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艺术中的审美问题,第一节 艺术中的审美创造,一、什么是艺术中的审美创造,1、艺术中的审美创造不是生活美的简单照搬,而是充满主体性的创造。 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并不是孤立的、游离于人的生活之外,而是融入了艺术家对生活的选择与发现、完形与建构,打上了浓重的情感烙印。清人郑板桥对艺术审美创造的这一性质看得十分清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艺术审美创造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这个“胸中之竹”,正是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转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艺术审美创造
2、的性质。 2、艺术中的审美创造是对物质生产领域审美创造的提升与超越。 A. 物质生产领域的审美创造是有限的,因为它摆脱不了创造主体功利性目的的制约,产品的审美属性只具有附属的、功能的意义 。 B.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审美已经摆脱了囿于实际目的的功利性纠缠而具有独立意义,成了艺术创造的目的性存在。,二、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具有深刻的人性根基。,1、艺术中的审美创造根源于主体内在的审美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且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也不例外。 2、艺术审美创造的深刻人性根基还表现在,它是人类自我
3、超越的方式。 艺术是人生缺憾的补偿,是人的欲望的替代性满足,又是对现实人生的审美超越和对可能生活的理想重铸。在艺术的审美创造中,人的被压抑的潜能获得了释放与宣泄,拥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 。艺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放人的感性,恢复人性的完整,提升人生的境界,从而使那被遮蔽的生活底蕴澄清起来。,宫中奇 残阳如血,墨浑厚苍润,皴擦繁密,不时加以浓点淡染,作品墨气苍苍 。,宫中奇 月光 只画边角小景,用笔活泼,渲染更富层次变化,创造出空灵多变、富有情趣的意象空间。,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本体构成,一、什么是艺术品,要弄清什么是艺术品,首先要对 “艺术家”有所了解。1、艺术家1)艺术家有特殊的技能; 2)艺术家
4、具有创造欲望; 3)艺术家使智慧在艺术作品中显现。,2、艺术品回答什么是艺术品,首先要区分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 (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二)艺术品是满足人类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艺术品实际是艺术家为满足社会审美需要而有意识地创造的传达了人类审美经验的人工制品。,一般意义上的技艺、艺术与技术的异同,共同点:三者都是人对于物的改造或创造,是人对于物的关联。,差别: 技艺 艺术 (偏重于手的活动,产品可复制) (心的活动,产品不可复制)技术 艺术(机器代替人身心的活动) (人的身心的自由活动)(完成物的转化) (实现物的显现)(作为手段) (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至此,我们可以对艺术品作一
5、个为了讨论的方便而使用的定义,艺术品是人工制品,是一种技艺,但它更是一种精神产品,它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只有当艺术作品被欣赏的时候,艺术才真正完成。 二、艺术品的层次构成,以审美经验的传达为中心,可以把艺术品大体分为这样三个层次:即实在层次、经验层次、超验层次。,1、实在层次。指某一具体艺术品在物理时空中的存在。 我们阅读一部文学作品,聆听一支乐曲,欣赏一幅画或雕像,所接触的都是实在的对象或实在的过程。没有这种物理时空中的存在,也就没有艺术品。艺术品的物理时空的存在就是通常说的审美客体。,2、经验层次。是指某一艺术品在人类经验中存在。,例如“维纳斯”鼻梁上的一块污痕,或它的胸脯上的许多
6、粗斑、空穴、水孔等,都会有碍于对它的审美感觉,在审美经验中,人们会忽略这块大理石的这些特殊性质,好像根本就没有看到。相反,人们似乎看到了它的鼻梁毫无瑕疵,胸脯平滑,所有的洞穴都被填上,而实际上已经被毁掉了。,3、超验层次。指某一艺术品超越人类特有经验领域的存在。,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存在于特定时代人们的经验中,而且超越时空的局限,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种属人类的经验世界。,三、艺术品的二重性,所谓艺术品的二重性,是指艺术品作为本体存在在人类经验中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这种二重性,是艺术品区别于其它人工制品的重要特征之一。,1、确定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实在层次上,任何一种艺术品,都是由一定的物质
7、材料构成的,都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实在对象。其次表现为它的经验层次上。尽管在经验层次上存在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但由于其基本的经验结构是稳固的,因而它作为本体存在又是确定的。,2、非确定性。主要是由艺术品的功能结构造成的。艺术品的实体实在提供了审美对象,但一经给定,就超越了实在对象的范围,进入了广大的人类经验领域。艺术品的这种非确定性,正是由这种经验联系的主观差异性、变动性、开放性造成的。,第四节 艺术的分类与美学接受 一、艺术的分类以艺术所传达的审美经验的类别为依据,艺术大体可做如下划分:空间艺术(视觉艺术):表现性空间艺术(工艺、书法、建筑)和再现性空间艺术(绘画、雕塑、摄影
8、艺术)。时间艺术(听觉艺术):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时空综合艺术(视听艺术):表现再现综合艺术(电影、戏剧、舞蹈)。语言艺术(想象艺术):文学。,二 艺术的美学接受,1、审美接受与非审美接受,艺术接受可以分为非审美的接受和审美的接受两大类。非审美接受主要指研究性接受。如:文学史家、讨论家、训诂学家、版本学家的接受。这种接受,是一种科学活动,理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审美接受可分为一般读者的欣赏性接受和批评家的批评性接受。前者重感性后者则重理性,但审美则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审美的接受以接受者的心理功能处于无限自由的状态为标志 。,2、艺术审美接受的过程,第一段“观”:表现为接受主体对作品感性存在的整
9、体直观(或直觉)根据。这个阶段,客体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客体从其实在的形式特征向主体传递审美信息,接受主体循着这种感性形式特征达到知觉的完形。,第二阶段“品” :表现为接受主体对作品形象的读解和体会。如果说:第一阶段“观”是按作品提供的形象来理解作品,则这个阶段,接受主体主要是依自身的审美经验来丰富作品。表现为以想象的方式填补作品的空白,是对形象的再创造,再体验。,第三阶段“悟”。悟是艺术的审美接受的一种理解方式,是一种对艺术世界品味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如果说,艺术接受中的“观、品”是完形,是形象,是移情,是体验,是主体完全进入作品,是物论同一,则接受中的“悟”就是思索,是理性把握,是出乎其外
10、。可以说,“悟”是接受主体欣赏体验的凝聚和升华,是一种更高的艺术感觉的获得,这种艺术感觉的获得与作品的深刻与否密切相关。,在她的肌体发育到一定的时刻,便泛起饱和的滋润和鲜美。皮肤的色泽,匀净纯一之至,从红红到白白之间的转化,自然而微妙,你找不到分界的迹象。肢胴的圆浑,匀净纯一之至你不能判定哪里是弧线,哪里是直线,辨不出哪里是颈的开始,哪里是肩的消失。你想努力去辨析,而终不能。她在心灵成熟到一定的时刻,便孕怀着爱和智慧,宽容与认真,温柔与刚毅,对生命的洞识和执著。她的躯体仍有美,然而锋芒已悄悄收敛了。活力仍然充沛饱满,然而表面的波沦已经平静了。她懂得爱了,而且也爱过,曾经因爱快乐过,也痛苦过,血
11、流过,腹部颤栗过。她如果有诱惑,她能意识到那诱惑的强度,和所能导致的风险。她是那诱惑的主人。她是谨慎的,她的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已将这个世界的命运。,她知道她在做什么。她向你睇视,守候着。她在观察。像一双优美的叠合的手,耐心的期待。她睇向你,等你看向她。她诱惑你的诱惑,等待你的诱惑。假使你不敢回答,她也只有缄默。假使你轻率地回答,她将莞尔报以轻蔑的微笑。假使你不能毅然走向她,他绝不会影响你。她在探测你的存在的广度、高度、深度、密度,她在探测你的存在的决心和信心。 她的眼睛里有什么秘密命么?你想窥探进去,寻觅,然而没有。欠身林视那里,像一眼井,你看见自己的影子。哪里只有为她所观测,所剖析你自己的形
12、象。像一面忠实的明镜,她的眼光不否定,也不肯定。可能否定,也可能肯定,但看我们自己的抉择和态度。她的眼光是一口陷阱,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一并活活地捕获。如果那眼光里有秘密可寻,那正是我们的彷徨、惶悚、紧张、狼狈。爱么?不爱么?To be or not to be? 她终不置可否,只静待你的声音。她似乎已经料到你的回答,似乎已经猜透了浮夸、轻薄、怯懦,似乎已经察觉到你的不安、觉醒,以及隐秘暗藏的报复于是嘴角隐然泛起微笑。,神秘的笑。因为是一种未确定的两可的笑。并无暗示,也非拒绝。不含情也非严肃的矜持。她似关切,而又淡然。在一段模棱不定的距离里,冷眼窥测你的行止。芬奇是置身于这可怕的眼光中的
13、第一人。而他就是创造这眼光的人。他在这可怕的眼光中一点一点塑造这眼光的可怕。世界上的一切,对芬奇来说,都一样是吸引,激起他的探索,是对他的能力的测验、挑战。 向高空飞升,自高空而降的陨落;水的浮,水的流;火的燃烧,火的爆炸力跨过齿轮,穿过杠杆,变大,缩小,栖在强弩的弦上。云的形状,山峰的形状,迷路在山顶的海贝,野花瓣萼的编制,兽体的比例,从狮子的喉声到苍蝇翅膀的嗡嗡都引起他的讶异、探问、试验。神与魔,光与影,美与丑,物和心都给他同等研究、探索、描绘的欲求和兴致, 但是,女人,这一切诱惑中的诱惑,他平生没有接近过。他不但不曾结婚,而且似乎没有恋爱过。翻完那许多手稿几乎找不到一点关于女人在她真实生活里的记录。芬奇和蒙娜丽莎,也就是芬奇和女性的关系。而芬奇和女性的关系,也就是芬奇和世界一切事物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刺激他的好奇、追问,一切事物于他都是一种诱惑,而女性的诱惑是一切诱惑的集中、公约数、象征。 这纯诱惑与追求之间有一条形而上学的距离,如果诱惑者和被诱惑者一旦相接触了,就象两个磁极同时毁灭。没有了诱惑,也没有了追求。这微笑的顾盼是一永远达不到的极限,先验地不可能接近的绝对。于是追求永在进行。无穷尽地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