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必修1现代文全套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8369962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必修1现代文全套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必修1现代文全套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必修1现代文全套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必修1现代文全套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必修1现代文全套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一:向青春举杯,必修一现代文复习,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3、学生知道朗读的特点,能够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二、专题内容解析 (一) 沁园春长沙 1、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于深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2、内容: 上片:重写景,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先

2、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接着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抓住“富有生命活力”这一总体特征来描绘,为下面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最后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3、情感:,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出了诗人主宰山河的壮志。 4、艺术特色: (1)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态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诗

3、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是暗比。 (2)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以“万”言山之多,以“遍”写红之广,“击”字形象地写出了雄鹰矫健的身姿,“翔”则生动地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二)致青年公民 1、体裁:这是诗人郭小川1955至1956年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写的七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也是一首颇具号召力、影响力的政治抒情诗。 2、内容情感:诗人以议论入诗,于感情汹涌中闪射出时代精神的光芒,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入火热的斗争,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完成先辈未竟事业,为改造大自然、创造新生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艺术特色:

4、在形式上,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了热情奔放的气势。采用“楼梯式”排列,使诗充满了力度,增强了音乐性,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三)相信未来 1、背景:本诗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的消亡。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回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

5、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2、内容情感:诗的第1、2两节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诗人选择了“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等意象,揭露了现实的残酷。尽管这样,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是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体现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的情感。第3节诗人用“我要”,“我要”,体现了一种年轻的豪情,一种可以冲破一切、不可阻挡的锐气。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第4至6节表现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6、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有“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四)六月,我们看海去 1、思想情感:诗歌向我们展示的绝不仅仅是青春生命力的旺盛,它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青春和生命的渴望。 2、艺术特点: (1)运用“听觉想象”体会青春的活力 (2)具有强烈的音乐感,这种

7、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语言声调,一种节奏主要由诗行中重复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 (3)语言组合巧妙。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五)十八岁和其他 1、思想内容: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 2、结构: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每个小标题是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与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向孩子指出在两代人的冲突中,许多做父母的“错”依然是出于对子女的关怀;

8、二层为孩子分析在两代人的矛盾中,一部分是父母的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并以自身的经历谈到当年自己盲目反抗母爱今日悔之莫及的感受;三层告诉孩子,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地交流与了解。 第三部分,对孩子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 第四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 3、特点: (1)小标题的运用。表现了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2)谈话式的行文方式。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

9、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3)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用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六)我的四季 1、创作背景:张洁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散文创作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和表现,命名为“大雁系列”,以一种轻松、自然、冷静的笔法在当时浸泡着泪水、呻吟着苦楚的文学之中显得与众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重点转向了纯粹的人生层面,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末散文创作中出现的状写人生浪潮;二是充溢着一股强烈的苦难意识。沿着第二条写作理念,张洁作了进一步的创作探索,代表作品便是我的四季。以我的四季为代表,这一

10、时期的散文表现的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是处于生活困境中左冲右突的沉重感。 2、内容:表达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 3、结构:全文可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点明生命犹如四季。 第二部分(第2至4段),作者写生命在“春天”的责任和希望。 第三部分(第5至8段),作者在生命的夏季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从挫折中重新走向生命的征程。 第四部分(第9、10段),写生命的秋天。告诉我们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 第五部分(第11至14段),写生命的冬季。作者假象了多种的人生结论,认为:只要真诚地付出,在生命的黄昏将不会

11、有人生的哀叹和遗憾。 4、艺术特色(1)感情浓烈。 (2)语言富有哲理性。,(七)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1、内容:马克思以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 青年选择职业应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个方面,是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影响职业选择有三大因素: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个人喜好因素中,虚荣心最能让人产生错误的幻想,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身体条件因素中,坚持青年不应该超越体质的限制选择职业。个人能力因素中,强调青年应该在正确估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选择职业。 第二个方面,选择怎样的职业,体现了对职业选择的价值追求。提出了选择有尊严的职业

12、、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其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2、艺术特色:(1)富有激情与理性。全文既是激情的职业宣告,也是理性的深入思考。激情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2)逻辑性强。全文行文自然流畅却不失严密的逻辑性,作者先谈怎样选择职业,再谈选择怎样的职业,然后谈自己的职业选择原则及自己的职业理想。,(八)我的五样 1、内容:文章记叙了一次“测验”的过程,首先交代了老师所出的题目。接下来叙写了作者选择的过程、原因、结果。然后记叙作者舍弃的过程。最后,作者为自己最终的选择而神清气定,向所有的

13、读者告白自己在作了人生存在意义的生命追问后,接下来就是全身心地创作了。 2、艺术特色:(1)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 (2)比喻手法的运用。 (3)逐层推进的写法。本文交代“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先说空气、水、阳光,因为这是构成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一般人看来,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其他一切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接着作者写鲜花,因为鲜花代表着爱,生命中如果没有了爱,那生命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呢?最后作者引出了一般人不会选择的笔。就是这最不被人们所看重的笔,在毕淑敏的笔下

14、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五样中,她首先排除了鲜花,因为没了鲜花不要紧,只要有生命和笔,“我”仍能写作;接着她又排除了水,因为没了水,但仍然有空气和阳光,只要有阳光和供“我”呼吸的空气及写作用的笔,“我”的生命就存在意义;接着她又放弃了空气,“我”不能呼吸,但只要给“我”阳光的温暖和写作的笔,“我”仍能延续存在的意义;当阳光和笔也必须放弃一个时,作家保留了笔,“我”情愿放弃一切,但唯独不能放下创作的笔,没有了笔,也就真正没有了“我”的灵魂,也就真正没有了“我”生命的存在。,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

15、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4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二、专题内容解析(一)获得教养的途径 1、内容: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结构: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和“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不矛盾

16、: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

17、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文章用比喻、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二)贵在一个“新”字 1、内容:本文谈独立思考问题,列举大量的实例并加以分析,引用权威论述,认为创新者必须具备重视积累,批判与怀疑精神,注重方法,勇于实践。 2、结构:由导语和四

18、个部分组成 。导语谈独立思考的重要行。第一部分就笛卡尔的成功谈独立思考精神在学习研究中的作用。第二部分谈读书积累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谈“善问”,谈质疑。这一部分主要谈思考的方法,写得有针对性。 第四部分强调实践,提出注意刻苦钻研及思想方法。 3、艺术特点:(1)旁征博引 (2)采用谈话的方式,自然亲切,通俗平易。 (3)论述具体而微,实用性很强。,专题三:月是故乡明 专题内容解析 一、采薇 1、内容: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结构:第1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

19、的仇恨。第2、3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第4、5章,直接写战事。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落到了实处。第6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3、艺术特色(1)具体生动的细节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使读者通过细节描写可以想象战争的残酷。 (2)情景交融。末章首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3)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

20、式相似,反复吟唱,,二、奥德赛 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相传是公元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始祖,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这是人类童年时代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 2、内容:奥德赛整个就是一首归家的叙事长诗,而节选部分是奥德赛归家的转折点,叙述了奥德塞有家难回的痛苦,以及决定返家的决心,显示了人物“坚定的心灵”。 3、结构:第1段写女神卡吕普索向奥德修斯传达宙斯

21、的旨意。 第2段写奥德修斯在获许返乡时的疑虑和机智应对。 第3段写女神再一次劝说奥德修斯留下。 最后一段写奥德修斯义无反顾的返乡决心。 3、艺术特点:(1)通过场景、动作和对话去刻画人物的心理, (2)语言朴素,叙述流畅,具有一种清新质朴的风格。,三、我心归去1、相关资料:中国现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该组散文总题是“访法散记”。 2、结构:文章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四段,写自己在法国圣纳塞尔访问时的情形和感慨。第二部分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3、艺术性: (1)哲理性很强。 (2)哲理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

22、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四、前方一篇“摄影散文”。 1、结构: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从摄影画面起笔,没有具体描摹,而是展开了联想“他们正在路上”,引出下文。第2至7段为第二部分,对人类的离家行为进行叙述和分析。第8至11段为第三部分,重在分析人类悲剧性的精神状况。最后一段呼应文章开篇,引导读者进一步思索。 2、思想内涵及创作特色: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行文过程中,作者的目光又几次落到摄影画面上,将具体的画面与展开的想像及思考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五、想北平 1、背景: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23、。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内容:通过对北京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京,表现了他对故乡真挚的情感。 3、结构:第1段交待自己对如何写北京的考虑。 第2、3两段正面描写作者对北京特殊的爱。 第4、5、6、7段,通过对比等方法写出北京的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对北京的喜爱。 最后一段短短一句话,包含了复杂的情感。 4、艺术特色:文章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加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六、今生今世的证据 1、内容:

24、追问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何以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故乡对一个人的意义。人在家乡,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其间发生的事,隐藏的变化。情感深藏不露,克制而理智。 2、结构:第1段叙述一个人在没有懂得怜惜旧物时,对故土的轻慢之举,与下文形成对比。第2至8段是文章的主体,从各个角度反复说明故乡对人生命的意义。最后一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全文主题的升华,它设想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从日常性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3、艺术特色:对场景细腻的描写,浸透了作者的感觉。表明,物与场景总是个人化的,说明对物的记忆是非常个人化的,故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七、乡土情结 1、内容:以故园之思为线索

25、,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2、结构:12段解释乡土情结的由来和内涵。35段叙述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说明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但它往往在人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第6段叙述了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离家,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最后一段,作者从当今世界现代化和文化交融程度的角度重新阐释乡土情结,人不为家所累,但永远拥有家,既走向开放,又有心灵的归宿。 3、艺术性:(1)从家到国联想自然。 (2)叙古写今,征引大量诗文、史料和典故,说明了乡土情结的久远,普遍,根深蒂固,通过它们营造了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感人。,专题四:

26、像山那样思考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欣赏,领略大自然中的各种风光,并能学会从审美的高度去欣赏,去评析,从而加深对大自然的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2、通过对这些散文的研读、分析,体会和领悟游记散文的阅读和写法。,二、文章内容分析(一)江南的冬景 1、思想:领略江南冬天淡雅悠闲之美,学会从平常的自然景色、生活场景中观察、体会“美”。 2、构思:总写北国冬日与江南冬日的不同美色从不同角度具体描绘江南冬日(气候、植物、散步、农村、下雪、旱冬等)结尾。 3、艺术特色:(1)广征博引与白描手法,(2)与北国、国外的比较衬托,(3)淡雅悠闲的风格。 (二)西地平线上 1、内容:领略西部落日的雄浑、壮阔之美色

27、,体会阳刚之美。 2、构思:总写西部看落日的三次不同感受(震撼)具体写:第一次(定西高原),重点写落日下山的过程及形象,给人以“梦境”的震撼;第二次(荒原),用恶劣的环境衬托,感受到人生的悲壮;第三次(草原),落日带来的“火烧云”,联想到历史英雄的战绩结尾。三次日落,各有不同侧重点。 3、艺术特点:(1)雄浑壮阔的生动描写,(2)夹叙夹议的手法。,(三)寂寞 1、思想内容:在作者看来,在瓦尔登湖独居,毫不寂寞。有大自然作伴,不寂寞;有思想、工作在,不寂寞;有人类(互相拜访)在,不寂寞。我有多康健,多快乐! 是瓦尔登湖的一个片断,体现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灵特征。 2、构思:开篇,作者和湖边的生物在共同享受着一个愉快的傍晚。作者评述这样的生活是寂寞的;接着他笔锋一转,诉说这样的生活能够拥有最甜蜜的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作者承受着大自然给他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并由衷地礼赞它们。文章的一至六段主要是平白的叙述语言,静静地将作者“寂寞”描述出来,七、八两段则在前面平铺直叙的基础上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对大自然由衷的礼赞。 (四)像山那样思考 1、思想内涵: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平衡。 2、构思:总写狼的嗥叫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含义写人们消灭狼带来的生态失衡呼唤保护生态平衡。 3、艺术性:拟人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