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8392069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教育目的,一、对“应试教育”的反思,(一)应试教育是对中国教育弊端的典型概括 (二)应试教育的特征与危害1、应试教育的特征 教育取向的功利性以及文凭至上:教育能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 教育对象的精英主义 教学内容的片面性 教学过程的表面性 教学方法的机械性 重标准答案,2、危害 (1)教育浪费严重 :学业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辍学、重读和学习不良。 (2)薄弱学校的增多 (3)学生素质的隐忧 首先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上的不协调。 其次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上的欠缺。 第三,生活素质发展上的不平衡。 第四,学生身体素质上的不健全,案例:知识改变命运小渔村走出的大学校长 年,陈章良出生于福建省福

2、清市的一个小渔村,家境贫困,从懂 事起就记得大人“一直就是起早摸黑地工作,在海里打鱼呀什么的” 年,即将高中毕业的陈章良已经做好回家务农的准备。而正是在 那一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虽然对于这些小渔村的孩子来说,参加考试还 不是很方便,但是毕竟有了新的选择。第二年,陈章良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 背着草席拎着书,被一辆大卡车拉到县城。他们席地睡在考场里,天一亮,把 席子一卷,摆上桌子就开始考试。 高考结束后,陈章良回家务农。作为壮劳力的他那时工作一天可以得到 个工分。当累积到多个工分时,传来消息,陈章良被华南热带作物学 院录取,是整个小渔村里惟一一个上线的。靠着国家提供的全额助学金,陈章良总算踏进

3、了大学校门。然而,新的问 题随之出现正值身体发育期的小伙子饭量大,每每还没到月底,供应的饭 票就被吃光了,家里的穷困又让他无法开口跟父母要钱。但奇怪的是,陈章良 经常会发现自己的书中多出几张饭票,问题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可事后问起 来,却谁也不承认。“我们班有些女生,总是说自己吃不了那么多,肯定是她 们偷偷把饭票夹到我书里的。一直到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很感激她们,那样 悄悄地帮我!”,年,岁的陈章良成为我国第一批派往美国的留学生之一。 在美国的日子特别苦,陈章良死命地告诉自己要咬紧牙关,一定不能给自 己的国家丢脸!美国同学常去参加聚餐,他就随便找个理由,然后赶紧躲到实 验室,或者干脆躲到图书馆

4、。“我记得很多个晚上就在图书馆里睡觉,因为美 国图书馆条件非常好,那里有沙发,在图书馆睡觉比在自己租的地方睡觉还好 ,所以就泡在那儿,然后第二天醒来了赶快去实验室。” 就这样,陈章良用三年半的时间攻读完了博士学位所有课程,随后回国发 展自己的事业。 “不要因为穷放弃读大学的机会” 年,陈章良从美国华盛顿大学学成归来。之后,他的名字一直与 一连串的成功联系在一起:岁时,他在北大建立中国第一个植物基因工程 国家实验室,岁时获得联合国颁发的有“青年诺贝尔”之称的贾乌德侯 赛因奖,岁时始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岁被委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重任 当上农大校长后,陈章良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教育他的弟子们:“不要因为 穷

5、放弃读大学的机会,也不要因为自卑而轻易中断学业。” 陈章良也常常跟同事说:“知识改变命运,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为贫困孩 子提供经济支持,确保他们能读完书。读完书以后,他们就会有工作,家庭的 命运就会有很大的改变。”,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定义,一、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指整个教育工作所要力图达到的最终结果,整个教育系统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简而言之,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和社会行为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和预期。,柏拉图的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洛克:培养绅士赫尔把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所谓教育目的的结构,就

6、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任何教育目的都有一定的结构。一般来说,教育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动技术等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利益服务的。,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1)根据教育目的的存在形态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或应然的教育目的)与“现实的教育目的”(或实然的教育目的); (2)根据提出教育目的的主体,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国家教育目的”、“个体教育目的”与“社会教育目的”; (3)根据教育目的的

7、理论基础,可以将其划分为“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要素主义的教育目的”以及“教育无目的”等等;,(4)根据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关系,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 (5)根据目的规范的教育类型和层次,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普通教育的目的”与“特殊教育目的”;“学前教育目的”、“基础教育目的”、“中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成人教育目的”等等; (6)根据教育目的的历史形态,又可以将其划分为“古代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的目的”、“后现代教育的目的”。,四、教育目的的意义,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 2

8、.对教育活动起指导和支配作用 3.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教育目的的生产力制约性 二、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三、制定教育目的还要注意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教育目的论,一、宗教本位论 1、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以及西方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等。 2、主要观点: 人类借助于精神可以体会或达到永恒的世界或总体的精神;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为人们的永生做准备,使人们信仰和皈依于神或上帝; 为了能够使人们达到最后的目的,教育应该使人们具有“知识”、“德性”、“虔信”和“忠诚”等品质。,二、社会本位论

9、 1、社会本位论,亦称“国家本位论”。代表人物为柏拉图、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者等等。 2、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 相对于个体来说,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是构成这一绝对价值实体的“材料”或“要素”; 个人的使命在于为国家或社会进步事业献身; 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三、个人本位论 1、代表人物:卢梭、裴斯特洛齐以及一些持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立场的思想和教育学者。 2、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 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 教育的目的

10、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 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四、“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 “教育无目的论”其实并不是主张教育不要有目的,而是主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所持的教育目的就是:人是一个经验系统;简而言之,“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地改造或改组”。,五、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对人与社会的关系应给于动态的、发展性的

11、把握 从实践层面看,教育目的最终要落在人的发展上 (二)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要将社会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三)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 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小节:影响教育目的论的基本因素人性假设 社会理想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最为根本的因素。人性假设和社会理想都依赖于这三个根本因素。,第三节、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一、美国的教育目的 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1938年,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在美国民

12、主中的教育意图中表述了美国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 1942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发布的八年研究。 1958年国防教育法,教育:美国的第一道防线 1990年,老布什的2000年教育目标 1994年,克林顿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2001年,小布什的教育目标,资料一 1918年,七项目标是:促进身体健康;掌握基本技能;有效的家庭成员;发展职业能力;胜任公民职责;善用闲暇时间;养成道德品格。 1938年,自我实现的目标(探究心、说、读、写、数、见闻、健康知识、公共性、修养、认知兴趣等);人际关系的目标(尊重人性、友好、协作、礼仪、爱好家庭等);经济效率的目标(工作、职业知识、职业选择、调整爱好、个

13、人经济、消费者的判断、顾客的消费等);公民责任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活动、社会理解、批判性判断、宽宽容等)。 1942年,八年研究教育目标:除了升学以外,还要实现个人的发展,为走向社会作准备,有效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资料二 1、老布什的2000年教育目标(1990): 所有的美国儿童入学时都乐于学习; 中学毕业率至少提高到90%; 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业时,业已证明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迎接挑战; 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成绩方面居世界首位 每个成年人都能读书识字,并将掌握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和责任; 每所学校将没有毒品和暴力,并将提供秩序井然的益于

14、学习的环境。”,资料三 2、克林顿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1994): 让12岁以上的孩子都会应用互联网学习;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奖励优秀教师; 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参与世界事务的能力; 建设安全的学校环境; 废除不考试直接升学的做法,恢复留级生制度; 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资料四 3、小布什的教育目标(2001): 消除处境不利学生的成绩差距。 通过“阅读第一”来提高识字。 扩大灵活性,减少官僚主义。 奖励成功和处罚失败。 促进获得信息的家长选择。 提高教师质量。 加强数学和科学教育,改进教学和课程。 为21世纪创设更安全的学校; 支持品格教育。,二、日本的教育目的 1868年,“富

15、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1890年,教育敕语。 二战后,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级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及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1986年,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的。,资料五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6年4月23日发表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审议报告”。提出了21世纪日本的教育目的。 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要对学生进行身心两方面均衡发展的教育。 自由、纪律与公共精神。 世界之中的日本人。要站在全人类、全世界的视野,培养能够在艺术、学识、文化、体育、科学

16、技术、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上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日本人。,三、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所阐述的教育目的 1、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阐述的教育目的。 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 培养创造性; 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 培养完人。 2、德洛尔报告中阐述的教育目的: 学会认知(掌握认识的手段;理解知识;智力训练;); 学会做事(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 学会共同生活(认识自己;发现他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学会生存(自主性;判断力;个体责任感)。,第四节、我国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封建社会的教育目标 清朝末年的教育目标(1906):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民国初年的教育目的:注重

17、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国民革命时期的教育宗旨: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57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18、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3年,景山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为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5年,教育法其中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

19、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节、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反思 以及对未来教育目的的展望,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一)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劳动者”或“接班人”。 1、对劳动者不能狭碍的理解 2、劳动者是相对于剥削阶级而言 3、培养接班人而非社会主义的掘墓人 (二)要求全面发展 1、物质生活领域、精神生活领域、文化生活领域 2、不是少数人的发展而是大多数人的发展 3、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和谐发展 (三)具有独立个性,二、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一)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1、性质:基础教育 2、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三)四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 2、失学现象严重的问题 3、打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 4、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三、面向21世纪教育目的的展望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 个性、社会性与类特性协同发展 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 注重本土与面向世界向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