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7.1经济一体化的概述 7.2经济一体化的理论7.3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实践,7.1 经济一体化的概述,一、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现实中存在的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很多,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美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海湾合作理事会等,有些名称可以程度不同地反映该一体化组织在某些方面取得的进展或未来发展目标,更多的称谓与实质内容不存在多大的关联。关于经济一体化的概念,许多经济学家有过论述,比如巴拉萨认为;经济一体化既被定义,一种过程,又被定义为事物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过程,包含着旨在消除不同国家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作为事物的一种状态,它表示各国民经济之间
2、不存在各种形式的歧视。对外经贸大学地张玮编著的国际贸易教材中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本教材中认为:所谓“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或经济制度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通过让渡自己的部分经济或政治主权,建立起超国家的管理机构,以集团的力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构筑种种显性或隐性的贸易壁垒的一种追求地区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思潮和行为。,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一)优惠的贸易安排优惠的贸易安
3、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是指在成员国之间通过签署优惠贸易协定或其他安排形式,对其全部贸易品或部分贸易品互相提供特别的关税优惠,对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则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一种区域经济安排。如,1932年英国与其附属国间建立的 “英联邦特惠制”。 (二)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地区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对非成员方仍保留独立的贸易保护措施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一体化组织。如,1960年建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93年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三)关
4、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方通过签署协议,彼此之间减免关税,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比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的不同之处是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商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它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如,1862年成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1968年后的欧盟等。,(四)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方之间,不仅完全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实现了自由贸易;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
5、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如,1992年底后的欧洲联盟。 (五)经济同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一些超国家的机构开始出现并行使职能。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六)完全经济一体化(Perfectly economic integration)是指成员方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如果说其他五种形态是经济一体化过程的中间阶段的话,那么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就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和最高阶段。,在理论及内容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六种形式有较强的前后逻辑联系或承继关系,但在实践
6、中,各种形式并无必然的前后继起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起点并不一定从最初级的优惠贸易安排开始,而是可以从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开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后也并不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经济一体化形式发展,也可能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就是一些一体化组织的最高目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1.优惠贸易安排,7.2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关税同盟理论 共同市场理论 协议分工理论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理论,一、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比较成熟和稳定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化,对外筑起统一的贸易壁垒,充分显示出贸易集团的内外有别的性质。关税同盟的理论渊源可上溯到19世纪德国
7、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因为关税同盟实质上是集体保护贸易。系统提出关税同盟理论的主要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范纳(JaCob Viner)和李普西(K.G.LipSey)。,1950年,范纳在其名著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鲜明地提出: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在于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和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关税同盟理论应主要研究关税同盟形成后,关税体制的变更即对内取消关税,对外设置共同关税的问题及国际贸易的静态和动态效果。这突破了传统观点中关税减让、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具有积极作用的论点,并从此将关税同盟理论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阶段。关税同盟实施后
8、,会产生两种效果:动态效果和静态效果。下面分别介绍。,(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static effects of customs unions),假定经济资源总量不增加,技术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关税同盟建立后对集团内的成员国贸易、经济发展及物质福利水平影响。它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ng effect)、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ting effect)及其所带来的福利效应(welfare effect)。 1.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的转移效应,1.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的转移效应,(1)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 Effect)是指缔结关税同盟后,
9、因成员国之间相互减免关税而带来的同盟内部的贸易规模扩大与生产要素重新优化配置所形成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的效果。假如在一定汇率下,某一商品X在A国用货币表示的价格为35元,在B国为26元,在C国为20元,设A、B两国形成关税同盟后相互取消关税。在缔结关税同盟之前,A国凭借征收100的高关税有效地阻止来自C国的X商品进口,B国也同样如此。,贸易创造,第一: 由于取消关税,每一成员国由原来生产并消费本国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其他成员国的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节省开支,提高福利。这是消费利得. 第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每一成员国看,扩大的贸易取代了本国的低效率生产;从同盟整
10、体看,生产从高成本的地方转向低成本的地方,同盟内部的资源得以重新优化配置,提高了要素的利用效率。这是生产利得.,P,O,Q,S,D,PA+t,PA,t,Q3,Q1,Q2,Q4,a,b,c,d,分析: 设B为小国,PA低于其他国家X商品价格;,B国,A与B建盟后,B从A国进口X,国内市场价格为PA,进口量为Q3Q4。B国建盟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 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财政收入的减少 =a+(a+b+c+d) c=(b+d) 0 结论: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增加了进口国的福利水平。,建盟前,B国对从A进口X商品征收t关税,B国内市场价格为PA+t,进口量为Q1Q2。,(2)贸易转移效应(Tra
11、de Diversion Effect)是指缔结关税同盟后,由于对内减免贸易壁垒,对外实行保护贸易而导致某成员国从世界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贸易转移,第一:由于关税同盟,阻止从外部低成本进口,而以高成本的供给来源代替低成本的供给来源,使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较低价格商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的较高价商品,导致增加了开支,造成福利损失;第二: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P,O,Q,S,D,Pc+t,Pc,t,Q3,Q1,Q2,Q4,a,b,c,d,B国,分析:设PC为自由贸易下
12、的最低价,,PA,B国与A国建立同盟后,B国从A国进口X,国内市场价格为PA,进口量为Q3Q4,即进口量增加了Q3Q1+Q2Q4,此为贸易创造。同时,原从C国进口的Q1Q2,现转移从A进口,此为贸易转移。,e,则,B国建盟后的净福利效应 =生产者剩余的减少+消费者剩余的增加财政收入的减少 =a+(a+b+c+d) (c+e)=(b+d) e 结论: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使一国的福利水平下降,而净福利水平则不确定。即,关税同盟并不一定会增加成员国的福利水平。,则,建盟前,B国从C国进口X,国内市场价格为PC+t,进口量为Q1Q2,,2.贸易扩大(Trade Expansion Effect)3.减少
13、行政支出4.减少走私5.增强关税同盟对外谈判力量,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书中图形分析),假设世界上有A、B、C三个国家,都生产某一相同产品,但三国的生产成本各不相同。现以A国为讨论对象.,组成关税同盟前, A国生产者剩余为(e+f), 消费者剩余为g, 政府从C国进口的关税收入(c+d), 所以A国总福利效应为(c+d+e+f+g)。,组成关税同盟后,如图所示, 消费者剩余为(a+b+c+e+g)增加了(a+b+c+e), 生产者剩余为f减少了e。 另外,原来从C国进口的关税收入(c+d)现因改从同盟国进口而丧失为0。 综合起来,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e)-e-(c+d)=(
14、a+b)-d。,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一)增加出口效应 下面我们以图7-2对此进行阐述。其中,P、Q的含义与上图相同, D、 S A、B、分别表示A国、B国的需求和供给曲线。不过,这里假设A国是一个出口国,而不仅仅是一个进口国,并假设C国的生产成本固定不变,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世界价 格为PW,等于C国的生产成本。,图7-2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二)规模经济效应 (三)促进竞争效应 (四)刺激投资效应 (五)资源配置效应,三、大市场理论,系统提出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西托夫斯基(TScitovsky)和德纽(FDenian)。与静态的关税同盟理论相比,大市场理论更具
15、有动态性,也更注重贸易自由化。该理论主要是针对共同市场而言的,其规模经济和激化竞争的观点也比关税同盟论述的一体化要进一步。,大市场理论主要观点: 1打破分割,扩大市场范围,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2激发竞争,促使经营观念与制度环境发生转变,获得规模经济 。,四、协议性分工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是由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小岛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小岛清在其代表作对外贸易论中从新的角度提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用于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观点:1在一体化内部仅仅依靠比较成本优势来形成国际分工,并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规模经济是有害无益的。2小岛清认为,必须引进共同市场的内部分工原理,并在其
16、指导下通过两国间的协议来实现国际专业化分工。3协议性分工不能指望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地实现,而必须通过当事国的某种协议来加以实现。,7.3 经济一体化实践,一、欧盟 (一)欧洲经济共同体(1951年-1965年)1.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促进西欧各国经济上的联合,防止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遏制苏联的扩张,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与稳定,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于1950年提出了将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的机构控制之下的“舒曼计划”。“舒曼计划”得到西欧各国政治家和有识之士的 广泛赞成。,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
17、欧洲煤钢联营集团条约,1952年7月25日生效。其基本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六国间建立起取消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和其它技术性歧视措施的煤钢共同市场;二是建立起超国家权利机构。1952年8月10日欧洲煤钢联营高级机构的设立表明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2.罗马条约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诞生,(1)罗马条约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的生效,标志着六国实施全面经济一体化的开始,也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诞生.,罗马条约的主要内容,在12年内分三阶段逐步取消现有的关税与贸易限额,建立工业品同盟建立农产品共
18、同市场,并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 在共同体内实现人员、服务、资本的自由流动 为维护内部的自由和平等的竞争,共同体成员实施某些共同的原则和经济政策 协调社会政策、建立欧洲社会基金,促进共同体内工人就业与流动 设立欧洲投资基金,开发落后地区经济 共同体海外领地实行联系国制度,(2)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根据罗马条约建立的EECEEC的目标:初级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成员国经济的协调、稳步和平衡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密切各国的联系。其政治目标是实现政治联合。EEC的两大支柱其一:实现关税同盟。EEC关税同盟的主要内容是取消工业品关税,对外统一关税,EEC关税同盟于1968年正式成立。,其二:实施
19、共同的农业政策 其目标是: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应,以及对消费者的合理价格。 基本原则:一是单一市场原则。内部实施共同农产品价格,对外实施统一的保护政策。二是共同体优惠原则。在各成员国市场上,本地农产品销售优先。三是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农业基金分保证,与指导两部分,保证是用干预收购和出口补贴;指导部分用于促进成员国农业结构的改革。 其内容:一是建立各种农产品的共同市场,实施统一农产品的价格管理主要是通过设立目标价格、门槛价格和干预价格来实现 二是促进成员国农业结构的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是建立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为农业政策实施提供资金来源。,(二)欧洲共同体(1965年1
20、992年),1. 布鲁塞尔条约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一个机构,统称为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EC),简称欧共体。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并规定从1967年起合并三个共同体的执行机构,建立单一的部长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正式加入欧共体。欧共体由6个成员国扩大到9个成员国。1981年,希腊正式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10个。1986年1月1日,西班牙、葡萄牙正式加入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成员国增加到12个。,2.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21、,1978年欧共体通过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协议,1979年3月生效。欧洲货币体系包括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是一个“货币篮子”,由欧共体8个成员国的货币组成。每一种组成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的比重,是以该国在欧共体内部贸易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加权计算货币篮子”,构成5年调整一次。但当一种构成货币的计算比重变化超过25时,“货币篮子”构成可随时调整。 (2)建立欧洲汇率机制。欧洲货币体系8个成员国对内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外实行联合浮动。这里的固定汇率是指所有成员国货币对欧洲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中心汇率,允许成员国货币间汇率波动幅度为22.5。,(3)建立
22、欧洲货币基金。各成员国将其黄金和外汇储备的20存入各国在欧洲货币基金的帐户,作为其上交的欧洲货币基金。其所有权,仍归基金上交国。欧洲货币基金的基本职能是向成员国提供信贷支持,帮助其稳定经济特别是汇率。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是欧共体实行货币一体化的重要步骤,也是构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开始。,3.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1985 年,欧共体发布关于完善内部市场的白皮书。白皮书提出要实现欧洲统一市场必须消除三大障碍,即主要与边界控制有关的有形障碍;主要与管理规划和技术标准有关的技术障碍;主要与税收制度有关的财政障碍。1985年12月,欧共体各国签订了欧洲一体化文件。其主要内容是:(1)消除对货物过
23、境的控制,取消各种边境限制和拖延。,(2)取消对人员的过境控制 (3)实现服务的自由流通 (4)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此外,在欧洲单一法案中还规定,在产品标准上使用“相互认同”原则,向成员国开放公共采购市场,消除运输通行权的限制等。欧洲内部统一大市场于1993年1月 日正式运转,其标志就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三)欧洲联盟(1993年),1.马斯赫里克特条约签署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在荷兰的马斯赫里克特举行会议,经过两天的辩论,草签了马斯赫里克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或马约。该条约由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政治联盟条约组成。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长与财长正式签署了马斯赫里克
24、特条约,1993年1月1日正式生效,该条约生效后,欧洲共同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马斯赫里克特条约提出了三个要实现的目标: 一是1999年建成欧洲货币联盟,发行单一货币,建立欧洲中央银行; 二是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三是实行司法内政合作,建立统一的警察力量。这三个方面也构成了欧盟的三个支柱。,2.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最终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包括单一货币、统一货币兑换率和统一的欧洲中央体系。 (1)1990年7月1日1993年12月31日,主要任务是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协调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
25、,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2)1994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实现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特别是协调和监督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运作;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机构,以协调和监督成员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但该机构不能直接干预各国中央银行的运作。 (3)1997年1999年1月1日,实现统一的欧洲货币,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为实现这一目标,对成员国提出如下标准:,加入经济货币联盟的标准包括:其通货膨胀率不能高于三个最低成员国水平的1.5%。 利率水平不能超过上述水平的2% 政府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 公共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1998年6月1
26、日,欧洲中央银行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1999年欧元诞生,2002年正式流通,为欧盟经济一体化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002年3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国家唯一法定,。货币,法、德、意、比、卢、奥、芬、爱尔兰、荷、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将欧元定为官方货币,原有货币不再使用。3.欧洲政治联盟条约马约规定的欧洲政治联盟目标是提高经济与社会凝聚力,促进和平衡持久的 经济与社会进步;通过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最终制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实施,加强对联盟成员国国民权利的保护;发展在国内事务和司法领域的密切合作关系;保持和发展欧共体已取得的成果等,具体包括:,( 1)
27、共同的外交政策。 (2)共同的防务政策 (3)共同的社会政策 (4)继续扩大共同体超国家机构欧洲议会的权利 4. 尼斯条约与欧盟东扩 (1)尼斯条约。欧盟15国2000年12月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召开首脑会议时审议并通过的,该条约是为了消除阻碍欧盟东扩的决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欧盟内部机构改革、从2004年起陆续接纳12个中东欧国家为新成员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欧盟扩大到27国后各成员国在欧盟的执行机构、欧洲议会中占有的席位等。根据规定,该条约必须在欧盟各成员国议会审议批准后方能生效,最后期限定在2002年12月31日。欧盟成员国除爱尔兰外都很顺利获得了批准。根据爱尔兰法律,所有修改宪法的行动必需
28、通过全民公决决定。2001年6月8日爱尔兰举行的第一次全民公决,爱尔兰选民因部分条款可能会损害爱尔兰经济利益,爱尔兰选民拒绝批准该条约。2002年在得到爱尔兰的农业和商业经济利益不会受到影响保证之后,才在第二次全民公决中批准了该条约。,(2)欧盟东扩2001年12月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宣布: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已达到入盟的标准。2002年12月13日,历史四年的欧盟东扩谈判终于在哥本哈根峰会上圆满结束,2003年4月16日,完成入盟谈判的候选国签署入盟协议。这10国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欧
29、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至此欧盟拥有了27个成员国。,(3)欧盟东扩的原因分析第一,追求要素禀赋互补性收益是东扩的重要原因。表现在:一是市场的互补性。欧盟原15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生产扩张与内部市场狭小的矛盾日益尖锐,外贸依赖性大,迫切希望拥有一个更广泛的统一的欧洲大市场,而与欧洲毗邻的中东欧国家就成为首选。二是生产成本互补性。欧盟老成员国具有资本和技术的优势,而新成员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具有大量富余劳动,成本较低。三是产品结构互补性。欧盟老成员国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为主,而新成员国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第二
30、,政治利益的获取是其东扩的主要原因欧盟接受新成员国,主要目的是为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与美国和俄罗斯抗衡的实力。中东欧地区是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前哨阵地,被称为大陆边缘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冷战结束这一地区称为真空地区,欧盟东扩有利于确立欧盟在欧洲的核心地位,弱化俄罗斯的作用,增强其国际上与俄罗斯的抗衡。,5.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 (1)欧洲议会。是欧洲的立法机构,其职能有;立法权;对财政预算的审批权;管理权 (2)欧盟理事会。其主要职责是解决主要的政策问题和确定政策方向。 (3)欧盟委员会。是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中 枢,欧盟的绝大多数立法都是经由委员会提案,议会与理事会审议通过方能生
31、效。 (4)部长理事会。欧洲委员会提交的提案只有得到部长理事会的同意才能成为欧盟的法律。 (5)欧洲法院。是欧盟的执法、仲裁机构。,欧盟的机构其核心有三个,一是寻求维护欧盟整体利益的欧洲委员会;二是代表公民利益的欧洲议会;三是代表成员国利益的部长理事会。 (五)欧盟一体化过程中的5次危机1.1954年,法国国民投票否决了欧洲防卫共同体条约,1957年欧洲国家被迫把合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领域,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2.1965年法国反对把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为多数通过,连续六个月拒绝出席欧共同体会议,同年,其它国家作出让步,同意授予法国事实上,的否决权。3.1993年,丹麦人因担心失去主权和影响本国
32、的福利制度而反对加入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这使丹麦成为符合欧元区经济趋同标准,却不打算首批加入欧元的国家。 4.1996年对爆发风牛病的英国实施牛肉禁运,英国时任首相梅杰宣布采取“不合作政策”,1998年其继任者布莱尔采取合作态度,欧盟的牛肉禁令随之取消 5.2001年因担心部分条款可能会损害爱尔兰经济利益,爱尔兰选民拒绝批准尼斯条约。2002年在得到爱尔兰的农业和商业经济利益不会受到影响保证之后,才在第二次全民公决中批准了该条约。,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和加拿大从1986年开始,经过多次的双边谈判于1988年1月达成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2.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将周边新
33、兴工业化国家墨西哥吸引进来,又经过多次的谈判,美、加、墨三国在1992年8月12日就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达成最后协议,并于1992年12月17日三国首脑签订协议,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样三个国家形成了一个拥有3.6亿人口,年国内生产总值近6万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3.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对三国间流通的上万种商品免征关税;设置障碍以防止亚洲和欧洲产品通过墨西哥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墨西哥对美国和加拿大开放自己的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成立三边委员会,以解决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三国之间的一切商业纠纷。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
34、。当然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美国政府的最终目的,建立一个美洲半球的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岛的大自由统一市场,是美国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一环。,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有欧盟,美洲有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亚太地区则可能成为未来世界多极化中另一极。作为亚太地区经济与贸易核心的日本显然就成为了亚太经济圈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真正开始是在1980年在日本提议下成立的“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80年9月在澳大利亚举行了“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到1988年先后举行过6次会议。 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召开第一届部长
35、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宣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正式成立,,参加的国家有:美、日、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韩、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文莱、越南),中国是1991年加入的。其三项原则:开放性、灵活性和渐进性。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经过近2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迄今为止,它还不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实体,比较松散,在贸易自由化程度上,也无法与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拟。原因首先是在该组织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是美日两个经济大国对这一地区经济主导权的争夺;最后是其他一些国家也各有自己的相法,对两个大国也尚存在一些疑虑。,四、中国
36、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已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因此备受关注。,(一)提出,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为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
37、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二)可行性研究,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
38、式宣布。,(三)正式启动,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四)磋商及其成果,1、货物贸易方面2004年11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
39、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实施,中国自东盟进口产品中,有93%的产品实施零关税,对东盟平均关税降低到0.1%,同样,东盟对中国90%以上的产品实施零关税。,2、服务贸易方面服务贸易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月14日,第1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宿务召开。会上,在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协议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
40、生效。根据协议规定,我国在WTO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做出市场开放承诺,东盟10国也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我国做出市场开放承诺。,3.投资方面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 投资协议包括27个条款。该协议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为双方投资者创造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
41、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补充资料欧洲债务危机,1992年欧盟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1999年1月,欧元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并允许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进行欧元交易。欧元纸币和硬币于2002年1月才正式流通;2002年7月,本国货币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一、加入欧元区的标准,第一,政府财政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政府开支;第二,国债必须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下或正在快速接近这一水平;第三,在价格稳定方面,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三个最佳成员国上年通货膨胀率
42、的1.5;第四,该国货币至少在两年内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波动幅度以内。,二、欧元区的国家,1999年1月1日加入的国家:法、德、意、荷、比、卢、爱、奥、芬、西、葡; 2001年1月1日:希腊加入 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 2008年1月1日:塞浦路斯、马耳他加入 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加入 三、欧元区各国经济运行的情况(见下表),欧元区实际GDP,欧元区各国赤字占GDP(%),欧元区各国债务占GDP(%),1.2009年10月20日,刚上台的希腊社会党政府宣布, 2009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允许3%的上限,希腊债务危机浮出水面。 2.200
43、9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调降了希腊主权评级、同时:葡萄牙、西班牙甚至也遭到评级下调。 3、西班牙政府赤字2009年达到11.2%,超过预期。 4.2010年2月9日:德国考虑同其他欧元国家向希腊以及陷入债务问题的国家提供贷款,以避免危机扩散。,四、希腊债务危机,5.2010年2月15日,欧元区16国的财政部长表示,将给希腊一个月的时间来证明它能恢复预算平衡,否则欧元区其他国家将要求它的大幅度消减支出并开征新税。 6.2010年2月23日,希腊债务危机扩散到银行系统,希腊四大银行评级遭下调。 7.2010年3月3日,希腊再推48亿欧元紧缩方案。 8.2010年3月29日,希腊政府发行新债券希
44、望融资50亿欧元。 9.2010年4月11日,欧盟与IMF敲定向希腊提供450亿欧元援助,其中300亿欧元来自欧元区国家,剩余150亿欧元由IMF提供。 10.2010年5月2日,IMF和欧元区同希腊政府达成协议,提供三年总额高达1100亿欧元的贷款以及一揽子经济调整计划,包括裁减开支以及结构性改革。,这笔巨款非但没有让市场平静,反而让市场对希腊(G)的担心恐慌性扩大到周边国家的葡萄牙(P)、爱尔兰(I)、西班牙(S)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意大利(I)这几个国家业被称为“欧猪五国(PIIGS) 11.5月5日希腊民众举行大规模抗议政府削减支出的示威活动,暴力冲突,导致3人丧失。 12.5月10日,欧盟27国财长被迫设立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危机继续蔓延。其中4400亿欧元由欧元区国家以政府间协议的形式提供,600亿欧元将由欧盟从金融市场筹集,IMF提供250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