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arch 2, 2012 声门下吸引 的 临 床 应 用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MICU 张友芳 March 2, 2012 主要讨论内容 了解VAP发生的原因 熟悉负压吸引目的 掌握护理方法(重点) 临床意义 小结 March 2, 2012 病例介绍 患者,男,77岁,因突发头晕、 腰痛、气促等不适入住黄埔院区,患 者持续发热、血氧低,予普通气管插 管接呼吸机行MV, 住院1月,因反复 肺部感染,发热,查血培养:大肠埃 希菌、ESBL+; 痰培养:鲍曼不动杆 菌(+)、大肠埃希菌。转入我科 后重置可冲洗气管插管行MV. March 2, 2012 病例介绍 转入后,因口腔分泌物多,予
2、 持续气囊上方吸引,量50-70ml/ 日。15 天后尝试 脱机,6-8h/日, 血培养-,痰培养 :鲍曼 (+), 目前低热。 March 2, 2012 March 2, 2012 一、VAP的定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指原无肺部感染 的病人,经机械通气治疗48 h 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治 疗48 h 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 早发性VAP 机械通气4 天 出现 晚发性(迟发)VAP 5 天 早发性VAP常由社区获得性致病菌引起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 拉菌 革兰阴性杆菌 占17 迟发性V
3、AP 由 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占30 71 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不动 杆菌 、MRSA 医院内肺炎病原体 早期 中期 晚期 1 3 5 10 15 20 链球菌 流感杆菌 金葡菌 MRSA 肠杆菌属 肺炎克雷伯,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MV天数 早发VAP 迟发VAP March 2, 2012 一、VAP 诊断 1. 使用呼吸机48 h 后发生; 2. 与机械通气前胸部X 光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阴影或显示 新的炎性病变; 3. 肺实变体征和( 或) 条件之一者:血白细胞 10 10 9 / L 或 37. 5 ,呼吸道 有脓性分泌物;发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的病
4、原体。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 肺炎,病 死率高达30 - 50。 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预 防VAP 作 为拯 救生命运动中一项(共六项) March 2, 2012 一、VAP 的相关因素 呼吸道防御受损及口咽部寄植菌 的吸入 胃内容物的返流误吸 (滞留物的误吸是重要的发病 机制之 一) 体位的影响 呼吸机管路的污染/气溶胶吸入 ICU 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手交叉感染 血道播散 集束化治疗bundle 床头抬高至少30 o Head off bed 每天一次停用镇静剂并评价是否 可以撤 机 Sedation holiday/weaning 使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 Peptic
5、Uicer Disease (PUD) Prophylaxis 口腔护理:用洗必泰冲洗每2-6小时一 次Oral care 深静脉血栓预防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Prophylaxis 胃肠营养的护理(Nutrition) 呼吸机管路的管理(Tubing) 声门下吸引(Secretion drainage) VAP-45% March 2, 2012 滞留物来源与去向 &气囊上方 滞留物:口腔、鼻腔分泌物、返流物。 &返流物: 各种制酸剂、H2阻滞 剂的使用,使 胃pH值高,导致胃内G 一 菌生长繁殖, 返流 沿气管插管下行引起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大 肠杆菌、 ES
6、BL菌等。 &滞留物:(有研究显示)在气囊上方声门 之间粘液糊,成为细菌储存库10 8 - 10 10 cfu/ml ,56% 气管插管MV 者滞留物与下 呼吸道的病原菌符合率达62.5% 。 去向: 1. 漏入下呼吸道 2 . 流出,影响固定 3. 增加病人不适。 March 2, 2012 二、负压吸引目的 避免/减低VAP的发生! March 2, 2012 吸引目的减少/切断“流入” 气管插管后,口咽 部的分泌物积聚 在声门 与气囊之间。随着患者 呼吸、一过性气囊压力 下降、体位变动、气道 管径改变等,分泌物从 气囊的边缘流入,进入 下呼吸道。(微吸) 高容量低压气管导管 粘液糊 Ma
7、rch 2, 2012 一项实验发现不予 以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和气囊持续低压力 (20cmH2O)使得VAP 的相对危险度分别增 加了7.5 倍和4.2 倍。 March 2, 2012 三、方法 1.吸痰管吸引: 可吸引鼻腔、口腔分泌物; 但经口腔到达气囊上吸取滞留物(欠理想)。 March 2, 2012 三、方法 2.纤维支气管镜吸引 直视下,将纤支镜经气管套管与呼吸机相连的三通进入 气管腔,开放气囊后,当气囊上方的积存物向下流至纤支镜 的可见范围时,直视下吸除。气囊充气后,纤支镜原位停留 1min左右,以吸除随着气囊充气而向下流出的积存物。根 据患者情况每24h操作1 2次。(缺点:费
8、时、成本大 ) March 2, 2012 三、方法 3.声门下负压吸引 持续性 / 间歇性 吸引端 March 2, 2012 装 置 痰液收集器 吸引管 装 置 负压瓶 March 2, 2012 中央负压 压力表 可冲洗气管插管 (高容低压的特点) March 2, 2012 开 口 墨菲孔眼 March 2, 2012 March 2, 2012 四、护 理 1. 气囊压力 建议25 35cm H 2 0,每天监测2 3 次( 20cmH 2 0 VAP的高危) ; 低容量高压气囊和高容量低 压气囊 分别有80和 15的患者发生误吸; 2. 负压连接 打开连接于墙式中心负压标 准接 口
9、的附 加管腔 ,保 持压力在 8 0 mmHg 左右(80-150 mmHg ),通 过该导管位于声门下区的 1个椭圆形的开口进行声 门下持续吸引(密闭); 四、护 理 3. 30 度体位(有效 性,禁忌症除外); March 2, 2012 四、护理 4. 间歇吸引/持续吸引; 5. 分泌物黏稠或引流管堵塞时可用 5 1 0ml 的NS冲洗管道,检查气囊; 6. QD 更换吸痰器、负压瓶; 7. 记录气管插管深度/每班次; 8. 观察引流液、管道、直立、压力; 9. 有效的口腔护理。 March 2, 2012 四、护理-口腔护理液的选择 (主要依据口腔pH 值): pH 7 时可选用2 %
10、 3 %硼酸溶液 pH 7 时可选用碳酸氢钠溶液 pH 中性时选用1 % 3 %过氧化氢 March 2, 2012 四、护理-副作用的观 察 (1)粘膜损伤/出血 气道黏膜损伤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气道出血;吸引时, 负压抽吸使气道局部温、湿度发生改变,呼吸道水分丢失大 大增加,局部气道黏膜干燥程度进一步加重,气 道局部血 液供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2)出现咽喉部发干、 疼痛等不适 ; (3)无效吸引 负压不 足、痰液粘稠或引流管过细,则会失去吸引的作用。 March 2, 2012 四、护理-副作用的观 察 (4)对策 吸引的间隔以2h 为宜,每 次2h ; 如:分泌物黏稠 或引流管堵塞时可
11、用5 10ml NS 冲 洗,冲洗前一定要检查气囊,使气囊压力保持在该患者安全 压力范围上限,避免冲洗时气囊上方压力增加使分泌物流人 下呼吸道;回调气囊压力到该患者安全压力 范围; 保证充分引流的前提下, 适当 调整吸 引负压 。 March 2, 2012 五、意 义 1. 定植菌的移行,切断胃- 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操作、成本优势) 2. 气囊上方吸引及时清除分泌物、返流胃内容物,避免形成细菌储存库。VAP 的发生 。 国外有研究表明,气管导管气 囊上 滞留物 培养与 下呼 吸道保 护性毛 刷取 痰培养 相 同的菌株占85 。说明气囊上滞留物进 入下 呼吸道 可能是 导致VAP
12、的重要 因素。 国内刘淑红的研究下呼吸 道分泌 物的致 病菌 与气囊 上滞留 物有 很大相 关性, 气囊 上滞留物引流可使气囊 上滞留 物致 病菌的 浓度明 显降 低, 显著减少MV 患者早发 VALAI 和VAP 的发生 , March 2, 2012 五、意义 Kees 将150名MV 患者分为间断吸引组和不予以吸引 组,VAP 的发病率分 别4% 与16% 。 观察83 例使用CSA的 插管患者,发现头8天内肺炎的发病率由50% 降至 27% 。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以减少患者VAP 的发生。 3. 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半卧位可减少胃液反流,避免口咽部分泌物吸入,是预防 VAP 的有效措施。
13、 4. 近一年来,我科收治转入共15 例MV患者经声门下吸引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成功脱离呼吸机,提前出院。 5. 落实: 2009 年CHA 医疗安全目标 (目标5 -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6. 创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五、意义 本病例 V A P发生率(滞留物成为细菌储存库10 8 - -10 10 cfu/ml ,56% 气管插管MV 者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的病原 菌符合率达62.5%: 如引起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 ESBL菌等,使脱机时间提前,有利疾病恢复。 March 2, 2012 六、小结 VAP 的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多, 提高预防 意识,
14、采取综合措施:口腔护理 、防误吸 、声 门下吸引 、密闭 式吸痰 、管道 管理、 手卫生 、 环境管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增 加抵抗 力 (营养、休息)等,才能最大限 度地控 制 VAP 的发生。 March 2, 2012 六、小结 体位? 最佳气囊压力,监测? 间歇吸引时间? 冲洗要求? March 2, 2012 参考文献 1. 罗小红,陶爱伟,姚水琴 等。持续声门下吸引减少呼吸机相关 肺炎的 研究J 护理与康复,2008,7 (9):652-654. 2. 杨秀芳,王海宾,白锡新等.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发 病机制及 危险因 素探讨J. 临床荟萃,2004,19(22)1308-1309.
15、3. A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 4. 赵秀英,史秀宁,振萍 等。减轻气道吸痰对动物呼吸道黏膜 损伤的实 验研究 J . 中 华护理杂志,2008 ,43 (1 ):87-90. 5. 刘淑红 阎锡新 曹双清等.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 相关下 呼吸道感 染 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 1 (29 ),19-22. 6. Collard HR ,Saint S ,Matt hay MA.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 an evidence - based systematic reviewJ . Ann Intern Med ,2003 ,138 (6) :494 - 501. March 2,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