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時代校長領導能力指標之建構 從臺北縣校長評鑑試辦計畫談起,曾俊凱 吳慧蘭 980523,目 錄,壹、緣起與目的 貳、臺北縣校長評鑑試辦計畫之概述 參、校長評鑑指標之探究 肆、校長領導能力之研究 伍、校長領導能力指標之建構 陸、統計結果與分析 柒、結論與建議 捌、參考文獻,壹、緣起與目的,Flangigan(1989)指出:一個沒有效能的老師會傷害到一整班學生的學習,但一個沒有效能的校長卻會傷害到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條文第十二條:依本法第九條第三項至第六項,組織遴選委員會之機關、學校,應就校長辦學績效詳為評鑑,以為應否繼續遴聘之依據;現職校長經評鑑績效優良者,應考量優先予
2、以遴聘。 教師教學專業發展評鑑 VS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貳、臺北縣校長評鑑試辦計畫之概述,一、試辦目的:提升辦學績效與專業發展 二、試辦成員:94,95學年度44位校長 三、試辦七向度與34個指標 四、實施方式:自評、互評及內外部評鑑 五、評鑑流程:以一天為原則 六、結果之運用:遴選之參考依據之一,參、校長評鑑指標之探究,一、評鑑指標的意義與特質:重要性、簡明性、信效度、比較性 。 二、校長評鑑指標之向度(一) 校長成績考核辦法 根據教育部(2008)修正公布的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 (二)國內外研究,國內外校長評鑑指標之向度,根據國內外學者之研究,可以得知在行政管理、教學領導與公共
3、關係規準類別中,不論是英國、美國與我國均認為是重要的評鑑指標之向度,惟我國現行校長成績考核制度始終未將公共關係納入。其他如政策執行則呈現國內普遍重視,英、美則僅有密蘇州納入的情形。此外,如學校氣氛、校園營造、學校特色等項則出現較不集中的情形。,肆、校長領導能力之研究,一、領導能力的內涵 領導能力涉及處理組織內外事務的知識、技能、態度、角色、價值、理念等構面,乃是多元層面之綜合體。歸納來說,含外顯能力與潛在能力兩者。以學校行政的論點而言,為帶領學校成員,使其一致行動,並運用資源,順利完成任務的能力,即教育政策執行與宣導、打造安全溫馨校園環境、有效能行政領導與管理、提升教師專業知能與倫理、社區公共
4、關係與資源整合應用、學生學習品質的提高及高EQ的人格特質。,二、校長領導能力之研究,蔡金田(2004)就英美兩國部分機構團體及彰化縣國中小校長儲訓課程內容分析,將校長能力歸納成11個向度、49項能力 (一)品德規範:自我行為、專業精神。 (二)政策與法令:教育政策、教育法令。 (三)教育思潮:教育潮流、教育哲學。 (四)教育領導:教育願景、學校經營、激勵引導方向、影響力的發揮、提供必要協助、團隊協調合作、授權、指揮監督、注重績效。 (五)溝通能力:口頭溝通、書面溝通、說服力、協調能力、衝突解決、敏感度。 (六)自我與人際互動:與他人相處、多元文化觀、終身學習、生涯。 (七)問題解決能力:計劃組
5、織、學生輔導、執行決策、執行行政事務、問題分析判斷、資訊科技能力、危機管理、時間管理、決策能力。 (八)情緒智商:挫折容忍力、情緒管理。 (九)公共關係:了解政治生態、社區資源、親師關係、與上級關係。 (十)教育研究與評鑑:教學視導評鑑、課程發展、行動研究。 (十一)教育經費:預算編列、執行、資源分配、採購法、財物管理,Brenda(2004)量化4273位,發現,市區校長所具備之能力與學校教育目標之達成及教育成就之提升有顯著相關,並提出校長應具備以下之能力: (一)具績效責任,在教學、課程與評量上扮演積極的角色。 (二)促進自我的專業發展,確保最理想的教育管理,推動教師教學革新與提升學生學習
6、成就。 (三)能專注於組織的變革過程,充分與家長合作提升學生學習成就。 (四)能營造學校成為專業的學習社群。,校長領導能力指標共分為七大向度:教育政策與法令、行政管理與領導、課程與教學領導、學習成就與輔導、專業知能與發展、資源整合與運用、學校特色及其他。且校長領導能力以行政管理與領導、資源整合與運用、專業知能與發展等層面最被重視,課程與教學領導、教育政策與法令之執行次之、學習成就與輔導再次,其餘則含括學校特色、人格特質與態度、個人行為等向度,伍、校長領導能力指標之建構,(一)政策與法令執行 6 (二)行政管理與領導 8 (三)課程與教學領導 8 (四)學習成就與輔導 8 (五)專業知能與發展
7、6 (六)資源整合與運用 8 (七)特色及其他,陸、統計結果與分析,各題之重要性依序填入1,2,3,4,5,6等,1代表最重要,數字愈小表示愈重要,數字愈大表示愈不重要 共發出40份,回收33份,剔除2份無效問卷後,共計31份有效問卷SPSS17.0版,一、調查問卷之基本資料統計分析,二、七大向度之排序 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能力指標向度之總排序前三名為行政管理與領導(87.1)、課程與教學領導(64.5)、教育政策與法令(58.1)。,向度一教育政策與法令,三、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能力指標在向度一教育政策與法令6個指標中,以依據教育法令規定結合學校發展願景,擬定政策執行計畫(77.4)、積極宣導、
8、溝通協調最新教育政策(77.4)及適時關注新興教育議題,堅守自己教育理念(48.4)三者最為重要。,向度二行政管理與領導,四、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能力指標在向度二行政管理與領導內9個指標中,以建置學校規章制度,並營造優質的學校文化(80.6)、擬定並確實執行校務發展計畫,達成教育目標(77.4)及整合行政團隊,積極支援教學,並領航教育(71.0)三者最為重要。,向度三課程與教學領導,五、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能力指標在向度三課程與教學領導8個指標中,以具備課程發展與領導的專業知能,建構學校校本課程(96.8)、建構資訊化的教學及學習環境系統(48.4)及領導協調各處室,積極扮演教學支援與服務教學的角
9、色(41.9)三者最為重要。,向度四學習成效與輔導,六、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能力指標在向度四學習成效與輔導8個指標中,以規劃學生各項學習活動,五育並重全人發展(77.4)、建立友善的校園及無障礙的學習情境(71.0)及注重學生品格與生活教育表現,落實輔導管教措施(67.7)三者最為重要。,向度五專業知能與發展,七、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能力指標在向度五專業知能與發展6個指標中,以具有正確的教育理念,發揮敬業專業的服務精神(96.8)、嚴守校長高尚情操與良好人格特質,足為親師生表率(87.1)及參與專業社群進修與對話,並參加教育相關議題研討與研究(77.4)三者最為重要。,向度六資源整合與運用,八、國
10、民中小學校長領導能力指標在向度六資源整合與運用8個指標中,以與家長互動良好,重視親師合作,建立教育合夥人的概念(87.1)、整合學校資源,建立管理機制,發揮教育功能(83.9)及與校外相關機構建立良好關係與網絡,建構優質的公共關係(67.7)三者最為重要。,向度七特色與其他,7-1能依教師專長、學生需求及社區背景,創新經營,型塑學校特色。 7-2:推動永續校園,落實節能減碳、環保的綠建築概念。 7-3:推動閱讀教學,培育學生閱讀能力,建立終身學習的態度。 7-4:營造親、師、生安全溫馨的校園環境。 7-5:建構知識平臺,型塑學習型組織文化。 7-6:啟發學生多元智慧,引領學生適性發展。 7-7
11、:推動國際交流,涵養學生國際視野與競爭力。 7-8:培養整合、談判及批判能力,發揮領航效能。,柒、結論與建議,一、以行政領導與管理為經,以課程與教學領導為緯 校長領導包含行政領導與教學領導兩大範疇,行政領導偏重處理學校例行的事務,教學領導則以教師教學和達成學生學習目標為主,兩者是密不可分的,二、依法行事、型塑願景,執行政策,校長要知法守法,堅持公開、公平及公義原則,型塑學校願景,化理論為實務,化口號為行動,在一切為學生好的前提下,推動及執行各項教育政策。,三、小學校靠情感,大學校依制度,營造優質學校氛圍,若讓學校文化成為螃蟹文化,可非教育之幸、學生之福。 小學校靠情感,大學校靠制度,這是經驗法
12、則,而非經典名言,大家若能莫忘當年教學之初衷及當老師的使命,加上人性化、公義化、品質化的規章制度,定能營造優質的學習氛圍。,四、展現課程與教學領導知能,建構學校校本課程,發揮教育領導的功能,Neil MacNeill Rob Cavanagh(2003)當教學領導的概念被顯著的理論化和可能廣泛地應用在學校,它有本身存在的限制 校長要有更高層次的教育領導,任何教育措施皆不可悖離Peters教育三大規準:合認知性、合自願性及合價值性。就如Neil MacNeill Rob Cavanagh(2003)教育領導者的角色在告知教師實踐和反思,授權教師行使專業的責任和自由裁量權,並論證學習和教學過程的可
13、靠知識。,五、規劃多元學習活動,符應多元智慧,追求全人教育理想,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全人的教育,而非完人的教育,因之,學校應規劃多元的學習活動,把日課表的範圍擴大,把教室的舞臺延伸,以滿足學生的多元智慧,發展優勢智能,補強弱勢智慧,讓每個孩子人人頭上一片天,快樂自在徜徉於學習殿堂。,六、堅守教育理念,樹立敬業專業的標竿典範,證嚴法師曾說過方向對了,目標就不遠了。校長應發揮標竿領導作用,堅守教育理念,當親、師、生學習的楷模,抱持亦子之心,勇於突破、創新,方不會隨波逐流,亦不會被潮流所淹沒; Kay D. Woelfel(2008)所著Attraction: The Secret of Teachin
14、g, Learning, and Leadership一文中說明領導者應具備的屬性有九種:好奇心、創造力、溝通能力、品格、勇氣、信念、魅力、工作能力和常識。這些正是新時代校長們所應具備的知能,方能以法行事、以理處世、以情待人、以德服人。,七、資源整合、親師合作,快樂的教育合夥人,有家長參與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校長應是親師合作的催化劑,社區與學校溝通的橋樑,以開創親、師、生三贏局面,打造全是贏家的學校。,八、展現特色、成就親師生,永續經營,教育是以多元的面貎呈現,校長們只要肯用心,必能得新,不管領導的思維與脈絡為何,教育主體永遠是學生,如何協助教師教的成功、學生學的好、家長願意參與,永遠是
15、校長領導之課題。,九、將本能力指標轉化為評鑑量表,適時調整指標內涵,能力的發展必須迎合現實的需求。 隨著時代變遷與教育改革之需求,國民中小學校長能力指標亦應隨著實際需求做適時的調整,以因應當前及未來之變革。在今日社會變遷快速的時代,學校環境亦遭到極大的衝擊,學校內外在生態的改變隨時都在挑戰著校長的領導能力,因此指標內涵必須因應社會變遷做適當的調整。,十、逐年檢證校長領導能力指標,擇優汰劣,評鑑指標在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能力之應用,雖有其實際的效益,然亦有其無可避免的限制。在正面效應上,評鑑指標固可提供校長領導能力之客觀標準,便於校長之專業成長與遴選之參照;在負面效應方面,則因目前學校生態三足鼎立
16、,教師專業自主權、家長參與教育權均會影響學校行政運作,校長領導無法全盤影響行政,而以此結果完全歸责於校長領導能力,有待深思,評鑑指標之使用自亦更需審慎。,十一、依校長領導能力指標,作為校長甄選培育之考,過去扮演全省統一校長甄選、儲訓工作的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即走入歷史 各縣市政府對於校長之甄選、儲訓仍處學步階段,究竟具備哪些能力的人合適進入校長職場,不但關係到校長之甄選、亦影響及培育課程的規劃,因此建構適切之校長能力指標,可作為辦國民中小學校長甄選、培育之內容依據。,十二、透過網路資訊平台,建立校長網路學習社群,因應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利用網路資源的建立以及無遠弗屆的學習環境,學習活動將更具彈性與效果,是則可藉網路學習社群的建立,適時、即時的互相溝通、討論、經驗交流、資源共享、自我更新與知識建構;經由校長學習網路社群的分享與討論,相信將有助於校長專業能力的成長。,謝謝大家 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