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楼火场如何逃生.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33266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楼火场如何逃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楼火场如何逃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楼火场如何逃生?一、首要是防止呛到浓烟,逃离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高楼火灾逃生的原则是,突发大火后,要冷静地观察火情和环境,迅速分析判断火势趋向和灾情发展的可能,抓住有利时机,选择合理的逃生路线和方法,争分夺秒地逃离火灾现场,千万不要迟疑或又返回抢拿财物,以免贻误最佳逃生时机。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火灾中千万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试图躲避火焰或烟雾,这些都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地方,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现而获救。也千万不能利用一般电梯作为疏散通道,因为电梯井易产生烟囱效应或断电停运,反而让人处于更危险的境地。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可。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多

2、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防止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让人窒息死亡。二、具体到火灾现场,还要针对不同火情,寻求应急逃生的良策:在房内获悉起火后开门前要先用手触摸门把锁,若温度很高,或有烟雾从门缝钻进,则千万别贸然打开房门;若温度正常或没有烟雾钻进,可打开一道门缝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再决定是否逃离。若大火和浓烟封闭通道无法逃离时,只能退守房内采取相应的对策:用湿布条堵塞门窗的缝隙,用水浇在已着火的门窗上,降低温度;若得不到及时救援,所处楼层较高,切不可盲目跳楼。着火点在本楼层时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口,遇有防火门要及时关上。若楼道被烟气封锁或包围,可弯腰或匍匐前进逃离火场,最好能利用

3、湿毛巾或湿衣服等捂住口鼻,阻挡有毒烟雾;若必须经过火焰区,切记要将衣服用水浇湿、用湿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湿衣服包住头部等裸露部位,万一衣服着火则要用打滚等方式扑灭火苗,不宜带火奔跑。着火点不在本楼层时仍应就近向紧急疏散口撤离,若着火点位于上层,要向楼下逃去;若着火点位于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顶平台逃生;若向楼顶平台逃生时发现被火、烟追赶上或向上的通道被封锁时,要果断地改变逃生路线,从另一层楼的安全通道逃生。困在大火围困的楼层内时若身处被大火包围的楼层内,所有安全通道和向外联系均被切断,也没有任何逃生器具或设施的情况下,此时最好退到卫生间暂避。进入卫生间后要将门窗关紧,缝隙

4、堵严,拧开水龙头放水。特别是浴缸中要始终保持在较高水位,便于取水泼浇门窗,危急时还可躺在浴缸中暂时躲避,提高获救的可能性。低层可跳楼逃生若住在二层楼,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但在跳楼之前可先向地面扔些棉被、床垫等柔软物品,或者用床单、窗帘等织物撕成能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系在窗户或阳台的构件上向楼下滑去。如果被困在三层以上千万不要急于跳楼。高楼逃生十准则当你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如果你能够利用地形和身边的物体采取积极有效的自救措施,可以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 。1.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毒性大,容易使人窒息致死,应马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快速由楼梯下行,防止被浓烟熏倒。2

5、.棉被护身法:用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盖在身上,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3.毛毯隔火法:如门外火势很大时,应迅速退回房间关严门窗,用湿棉被等物封堵门缝和窗缝,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的目的。4.绳索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5.被单拧结法:一时找不到绳子的,把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或拧成麻花状,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外墙爬下。6.管道下滑法:沿建筑物外的管道下滑至地面。7.攀爬避火法:通过攀爬阳台、窗口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棚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8.搭桥逃生法:可在阳台、窗台、屋顶平台处用木板、竹竿等搭在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过渡到相对安全的区域。9.卫生间避难法:实在无路可逃时,可躲进卫生间,用毛巾紧塞门缝,打开水龙头,把水泼在地上,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千万不可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10.跳楼求生法:火场切勿轻易跳楼!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逃生,最好先将床垫、沙发垫、厚棉被等抛下做缓冲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