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章 管理体系.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353267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管理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1章 管理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1章 管理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1章 管理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1章 管理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管理学金字塔成功企业三维集成管理体系研究 张智光 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二版)张智光 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教材,参考书,第四章 决策与计划,第五章 组织,第六章 领导,第七章 控制,管理过程维,第二章 管理领域,管理领域维,第三章 管理层次,管理层次维,第一章 管理体系概论,1.1管理的概念与要素,1.2管理主体及其层次,1.4管理活动及其过程,1.3管理客体及其领域,1.5管理的三维金字塔体系,本课程框架,第一章 管理体系概论,NO.8,NO.3,NO.2,管理客体 及其领域,管理理论的 发展历程,管理现代化,管理主体 及其层次,管理活动

2、 及其过程,管理的三维 金字塔体系,概念与 要素,管理发展动态,NO.7,NO.6,NO.5,NO.4,NO.1,本章内容,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与要素,一、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 重要性,现代管理科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管理比技术、资金、物资、人员等更为重要,管理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管理与技术是驱动组织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二、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Taylor,1911)。,1,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实现 既定目标的过程(Koontz,1955,2007) 。,3,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

3、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职能(Robbins,1988,2007) 。,5,管理就是制定决策(Simon, 1960)。,4,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企业、政治、宗教、慈善事业、军队以及其他各行业)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组成(Fayol,1925),2,几种代表性定义:,本书定义:,管理就是营造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组织的不同层次(如高层、中层、基层和员工等)和不同领域(如生产、营销、人事和财务等)能够协调运行,以便实现效率和效果两个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职能。,三、管理系统的

4、构成要素,1. 管理要素与系统: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活动和管理环境等管理要素(management factors)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管理系统(management system)。,4)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5)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1) 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2)管理客体是指管理的对象。,3) 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管理的五个基本要素,管理环境与管理客体的罗盘图,管理主体依据管理客体与各层次管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罗盘图),驾驶企业这艘“远洋航船” 。,企业家 、混乱驾驭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挂名首脑 、领导者 、联络者,信息接收者

5、 、信息传播者 、发言人,3类,决策类 角色,人际关系类角色,信息类角色,第二节 管理主体及其层次,一、管理主体的角色,二、管理主体视角的管理层次划分,1.管理层次(management hierarchy):组织管理者之间由一 系列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构成的等级链中的层级。,执行层,中层,战术管理层,基层,作业管理层,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终端执行者,高层,战略管理层,TWO,ONE,FOUR,THREE,高层管理又称战略 管理,主要关注组 织全局的和长远的 发展问题。,高层管理者处在组 织最高领导位置。 如企业总裁、董事 长、CEO,主要任务是制定组 织的长远发展战略 (如25年

6、,或更长 时期),高层管理还要考 虑其中各个领域 的发展战略,2.高层管理与高层管理者,TWO,ONE,FOUR,THREE,中层管理又称战术 管理,关注的重点 是该部门中期的局 部工作,中层管理者是组织 中层各部门的负责 人。如,企业分公 司经理、部门主 管、CHO CIO等,主要任务是根据高 层管理的要求,制 定本部门较短期的 行动计划(如0.5-2年),中层管理者扮演 “承上启下”的角 色,3.中层管理与中层管理者,TWO,ONE,FOUR,THREE,基层管理又称低层、底层或作业管理,关注的是执行单元短期的日常工作,基层管理者是组织基层执行单元的一线主管。如,企业的营销点经理、班组长等

7、,主要任务是实现中 层和高层管理计划,基层管理是末端管 理层,决定着最终 执行效果的优劣,4.基层管理与基层管理者,第三节 管理客体及其领域,一、管理客体的类型,管理领域,管理客体类型,基本对应,有些客体需进一步分解,有些客体需集成管理,*管理领域通常和组织的职能或业务部门的关系比较密切。,二、管理客体视角的管理领域划分,第四节 管理活动及其过程,一、管理活动 的构成模式,二、管理活动视角的管理过程划分,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领导 指导、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控制 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导致,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组织 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一、管

8、理的学科体系管理学是一门横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交叉学科。,哲学 经济学 社会学 心理学 人类学,国民经济管理 产业经济管理 行政管理 企业管理 商业管理 旅游管理 教育管理 科技管理 文化管理 ,战略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物资管理 信息管理 组织管理 决策科学 领导科学 管理控制 营销管理 生产管理 作业管理 ,管理学,社会科学,统计学 运筹学 其他数学,信息科学与技术 系统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技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门类 管理学内容,第五节 管理的三维金字塔体系,二、管理的三维金字塔体系结构,域,领,基层:作业管理层,高层:战略管理层,中层:战术管理

9、层,组,领,控,导,制,织,划,计,管,财,管,管,人,务,业,理,事,理,务,理,执,行,执,行,管理对象层,理,管,维,管,理,过,程,维,管,理,层,次,维,各维度之间的关联:见表1-3,表1-4,表1-5.,第六节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 劳动分工和协作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提出“经济人”假设:个人在企业中追求最大限度 的经济报酬。,一、管理科学的萌芽,(1) 制造业的节约原则:分析了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2)制造业的机械原则:利用计数机来计算工人的工作数量和原材料的利用程度,(3)按照生产率的高低来确定报酬的制度,(4)将数学方法引入管理领域(区

10、别于其他先驱的最伟大的贡献),2.查尔斯巴贝奇的理论,二、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1.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计件工作制,1895车间管理,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1,(1) 泰勒的科学实验,科学管理应遵循的4条基本原理, 管理者与工人的合作原理, 管理者与工人的分工原理, 操作方法的科学原理, 工人技能与工作的匹配原理,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科学地挑选合适的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通过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劳资双方都能从

11、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2) 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中心思想是通过管理的科学化途径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3) 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工作定额, 实施标准化管理,在作业方法、工艺流程、机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 挑选和培训工人,按照已建立的规则和程序对工人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一流的工人。 对于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的员工将被调任到他们能够胜任的岗位上工作。,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达到或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计件付酬;未达到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酬。, 区分计划和执行职能, 实行职能工长制, 进行例外管理控制,细化生产过程的管理职能,根据

12、不同职能的要求设置若干个工长,每个工长负责一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以区别于执行部门。,在较大规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需要把日常的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控权,(3) 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2. 甘特的贡献,亨利劳伦斯甘特(Henry Laurence Gantt,18611919) 扩展了泰勒最初的一些思想,丰富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涵。 与泰勒相比,他更关心工人的利益,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甘特最著名的发明是创造了甘特图(Gantt Chart),一种便于管理者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图表。,3.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时间和动作研究,吉尔布雷

13、斯夫妇对管理思想的主要贡献有5个方面:动作研究、疲劳研究、建立制度管理、工人自身素质对工作成绩的影响、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4. 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对工人的看法存在局限性:把经济利益作为人的唯一动机 。,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 通过科学方法优化生产效率,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1)贡献,2)局限,认为管理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论证 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 等内容的完整体系,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 探索一般性的经营管理问题。,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

14、关和社会团体。,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首次提出了管理的要素(职能)和一般管理原理。,四、古典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官僚组织理论,1. 一般管理理论,亨利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2) 经营和管理,法约尔认为:经营包括6种基本活动,管理活动 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3) 一般管理原则: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权力和责任对等原则,2,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6,报酬公平与合理原则,7,(4) 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 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创立了更具一般性的管理理论。,为管理过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2. 官僚组织理论(又译作科层组织理论),(1)

15、官僚组织的权力基础,NO.1,NO.2,NO.3,*韦伯认为,被社会所接受的合法的权力有以下3种类型:, 传统权力:由 族长或部落首领来 行使,效率较低, 超凡权力:过多地带有感情色彩, 法理权力: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所赋予的权力,,(2)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官僚组织体系,劳动分工:工作应当分解成为简单的、例行的和明确定义的任务, 组织规则:管理者必须倚重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和制度, 权力体系:由严格的等级层次所构成,高度的理性化 的6项特征, 非人格性:规则和控制的实施具有一致性,避免搀杂个性和雇员的个人偏好, 人员甄选:所有组织成员都依据培训、教育或正式考试取得的技术资格选拔, 职业定向:管

16、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工资,缺陷:,贡献:为各类行政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一种值得去追求的理想状态。,(3) 官僚组织理论的贡献与缺陷,20世纪2030年代,单纯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管理工人;一些管理学家开始从对“经济人”的研究转向对“社会人”的研究。,1.概述,五、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早期人际关系研究: 闵斯特伯格的工业 心理学,(2) 福莱特的早期行为学研究,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始 于20世纪2030年 代初梅奥的霍桑实验,梅奥因此建立了人际 关系学说,2. 人际关系学说,主要观点,企业员工是“社会人”, 而非“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

17、非正式组织,(3) 人际关系影响企业生产效率,(4) 新型的领导能力 在于提高员工的满足度,行为科学:专门研究人的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群体行为研究和领导行为研究。,(1) 个体行为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以及企业中人的特性等问题,(2)群体行为研究 :突出研究企业中的员工,而非相互独立的个人,3. 行为科学,(3) 领导行为研究:领导特质理论、领导情景理论等,六、现代管理理论,1. 管理理论的丛林 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现象被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1980年孔茨发表论文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18、,指出管理理论学派已经发展到11个,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数量管理学派、经验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等,主要内容,3)协作系统的三要素,4)经理人员的职能,1)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2)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标志:1938年出版经理的职能一书,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系统; 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促使个人付出必要的努力,同时又是社会这个大协作系统的某个组成部分或方面,协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2. 社会系统学派,3.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

19、r Simon,19162001),1),决策的满意准则:西蒙提出了与“经济人”和“完全理性”相 对应的“决策人”和“有限理性”的假设。,3),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高层管理者所遇的问题多为非结构化决策),5),决策的过程: 情报活动; 设计活动; 抉择活动; 审查活动。,4),管理就是制定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组织的各类活动之中,2),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詹姆斯穆尼、哈罗德孔茨、拉尔夫戴维斯和威廉纽曼等。,1),贡献:管理过程学派确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为训练 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3),局限 :管理的过程只是描述管理活动的一个维度。,4),基本特点:把管理的过程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

20、2),4.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5. 数量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计量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为管理提供数量分析方法,标志:1950莫尔斯(Philip M. Morse)和金博尔(George E. Kimball)出版第一本运筹学的方法,1),假设前提: 组织成员是“经济人” ;组织是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 组成的系统;可用数学模型来表示系统中各个方面或变量之间的关系,3),贡献与局限:增进了决策的科学性;但数量管理方法不是万能的,适用范围有限,5),工作程序:提出问题; 建立模型;利用模型推导出解决方案;验证模型和方案;寻求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方法; 实施方案,4),

21、理论实质: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与发展。,2),6. 经验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或案例学派),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通常是一些经典案例) 来研究管理问题。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2005),1),经理的管理职能 :实行目标管理 ; 进行组织工作 ;鼓励员工并与员工沟通; 绩效评价; 帮助职工成长和发展。,3),启示:管理经验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批评: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无经验的初学者则无所适从;经验过时,5),管理的组织结构:各类组织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特殊条件以及管理人员的特点,来确定本组织的管理结构,切忌照搬别人

22、的模式。,4),管理的性质: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理论的研究,2),7. 系统管理学派,1)代表人物: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 E. Kast)和詹姆斯罗森茨韦克(James E. Rosenzweig),2)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整体;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系统,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企业系统管理强调开放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观念,3)评价: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为解决复杂组织的管理问题提供了有用的思路和方法;以系统观点考察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但理论比较抽象,难以被一般管理者所直接使用

23、。,8. 权变管理学派,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有效的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因素,灵活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解决不同管理问题的过程。,1),主要观点: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 ;成功管理的 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并制定有效的应变策略,3),主要研究内容 : 人性假设的权变(超Y理论); 领导方式的权变 ; 组织结构的权变,4),代表人物: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约翰莫尔斯(John J. Morse)和杰伊洛希(Jay W. Lorsch),2),第七节 管理现代化,方法现代化 定量化方法,理念现代化 系统化

24、理念,手段现代化 信息化手段,一、管理现代化 的标志,二、管理理念现代化系统化理念,NO.1,NO.2,NO.3,NO.4,*系统:由一些要素(元素、组成部分,或子系统)按照一定的有序的方式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具 有一定的功 能或目的,它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并成为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子系统),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种种有机的联系,应用:运用系统的观点去认识和指导管理活动,1.组织系统的基本特性:目的性、 集合性、 关联性、 层次性、 整体性、运动性、 环境适应性、 自组织性等。,2. 系统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全局原则 、动态原则、整分合原则、开放原则、综合原

25、则、优化原则、可行原则、反馈原则、能动原则等。,三、管理方法现代化定量化方法,1.管理方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市场预测与分析方法、关键因素分析法、决策分析方法、绩效评价方法、人事考评方法、财务分析和评价方法、投资分析方法。,2.技术上可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两类定量分析方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博弈论、预测学、决策分析、计量经济学等,由“定性分析”“定性、定量”分析结合的转变,四、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现代管理手段: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包括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所谓“管理”, 从本质上说就是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流、资金流和人的活动。信息技术

26、为管理现代化提供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技术平台:,* 资料来源:,第八节 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一、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不仅是通过信息技术来 管理信息,而且更侧重于知识的创造和应用。,(1)组织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2) 外部知识的获 取、消化和吸收,(4) 组织知识资产的管理,(3) 知识资源与产品及服务的融合,主要 内容,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 资料来源:,二、学习型组织,3.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 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深度汇谈”,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 的技能:,企业成功决定于组

27、织学习能力即根据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1) 设计社会建筑,(2) 创造共同愿景,(3) 服务型领导,4. 学习型组织的领导,三、组织再造工程,*组织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是指针对组织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今衡量组织业绩的重要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成果。,1.组织再造工程: (又译为企业再造、公司再造)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观点:进行作业流程的重构是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根本出路,3.效果与问题:组织再造工程涌现出大批成功的范例,同时也存在着很高的失败率。新一波的再造工程是基于互联网的,互联网加速了组织之间超越边界的流程再造。,2.组织再造工程的主要程序,第一章完,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