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情与投射认同,李孟潮,定位,心理学爱情研究 临床心理学爱情研究 精神分析爱情研究,参考著作,弗洛姆,爱的艺术 罗洛梅,爱与意志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爱,精神分析的过程:无意识意识化 为什么需要这个过程?,目的:解放本我的能量。 解放了干什么?,爱与工作! 对本我的误解,爱情与投射认同,爱情过程与儿童发育过程 1目光交流 2皮肤接触,抚摸 3喂养 4控制-反控制 5爱和分享 6性关系,界限划分,1-6的人格成分变迁,认知的变化:从部分客体到完整客体 防御:从分裂-投射认同-容纳 情绪:焦虑-抑郁-悲哀-愉悦的平静,建立爱情关系的心理前提条件,第一,能够把性欲区的生理冲动整合,建立起完整的客体关
2、系。 第二,全面的性愉悦,其中包含了早年的躯体-皮肤色欲(body-surface eroticism)。这种性愉悦是在完整客体关系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中包含了互补性的,交互的性别认同。,要做到第一点,需要修通原始性的分裂和投射认同机制,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并且具备建立深层客体关系的能力。要达到第二点,需要修通俄狄浦斯情结,尤其是修通那些对抗性关系的无意识禁忌。(Kernberg, 1974a, 1974b,1980),总结起来,爱情涉及了三个成分:性欲,客体关系和超我。建立爱情需要修通从口欲期到俄狄浦斯的固着。而维持爱情尚需要修通、整合青春期的客体关系。,有能力在超我中建立起个性,形而上的道德原
3、则,以及道德的化身。从而超越婴儿的道德性,建立起成人的伦理价值。(Kernberg,1980)达到最后一点,人才能在爱情关系中负起责任,信守承诺。从而真正能够发展和维持爱情。,性激情和高潮,性生活的激情(passion)最常见的突破固有爱情关系的因素。在激情发生的时候,一个人往往突破了自身的极限(界限),认同了另外一个人。这种激情,往往也是超越性体验的来源之一,高潮体验中,一般来说就包含了几个成分: 1)对性伴侣的暂时性认同; 2)超越自身的界限而进入幻想的俄狄浦斯期父母的同盟中; 3)抛弃了上述的对父母关系的融入,而创造新的客体关系,确认自主性和独立的身份。(Kernberg,1980),早
4、年的性倒错幻想如施虐-受虐,同性恋幻想和露阴,窥阴癖等往往会通过分裂和投射进入异性恋伴侣关系中,在性生活的前戏中也有部分的表现。如果双方有适当成熟的超我和自我来包容这些幻想,则会造成伴侣关系中更多的自由感,尤其是包容其中的施虐受虐成分。但是有时候这些施虐-受虐成分会被投射到第三方,这是某些婚外性关系发生的原因。,团体、群交和嫉妒,团体成员如亲戚朋友往往会在无意识中妒忌伴侣的亲密性,尤其是他们具有性色彩的亲密行为。伴侣往往会激发周遭团体成员的俄狄浦斯情结,从而他们会对伴侣关系进行投射和攻击。 另外一方面,伴侣又需要团体来中和伴侣关系中的攻击性。伴侣间需要把他们的攻击性投射到团体其他成员或者其他伴
5、侣关系中,从而维持自己关系的稳定。,这种伴侣和团体的投射认同关系的冲突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妥协,一种妥协形式就是群交或者“开放婚姻”如换妻。 群交其实是溶解了伴侣的性关系的亲密性,但是同时又保持了伴侣关系其他侧面的稳定性。而开放婚姻是一种慢性的伴侣亲密性的溶解过程。群交和开放婚姻都意味着从一开始对团体的背叛又回到团体之中的过程。,一种特殊形式的婚外恋,便是那种所谓对稳定夫妻关系有利的婚外恋。按照Kernberg的观点,其实这种婚外恋形式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它是未解决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一种比较平稳的表达形式。外遇者通过把父母表象分裂而分别投射到伴侣和第三者身上。如把没有性欲、只会做家务、带孩子的母亲投
6、射到妻子身上,把活泼、性欲旺盛的母亲表象投射到情人身上。随着婚外恋关系的逐渐深入发展,它会变得和夫妻关系越来越接近。对于婚外关系的厌倦很快会再次出现,就像对婚姻的厌倦一样。,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群交伴侣和开放婚姻群体中,社会学家Bartell 对群交人群进行了研究发现,所谓群交可以促进夫妻关系和保持爱情稳定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幻想,一般在2年左右,人们就再次回到对性感到厌倦的状态中。(Bartell,1971),群交群体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参加者中女性往往是有较多的同性恋行为发生,而男性很少。对此现象的动力学思考是,男性的性别身份认同往往经历两个阶段,首先认同母亲,然后才是认同父亲。而女性则一直保持对母亲的认同。也就是说,女性的核心身份认同远比男性牢固。所以对于群交场景中的同性恋冲动她们并不太害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男性性别身份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也可以说明性变态者男性居多的原因。,Kernberg的观点是,过于开放,性关系混乱的伴侣关系往往提示着前俄狄浦斯期的心理病理性和性倒错,提示着内在客体关系的恶化。(Kernberg,1980),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