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蔗糖的溶解:(在100 、20 ML水 中,不断地加入蔗糖;最后会怎 样呢?),生活告诉我,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想一想,说一说:从上面的生活现象,你能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吗?,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 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能力升级,不饱和,饱和,饱和,136,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最简单的方法,想一想,做一做 1、我们在说某溶液
2、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总要强调“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这两个条件? 2、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即为什么必须指明溶质是什么?),不饱和,饱和,不饱和,实验,硝酸钾饱和溶液,说明:,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蒸发水份,加水,加溶质,降温,升温,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方法有哪些?,1. 20时,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使其成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 2. 20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使其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加水,加氢氧化钙
3、固体,实践与应用,蒸发水份,升温,二: 结晶,2. 晶体的定义:,3. 母液: (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1. 结晶的定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有甲、乙两杯等量、同温度的水,甲,乙,想一想:哪杯糖水更甜(即:那杯糖水更浓)?,一匙蔗糖 两匙蔗糖,三: 浓溶液和稀溶液,定义,浓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稀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温馨提示: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是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相对多少来分的.,讨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关系怎样?,做一做,根据表中数据讨论,实验:(80) 10克水 + 12克硝酸钾:振荡,现象:溶液类型: 2.1
4、0克水 + 0.2克熟石灰 :振荡,现象:溶液类型:,硝酸钾 溶解,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大,熟石灰 未完全 溶解,熟石灰的饱和溶液,浓度小,1.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2.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从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思考: (1)哪杯溶液达到饱和? (2)哪杯溶液的浓度更大? (3)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同温度下,同物质的 饱和溶液比它的 不饱和溶液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2.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可能是浓溶液. 3. 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
5、饱和溶液浓.,讨论,讨论,结论:,用图示表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小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对大多数固态溶质的溶液而言),浓溶液,稀溶液,1、在温度为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稀溶液 B、含有100g溶剂的溶液 C、浓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实践与应用,D,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C,3、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子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溶剂倒出一些。 4. 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依然是不饱和溶液.,不一定,这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可能不同.,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