分为国家和非国家两类。相互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为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和依存。在国际体系中,基本状态是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是随着资本主

36、义在全球的扩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国际体系按照地域范围和规模分为局部结构层次和总体结构层次两类。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包括:整体性:所有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主体都被包括在国际体系中;相互联系性:在体系中的所有行为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都卷入直接或间接的相互联系中;非对称性:在国际体系内,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不同导致了国家之间的权利差距,大国小国之间是不平等的;客观性:国际体系客观存在,任何国际行为体都必须依据国际体系来制定自身的安全和发展战略。国际格局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是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综合实力对比关系与结果。其中,国际战略力量主要是指

37、,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具有强大综合实力,并能对国际政治的运行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国。国际格局主要分为三类:单极格局:格局只有一个战略力量存在,占有支配地位;多极格局:格局中存在多个战略性国家,如维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欧洲就是这样。国际格局的特点包括:相对稳定性:作为一种系统,国际格局一旦形成就会具有一定的惯性存在;历史性:国际格局并不是不变的,随着格局内主要战略国家综合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客观性:国际格局的形成标志是各个战略国家在建立、参与与维护这种国际格局上取得共识。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

38、国际组织等。分为国际旧秩序和国际新秩序。国际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有少数大国按照发达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建立起来。战后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没有根本改变。国际旧秩序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基本特征,包括国际政治旧秩序和国际经济旧秩序。国际新秩序有战后发展中国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思考题:试析国际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研究意义国际体系转换的动力及其历史演变试析当代国际体系的结构与特征1. 国际体系:是指国际范围内各个行为体(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2

39、. 结构: 构成单元:国际关系行为体 体系结构:构成一个国际体系的国家之间由于力量对比及相互关系而形成的格局 互动规则:行为体在互动过程中,为维持国际体系稳定而形成的共识、准则、规范 国际机制:各国间为了协调、管理、处理某一领域的公共问题而确立的国际组织,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如联合国)3. 特征: 构成单元多元化:有传统行为体(主权国家) 、新的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 、超国家行为体(欧盟) 、跨国家行为体(恐怖组织、跨国公司) 体系结构的新特征:当前国际体系的权利结构同时存在着两种趋势,一种是多极化的趋势,另一种是单极化的趋势,两种趋势并存着和拉锯着,将在 21 世纪前半叶持续存在。 互动规则的变化: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规则(主权原则、平等原则、相互尊重、互不侵犯等你) ;如今有西方国家提出的新的观念(人权的普世价值、人道主义干预、人权高于主权等) 国际机制:国际制度已经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如在国际政治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欧盟、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上合组织、东盟、北约等都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制度改革创新加快,以反映新的力量对比现实。 体系议题多样化,关注重点从高级政治到低级政治、从国家安全到人类安全、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试析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