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49611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物工程设备课程论文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学生姓名: 2017 年 11 月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摘 要:概述了厌氧消化阶段理论与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史;并对几种典型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折板反应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和内循环式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构造、技术特点、运行机制及其应用情况等做了详尽的阐述;最后,对厌氧反应器今后的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关键词: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研究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压力也越来越大,大量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常用的有

2、好氧法和厌氧法两种,其中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曝气需要大量的能耗,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相对而言能耗则低的多,并且能够产生沼气达到资源再利用,符合当今节能环保的主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及其相关工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1 厌氧消化阶段理论厌氧消化,是指在严格厌氧条件下,通过多种微生物(厌氧或兼性菌)的共同作用,将各种复杂有机物进行降解,并产生大量的 CH4 和 CO2 等沼气能源的复杂过程1 。厌氧消化阶段理论先后经历了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到四菌群学说,其中三阶段理论和四菌群学说描述较为全面和准确,是目前在业内相对得到公认的主流理论,占主导地位。1.1 三阶段理论M.P.Bry

3、ant 根据对产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研究结果,于 1979 年,在两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理论2 。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分成三个阶段,即水解和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及产甲烷阶段1.2 四菌群理论1979 年,J.G. Zeikus 在第一届国际厌氧消化会议上提出了四菌群理论。该理论认为参与厌氧消化菌,除了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外,还有一个同型产乙酸菌种群3 。这类菌可将中间代谢物的 H2 和 CO2 转化成乙酸。厌氧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各类群菌的有效代谢均相互密切连贯,处于平衡状态,不能单独分开,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过程。2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主要影响微生物的

4、生化反应速率,进而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同时温度突变对厌氧菌影响大。厌氧消化分为常温、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4 。(2)pH 值。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 pH 有密切的关系,pH 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消化过程和消化产物,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 pH 值,其中产甲烷菌对 pH 值尤其敏感,其最佳生存 pH 值范围为 6.57.2。(3)搅拌。搅拌可使消化物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消化效率、增加产气量。但搅拌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搅拌过快则不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实际操作上要选择最适宜的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4)营养物。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是碳和氮两种,二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C/N 比太

5、高,细菌氮量不足,消化液缓冲能力降低,造成 pH 值上升,铵盐累积;而 C/N 比过低,氮含量过高,则会抑制消化的进行。(5)氨氮。氨氮对厌氧消化过程有较强的毒性或抑制性,其中 NH3 比NH4+对产甲烷菌的活性有更强的抑制能力。(6)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对甲烷菌生长所起的作用取决于其浓度值与毒阈浓度值的比较。低于毒阈浓度,对甲烷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产生抑制作用。3 厌氧生物反应器发展历史第 1 代厌氧生物反应器,诞生于 18 世纪末,主要是普通厌氧消化池,属于低负荷消化系统。此池型很难分离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通常初级的厌氧处理 HRT 为 20 30 d ,出水水质差。Schro

6、epter 于 1955 年开发厌氧接触法,采用了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使得消化池中的生物量浓度提高,污泥龄延长,停留时间缩短,处理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5 。第 2 代厌氧生物反应器,诞生于 19 世纪中期,比较典型有厌氧滤池(Anaerobic Filter,AF)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厌氧折板反应器(Anaerobic Buffed Reactor, ABR)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 Attached Film Expanded Bed , AAFEB) 和 厌 氧 流 化 床 (Anaero

7、bic Fluidized Bed,AFB) 等5,6 。第 2 代厌氧反应器实现了固体的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其固体停留时间可以达到上百天,废水停留时间可缩短到数小时。第 2 代厌氧反应器具有高浓度的生物量、较高的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反应器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投资少,高经济回报等优点。第 3 代厌氧生物反应器,以升流式厌氧流化床(Upflow Fluided Bed,UFB)、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 (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 EGSB)和内循环式反应器( Internal Cyclic Reactor,IC) 为代表。第 3 代厌氧生物反应

8、器的特点是,在设计上注重布水均匀,使固液两相充分接触,有效地避免了短流和死角等现象的发生6 。4 典型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介绍4.1 UASB 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如图 3 所示。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由于沼

9、气的搅动,在污泥床上部会形成一个较低浓度的泥水混区域,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由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7 。4.2 ABR 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是 McCarty 和Bachmann 等人于 1982 年,在总结了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工艺性能的基础上,开发和研制的一种新型高效的

10、厌氧生物处理装置,见图 4。其特点是:反应器内置竖向导流板,将反应器分隔成几个串联的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上流式污泥床系统,其中的污泥以颗粒化形式或絮状形式存在。水流由导流板引导上下折流前进,逐个通过反应室内的污泥床层,进水中的底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以降解去除8 。4.3 EGSB 反应器厌氧膨胀颗粒床反应器 (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简称 EGSB) 是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的第三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9 。EGSB 反应器实际上是改进型 UASB 反应器,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更高的液体上升流速,使整个颗粒污

11、泥床处于膨胀状态,这种独有的特征使其可以具有较大的高径比。4.4 IC 反应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简称 IC)是荷兰PAQUES 公司于 1985 年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1988 年,第一座工业规模的 IC 反应器投入运行。我国于 1996 年引进该技术。IC 反应器由 4 个部分组成: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反应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中内循环系统是 IC 反应器的核心部分,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回流管组成。IC 反应器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应器内部能够形成液体内循环,使有机物与颗粒污泥的传质过程加强,反应器的处理

12、能力得到提高。污水直接进入反应器的底部,通过布水系统与厌氧颗粒污泥混合。在底部的高负荷区内有一个污泥膨胀床区,在这里 COD 大部分被转化为沼气,沼气被第一级三相分离器所收集。由于 COD 负荷高,沼气产量很大,在上升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提升能力,使污水和部分污泥通过沼气提升管上升到顶部的气液分离器中,在这个分离器中产生的沼气被收集排出,污泥和水的混合液通过回流管回到反应器底部,从而完成内循环过程。从底部污泥膨胀床的出水进入上部精处理反应区进行后处理,在此产生的沼气被第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因为精处理反应区里的 COD 浓度已经很小,所产生的沼气量也很少,水力负荷和产气负荷都很低,有利于污泥的沉降

13、滞留10 。5.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展望目前,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有很多应用的例子,但是在实践运行中仍有很多问题出现,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创新研发力量不够,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今后在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上,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1)从水力传质动力学角度,进一步优化反应器结构,提高处理效率。(2)从微观层面上,研究污泥颗粒化的形成机制,制定反应器快速启动的可行性方案。(3)与特种微生物相结合,提高反应器处理特种废水的能力,扩大应用范围。参考文献: 1唐受印, 等. 废水处理工程

14、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黄海峰, 杨开, 王晖.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5, 23(6): 37-40.3MCCARTY P L. One hundred years of anaerobic treatmentC . Proc of the Int. Symp on Anaerobic Digestion, 1981.4LETTINGA G, FIELD J, VAN LIER J, et al. Advanced an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the near future J .

15、 Wat SciTech, 1997, 35( 10) : 5-12.5施爱享, 施英乔, 丁来保, 等. 废水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8, 42(5): 37-42.6何连生, 朱迎波.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动态及趋势J. 环境工程, 2004, 22(1): 7-11.7黄海峰, 杨开, 王晖.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5, 23(6): 37-40.8Gerardi M H, Somerset W. The microbiology of anaerobic digester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4, 106: 177-1789刘永红, 贺延龄, 胡勇.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高负荷运行特性研究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8, 39(1): 12-14, 19.10丁丽丽. 厌氧内循环( IC) 反应器的研究 D . 无锡: 无锡轻工大学,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