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梭,新爱洛依丝,故事原型,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相爱,而且后来一起私奔。爱洛依丝生下儿子阿斯特莱伯斯之后,与阿伯拉尔结婚。然而,他们的关系惹怒了爱洛依丝的叔父菲尔贝尔,他雇用了一帮恶棍袭击并阉割了阿伯拉尔。爱洛依丝被送进圣阿尔让特伊的女修道院做了修女,阿伯拉尔成为巴黎郊区圣丹尼斯修道院的修士。阿伯拉尔和爱洛依丝之间的情书幸存了下来,并且已经成为了文学上的经典。 爱洛依丝死后葬在了阿伯拉尔的身旁。 他们的遗体被合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甫公墓。,书信体小说 爱情小说 卢梭的文艺创作强调歌颂大自然和突出人的纯洁感情的特点。在新爱洛伊丝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借用了12世纪法国青年女子爱洛依丝与家庭教师阿伯拉尔的
2、故事框架,展示了18世纪现实生活中新的爱情悲剧。 主人公:贵族小姐朱莉、她的家庭教师三等公民圣普乐、俄贵族沃尔玛,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师圣普乐,朱莉父亲,比朱莉自己大20多岁的贵族沃尔玛,朱莉的儿子,贵族小姐 朱莉,家庭教师 相恋 受到父亲阻挠而分手 临终前,终于承认自己仍然爱着圣普乐,封建观念极深 自然之爱遭到反对 屈从后嫁给沃尔玛,婚姻关系 婚后坦白与圣普乐的爱情过往 沃尔玛非但不追究,反倒将圣普乐接到自己家中做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为救落水儿子而死,书信体,故事在人物之间的通信中层层展开。 每封信的写信人都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作者不断变换叙事主体和叙事角度, 一方面通过朱莉和圣普乐之间的通信,
3、表达他们之间难舍难分的爱情关系; 另一方面又从克莱尔、爱德华等人的叙事角度,从侧面描写朱莉和圣普乐之间的爱情,表现了他们的美好品德,让读者从他们来往的信件中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塑造出一个个鲜活明亮的形象。 作者运用书信体的形式让主人公大量倾诉自己的感情,对于自己在爱情上的种种束缚、受压抑的痛苦、无奈、矛盾、彷徨、焦虑、失望等都作了细致的刻画和尽情的渲染。 书信体形式的运用使主人公的情绪得到真实地表露,使读者和主人公达到心灵的共鸣与契合,显得非常真实。,新爱洛依丝与以往爱情小说的不同之处,具有反封建 意义,抒写的是一曲争取不到爱情自由、被封建门第观念葬送的爱情理想的悲歌。 在小说中卢梭对爱情进行
4、了大胆、热烈的讴歌,这是以往小说不曾有过的。,卢梭认为爱情和道德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调和、可以相容的。 正如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的爱情违背传统道德观念,但却是崇高的、具有美德的。因为他们的爱源于自然人性。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从始至终都自尊、自爱,既相爱又爱他人。,提出了全新的爱情观,讴歌了大自然,对自然的赞颂,在这部小说中,卢梭写出了大自然对人们心灵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只有回归自然才能找到心灵的宁静。,既具文学性又富有哲理,书信体的独特形式, 多层次、多侧面的刻画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都是以往爱情小说不能比拟的。 卢梭在小说中对教育、文艺、宗教。农村经济等许多问题都发表了独特的看法,具有很强的
5、思想性。,女主人公形象,双重性 矛盾性 人物生动饱满,既有人性中的至善,也有其人物自身的弱点,而并非美化的如神一般的女主角,朱莉性格的双重性,勇敢,软弱,敢于突破门第观念与家庭教师相恋,向丈夫沃尔玛坦白自己曾有的爱情,与圣普乐重逢后,敢于冲破礼法,与其再度相恋,屈从于父母之命与圣普乐分手,嫁给沃尔玛,只能在心中默默忍受煎熬,不敢主动追求幸福,背负家庭的责任,不敢逾越雷池,最后含恨而终,人物分析,朱莉是一个温柔软弱心灵纯洁行为高尚的“新人”形象,她是封建等级制度的牺牲品。她的“软弱”不是惧怕父亲的暴虐,她曾勇敢反抗,然而她受旧道德影响较深,没有勇气对抗父亲“抱着女儿的两膝”的恳求。 圣普乐是平民
6、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性格英勇、坚强。他的“退让”并非妥协,而是想以这种方式挽救朱丽免受专制家长的迫害。沃尔玛酷爱根据理性重新观察生活,性格理智、沉着、善解人意、心怀坦荡。,小结,在新爱洛依丝这部小说中,每个主人公的形象都是生动鲜活的,而围绕着他们的那段情,通过书信体的形式尽情被诉说着,而女主人公极力调和着自然之爱与道德之爱,在情感与道德间饱受煎熬。 朱莉始终爱着圣普乐,她也始终恪守着人妻的职责 圣普乐深爱着朱莉,但由于朱莉夫妻对他的真诚和友谊,他便也真诚地成为他们的朋友 沃尔玛在听妻子讲完她的那段情,没有指责,没有轻蔑,反而他愿意成全他们,第一次如此感人至深的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 第一次饱含深情地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 古典主义文学描写感情是为了谴责感情,而这里却是为了肯定它、抒发它、讴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