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复习的范围,1、期中测试练习之后的知识点,之前的就不再列入本次考核的内容; 2、要求对三次网络作业中出现的题目及答案,必须理解地记忆; 3、对分散在书本中的一些知识点要能完成相应的判断和填空; 4、要求能完成一些常见的典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主要知识点,元素的性质(元素性质之最、生物无机化学相关的特性) 稀土元素的分类 松紧效应的应用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 化学反应方程式,过渡元素的分类,1. 前过渡元素:(IVBVIIB除锰外)2.(主)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第一第三系列3. 内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4. 轻过渡元素:第一系列过渡元素5. 重过渡元素:第二和第三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的通性,1
2、.物理性质熔点高、导电导热性好、硬度大、密度大、彼此易形成合金等。 2.化学性质 (1)大多数过渡元素能溶于无机酸 (2)过渡元素可呈多种氧化态 (3)过渡元素易形成配合物 (4)过渡元素的离子及化合物多呈现特征颜色 (5)过渡元素易形成顺磁性化合物 (6)镧系元素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小,Nb和Ta,矿物质通式:Fe(MO3)2以M多者命名,铌铁矿和钽铁矿。 提取:矿石+碱 多铌(钽)酸盐 Nb2O5(Ta2O5)Ta2O5 TaNb2O5 Nb 其氧化物溶于KF+HF中分别生成K2NbOF5和K2TaF7,利用其溶解度不同分离。,Mo和W,它们可独立成矿,提炼过程为 (1)(2),主要价态及其简
3、单化合物,1.锆、铪的稳定氧化态是IVZrCl4+H2O-ZrOCl28H2O 2.铌、钽常见的氧化物是V,IV的卤化物也较重要 3.钼、钨的氧化态变化为VI,V,III,II,0;WO3,MoO3是稳定的氧化物MO42-的氧化性弱于Cr2O72- 4.锝、铼的特征氧化态为VII,同多酸(盐)与杂多酸(盐),1.同多酸根阴离子 (1)同多酸阴离子的形成7MoO42-+8H+=Mo7O246-+4H2OMo7O246-+3H+HMoO4-= Mo8O264-+ 2H2O(2)同多酸根离子的结构,Nb6O198-的结构,2.杂多酸根离子 (1)杂多酸(盐)的形成HPO42-+MoO42-+H+PM
4、o12O403-WO42-+H+Co2+CoW11O40H28- (2)杂多酸(盐)的结构最重要一类为:于一个由MO6八面体构型的空穴中填进一个杂原子。另一类杂多酸阴离子是由几组共边的八面体按八面体方式围绕一个杂原子构成的如:TeMo6O246-,铂系金属的特点,1.都是稀有金属 2.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3.铂系金属彼此间易于组成合金 4.铂系金属不活泼 5.铂系金属化学主要是配合物化学 6.易于形成有机金属化合物,钯、铂配合物的新近应用,1.各向异性半导体材料 2.抗癌药物“顺铂”,第一节 镧系元素概述,一、镧系和稀土元素 镧系元素(Ln):57号镧到71号镥共15个元素 La,
5、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Yb,Lu 稀土元素(RE):钪、钇和镧系共17个元素 镧系价电子构型:Xe4f0145d016s2 Ln3+电子构型:Xe4f014,二、镧系元素的矿产与提取方法 例:碳酸钠焙烧法 2REFCO3+Na2CO3RE2(CO3)2+2NaF RE2(CO3)2 RE2O3+3CO2 氢氧化钠分解法 REPO4+3NaOH(浓) RE(OH)3+Na3PO4 酸解法 2REPO4+3H2SO4 RE2(SO4)3+2H3PO4,三、镧系元素的分离方法及稀土元素的分组 1.分离方法 (1)分级结晶法 如:
6、利用在硝酸铵复盐溶解度的差异其溶解度比例为La3+ Ce3+ Pr3+ Nd3+ Sm3+ 20 1 1.5 1.7 2.2 4.6 (2)分级沉淀法 (3)选择性氧化-还原法Ce3+氧化成Ce4+,Ce(OH)4沉淀的pH为1.73.0Ce(OH)3沉淀的pH为6.37.8,(4)离子交换法 如以磺酸基聚苯乙烯强酸性阳离子树脂Ln3+(aq)+3HR(s)=LnR3(s)+3H+ Ln3+在树脂上的吸附次序是LaLu逐渐减弱。以NaEDTA溶液淋洗,由于Ln-EDTA的稳定性是从LaLu逐渐增强。因此洗脱的顺序是Lu3+ La3+。 (5)液-液溶剂萃取法,2. 稀土元素的分组 (1)铈组(
7、轻稀土)(6个元素):La、Ce、Pr、Nd、Pr、Sm钇组(重稀土)(11个元素)Eu、Gd、Tb、Dy、Y、Ho、Er、Tm、Yb、Lu、Sc (2)铈组(轻稀土)La、Ce、Pr、Nd、Pr、Sm铽组(中重稀土):Eu、Gd、Tb、Dy钇组(重稀土)Y、Ho、Er、Tm、Yb、Lu、Sc,四、镧系金属的制备,1.熔融盐电解法 2.金属热还原法 2Ln2O3+3Ca 2Ln+3CaCl22LnF3+3Ca 2Ln+3MgCl2 但Sm、Eu、Yb不能用上述方法 2La+Ln2O32Ln+La2O3,第二节 镧系元素的性质,一、镧系元素的物理性质 1.光泽性 2.软硬度 3.顺磁性 4.原子
8、半径、离子半径-镧系收缩钐 铕 钆 铥 镱 镥 原子半径/pm 180 198.4 180.1 174 193.9 173.54f76s2 4f146s2,二、镧系元素的化学性质 1.RE都是强还原剂 2.能与O2、H2、C、N2、X2、P、S直接化合Eu+H2=EuH2Ln+C=LnC或LnC2 注:镧系金属不生成羰基化合物 三、氧化态Ln3+ f1 f2 f3 f4 f5 f6 f7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Ln3+ f8 f9 f10 f11 f12 f13 f14,四、Ln3+的颜色 无 无 绿 紫 粉红 黄 浅粉红 无 L
9、a3+ Ce3+ Pr3+ Nd3+ Pm3+ Sm3+ Eu3+ Gd 3+ Tb3+ Dy3+ Ho3+ Er3+ Tm3+ Yb3+ Lu3+浅粉红 黄 淡黄 粉红 浅绿 无 无 五、 Ln3+的磁性,第三节 镧系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物 二、卤化物 1.在HCl气流中加热水合氯化物,使其脱水2.加热氯化铵与氧化物(或水合氯化物)的混合物,三、氢化物 如:LaNi5Hx、La2Mg17Hx等是良好的贮氢材料。 四、镧系盐类 草酸盐: 1.在酸性溶液中难溶 2.灼烧后产物为氧化物,第四节 镧系离子的配合物,一、镧系离子配合物的特点 1.Ln3+与配体之间的轨道作用很弱,主要是静电作用。 2
10、.简单配合物的稳定性较差。 3.配位数可为6及6以上,最高达12。 4.Ln3+难以跟CO、CN-等形成配合物。 5.其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多为活性配合物。,二、镧系离子的一些主要配合物 1.Ln3+-氧配位配合物Ln(H2O)93+,-二酮与Ln3+的配合物 2. Ln3+-氮配位配合物: La(biPy)2(NO3)3 3. Ln3+氧氮配位配合物: HLa(H2O)4(EDTA) 4.有机金属化合物 如形成环戊二烯基化合物Ln(C5H5)3 但它们易水解: La(C5H5)3+3H2O=La(OH)3+3C5H6,第一节 周期表族序号的新标法,1.原来的定义 2.新的定义:18族第二节 元素
11、电负性研究的一些发展 一、电负性概念用以量度分子中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二、计算方法,1.Mulliken方法: =1.86610-3(I1+EA) kJ/mol 规定Li的电负性为1 2.Pauling方法 原理: E(A-B)=1/2E(A-A)+E(B-B)(理论上)=D(A-B)- E(A-B)= D(A-B)- 1/2E(A-A)+E(B-B)(实际) 据量子力学处理 /= D(A-B)- E(A-A)E(B-B1/2经验方程: A- B=0.102 / 1/2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离子性/通常皆大于零,规定F的电负性为4.0,三、电负性的变化规律,1.金属元素的较小,非金
12、属的较大。 2.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增加;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减小。 3. 大的元素化合生成离子键的倾向较强。,四、影响值的因素,1.内因:由元素自身决定 2.外因:由其所在的环境有关 (1)原子的杂化状态的影响 如: C sp sp2 sp3 s成分/% 50 33 25 3.29 2.75 2.48 O=3.5 一般取值 C=2.5,(2)周围原子的影响,如:CH3I中C 的小于CF3I中C的,一些常见基团的电负性值 (Pauling标度),3. 与电荷有关=a+b :分子中原子所带的部分电荷 a,b为参数,其意义为: a表示中性原子的电负性(中性原子=0) b为电荷参数,表示电负性随电
13、荷而变化的变化量,第三节 周期性的非规则性,一、第二周期性和原子模型的松紧规律 1.第二周期性同族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上至下金属逐渐增强,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及电负性依次减少,但不是直线递变的,而是呈现出“锯齿”形的交错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第二周期性。,如:(1)IVA族元素:C、Si、Ge、Sn、Pb中,许多化学性质Ge类似于C而不象Si,Sn类似于Si而不象Ge。 SiH4+2OH-(少)SiH4(OH)22- CH4 or GeH4+OH- 不反应,(2)IA族元素的化合物性质呈现交替变化。 MMnO4分解温度: M: Li Na K Rb Cs T/K: 463 443 513 532
14、 593 T: -20 70 19 61 (3)其它主族元素的性质交替变化,2.原子模型的松紧效应,(1)对于IA、IIA族元素:单数电子层为紧 第二周期1s2 2sn 双数电子层为松(紧) (松) 第三周期1s2 2s22p6 3sn (紧) (松) (紧) 第四周期1s2 2s22p6 3s23p6 4sn (紧) (松) (紧) (松) 第五周期 1s2 2s22p6 3s23p6 4s24p6 5sn (紧) (松) (紧) (松) (紧) 第六周期1s2 2s22p6 3s23p6 4s24p6 5s25p6 6sn (紧) (松) (紧) (松) (紧) (松),(2)对于其它各族
15、元素: 第二 1s2 2s22pn 周期 (紧) (松) 第三 1s2 2s22p6 3s23pn 周期 (紧) (松) (紧) 第四 1s2 2s22p6 3s23p6 3d10 4s24pn 周期 (紧) (松) (紧) (松) (紧) 第五 1s2 2s22p6 3s23p6 3d10 4s24p6 4d10 5s25pn 周期 (紧) (松) (紧) (松) (紧) (松) 第六 1s2 2s22p6 3s23p6 3d10 4s24p6 4d104f14 5s25p6 5d10 6s26pn 周期 (紧) (松) (紧) (松) (紧) (松) (紧),3.屏蔽效应的影响 (1)s2
16、屏蔽效应:其屏蔽常数特别小,导致从Be到 Ne电离能猛增。 (2)d10电子屏蔽效应也特别小,导致过渡元素比主族元素有较大的电离能;也使第四周期的副族元素比第三周期的同族元素有偏大的电离能。,4.原子模型的松紧规律综合考虑松紧效应、 s2屏蔽效应和d10屏蔽效应后得到的反映外层电子松紧变化的规律。,(1)对于IA和IIA元素总效果与松紧效应一致。 (2)对于其它各族变化规律为:,周期数 外层电子 引起松紧偏离的原因 总效果2 2sp 松紧效应引起偏松 偏紧s2效应小引起偏紧3 3sp 松紧效应引起偏紧 偏松(相对)4 4sp 松紧效应引起偏紧 偏紧d10效应小引起偏紧5 5sp d10引起偏紧
17、,松紧效 偏松应引起较大偏松6 6sp 松紧效应引起偏紧 偏紧d10效应小引起偏紧,5.应用,具有松层电子的元素性质值减同族下部具有紧层电子的元素性质值的差较小。反之,具有紧层电子的元素性质值减同族下部具有松层电子的元素性质值的差较大。 注意:松紧规律并不表示外层电子云松紧(或能量高低),而只表示这些效应所引起的附加松紧改变。,二、氢和第二周期元素的反常性质,1.氢的特殊性 (1)H+:与IA相似 (2)H-:类似VIIA 2.第二周期元素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 Li-Mg;Be-Al;B-Si;C-P;N-S;O-Cl (1)Li-Mg a.在过量空气中燃烧形成正常氧化物Li+O2(过量)Li
18、2O 2Na+O2(过量)Na2O22Mg+O2(过量)2MgO,b.直接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物Li3N,Mg3N2 c.碳酸盐受热分解生成Li2O,MgO d.氟化物、碳酸盐、磷酸盐难溶于水。 f.离子有强的水合能等。 (2)Be-Al a.电极电势相近,不易被氧化,与酸反应慢 b.易与氧反应,其氧化物的熔点和硬度很高 c.其卤化物具有共价性质,可形成二聚和多聚物如Al2Cl6和(BeCl2)n等,(3)B-Si a.易形成氢化物 b.卤化物易水解(除BF3)生成硼酸和硅酸,而铝的卤化物则是多聚固体。 (4)C-P ,N-S,O-Cl C=2.55 N=3.04 O=3.44 F=3.98Si
19、=1.90 P=2.19 S=2.58 Cl=3.16,三、过渡后p区元素的不规则性,1.第四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不易呈最高价 VA族:PCl5和SbCl5是稳定的,AsCl5不稳定的 VIA族:SO3是稳定的,SeO3是不稳定的 VIIA族:ClO4-、IO4-是稳定的, BrO4-是不稳定的 2.惰性电子对效应 族 IIIA IVA VA 稳定氧化态 Tl(I) Pb(II) Bi(III) 不稳定氧化态 Tl(III) Pb(IV) Bi(V),锌族I/kJmol-1 I1 I2 I3Zn 906 1733 3833Cd 868 1631 3615Hg 1007 1810 3300 (1)6
20、s2电子对不易参与成键 (2)4s2电子对也不易参与成键,四、第六周期重过渡元素的不规则性,与第五周期比较 1.相似性多于差异性镧系收缩的后果 2.差异性明显高氧化态共价化合物稳定性上升,低氧化态共价化合物稳定性下降。,第一节 稀有气体的发现 一、人们对空气组成的认识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空气包括:氧气和氮气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发现空气包括:氧气、氮气和残余气体,二、稀有气体的发现 1.1868年发现氦希腊文原意是太阳1895年在地球上第一次找到氦。 2.1893年雷利等发现氩希腊文表示懒从空气中的到的氮气的密度为:1.2572 gL-1从化合物制得的氮的密度为: 1.
21、2505gL-1相差0.0067g,这是科学史上“第三位小数的伟大作用”。 3.1898年拉姆齐发现氖(希腊文“新”)、氪(希腊文“隐藏”)、氙(希腊文“陌生人”) 4.1990年发现氡希腊文“发光”,第二节 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 从液态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主要是根据它们的不同物理性质。第三节 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一、结构 1.具有稳定的八电子构型(除He外) 2.常温、常压下它们均呈单原子状态 二、化学性质 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惰性气体 1962年改为稀有气体,三、主要物理性质 1.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它们的熔、沸点都很低 3.都较难液化 4.在水中溶解度等水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5.固
22、态氦:六方紧密堆积晶格,其他固态:面心紧密堆积晶格,第四节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一、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早期研究 1.稀有气体(Ng)的包合物 (1)稀有气体和水形成的包合物如:46H2O 8Ng (2)稀有气体与苯酚形成的包合物如:(C6H5OH)12 mNg (3)稀有气体与氢醌(对苯二酚)形成的包合物如:C6H4(OH)23 0.8Ar 2.氦和金属生成的“化合物”Pt3He,HgHe10,WHe2,二、当前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研究O2+PtF6=O2+PtF6- O2的I1=1177.18kJmol-1Xe+PtF6=Xe+PtF6- Xe的I1=1170.43kJmol-1凡电离能(kJmol
23、-1)小的稀有气体与电负性大的元素都有可能形成稀有气体的二元化合物。 1.氙的化合物 (1)氟化物 制备:Xe+nF2=XeFn(n=2,4,6) 性质:a.具有强的氧化性,而且氧化能力随氧化数增高而增高。,XeF2+H2=Xe+2HF(反应温度400oC) XeF2+H2O2= Xe+2HF+O2 XeF2+2HCl= Xe+2HF+Cl2 XeF2+KClO3+H2O= Xe+2HF+ KClO4 XeF4+2H2=Xe+4HF (反应温度130oC) XeF4+2HI= Xe+4HF+2I2 XeF6+3H2=Xe+6HF (反应温度室温) XeF6+6HI= Xe+6HF+3I2 Xe
24、F6+8NH3= Xe+6NH4F+N2 2XeF6+SiO2= 2XeOF4+6SiF4 2XeOF4 +SiO2= 2XeO2F2+6SiF4,b.水解反应 XeF2的完全水解XeF2+H2O= Xe+2HF+1/2O2 XeF4的完全水解6XeF4+12H2O= 2XeO3+4Xe+24HF+3O2 XeF6的水解反应 XeF6+H2O=XeOF4+2HFXeF6+2H2O=XeO2F2+4HF (部分水解)XeF6+3H2O= XeO3+6HF (完全水解),(2)含氧化合物 (a )XeO2 制备: 6XeF4+12H2O= 2XeO3+4Xe+24HF+3O2 性质: i.强氧化剂
25、XeO3+2NH3=Xe+N2+3H2O ii.不稳定性2XeO3=2Xe +3O2 (b)H2XeO4 (c) H4XeO6 和Na4XeO6 制备:Xe3+O3+2H2O=H4XeO6+ O2 ,XeO3+4NaOH+O3+6H2O=Na4XeO68H2O+ O2 无色晶体 性质: Na4XeO6是比Na2XeO4更强的氧化剂。Na4XeO6+2HCl(稀)+H2O= NaHXeO4+Cl2 +3NaOH5Na4XeO6+2MnSO4+7H2O= 5NaHXeO4+2NaMnSO4+2NaSO4+9NaOH (d)XeO4 制备:Na4XeO6+2H2SO4(浓)=XeO4 +2Na2SO
26、4+2H2OXe +2 O2 ,结论:无论是Xe(II)、Xe(IV)、Xe(VI)或Xe(VIII)的化合物,都是氧化剂。而且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这是因为由于稀有气体原子有力求恢复原来稳定结构的倾向的缘故。而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原为Xe。 (3)配合物:主要有氟化氙和氟氧化氙配合物XeF+MF6- (4)氙的其它化合物 2.氪的化合物 (1)KrF2 (2)氪的配合物,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简称VSEPR法) 1.价电子对的计算方法(1)配体H和卤素分别提供一个电子用于共用;氧族原子不提供电子。 (2)如果出现奇电子或在A和X之间有重键的情况,则奇电子或重键都作为电子对看待。,如:HCN在C上有
27、4个价电子,H和N分别提供1个和3个电子,所以C上共计8个电子,但由于C、N之间以三重键相连,三重键当作电子对看待,故HCN的价电子对为2而不是4。 (3)NO2分子有5个电子,其价电子对被认为是3。2.电子对对应的理想空间结构 价层电子对数 空间结构 价层电子对数 空间结构2 直线型 3 三角形4 正四面体 5 三角双锥6 正八面体 7 五角双锥,3.多原子分子的结构 原则:在中心原子周围存在m个配体X及n个孤对电子E时,中心原子A的孤对电子LP以及与配体X之间的成键电子对BP要尽可能分布得远离一些,若将它们等距离地排列在同一球面上,则形成规则的多面体形式。,4.影响分子构型数据的因素 (1
28、)重键的影响 一般排斥力大小的顺序:叁键-叁键叁键-双键双键-双键双键-单键单键-单键 (2)孤对电子(LP)的影响 一般排斥力大小的顺序:LP-LP LP-BP BP-BP 一般叁键斥力效应LP,双键斥力效应介于LP和BP之间,七、1.从TiO2如何提炼出符合工程材料要求的纯金属钛?,解题思路:(1)首先制备TiCl4;(2)再制备Ti。 解:TiO2+2C+2Cl2 TiCl4+2COTiCl4+2Mg Ti+2MgCl2Ti的提纯: Ti(粗)+2I2=TiI4, TiI4=Ti(纯)+2I2,500C,Ar气,2. 为什么在CuSO4水溶液中加入I-和CN-时能得到Cu(I)盐的沉淀,
29、但是Cu2SO4在水溶液中却立即转化为CuSO4和Cu?,解题思路:Cu(I)和Cu(II)之间的转化 解:在水溶液中2Cu+=Cu2+Cu2Cu2+4I-=2CuI+I22 Cu2+4CN-=2CuCN+(CN)2Cu2SO4=CuSO4+Cu,3.ReH92-的结构,结构是三角棱柱体 Re位于其中心 9个氢围绕在外面,九、1、为什么Eu、Yb的原子半径比左右相邻元素都大?,答: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镧系收缩钐 铕 钆 铥 镱 镥 原子半径/pm 180 198.4 180.1 174 193.9 173.54f76s2 4f146s2,2、通常所说的轻稀土元素是指那些元素?而重稀土元素又指那
30、些元素? (1)铈组(轻稀土)(6个元素):La、Ce、Pr、Nd、Pr、Sm钇组(重稀土)(11个元素)Eu、Gd、Tb、Dy、Y、Ho、Er、Tm、Yb、Lu、Sc (2)铈组(轻稀土)La、Ce、Pr、Nd、Pr、Sm铽组(中重稀土):Eu、Gd、Tb、Dy钇组(重稀土)Y、Ho、Er、Tm、Yb、Lu、Sc,3、试说明镧系元素的特征氧化数为+3,而铈、镨、铽、镝却常呈现+4氧化数。答:氧化态Ln3+ f1 f2 f3 f4 f5 f6 f7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Ln3+ f8 f9 f10 f11 f12 f13 f14
31、,4、 在可见区内Ce4+的颜色为 无色 。 5、114号元素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参阅教材的第285页),6、计算Dy3+的磁矩,解:,十、1. 通过键能求H的电负性,解:HF键的键能为565kJ/mol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FF键的键能为155 kJ/mol 几何平均值:(155 436)1/2=260 kJ/mol 差值/= 565-260=305 kJ/mol 因: F=4.0 所以: H=4.0-0.102 (305)1/2=2.2,2. 解释IA族从Li到Cs的第一电离能的“锯齿”规律。,解: Li Na K Rb Cs 松紧规律 松 紧 松 紧 松 I1/kJmol-1
32、 520 496 419 403 376 |I1| 24 77 16 27 规律 小 大 小 大,3. 解释IA族从Li到Cs的原子半径的“锯齿”规律。,解: Li Na K Rb Cs 松紧规率 松 紧 松 紧 松 r/pm 133.5 154 196 209.5 228.5 |r| 20.5 42 13.5 19 规律 小 大 小 大,4.已知:铜分族的一些性质Cu Ag Au 主要氧化数 +I、+II +I +I、+III 原子半径/pm 127.8 144.4 144.2 电离能/ I1 745.5 731 890 kJmol-1 I2 1957.9 2074 1980 熔点/K 13
33、56 1235 1337 沸点/K 2840 2485 3080 问:(1)为什么银的I1最小,I2又最大?(2)为什么银的特征氧化数为+I?,解:(1)价层电子及松紧效应Cu 3d10(松)4s1(紧)Ag 4d10 (紧)5s1(松)Au 5d10 (松)6s1(紧) 由于Ag 5s1(松),易失去这个电子,所以其I1最小。 Ag 4d10 (紧)再失去第2个电子较难,所以其I2最大。 (2)由于银的第二电离能较大,使得银不易失去第2个电子,这种影响决定了银的特征氧化态为+I。,十二、1. 解: 分子 价电子对 电子对 分子结构空间构型BeCl2 (2+ 1 2)/2=2 直线型 直线型
34、SO3 (6+0 3)/2=3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CH4 (4+ 1 4)/2=4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PCl5 (5+ 1 5)/2=5 三角双锥 三角双锥 SF6 (6+ 1 6)/2=6 正八面体 正八面体,2.解: 分子 价电 电子对 孤对 分子结构子对 空间构型 电子数NH3 4 正四面体 4-3=1 三角锥 H2O 4 正四面体 4-2=2 直线型 PCl3 4 正四面体 4-3=1 三角锥,3. 解:推断XeF4的空间结构 解:价电子对=(8+4)/2=6 孤对电子数=6-4=2 可能排列方式有两种:a b,在确定最稳定结构时,将90o的各种排斥作用进行分析比较:排斥力 a
35、 bLP-LP 0 1LP-BP 8 6BP-BP 4 5稳定 排除 所以,XeF4的结构为平面正方形。,4. 解: 推断XeF2的结构 解:价电子对=(8+2)/2=5 孤对电子数=6-4=2 可能排列方式有三种: a b cLP-LP 0 2 2LP-BP 6 3 4BP-BP 0 1 0a b c 稳定 排除 排除 所以,XeF2的结构为直线型。,试卷的题型,1、选择(15%)(15题) 2、填空(25%)10题:一些概念、命名、特殊的性质 3、判断(10%)(10题) 4、问答(50%)6题:反应方程式、说理题、概念题,举例: 一、选择题:1. Ta最常见的氧化态是-( )(A) (B
36、) (C) (D) 答案: (B),2、维生素B12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A) Fe() (B) Fe() (C) Co() (D) Co()答案: (C),3、下述离子哪个半径最小-( )(A) Sc3+ (B) Y3+ (C) La3+ (D) Eu3+答案: (A),4、下列元素中,电子亲合能最高的是( )(A) F (B) Cl (C) Li (D) Cs答案: (B),5、下列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A) Br (B) Mg (C) C (D) O答案: (D),6、适合做核燃料的铀的同位素是-( )(A) 235U (B) 236U (C) 237U (D) 238U
37、答案: (A),二、填空题:1、在金属单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Cr ,熔点最高的是 W ,导电性最好的是 Ag ,延展性最好的是 Au ,在室温下唯一为液体的金属是 Hg 。,2、请写出下列元素的化学符号:钆 Gd ;铼 Re 。4f轨道上第一个电子在镧系元素中的第 2 个元素中出现,该元素的名称为 铈(Ce) ;写出下列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构型(示例,F:He2s22p5):Cr: Ar 3d54s1 ;Cu: Ar 3d104s1 。,3、金属酶中金属离子的作用分别为路易斯酸的作用、 桥联作用 、 模板作用 、结构固定作用、电子传递作用。,4、B族第五周期的元素是 锆(Zr) ,与它性质最相近
38、的是 铪(Hf) 。,5、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生命体内共有 26 种生命必需元素,其中非金属元素有 12 种。,三、判断题:( 在题后的括号中填入“”或“” ) 1、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简称为IUPAC。 ( ),2、在酸性介质中,Cr2O72-的氧化性小于MoO42-。( ),3、 镧系元素是指57号镧La至71号镥Lu的一共15个元素。 ( ),4、Tc是过渡金属中唯一的放射性元素,Re是稀有元素。 ( ),四、问答题:1、写出XeFn(n=2,4,6)分别与KI反应的方程式。,XeF2+2KI= Xe+2KF+I2XeF4+2KI= Xe+4KF+2I2XeF6+6KI= Xe+6KF
39、+3I2,2、写出并平衡下列反应式: (1)NaOH溶解WO3; (2)写出Pt溶于王水的反应方程式; (3)在氧气存在下以CN- 沥取金属金。,(1) WO3+2NaOH= Na2WO4+H2O(2) 3Pt+4HNO3+18HCl= 3H2PtCl6+4NO+8H2O(3) 4Au+8KCN+2H2O+O2= 4KAu(CN) 2+4KOH,3、为什么Eu、Yb的原子半径比左右相邻元素都大?,答: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镧系收缩钐 铕 钆 铥 镱 镥 原子半径/pm 180 198.4 180.1 174 193.9 173.54f76s2 4f146s2,4、什么是同多酸?什么是杂多酸?试举
40、例说明。,同多酸(盐)与杂多酸(盐),1.同多酸根阴离子 (1)同多酸阴离子的形成7MoO42-+8H+=Mo7O246-+4H2OMo7O246-+3H+HMoO4-= Mo8O264-+ +2H2O,Nb6O198-的结构,(2) 同多酸根离子的结构,2.杂多酸根离子 (1)杂多酸(盐)的形成HPO42-+MoO42-+H+PMo12O403-WO42-+H+Co2+CoW11O40H28- (2)杂多酸(盐)的结构最重要一类为:于一个由MO6八面体构型的空穴中填进一个杂原子。另一类杂多酸阴离子是由几组共边的八面体按八面体方式围绕一个杂原子构成的如:TeMo6O246-,认真复习, 充分准备, 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