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暑期教师培训有感暑期在新区教育办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听到了来自北京市教育教学专家的精彩讲座,受益颇丰!特别是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柏校长关于教学反思的精辟阐述让我感触极深!在讲座过程中,柏校长围绕什么是教学反思,怎样去反思以及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教学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失败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课前的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备好内容、苦思教法,却常常忽视
2、课后认真地分析、反思学情、总结优点、寻找不足。这就使我们在提高教学效率打了折扣,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走了弯路。“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虽然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善于思考、探索和总结。因此,能否及时的做好教学反思对于一名教师,特别是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课堂与学习相互关系中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去反思:能否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
3、的知识很自然的过渡衔接,能否按照合适的节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讲解的过程中是否做到向学生清晰的呈现教学内容,课堂上的活动或是知识的安排是否是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教学方法,能否做到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趣味出发来传授知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内容。 从控制课堂和设计课堂活动上进行反思。我们现在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否真正落实,对于课堂气氛我们能否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情绪进行恰当的调节,能否设计出真正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而又有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活动,对于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是否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参与机会,能否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是否采取大容量、多变化、多鼓励的方法调动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能否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尤其是对于语文这样的语言学科,能否真正的“以情激情”,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对于课堂的掌控上,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课容量,为什么最后的收获却不同,关键看谁能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越多越有利于他们培养对该学科的兴趣,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是真正的参与了课堂还是仅仅是表面的热闹。我认为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思考的一个过程。另外,做好教学反思还要做到及时,一节课下来或是给自己在大脑里“放电影”或是看录像,但是一定要在当天就完成自己的反思内容。要有针对性,写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体会,而不是面面俱到。写教学反思贵在坚持,要日积月累,汇小溪成江河,在积累上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写过的教学反思,要经常翻阅,归纳整理,从点点滴滴中悟出教育规律,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指导我们以后的教学。正如柏校长说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工作,有利于教师的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更是青年教师进步的阶梯。信阳市十三中 杨园园2011 年 9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