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研究.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8389462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研究构建培养现代农业物流人才教育教学体系,.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汇报内容,简单介绍课题立项情况,课 题 思 路,研 究 阶 段 性 成 果,下 一 步 工 作,4,1,2,3,一、简单介绍课题立项情况,本课题是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经过充分调研和积极商洽,立足河北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和专业建设的产学研结合思路,并参与到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研究的一项教育研究课题。本课题立项时间为2007年5月。立项后我们立即聘请河北大学和河北

2、金融学院的相关专家进行了开题论证,此课题研究的社会效益和可行性得到了进一步肯定。,二、课题思路,以解决“三农”的根本问题入手- 人才的缺失,培养现代农业人才 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二、课题思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农民转业、再就业的关键问题; 针对农业产品的流通问题,改进农业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的弹性,加强专业间的交叉性和互联性(农业产业和现代物流),并相应调整课程结构; 不断加强实践环节,努力探求现代农业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二、课题思路-课题成果的特色,农业产品产业链规模经营比独立

3、经营和单品经营农产品所具有的成本效益优势; 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比独立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具有理性、前瞻性和适应性的优势; 传统产业(农业)和现代新兴产业(现代物流)相结合,具有古典之精粹与现代之潮流相结合的创新理念优势。,三、研究阶段性成果第一阶段,阶段研究论文报告.doc,论文获教育技术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论文二等奖,三、研究阶段性成果第一阶段,农业、农村、农民中现代经营人才缺位、缺失是关键问题 。 以食用菌生产为例,利用农林业等副产品生产食用菌,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生态优势,是生物资源良性循环的节约型生态农业。 充裕较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

4、产业发展具备了劳动力资源优势。 只有规模经营,形成生态产业链结构,才能为“三农”问题作出最好的解答。 事在人为,谁能为之? 充裕较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农业产业经营人才 既懂得农业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尤其是能够让农业产品物畅其流的经营者。 这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值得探索。,食用菌产业生态价值链结构,三、研究阶段性成果第一阶段,三、研究阶段性成果第二阶段,论文获教育技术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论文一等奖,农业物流的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三、研究阶段性成果第二阶段,中国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物流 农业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农业物流人才需求,据中国物流统计年鉴的数据,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只有10万人左右,而我国目前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600万,与城市相比农业物流人才缺口更大。,三、研究阶段性成果第三阶段,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国电力教育,2008.10I2009.07,五、面临的困难,1. 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与学校共享教学资源的矛盾。 2. 物流专业课程与农业课程融合的内容、时间及空间安排的矛盾。 3农业物流人才生源渠道的政策问题。,六、研究成果体现在:,农业物流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双师结构的形成机制等,下一步工作:整理汇总资料申报结题,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