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9.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9.2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9.3 吸光光度分析的方法及仪器 9.4 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9.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主要内容,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主要有:红外吸收光谱: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m,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概 述,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00400 nm(近紫外区),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1、灵敏度高 含量:0.001%
2、0.0001%的微量组分。将被测组分先加以富集,灵敏度还可以 提高12个数量级。 2、准确度高 相对误差一般2%5%,若采用先进的精密仪器和分析方法,相对误差可降至0.2%-0.5%。 3、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4、应用广泛。,吸光光度法同滴定分析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5、局限性,1、超纯物质分析,灵敏度达不到要求。,2、常量分析不如化学分析准确度高。,3、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没有合适显色剂。,9.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一、光的基本性质,波粒二象性,结论: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
3、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单色光(monochromatic light) 、复合光(multiplex light) 、光的互补(complementary color light),单色光,复合光,光的互补,单一波长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如:白光(太阳光),1.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各色光完全吸收,各色光完全透过或吸收程度相同,吸收黄色光,光谱示意,表观现象示意,复合光,二、物质的颜色和光的选择吸收,: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曲线,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2.光吸收曲线,3) 同一物质
4、,不同浓度,在一定波长处,吸光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1)物质呈现颜色是由于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A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2) 同一物质,不同浓度,曲线形状相似,max相同。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三、朗伯-比耳定律 (Lambert-Beer law),T:透光度,数学表达式为:,c:溶液浓度:单位gL-1 a:吸光系数,单位Lg-1cm-1 ;单位molL-1 :摩尔吸光系数, Lmol-1cm-1,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A: 吸光度,表示介质对光的吸收程度,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广泛
5、地应用于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区的吸收测量。定律含义:平行的单色光通过一均匀的有色溶液,溶液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a与只与吸光物质的本性、温度、入射光波长有关,而与浓度和厚度无关。,说明:,注意:桑德尔灵敏度和影响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不要求,第三节 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一、光度分析的几种方法,1. 目视比色法,用眼睛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度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特点,利用自然光,比较吸收光的互补色光,准确度低(半定量),不可分辨多组分,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通过滤光片得一窄范围的光(几十nm),2. 光电比色法,3. 吸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计,通过棱镜或光栅得到一束近似的单色光,
6、波长可调, 故选择性好, 准确度高。,二、光度分析的测定方法,1、标准曲线法,2、比较法,由于用同一台机器,标准溶液与未知溶液浓度相近,所以,(b一定,Ac正比),标准溶液 c0 c1 c2 c3 吸光度A A0 A1 A2 A3 ,测出未知样品Ax,在图中找到对应cx,三、光度分析法的仪器,I0,It,参比,样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组件,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输出,氢灯,氘灯,185 350 nm;卤钨灯,250 2000 nm.,基本要求:光源强,能量分布均匀,稳定,作用:将复合光色散成单色光,棱镜,光栅,玻璃, 350 2500 nm, 石英,185 4500 nm,平面透射光栅, 反射光栅,玻璃,光学玻璃,石英,作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光导摄像管(多道分析器),表头、记录仪、屏幕、数字显示,纤维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