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学语文课堂批评语的艺术新课程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呼唤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很多教师在学习“新课标”以后,非常重视在课堂上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手段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在众多教师把精力投放在研究表扬艺术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课堂上为了组织教学,引探真知,课堂表扬语固然重要,但课堂批评语同样不可忽视!课堂批评语,作为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改正思想、行为上的错误的否定评价语言,因为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和心理安全以及课堂气氛等因素,所以比课堂表扬语更讲究艺术,更需要教师依靠精辟,生动,妙趣横生的语言去实现。然而,综观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处处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2、的今天,失当的课堂批评语俯拾皆是,时时刻刻充斥着今天的语文课堂。一、常见的课堂批评语失当现象现象一:破口大骂课堂上,一名学生把只考了六十多分的试卷折成一顶帽子玩。老师随手把粉笔头扔过去,破口大骂:“看看你那嘴脸,十足烂泥样,考那么差还不听课,活该!”其他正在专心听讲的学生马上把视线集中在该生身上,该生的头越来越低,试卷越搓越皱这种见到学生有了问题,老师的气就呼的上来,劈头盖脸的猛克一顿的发泄式的课堂批评语,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是根本要不得的。现象二:挖苦讽刺。课堂上,当我们的孩子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时,很多老师为了维护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不假思索地制止。如:邮票的齿轮的交流反馈环节,一位
3、教师采用了这种方式。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认为邮票的齿轮到底是谁发明的?生:我认为是某某甲发明的,因为课文上说生:(站起来)错了!错了!是某某乙发明的!生:(大喊)你才错了!课文说的是师:喊什么喊?逞什么能?就你会喊,连最基本的课堂纪律都不懂,还学2人家辩论面对学生的思维辩解,老师的挖苦讽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得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很多语文老师已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随之而来的课堂失控现象便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这就需要老师巧妙地结合具体的课堂情景,通过课堂批评语进行引导,调控,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现象三:连本带利。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过错时,不
4、是把批评点放在该事件上,还会把该生的陈年旧帐翻出来算。如:某学生在上春晓一课时,在书上乱写乱画。被老师发现批评:又是你,上次才把书弄破,早上忘了交作业,现在又乱画该生再也没翻过书。老师重提孩子过去的错误,或提出此无关的事来加重处罚,会使孩子认为,你一直在搜集他的缺点错误,和他算过去的帐,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现象四:压制打击。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教室一角传来说笑声,老师循声望过去,不禁眉头一皱,气从心生,大声呵斥道:“王上力!又是你讲话,老师都用眼神提醒你好几次了,怎么这样不听话?”王上力坐正身子,嘴巴张了张,好像想说什么,老师抢在前面批评他:“还想争辩什么?你几次讲话、打闹都是我亲眼所见,还争
5、什么?今天的纪律扣你两个星。”话音一落,学生的哭声就来了,边哭边说:“我没讲话,就是没讲话江舟在下面踢我的桌子,李聪又问我题目,我”“可你却和他们有讲有笑呀,他们找你,你为什么不和老师说呢?你们这样影响了其他同学”。说完,老师又批评了江舟和李聪,可王上还没停,伏在桌上哭,还时不时朝老师剜白眼,嘴里叽哩咕噜唠叨着什么,语文课索性也不上了,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现象五:直接否定。当学生思考良久,终于把手举得高高,满心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时,老师却直接干脆的否定:“不对!”“全错!”于是,学生好久好久不敢再举手。3从中,我们得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根植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
6、误时,如果教师采取非常紧张的,严厉的批评语时,不仅该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其他同学由于受到暗示的作用也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轻易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将朝着另一方向发展。二、课堂失当批评语的原因归结造成语文课堂批评语失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1、教师教育理念狭隘。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课堂批评语更是如此。课堂批评语是教师教育人的重要工具,从课堂批评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为什么有些老师的课堂批评语会“棒杀”学生呢?原因就在于这些老师的教育理念狭隘。其狭隘的
7、具体表现在第一,认为在课堂上教师是帅,学生是兵,兵就得听帅的。第二,认为在课堂上乖乖听话的才是好学生。第三,认为学生的成绩好才是老师教得好的表现。在这种狭隘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批评语功利性很强,缺乏了人文关怀之情。2、教师语言智慧不高。教师要把课堂批评语表现得简练、明晰、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和鼓励,很不容易。它要求教师掌握语言智慧。语言智慧并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技巧,它是一个教师个人生活阅历,学识修养,聪明才智,文化底蕴的呈现。其表现需要知识、生活、情感(语言的最大功能就是表情达意。语言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恰到好处地表情达
8、意。真实的情感,爱憎分明的态度以及将情感和态度充分而恰当地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就是一种智慧的表征。)理智。3、教师责任心不强。在课堂上碰到孩子犯错,随随便便批评几句,以为这就达到教育的效果,4这的责任心不强的表现。我们说老师在课堂上又要讲授知识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还要组织课堂纪律,要做到心平气和地对学生作出恰当的批评,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尽可能排除情绪,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三、纠正失当课堂批评语的有效对策现今的语文课堂上,这些失当的批评语,不仅很难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也会对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形成障碍,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试想,这样的课
9、堂上学生的小脸会通红,小眼会发光,小手会直举,小嘴会常开吗?这样的课堂有什么活力可言!基于以上认识,下面结合平时本人在听课中发现的一些有效的课堂批评语和本人的课堂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1、应之以则。在课堂上应付学生的错误,老师的批评语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宽容。宽容是力量,如水,无坚不摧。成人教育大师卡耐基教导学生:要使别人接受,必先使人说“是”。一连串的“是”之后,就会有欢喜的“心肯”。这不仅仅是智谋,更是印证技术。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要有所回避的。一个教师应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要考虑后果。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语言应该象温暖的阳
10、光,和煦的春风,去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为此,语文教师的课堂批评语除了应简练,明晰,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外,更要把握语言的价值取向,注意语言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和鼓励,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宽容而不是苟刻的,用平等而非专制的,用尊重的而非嘲弄的口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使学生得到人文关怀、人的尊严,人文情感的感悟,化解了学生的逆向激情心理,从而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尊重5宽容的课堂批评语是人文情感的表达和
11、传递,学生能感悟、体验教师的友爱、尊重,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为师生关系改善创造了契机。当然,这种宽容不等于纵容,它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在课堂批评语中,多用一些宽容、尊重、真诚平等的语言,杜绝挖苦、甚至嘲讽等语言。第二,公正。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教师不致于“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将犯错误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上批评全班同学。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件确实有的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第三,
12、幽默。课堂是一个充满变素的磁场,随时可能发生异想不到的插曲,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机智,诙谐,富有幽默的批评语,往往能化悲为喜,化平淡为神奇,化解学生心中的芥蒂,促进其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也是如此,板着面孔说教,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能使问题点而不破,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美国有一个案例:在安静的课堂上,教师政治朗读一段故事。一个学生的手机突然向了起来。所有的同学都用责备的目光瞪着这位学生。他慌忙地寻找着,想
13、尽快关机。这时,教师走过来对这位学生微笑着说:“thank you your music!”于是,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继续听课了。这种宽容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他以非凡的智慧,高超的技巧,用幽默的语气完成了批评。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指出学生不足时,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批评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2、动之以情。6“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批评对学生的情绪和感情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全身心投入,批评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之以情,方可晓之以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心理安全
14、,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3、晓之以理。教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可能会遇到很恼火的事,但应该坚持说理。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们都知道,教师在批评学生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有几句轻微的批评语就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俗话说得好,有理不用高声,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理在情的批评语,声不必高,只要点到要穴,虽染仅仅是只言片语,却如丽日和风,会令人心悦,令人诚服。4、批之以度。在课堂批评语中,要力求点到即止,把握分寸。学生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并有清醒的认识和改过的决心与行动的,教师的批评语要注意适可而止。我们想想,上课时
15、学生犯错,受到批评,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如果此时再严厉批评,会使这种逆反心理加重。因此,应和颜悦色地指出问题的实质,说明道理,让其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严,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老师的批评是对的,刚与柔并用,往往会被被批评者接受的。5、导之以法。课堂批评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觉接受正确的思想、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很讲究批评语的方法。这里,谈谈本人的几点粗略看法:(1)顺势法。顺应课文,即时巧妙地在授课中传达老师的信息。如讲梦一文时,有的学生开了小差,我就用文中的一句话点出“今天,我在语文课上做了个梦。”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开小差的同学也微微红。7顺应情景,根据课堂当
16、时情景巧妙地把批评寓于其中。如:缪老师刚介绍完自己的姓,就听见有几个学生在叫“喵”,全班哄堂大笑。缪老师没有发怒,而是神情自若地说:“你们先别忙着夸我妙,咱们一起学习一段时间后,你们再来评价我妙不妙。”同学们安静下来,课堂出现了和谐的气氛。(2)暗示法。洛扎诺夫在“暗示学“中指出:“人具有可暗示性“是大脑接受或唤起观念的能力,它倾向于使这些观念实现,使之转化为行动。“教师可在课堂及其他活动场所,通过眼色、神情、手势、故事、笑话等提醒学生的不良言行。在暗示中,让学生心领神会,接受了批评,纠正了自己的过错,这真是“无声胜有声”。(3)幽默法批评学生时,教师用富有趣味、令人发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来
17、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深深的内疚和进取的驱动力。当有的学生在桌面上刻字时,老师对他说:“如果桌子会说话,它会怎样呢? “有的学生爱不停地抖动大腿,老师关切地对他说:“冷么?我办公室有大衣哦!”此时,学生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红着脸笑了。这样,在轻松的气氛或笑声中,从幽默含蓄的批评中,知错明理、自我谴责。当然,幽默含蓄不等于讽刺挖苦,应让学生在幽默的交谈中体验到教师的爱。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批评方式,能在班级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学生早读迟到,可以这样问:“今天早上你们那里的太阳比我们这儿的升得晚吗?”学生字迹潦草,则说:“同学的作业简直是“宛若龙蛇地上舞,天下先
18、生谁认得。”因此,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幽默风趣的批评比粗暴的训斥更胜一筹。(4)发现法在课堂上,对一个屡教难改、多次反复的学生,教师一般会把他视为“不可雕的朽木“,一批评就训斥,批评语说得该生一无是处,这样势必事与愿违,促其破罐破摔,与老师“冷战 “到底。倘若我们能从该生身上发现些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教育收效必定甚佳。因为学生看到了老师的爱心,看到了自己的希8望,盼到了知心,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如:老师发现,某某刚刚帮同学捡戒尺,足可证明,他是个有爱心之人。原本正在把椅子往后退,以图霸更多位置的某某马上停止了侵略行为,把椅子拉回正常位置。(5)缓冲法在课堂上热问题要冷处理,这在批评教育
19、中,可谓缓冲法。它最适用于激动型或暴躁型的学生。师生双方或一方在气头上的时候,切忌“高温作业”,最好要“忍”,待冷却之后,在融洽的气氛中,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达到“软着陆”的教育效果。“顶牛”、“闹翻”、“对峙”的现象,在批评教育中是时有发生的。这时,缓冲是良药妙法。不然,对抗升级,甚至体罚,必将出现难以收拾的残局。(6)扬抑法有位同学听课入了迷,不知不觉把左脚竖起来,踩到了椅面上,老师没有批评却微笑着表扬了他的右脚,该学生的脸顿时绯红,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放下了左脚,课堂气氛更加谐和。这就是课堂批评语的艺术,欲批先扬!()反语法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故意正话反说,反而更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总之,当代小学生见多识广,富有独立思考能力,加上独生子女数量日益增多,多数学生比较娇气、倔强,受不了丁点的委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特点,不注意课堂批评语的艺术,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也会导致教育失败,甚至影响课堂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批评是一付苦口的良药。要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批评、并能转化为自我批评,最后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师应该讲究课堂批评语语的艺术。注释:9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唐剑影珍惜学生的每一次激情冲动 郭启明、赵森林主编教师语言的艺术(修订本),语文出版社,年月出版,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