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变奏曲式,一、概述,变奏曲式是在一个基本主题呈示之后,又作反复多次的变化陈述,从而形成一个主题(Theme)及其若干变奏(Variations)的系列整体。 基本图示: 主题 变奏一 变奏二 变奏三 变奏四 Theme Var Var Var Var ,一、概述,变奏的数量从两三个变奏到几十个变奏不等,变化程度一般为:由轻到重,由简到繁。 变奏曲式也可以与其它曲式相互渗透结合,形成整体变奏系列的分组、分部及再现性结构布局。 变奏曲式一般仅作为独立作品或套曲的独立乐章而应用。,二、变奏曲式的类型,1、固定低音变奏曲式 2、固定旋律变奏曲式 3、装饰变奏曲式 4、自由变奏曲式 5、双主题变
2、奏曲式,二、变奏曲式的类型,1、固定低音变奏曲式产生于17世纪,源于欧洲古代的帕萨卡利亚和恰空舞曲。特征如下: 主题一般为乐句结构, 固定的低音旋律既是主题又代表着固定的和声序进。变奏中保持原主题的结构、和声、调性(可作同主音调交替)在高音旋律、织体、速度、力度等方面作各种变化。,二、变奏曲式的类型,2、固定旋律变奏曲式主题旋律固定不变地在各个声部(主要是高声部)反复陈述,变奏中在和声、调性、织体、速度、力度等方面作各种变化。(谱例),二、变奏曲式的类型,3、装饰变奏曲式产生于18世纪,与器乐演奏技巧的发展紧密相关。特征如下: 主题一般为单二部曲式,速度力度中庸。变奏中保持原主题的结构、和声、
3、调性(可作同主音调交替)在主题旋律的骨干音上,运用各种和声外音作华彩性装饰加工,同时在织体、速度、力度等方面作各种变化。,二、变奏曲式的类型,4、自由变奏曲式产生于19世纪,是浪漫乐派的产物。特征如下: 原始主题不仅仅是变奏的基本框架,还可作为乐思展开的动机素材,变奏中可以在旋律、曲式、调性、和声、甚至体裁性格等方面发生很大的改变,还可引入新材料与主题交织发展,形成剧烈的展开性与戏剧性陈述。 自由变奏曲式的变奏系列中也可包含:固定旋律、装饰变奏等其它变奏方式。,二、变奏曲式的类型,5、双主题变奏曲式以两个主题作为变奏系列的原形,用交替变奏(ABABA)分组变奏(AABBAABB)或混合变奏(A
4、BAABBAB)的方式进行变奏发展,从而体现了一定的循环原则。例:包莱罗舞曲卡玛琳斯卡娅命运交响曲二乐章,三、变奏曲式的附加结构,引子、连接、尾声多见于自由变奏曲式中,甚至还可以有新材料插部和展开段落。,变奏曲式实例分析曲目,1、贝多芬C小调32变奏曲(第一册第200页) 2、巴赫B小调弥撒曲(第一册第180页) 3、肖斯塔科维奇升g小调第12前奏曲 (第一册第189页) 4、格里格山魔的宫中 (第二册第153页) 5、格林卡波斯人的合唱 (第一册第193页) 6、格列爱尔俄国水兵舞蹈(无谱听觉分析) 7、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一册第209页),变奏曲式实例分析曲目,8、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第二册第65页) 9、贝多芬土耳其钢琴奏鸣曲(无谱听觉分析) 10、贝多芬F大调六段变奏曲 (第一册第217页) 11、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无谱听觉分析) 12、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第二乐章(第二册第195页) 13、格林卡卡马林斯卡娅舞曲 14、布里顿浦塞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总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