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综合知识竞赛语 文 试 卷一 、 书 写 ( 3 分 ) 根 据 卷 面 书 写 情 况 评 分 。 请 你 答 题 时 努 力 做 到 书 写 正 确 、 工 整 , 卷 面整 洁 。二 、 积 累 与 运 用 ( 30 分 )1 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的词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分)飞蛾趋光,夸父逐日,所有的事物都在寻找光明、快乐、正面的能量。正能量让懈怠的你鼓起前进的勇气,正能量让迷 wng 无助的你拨开阴 mi,重见阳光;正能量让自怨自艾的你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懈怠 自怨自艾 迷 wng 阴 mi2. 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2、分)A.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B.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蛮横残暴) 。 C.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指品德高尚的正直之士)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自以为了不起) 。3.下面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敬畏自然是严春友写的一篇文章。该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 ,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B.我的母亲写了作者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行文极
3、其自然、质朴却饱含深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C.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引用高尔基的“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表现出托尔斯泰外貌平庸、丑陋的一面。D. 海 燕 是 一 篇 著 名 的 散 文 诗 , 运 用 象 征 的 手 法 成 功 塑 造 了“海 燕 ”这 一 反 映 时 代 特 征 的 艺 术 形 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
4、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5.默写或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 分)_,松枝一何劲。 (赠从弟(其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晓镜但愁云鬓改,_。 无题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的句子是:_。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_,_。 ”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用五柳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6.根据前文的意思,地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或句子。(3 分)我的梦想,是祈望着一些“多一点”和“少一点” 。愿我们的社会:多一点仁爱,少一点自私;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多
5、一点公正,少一点不均;多一点善良,少一点丑陋;多一点 ,少一点贪腐; , 。7.走近名著(6 分)下面表述的名著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席 卷 欧 洲 的 革 命 波 及 了 维 也 纳 , 贝 多 芬 的 情 绪 开 始 高 涨 , 这 时 的 作 品 有 英 雄 交 响 曲 、 热 情 奏 鸣 曲 。B、 米开朗琪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 ,下编“舍弃”和尾声“死” 。C、1862 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 19 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红与黑与安娜卡列尼娜 。D、1564 年 2 月 12 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
6、哀悼基督 。14 日他开始发烧,18 日下午 5 时,这位杰出的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海 底 两 万 里 主 要 讲 述 的 故 事 。 法 国 生 物 学 家 带 着 仆 人 和 一 个 捕鲸 手 , 跟 随 乘 坐 这 艘 潜 艇 在 海 底 做 了 两 万 里 的 旅 行 。 潜艇是 船 长 尼 摩 在 大 洋 中 的 一 座 荒 岛上 秘 密 建 造 的 , 船 身 坚 固 , 利 用 发 电 。 (4 分 )8.综合性学习(6 分) 有 关 部 门 对 儿 童 接 触 和 使 用 电 子 科 技 产 品 的 现 状 进 行 了 一 次 调 查 , 数 据 显 示 :67.
7、28%的 孩 子 接 触过 类 似 ipad 的 平 板 电 脑 ; 84.14%的 孩 子 每 天 都 会 使 用 QQ; 80.08%的 孩 子 每 天 都 会 上 网 看 视 频 ; 72.21%的 孩 子 每 天 都 会 玩 网 游 ; 42.02%的 孩 子 每 天 都 会 使 用 腾 讯 微 博 ; 50.41%的 孩 子 拥 有 属 于 自 己 的 手 机 , 或与 父 母 夺 手 机 玩 网 络 游 戏 。( 1) 请 你 用 一 句 话 概 括 上 述 材 料 所 反 映 的 主 要 内 容 ( 不 超 过 去 40 字 ) ( 2 分 )( 2) 针 对 上 述 材 料 所
8、 反 映 的 内 容 , 请 你 给 家 长 或 孩 子 提 两 条 建 议 (2 分 ) 作 家 池 莉 在 所 谓 爱 中 有 这 样 一 段 话 : “我 对 自 己 母 语 的 爱 , 是 爱 到 写 每 一 个 字 都 不 愿 意 含糊 , 看 每 一 个 字 也 不 愿 意 含 糊 。 因 此 , 去 年 底 , 我 在 伦 敦 英 国 国 家 博 物 馆 , 一 看 见 中 文 介 绍 册 , 当下 就 被 狠 狠 刺 痛 。 我 们 的 介 绍 册 翻 译 为 大 英 博 物 馆 , 而 大 厅 出 售 的 其 他 各 种 介 绍 册 , 大 都 客 观 翻 译 为英 国 国
9、家 博 物 馆 。 ”有 网 友 在 网 上 发 帖 : “池 莉 , 你 这 是 大 惊 小 怪 ! ”假 如 你 是 池 莉 , 该 如 何 回 帖 ? ( 2 分 )池 莉 的 回 帖 :3三 、 现 代 文 阅 读 ( 24 分 )(一)目送(12 分)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
10、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象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
11、,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
12、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
13、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4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
14、追。 (龙应台/文,有删改。 )9简要概括作者写了哪两种“目送” 。 (2 分)10仔细品读下面句子,结合带点的词语说说这句话表达了华安怎样的心情。 (3 分)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11文中带号的段落重复出现,说说其间包含的不同感情。 (4 分)12读完这篇文章后,重新审视和父母的关系,你对父母的态度也许会有些改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想法。 (3 分)(二)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12 分) 冯 云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
15、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
16、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5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
17、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13本文围绕“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 分)14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18、”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 分)15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16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 分)四、古诗文阅读(共 23 分)(一)阅读古诗,完成 1718 小题。 (4 分)武侯庙(唐)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注:武侯庙:在夔州,祭祀诸葛亮(武乡侯) 。丹青:两种颜料,此指诸葛亮绘像。17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中的“落”和“长”用得好,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说说好在哪里。 (2 分)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9、完成 19 一 22 题。(10 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9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2 分)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2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记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C以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6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 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2选文表
20、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 分)答: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 分)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旬朔 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常此二物也。(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 分)然负此自放_ 比数年来_2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2 分)故虽有
21、强记之力25翻译文中画线句。(2 分)_26作者认为损害自 己学业的两个因素是 “_”和“_”。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3 分)五、根据要求作文(40 分)27.在立陶宛有一种叫做“螺旋树”的松树,这种树在幼年时,长势过快,一味地疯长,顶端的幼芽就显得柔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每当刮风下雨,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不堪一击,几乎全被毁掉。顶芽被毁后,螺旋树就生长出许多侧芽来顶替,这样一来就渐渐地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做任何事物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基础。请以“慢慢长大”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等
22、。7八 年 级 第 二 学 期 语 文 学 科 竞 赛 参 考 答 案一、略二、1、xi y 惘 霾 2、A 3、C 4、D 5、略 6、清廉 示例:多一些宁静,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温馨,少一点冷漠。7、C (2 分) 诺第留斯号潜艇 阿龙纳斯 环球探险 海洋 (4 分) 8、(1) (2 分)电子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孩子生活,他们接触的多是电脑和手机,主要用来娱乐。 (2) (2 分)如给家长的建议:在孩子使用电子科技新产品时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关爱他们,面不是靠这些“电子保姆”的陪伴。给孩子的建议:将电子科技新产品的优势更多针发挥在自己的学习、成长上,面
23、不是用于娱乐;不要对电子科技新产品完全依赖,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接触真实世界上,面不是虚拟的网络世界。 不同的翻译,反映出的是不同的心态,将“英国国家博物馆”翻译为“大英博物馆” ,只能反映出我们内心的自卑自贱感,因此要替池莉回帖一定要围绕这个心理感受来展开。 (2 分)三、 (一)9目送儿子逐渐长大独立 目送父亲渐渐衰老离去(意思对即可。共 2 分。每点 1分。如果只答“目送儿子” 、 “目送父亲” ,每点只得 0.5 分。 )10此题围绕华安“对未来生活的惶恐无助”和“对母亲的依恋”两点谈即可。共 3 分。 【示例】“无边无际”写出了华安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惶恐无助, “隔空交汇”指的是
24、母亲和儿子的感情交流,其中包含华安因为惶恐而产生的对母亲的深深依恋。11此题抓住“落寞”和“感伤”两个要点即可。共 4 分,每点 2 分。 【示例】前者是母亲在面对孩子渴望独立逐渐远离父母时的落寞,后者则表达了在面对衰老死亡的自然规律时的感伤。12此题围绕着“珍惜和父母在今生相遇的缘分” , “懂得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牵挂” , “懂得回报父母的这份无私的爱”等即可。共 3 分。扣住文章内容的相关部分 1 分,自己的领悟 2 分。(二)13、 (3 分)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
25、排放。 (每点 1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14、 (2 分)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 (语意相近即可)15、 (4 分)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2 分) 。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1 分) ;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 分) (语意相近即可)16、 (3 分)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
26、,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 (2 分)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 (1 分) (语意相近即可)四、(一)17.“落”写出了遗庙(武侯庙)中诸葛亮像丹青剥落,陈败不堪的景象,寓意时过境迁,英雄远去的感慨。 “长”写出了遗庙(武侯庙)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人迹罕至的景象,寓意岁月轮回,英雄寂寞的感慨。(2 分)18.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呼唤当世良材的殷切之情(不得实现远大抱负的抑郁之情)。(2 分)(二)19像狗牙一样使感到凄清(2 分)20.C (2 分)2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
27、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 分,句意2 分)22乐、悲(由乐到悲)(2 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 分)(三)23.凭借 近(2 分)24.故/虽有/强记之力(2 分)8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25然而聪明(已经)衰竭耗尽,大概不如从前的十分之一二。(2 分)26不勤 善忘 学习要持之以恒,要珍惜青春岁月多读书,以免老大徒伤悲(3 分,每格 1 分)2012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综合知识竞赛语 文 答 卷一 、 书 写 ( 3 分 )二 、 积 累 与 运 用 (30 分 )1. 懈怠 ( ) 自怨自艾( ) 迷 wng ( ) 阴 mi( ))(2 分)2
28、.( ) (2 分 ) 3.( ) (2 分 ) 4.( )(2 分 )5. (7 分) , 。 _。 , 。6(3 分) , 。 7.(6 分) ( )(2 分) 8.(6 分)(1)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 一 ) ( 12 分 )9.(2 分 ) 10(3 分) 11.(4 分) 912. (3 分) (二)(12 分)13.(3 分 ) 14.(2 分) 15.(4 分) 16.(3 分) 四、文言诗文阅读(23 分)(一) (4 分 ) 17. (2 分) 18.(2 分) (二)(10 分) 19.(2 分) 20. (2 分) ( ) 21. (3 分) 22. (3 分) (三)(9 分 )23.(2 分) 24.(2 分) 故 虽 有 强 记 之 力 25 .(2 分) 26.(3 分) 一 、 写 作 ( 40 分 )1027. 请以“慢慢长大”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