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庆节就要到了.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8363098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庆节就要到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庆节就要到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庆节就要到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庆节就要到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庆节就要到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伟大祖国即将迎来她 59 岁的生日,作为华夏儿女我们热切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了来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啲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啲东方。 辉煌啲纪元, 用苍劲啲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啲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啲母亲, 擦去满眼啲泪花, 露出内心啲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啲神话, 迸发出生命啲光线。 讴歌我们啲历史 , 有四大发明啲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凉啲土地上。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老子孔子啲圣明, 几千年文明啲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啲历史 , 丝绸瓷器远涉重洋, 谁都

2、知道这是来自我们啲故乡。 讴歌我们啲历史。 那狼烟里冲杀出, 兵马俑威武啲阵容。 讴歌我们啲历史, 那宏伟中耸立着, 万里长城啲坚强。 讴歌我们啲历史, 千万年古老啲土地, 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啲悲壮, 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啲帽子, 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 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啲梦想。 五十四个春秋, 锦绣大地神采飞扬。 五十四个春秋, 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五十四个春秋, 轰隆啲铁牛梳理着田野啲歌喉, 翻卷出丰收啲喜悦与欢唱。 五十四个春秋, 贫油啲国土拱起钢铁啲脊梁, 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 五十四个春秋, 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 宏伟啲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 五十四个春秋, “两弹”啲红云

3、刺破天穹, 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啲军队威武雄壮, 捍卫祖国啲江山铁壁铜墙。 五十四个春秋 , 人民驾驭改革啲春风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啲复兴。 跨越我们啲未来, 在这片神圣啲土地上, 勃发出震动世界啲力量, 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啲容光。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中华民族灿烂啲文化, 汇入历史啲长河, 永远在我啲胸中激荡。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出色神奇啲土地上, 又一次萌发了腾飞啲希望, 历史啲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啲辉煌!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啲华表, 让挺拔啲身躯披上曙光, 当宏伟啲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啲太阳。 历史啲耳畔, 传来了礼炮啲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

4、海般啲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啲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 洪亮啲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啲旗帜 , 在朗朗啲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啲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啲东方。 辉煌啲纪元, 用苍劲啲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啲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啲母亲, 擦去满眼啲泪花, 露出内心啲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啲神话, 迸发出生命啲光线。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四大发明

5、啲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凉啲土地上。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老子孔子啲圣明, 几千年文明啲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啲历史, 丝绸瓷器远涉重洋, 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啲故乡。 讴歌我们啲历史。那狼烟里冲杀出, 兵马俑威武啲阵容。 讴歌我们啲历史, 那宏伟中耸立着, 万里长城啲坚强。 讴歌我们啲历史, 千万年古老啲土地, 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啲悲壮, 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啲帽子, 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 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啲梦想。 五十四个春秋, 锦绣大地神采飞扬。 五十四个春秋, 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五十四个春秋, 轰隆啲铁牛梳理着田野啲歌喉, 翻卷出丰收啲喜悦与欢唱。 五十四个春秋, 贫油啲国土

6、拱起钢铁啲脊梁, 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 五十四个春秋 , 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 宏伟啲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 五十四个春秋, “两弹”啲红云刺破天穹, 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啲军队威武雄壮, 捍卫祖国啲江山铁壁铜墙。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驾驭改革啲春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啲复兴。 跨越我们啲未来, 在这片神圣啲土地上, 勃发出震动世界啲力量, 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啲容光。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中华民族灿烂啲文化 , 汇入历史啲长河, 永远在我啲胸中激荡。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出色神奇啲土地上, 又一次萌发了腾飞啲希望, 历史啲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啲辉煌!昨天的母

7、亲节特别节目,借助直播室连线给全天下所有的母亲送上了一份节日的礼物.诗朗诵-.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

8、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莺归燕去,春去秋来,容颜渐老,白发似雪。儿女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的绵绵思念。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9、幸福安康!光辉的足迹 60 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 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 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 60 岁生日。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

10、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 ,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 ,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 。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时光来到了 2009 年,我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着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落成的新闻。又是一个重大成就,我开始浮想联

11、翩,我想起了祖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想起鸟巢,想起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我想起了改革开放整整三十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 10%的增幅,想起中国国力,想起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国家,想起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甲子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的、不断地提升,想起新中国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光辉的足迹!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

12、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 ,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

13、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 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点燃了她的第 59 枝生日蜡烛。这 59 年的风雨中走过的路,淌过的河,已不计其数。这 59 年里,我们有辉煌,也有失落,虽说成长之路是曲折和漫长的,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我们一定能够长大。 “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 。华夏 5000

14、 年的文明史,创造出多少灿烂的文化。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的前列。可是,在 1450 年之后的 540 至今,中国,CHINA,没有,再也没有出现在这部历史的画卷上!1450 年、1840 年,相隔 390 年后,中国的国门终于被外国人用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制造的大炮轰开了!它带来的是 100 多年的血和泪。终于在 1949 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旧貌换新颜。结束了一切。我们有了新的开始。 由于“前车之鉴” ,使我们的政党有了一个新的不成文的规定:“一切不要用静的眼光看待事物。 ” 中国的科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谓“处处开花,万鸟齐鸣。 ”化学方面:化学家侯得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把我

15、国的制碱业抬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技航天方面:航天业在 60 年代初建,到了 90 年代就有了自己的航天系列,农业方面:水稻专家袁隆平发现了用杂交的方法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我国的农业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有许多,许多 这一切的一切证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可是历史的伤痕是难以抹灭的。其中遗留下来的其中包括我们的宝岛台湾。它时时牵挂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曾有一首我的中国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大家渴望台湾尽快回归祖国,共庆祖国的 59 岁华诞。 当五星红旗在政府大厦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肩并着肩,用我们的双手弹奏为我们伟大祖国谱写的新乐章。 我们目前虽然相距遥远,但我们的思想感情依然融合

16、在一起,我们的心在一起。 我们同是龙的传人,情系一颗心。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 年 10 月 27 日 来源:统计局网站【字体:大 中 小】【E-mail推荐发 送】大改革 大开放 大发展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以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

17、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3645 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 10 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 190 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 30 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 30 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 30 年。30 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 9.8%的增长速度。改革

18、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 年提前 3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 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 5 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1979-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 9.8%,不仅明显高于 1953-1978 年平均增长 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 3.0%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9.2%和韩国

19、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5不相上下。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645 亿元迅速跃升至 2007 年的 249530 亿元。其中,从 1978 年上升到 1986 年的 1 万亿元用了 8 年时间,上升到 1991 年的 2 万亿元用了 5 年时间,此后10 年到 2001 年平均每年上升近 1 万亿元,2001 年超过 10 万亿元大关,2002-2006 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 2 万亿元,2006 年超过 20 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 年一年又增加 3.76 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

20、位次稳步提升。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30 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 1978 年第 10 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 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 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32801 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23.7%,日本的 74.9%,德国的 99.5%,分别比 1978 年提高 17.2、59.7 和 78.9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 年为 1.8%,2007 年提高到 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 1978 年的 381 元上升到

21、1987 年的 1112 元后,1992 年达到 2311 元,2003 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 10542 元,到 2007 年又迅速攀升至 18934 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 年比 1978 年增长近 10 倍,年均增长 8.6%。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 1978 年的 190 美元上升至 2007 年的 2360 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带来了国家财力的增加。1978

22、 年国家财政收入仅 1132 亿元,1985 年翻了一番,达到 2005 亿元,1993 年再翻一番,达到 4349 亿元,1999 年跨上 1 万亿台阶,达到 11444 亿元,2003 年超过 2 万亿元,达到21715 亿元,2007 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 5 万亿元,达到 51322 亿元,1979-2007 年年均增长 14.1%。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78 年,我国外汇储备仅 1.67 亿美元,人均只有 0.17 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

23、1 块钱,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征,出口创汇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动力。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 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 111 亿美元,1996 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 1050 亿美元,2006 年超过 1 万亿美元,达到 10663 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 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 15282 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大型公司(企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变强,成为改革开放 30 年经济发展成就的醒目标志。根据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 200

24、7 年度世界 500 强公司名单,我国内地共有 22 家,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名列第 17 位,比 2006 年提升 6 位,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前 20 强。二、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30 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经济结构大调整的 30 年,是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不断呈现新格局的 30 年。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以工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30 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

25、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1979-2007 年,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4.6%、11.4%和 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 年的 28.2:47.9:23.9 调整为 2007 年的 11.3:48.6:40.1。与 1978 年相比,2007 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16.9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0.7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16.2 个百分点。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30 年来,冶金、能源、纺织、机械、航运等传统工业在

26、改造中实现结构不断调整升级。2004 年钢铁工业的连铸比已提高到 95.9%,比 1980 年提高近 90 个百分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铜、铅先进熔炼生产工艺的产能达到总产能的70%左右,电解铝自焙槽工艺已全部淘汰,改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预焙电解槽技术。耗煤低、发电效率高的单机容量 30 万、60 万千瓦机组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发电机组,并逐步向 100 万千瓦级发展。落后棉纺锭和毛纺锭得到大规模压缩,棉纺织设备的大部分机器采用了变频调速、可编程控制器 PLC 技术,基本实现了纺机产品的机电一体化。大型燃气轮机、抽水蓄能机组、直流输电设备、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船用曲轴等实现国产化,年产

27、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厂设备自主化率高达 90%。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 30 年来的发展,我国在航天技术、核能发电技术、高性能计算机技术、重型机械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第三代通信技术等领域都有一系列重大突破。2007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11621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7%,比 1995 年提高 3.0 个百分点。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30 年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由 197

28、8 年的 17.9%上升到 2007 年的44.9%,上升了 27.0 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 0.9 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平均增加 1453 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平均减少 216 万人。大量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1978-2007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23.7%上升到 2007 年的 38.1%。与此同时,城镇就业岗位的快速增加带动了乡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使乡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76.3%下降到 2007 年的 61.9%。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

29、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1978 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77.6%,集体工业占 22.4%,国有占绝对优势;发展到 2007 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 29.5%,集体企业占 2.5%。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2007 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 96.9%和 90.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占 7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30、工业分别占 49.8%、42.0%和 32.2%。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数量看,2007 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 2741.5 万户,私营企业 551.3 万家,分别比 1992 年增长 0.8 倍和39.1 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 30.3 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从创造的产值看,2007 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 68%。从就业上看,2007 年,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 24.3%,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分配结构出现了

31、明显调整,基本实现了由平均主义突出、收入渠道单一,向以劳动报酬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1979-2007 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7.1%。与此同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07 年,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中,工薪收入占 68.6%,比 1990 年下降 7.2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 6.3%,财产性收入占 2.3%,转移性收入占 22.7%,分别比 199

32、0年提高 4.8、1.3 和 1.0 个百分点。2007 年,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 38.6%,比 1985 年提高 20.5 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性收入占 53.0%,下降 21.4 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已占到 3.1%。三、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经过 30 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曾经困扰我们多年的商品和服务的短缺问题大大缓解。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商品和服务由短缺转向总体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的 30 年,是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的 30 年。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30 年来,确保农业特别是

33、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第一产业增加值由 1978 年的 1028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28095 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 2.7 倍,平均每年增长 4.6%。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07 年,粮食产量达 50160 万吨,比 1978 年增长 64.6%;棉花产量 762 万吨,增长 2.52 倍;油料产量 2569 万吨,增长 3.92 倍;糖料产量 12188 万吨,增长 4.12 倍;水果产量 18136 万吨,增长 26.6 倍;水产品产量 4748 万吨,增长 9.2 倍。肉类产量 6866 万吨,比 1979 年增长5.5 倍。工业生产能力扩

34、张迅速。2007 年工业增加值突破 10 万亿元,达到 107367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 1978 年增长了 23 倍,年均增长 11.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猛。2007年生产原煤 25.3 亿吨、粗钢 4.9 亿吨、水泥 13.6 亿吨、汽车 889 万辆,分别比 1978 年增长 3.1 倍、14.4 倍、19.9 倍和 58.6 倍,家用电冰箱由 2.8 万台增加到 4397 万台,彩色电视机由 0.4 万台增加到 8478 万台,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从无到有,扩张迅速,2007 年产量分别达到 5.5 亿台和 1.2 亿台。初步统计,附加值较高的发电设备 2007

35、年比1978 年增长 25.9 倍,冶炼设备增长 5.4 倍,金属切削机床增长 2.5 倍,交流电动机增长4.9 倍。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资料,1995-2000 年,我国制造业年均增长 9.3%,比工业化国家快 6.1 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 4.0 个百分点;2000-2006年年均增长 11.2%,比工业化国家快 9.4 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 4.2 个百分点。按照2000 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 1995 年的 5.1%上升到 2007 年的11.4%。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 22 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 7 个大类中名列第

36、一,其中,烟草类占比 49.8%,纺织品类占比 29.2%,衣服、皮毛类占比 24.7%,皮革、皮革制品、鞋类占比 33.4%,碱性金属占比 23.8%,电力装备占比 28.2%,其他交通工具占比 34.1%;有 15 个大类名列前三;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外,其他 21 个大类所占份额均名列世界前六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名列第十一位外,其他 21 个大类所占份额都名列第一位。第三产业迅速成长。随着对第三产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投入的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07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 10005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 1978 年增长 18.6倍

37、,年均增长 10.8%。在第三产业中,各类服务业均实现快速增长。商业持续繁荣,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和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2007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9210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56.2 倍,年均增长 15.0%。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建成,金融产品逐渐丰富。2007 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26.2 万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137 倍;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7036 亿元,比 1994 年增长 17.7 倍。交通邮电蓬勃发展。2007 年,旅客运输周转量 21593 亿人公里,比 1978 年增长 11.

38、4 倍,年均增长 9.1%。货物运输周转量 101419 亿吨公里,比 1978 年增长 9.3 倍,年均增长 8.4%。邮电业务总量 19805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580.0 倍,年均增长 24.5%。房地产业发展迅猛。2007 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 25289 亿元,占城镇全部投资的 20%以上,房地产业增加值 11854 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1.8%,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或位次前移。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升了我国主要产品在世界的位次。2007 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45632 万吨)、肉类(6866 万吨)、棉花(762

39、 万吨)、花生(1302 万吨)、油菜籽(1057 万吨)、茶叶(117 万吨)、水果(18136 万吨)等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甘蔗(11295 万吨)、大豆(1720 万吨)分别居第二、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56561 万吨)、煤(25.26 亿吨)、水泥(13.6亿吨)、化肥(5825 万吨)、棉布(675 亿米)居第一位。糖(1271 万吨)居第三位。发电量(32816 亿千瓦小时)居第二位。原油产量(18632 万吨)居第五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曾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40、改革开放 30 年来,加大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取得明显效果。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的 30 年,是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不断缓解的 30 年。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能源不仅关系到经济能否取得稳定的增长动力,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增加能源供给。30 年来,通过不断大幅度地增加能源投入,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大大增强。2007 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 23.5 亿吨标准煤,比 1978 年增长 2.8 倍,年均增长 4.7%,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 90%。在主要能源中,2007

41、年原煤产量 25.26 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比 1978 年增长 3.1 倍。2007 年末,发电装机容量 7.18 亿千瓦,比 1978 年增长11.6 倍,年均增加 9.1%。2007 年发电量达到 32816 亿千瓦小时,比 1978 年增长 11.8 倍,年均增长 9.2%。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效果明显,水电、核电、风电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由 1978 年的 3.1%提高到 2007 年的 8.2%。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经过 30 年的不懈努力,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快速扩张。铁路营业里程由 1978 年的 5.2 万公里增加到 2007 年的 7.8 万公里,

42、增长 50.9%,累计新增 2.6 万公里。公路里程由 89 万公里增至 358 万公里,增长 3 倍,累计增加 269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7 年末达到 5.4 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由 14.9 万公里扩大到 234.3 万公里,其中国际航线由 5.5 万公里增至 104.7 万公里,增长 17.9 倍。管道输油(气)里程由 0.83 万公里增加到 2007 年的 5.45 万公里,增长 5.6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由 1985 年的 3.1 亿吨增至 38.8 亿吨,增长 11.5 倍,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不

43、断催生对通信基础网络的需求,邮电通信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基础产业之一。到 2007 年末,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固定电话用户由 1978 年的 193 万户增加到 2007 年的 36564 万户,增长 189 倍。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由 1990 年的 1.8 万户膨胀到 2007 年末的 54731 万户。通讯设施明显改善。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由 1978 年的 0.04 亿门升至 2007 年的 5.1 亿门,增长 125 倍。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 8.5 亿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 79.2 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8539

44、 万个。全国邮电业务总量从 34.1 亿元增加到 19805 亿元,增长 580 倍。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8.4%。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 2.1 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宽带上网人数 1.63 亿人。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五、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上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对外贸易规模较小,1978 年,进出口总额只有 200 多亿美元,利用外资基本是空白。30 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我国对外经济逐步实现大开放的30 年,是我国经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45、由弱变强、空前提高的 30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位次由第 29 位跃居第 3 位。改革开放头 10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由 1978 年的 206 亿美元扩大到 1988 年的 1028 亿美元,此后速度不断加快,5 年后的1993 年发展到近 2000 亿美元,8 年后的 2001 年增加到 5097 亿美元,2002 年以来,进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连续 6 年实现了 20%以上的增长,在 2004 年超过 1 万亿美元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从 1 万亿到 2 万亿的突破。2007 年进出口总额 21737 亿美元,比 1978年增长 104.3 倍,年均增长 17.4%。其中,出口

46、增长 18.1%,进口增长 16.7%。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9.7%提高到 2007年的 66.8%,提高 57.1 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 1978 年的第 29 位跃升到第 3 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 0.8%提高到 7.7%。我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 1980 年的 49.7%上升到 2007 年的 94.9%,提高 45.2 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由 1980 年的7.8%上升到 57.6%,高新技术产品

47、出口额占比则上升至 28.6%。以食品、农副产品等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 1980 年的 50.3%下降到 2007 年的 5.1%。与此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2007 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额为 4990亿美元,比 1994 年增长 7.7 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 2870 亿美元,比 2000 年增长 4.5倍,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 52.2%和 30.0%。而初级产品进口额占比下降,2007 年为 25.4%,比 1980 年的 34.8%下降了 9.4 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1978 年以来,为了弥补国内资金、技术、设备、管

48、理以及人才方面的不足,利用外资迅速进入扩张时期,而且外资进入领域不断拓展,贡献也不断提高。1979-2007 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7602 亿美元,平均每年 262 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2007 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748 亿美元,1983 年为 9.2 亿美元,年均增长 20.1%。截止到 2007 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30%以上,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进入新世纪,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付诸实施,对外投资也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 年到 2007 年,对外直接投资

49、额(非金融部分)分别为 29 亿美元、55 亿美元、123 亿美元、176 亿美元和 187 亿美元。2007 年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达到 853 亿美元,完成营业额 479 亿美元,分别比 1989年增长 37.6 倍和 27.4 倍。六、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 2.5 亿贫困人口。经过 30 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改革开放的30 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 30 年,是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历史性跨越的 30 年。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作为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就业人数的同步甚至更快增长,是确保新增财富让大多数人共享的关键。30 年来,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始终如一。进入新时期,根据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实,提出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方针,出台了系统配套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就业矛盾大为缓解。2007 年就业人员达 76990 万人,比 1978 年增加 36838 万人,年平均增加 1270 万人。30 年来累计创造并实现就业岗位 3.7 亿个,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在稳定状态。与此同时,实现了数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