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类型第二章 晶态和非晶态.ppt

  • 上传人:kpmy5893
  • 文档编号:8347273
  • 上传时间:2019-06-21
  • 格式:PPT
  • 页数:50
  • 大小:470.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二章 晶态和非晶态.ppt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2.1 晶体特征的结构基础 2.2 非整比化合物材料 2.3 液晶材料 2.4 玻璃与陶瓷,2.1 晶体特征的结构基础,晶态物质有别于气体、液体的最典型特征是具有点阵结构,正是由于本身结构的特殊性,使晶体呈现出与其它物质完全不同的特殊性质。,、晶体的均匀性,由于晶体中原子排布的周期性规则,同时该周期非常小,在宏观观察中不能分辨出晶体微观结构中的不连续性,从而导致了晶体各部分具有相同的密度、化学组成等性质。因此,从宏观角度看,晶体具有均匀性。气体、液体和玻璃体也有均匀性,但那是由于原子杂乱无章的分布,即它们的均匀性来源于原子的无序分布的统计性规律。两者之间有着实质

    2、的不同。,晶体的均匀性是焓因素决定的;非晶体的均匀性是由熵因素引起的。,、晶体的各向异性,由于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点阵向量不同,导致了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即各向异性。最重要的各向异性包括电导率、膨胀系数、折光率、机械强度等。,、晶体的自范性,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晶体能自发生长出晶面,晶棱等几何元素所转成的凸多面体,晶体的这一性质即为晶体的自范性。在理想的环境中,晶体可以生长成凸多面体,此凸多面体的晶面数(F)、晶棱数(E)和顶点数(V)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式: 如:四面体:,八面体:,三角双锥:?,晶体的外形既受内部结构(点阵排列方式)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因(温度、压力、浓度、杂

    3、质)的影响。但同一种晶体的每两个相应界面的夹角是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保持恒定不变。这个规律称为“晶面角守恒定律”非晶体如玻璃体在从液相冷却时,形成的固体表面圆滑,没有固定的外形。,、晶体的熔点,晶体在受到热作用时,温度升高,组成晶体的点阵上的原子或原子团而因振动加剧,当此振动的能量(平动和转动)达到晶格能(晶格对原子的束缚)时,晶体的结构被破坏,晶体开始熔化。因晶体中各原子所处的环境相同,所以熔化的温度也相同。所以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即在一特定的温度下完全熔化。而非晶体由于各质点的环境不同,原子或原子团所受的约束力不同。受约束力小的部分在较低温度下开始熔化,而受约束力大的部分此时仍不能自由运动,

    4、以固体形态存在。,固体材料的升温和降温曲线,、晶体的对称性,晶体的点阵结构决定了晶体的内部结构和理想外形都具有对称性。理想外形的对称性属于宏观对称性;内部结构的对称性属于微观对称性。,2.2 非整比化合物材料,当晶体中出现空位或填隙原子,从而使化合物的成份偏离整数比,这在晶体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有这种现象的晶体被称为非整比化合物,即晶体的组成中各类原子的相对数目不能用几个小整数比表示的化合物。,非整比化合物在光学性能、半导体性、金属性、磁性及化学反应活性等方面与整比化合物有很大的差异和特点。因而成为重要的固体材料。,产生非整比化合物的情况有以下几类:,1、某种原子过多或短缺如氧化亚铁,通常它的化

    5、学式可写为Fe1-xO,晶体中部分Fe2+被氧化成三价( Fe3+ ),从而使Fe:O的比值在1:12:3之间发生变化。又如当将ZnO在1000K以上置于金属锌蒸汽环境中可形成Zn 1O的半导体材料,同时晶体的颜色也从白色转化为红色。,2、层间嵌入某些离子、原子或分子某些层状晶体层间是以Van De Wauls力结合,容易在层间插入原子或分子材料,从而形成非整比化合物。,3、晶体吸收某些小原子氢等原子半径较小的离子或原子可以和许多过渡金属形成可变的间隙型化合物,如PdHx、Ni5Hx等。这些氢化物可以可逆地分解,从而恢复到金属和氢气状态,因此是很好的储氢材料。此外,Li、Be等原子或离子的半径

    6、也足够小,可形成间隙型化合物。,2.3 液晶材料,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Reinitzer首先发现了液晶现象,但液晶技术和液晶材料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研究的飞跃发展,逐渐加深了结构与性质关系的了解,才使探索液晶奥秘的研究出现了重大突破,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可喜进展。,1、液晶和塑晶,通常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但对有些物质,它们的固态和液态就很难区分(就像超临界状态中气、液态不分)。存在许多中间状态,晶体和液体之间存在着两种中间状态,类似晶体的液体和类似液体的晶体,分别称为液晶和塑晶。,在晶体和液体之间出现中间状态是因为晶体熔化时会产生两种无序运动:平动和

    7、转动。绝大多数晶体在温度升高后,同时产生平动无序和转动无序。具体表现为晶格消失,发生熔化现象。但有一些材料,这两种作用并非同时产生,其中一种运动比另一种运动相对容易,因而出现这种转变的中间状态。,当晶体先失去平移对称性的特点,即晶体点阵上的质点可以自由运动,物理性质上就变成了液体;液晶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晶体先开始转动无序,这时各质点依然保持平移对称性,也保持了固体的形态,只有在温度进一步升高后,发生了平移无序,此时晶体才真正熔化。在这段温度范围内的材料称为塑晶。,一些有机化合物晶体在加热过程中,当到达某一温度时,熔化成黏稠状稍呈混浊的液体。继续加热到更高温度时,将会变为透明液体。以偏光显微镜观

    8、察,在上述温度区间内液体有明显的纹理,呈光学的各向异性,称之为液晶。而塑晶能在恒定的温度下贮存热量或放热。但此过程不是依靠固液相变贮热,而是通过分子构型的变化所发生的固固相变贮热。,、液晶的特性,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同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晶体的各向异性。如光学、介电常数、折射率等。液晶虽然不再有平移对称性这一晶体特征,但是由于分子仍以平行方式排列,沿某一方向具有晶体的长程有序特点。,并非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都具有液晶态,只有那些形状类似棒状,长宽比在之间,分子量为200500,长度达几个纳米的分子才会出现液晶形态。进而在液晶状态出现多种特殊的性质和应用价值。液晶最常见的应用

    9、领域为各种液晶显示器。,液晶的分类,液晶的分类有几种方法,以相对分子量的大小,液晶可分为低分子液晶和高分子液晶;按形成液晶的条件,可分为热致性液晶、溶致性液晶、压致性液晶和流致性液晶四大类。溶致性液晶是由于溶液浓度的改变导致液晶的形成。一般是双亲化合物与极性溶剂组成的二元、多元体系。热致性液晶是由于温度变化时形成的液晶物质。根据结构形态的不同,热致性液晶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相液晶。,()向列相(型)nematic液晶分子的重心在空间是随机分布的,但分子的长轴沿一个方向排列是液晶称为相列型液晶。目前生产显示品的液晶材料主要是向列型液晶; ()近晶相(型)smectic液晶近晶相液晶分子呈层状排

    10、列,具有二维空间规则性,层内分子长轴大致垂直于层面方向,质心无序,分子间作用力强于层间作用力。特点是粘度大,不得于作显示器材料。这种液晶多用于光记忆材料;,()胆甾相cholestic液晶 胆甾相液晶中分子按层状排列,长轴平行于层面方向,质心无序。相邻两层内分子长轴有一定的角度,呈螺旋型。其螺旋周期称为螺距。一般胆甾相液晶分子中有手性或不对称碳原子。通常这类液晶材料用于温度传感器材料。,、液晶材料,液晶不但可以由某些有机化合物加热熔化后生成,也可用某些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溶剂中溶解后生成,构成液晶材料的物质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分子结构形状为棒状或平面状,结构中具有刚性的双键或叁键,易形

    11、成共轭体系,分子不易弯曲; ()分子有极性,使分子可保持取向有序; ()适当的长宽比,在:时最易形成液晶。,4、液晶显示技术,2.4 玻璃与陶瓷,1、晶态材料与非晶态材料的异同 晶体和非晶体都是真实的固体,其内部的原子都处于完全确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并在平衡位置周围作振动运动。它们都具有固体的基本属性,即宏观表现为连续刚体,不流动并有确定的形状,具有弹性硬度,可反抗切应力等性质。与之相对应的气体和液体中的原子可以自由地作长距离的平移运动。,晶体与非晶态固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结构的周期性,以及因此而生的对称性、射线的衍射效应。晶体结构的周期性表现为长程有序。非晶态固体则是一种长程无序结构,这种

    12、无序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为组成粒子在空间位置上的排列无序;二是多元体系中不同组分无规则地随机分布,也称成分无序。但是在非晶态固体中存在着短程有序,即在每个粒子的近邻的排列有规则性,在这个小范围内较好地保留了相应的晶态材料中的配位状况。,利用X衍射线的峰形数据,能够测定粉未材料中平均晶粒大小的数据,当晶粒粒径小于200nm时,衍射峰开始变宽,晶粒越小,宽化越多,当粒径小于几个纳米时,衍射峰消失在背底之中。晶粒大小和衍射峰的关系如下: DK/(BB0)cos 式中:D是晶粒粒径; 是X射线波长;K为一固定常数数值约为0.9;B0为晶粒较大时衍射线半高宽,B为待测样品衍射线半高宽(2 标度的峰),B

    13、B0要以弧度表示。,2、玻璃,玻璃是高温下熔融,熔融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不析晶、室温下保持熔体结构的非晶固体。玻璃是一种古老的材料,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玻璃的认识不断加深,使玻璃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玻璃的结构特点玻璃的内部结构无长程周期性,像液体一样,因此可以将玻璃看作是过冷液体。对于玻璃的结构理论,主要有无规则网络学说和晶子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认为玻璃的结构中包含许多小的结构单位,(如SiO2玻璃中由中心硅原子与四角的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硅氧四面体结构)这些小结构单位之间可以彼此键合形成链状或在其它金属离子的键合作用下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晶子学说:认为玻璃由无数“晶子

    14、”组成,带有点阵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这些晶子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晶子区到无定形区无明显界限。,玻璃的特性 没有固定的熔点:当对玻璃加热时,只有一个从玻璃态转变至软化的连续变化的温度范围; 各向同性:由于结构上的特点,玻璃在力学、光学、热学等中表现各向同性; 内能高:与晶体相比,玻璃具有较高的内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动析出晶体; 没有晶界:与陶瓷等到多晶材料或孪晶等晶体不同,玻璃中不存在晶粒或晶界; 无固定形态:可按制作要求改变其形态; 性能可设计性:通过调整成分及提纯、掺杂、表面处理及微晶化等技术改变强度、耐温等性能。,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玻璃的性质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即透明和易碎。这是与其结构特征

    15、紧密相关的。,玻璃的透明性的主要原因是结构中最高占有轨道和最低空轨道的能级差别大,不能发生对可见光的吸收而产生电子跃迁的现象。其次,玻璃内部质地均匀,无反射面,光线通过不会反射和折射,因此玻璃与液体的透明的原因是完全相同的。而多晶材料,如金属单质,其中的微小晶粒取向各异,当光线通过晶粒界面时,会受到各个晶面的反射和折射,使光线不能通过而成为不透明体。,玻璃的易碎性主要是因为在其内部结构中缺少滑动面,缺少可变形性质。玻璃的最大拉伸率仅为0.1%,当玻璃受到冲击或振动超过它的应变极限时,就会发生破裂。,玻璃的分类及应用,氧化物玻璃:由电负性居中的元素的氧化物组成的玻璃材料。这些元素的电正性不足以生

    16、成离子型化合物,也不足以生成共价性小分子结构。它们的化合物在结构上多呈三维多聚结构。,金属玻璃:当将金属熔体以足够快的速度冷却时,熔体达到凝固温度时,其内部原子还未来得及按晶格规律排列就被冻结在其所处位置,从而形成玻璃体。不同金属形成金属玻璃所需的冷却速率是不相同的,一般过渡金属合金约106s-1,纯金属则需1010 s-1以上的冷却速率。,半导体玻璃:半导体玻璃又称非晶态半导体,是非晶态半导体功能材料研究中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非晶态半导体材料有许多分类方法,按原子间的结合力分有离子键材料和共价键材料;也可按配位数分类。半导体玻璃广泛应用于光敏器件、发光材料、场效应器件、热敏器件、电子开关等方

    17、面。,特种玻璃:普通玻璃是根据玻璃的性能和用途要求,设计玻璃的成分,选择合适的原料制成混合料,经高温熔融、澄清、均化形成熟度较大的熔体,在常规条件下再经压、吹、拉等工艺成型,最后经冷却、退火而制得。,微晶玻璃:制造玻璃时,在配料中添加金属氧化物作晶核,在熔制和冷却过程中,晶核长成微小晶粒,形成微晶玻璃。由于微晶粒的反射,这种微晶玻璃透光而不透明,并具有抗震抗击,耐热骤变而不易破碎和性能。,红外玻璃:一定的红外波段有高透光率的玻璃材料,常用于导弹的制导和微光夜视。 激光玻璃:硅酸盐、磷酸盐等玻璃中添加钕、铒等激活离子可制成激光玻璃材料。 吸热玻璃:透过可见光吸收红外热辐射,建筑、汽车玻璃材料,改

    18、善采光色调、节约能源和装饰。硅酸盐、磷酸盐等玻璃中添加铁、钴、镍、铜、锌等元素的氧化物可制成这种玻璃。 化学器皿玻璃:化学实验玻璃仪器材料,膨胀系数小、耐热。在SiO2、B2O3、和少量Al2O3等熔制。,、陶瓷,陶瓷是指通过烧结形成的包含有玻璃相和结晶相的特征的无机材料。陶瓷在烧结过程中,部分熔融成玻璃态,通过玻璃态物质将微小的石英和其他氧化物晶体实现包裹结合而形成。陶瓷包括陶器和瓷器,陶器是多孔透气、强度较低的材料,瓷器是加了釉层、质地致密而不透气的、强度较高的材料(产品)。,以高岭土烧结制备陶瓷为例,其烧结过程的化学反应如下:,高岭土在制坯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烧成时,首先脱去结晶水,然后

    19、氧化物重新组合成为新的矿物结构。生成的莫来石是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陶瓷的性能,力学性能:耐磨性,常用作研磨材料、切削工具、机械密封件。高强度难变形性,可以制作精密结构部件如主轴和轴承等。超高硬度,可作切削工具,岩石钻头等。,热学性能: 耐热性: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等的陶瓷材料熔点高、耐腐蚀可制作陶瓷发动机部件; 隔热性:大多数陶瓷具有优良的隔热性,可作热绝缘材料和高温保温材料; 导热性:有些陶瓷材料如氧化铝、碳化硅等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作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板。 光学性能: 透光性:制作电光源发光管,透明电极等; 偏光透光性:锆钛酸铅镧陶瓷具有偏光透光性,可制作光开关、护目镜等。,电学和磁学

    20、性能 绝缘性:大多数陶瓷具有优良的绝缘性,可用来制作电器元件; 导电性:氧化锆和碳化硅等陶瓷材料可制作磁流发电电极,电阻发热体等; 离子导电性:可制作固体电解质和敏感元件; 压电性:锆钛酸铅陶瓷可制作点火元件、压电换能器和滤波器等; 介电性:可制作电容器; 磁性:各种铁氧体陶瓷材料为常用的磁性材料。,陶瓷的应用陶瓷是最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则专指用精制高纯人工合成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采用精密控制工艺成型烧结制成的高性能陶瓷,在性能和应用上与用天然无机原料烧结的传统陶瓷是有非常大的区别。先进陶瓷大致可分为两种:结构陶瓷与功能陶瓷。作为结构材料,陶瓷与金属或高分子材料相比,它的高温力学

    21、性能更加优异;作为功能材料,功能陶瓷所特有的光、电、声、磁、热等性能是其它材料所难以具备的。,先进陶瓷的主要应用举例:,作为结构材料,它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耐腐蚀,能在严酷的条件下工作,它又被称作工程陶瓷。如航天器的处壳保护层,火箭尾喷管喉衬,火箭、导弹头端保护层,热机燃烧室及活塞顶部,特种刀具等。以及各种高温反应器。目前环境保护问题是最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将废气转化为无害气体需要多孔或蜂窝状的陶瓷作为转化器或催化剂载体的材料也是一种结构陶瓷。,在先进陶瓷材料中,最重要的当属功能陶瓷。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子陶瓷器件。如大型集成电路的基片和衬底材料,光纤通信中的石英光纤等已成为整个信息产业

    22、中最为关键的材料。各种电介质陶瓷材料有绝缘体陶瓷、介电陶瓷、半导体陶瓷、导电陶瓷、超导陶瓷和压电陶瓷等;热学陶瓷有耐高温陶瓷、电热陶瓷、热敏陶瓷等;在磁学中有硬磁、软磁、超顺磁陶瓷。此外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生物陶瓷、固体电解质陶瓷也有望在今后为人类提供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作业: 、晶体的结构特性是什么?这些特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简述产生非整比化合物的原因,当二元化合物AB中某原子被氧化,则此原子的组成系数将向什么方向变化? 、按光的透射原理,试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胆甾相液晶是否能透光? 、试说明玻璃与陶瓷的异同。 、某种非氧化硅系列的玻璃质材料,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存放后,透明性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当原子的配位数达到最大值12时,这12个配位原子所构成的凸多面体的面数为14,则它有多少个棱? 7、某大晶体在110晶面的衍射峰半高宽为0.45,衍射角为8.7。今制备的该晶体粉未的110晶面的半高宽为0.92,试求110晶面的厚度。(X射线的波长为154pm),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二章 晶态和非晶态.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834727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