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正弦信号发生器 课 程 名 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院 部 名 称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10 电气(1)班 学 生 姓 名 管志成 学 号 1004103027 课程设计地点 C206 课程设计学时 1 周 指 导 教 师 朱一纶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2摘 要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工艺技术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集成芯片作为一个字系统应用,发展更是迅速。然而在现代电子的各个领域,常常需要高精度且频率可调的信号发生器。各种波形曲线均可用三角函数方程式以及其他函数表达式来表示。这样的信号发生器要求要能输出较多的波形,
2、比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 、正弦波,而这些信号发生器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信号发生器有叫信号源,它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仪器,不同的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不同波形、频率和幅值的信号。然而,我们在这里设计一种由集成运放为核心以及电容、电阻等原件所组成的一种 RC 桥式振荡电路。关键词:信号发生器 正弦波 锯齿波 三角波 频率 幅值3目 录第一章 设计任务1.1 设计目的51.2 设计要求5第二章 RC 桥式正弦波信号发生器2.1 RC 桥式振荡器的简介62.2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62.3 RC 桥式正
3、弦波振荡电路的频率限制72.4 判断电路是否振荡的方法72.5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检验7第三章 电路结构的确定以及元件的选择3.1 电路结构的确定(方案一、二)943.2 电路元件的选择10第四章 RC 桥式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4.1 电路总体框架图124.2 Multisim 仿真电路图(方案一、二)124.3 元件参数表13第五章 Multisim 仿真分析(主要针对方案一)5.1 电路的起振145.2 输出波形的稳定其及参数的测量145.3 Multisim 仿真测量参数与理论值的误差155.4 方案二的简略分析516第六章 拓展要求6.1 矩形波信号的输出176.2 三角波信号的输
4、出176.3 正弦波-矩形波-三角波总电路的设计及仿真18第七章 课程设计小结21第八章 参考文献226第一章 设计任务1.1 设计目的设计一个正弦信号发生器。主要参数:RC 桥式网络中的电阻 R 选用 10k 时,要求产生振荡频率分别为 f1=1500Hz 和 f2=750Hz 的正弦波,输出具有稳幅功能。输出交流电压幅度在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调。拓展要求:可以输出矩形波和三角波信号。1.2 设计要求(1)依据已知的设计指标,确定设计电路;计算和确定电路中的元件参数;(2)选择集成运算放大器;搭建电路,(3)调试并测量电路参数,并列表记录数据, (画出)输出7波形图,(4)分析测量结果,与理论值
5、比较,直到满足设计要求,(5)设计小结。第二章 RC 桥式正弦波信号发生器2.1 RC 桥式振荡器的简介RC 桥式正弦波发生器又称为维恩桥振荡器,它是常用的低频RC 振荡器之一。电路通过在工作频率处不产生相移完成正反馈。维恩桥振荡器有两条反馈通路:正反馈通路(接到同相输入端)和负反馈通路(接到反相输入端) 。正反馈通路用来产生振荡,而负反馈通路用来控制电路的闭环电压增益 Acl。2.2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1)正反馈通路正反馈网络包括两个 RC 电路。R 1C1 形成低通滤波器,而 R2C2形成高通滤波器。当工作在中心频带,滤波器不引入相移。设计电路使得 R1=R2,C1=C2,因
6、此两个滤波器具有相同的截止频率。概念8如图所示。在正反馈电路中需要说明的是:经常看到微调电位器被串联到R1、 R2 上。这些微调允许反馈电路(工作频率)被调整。(2)负反馈通路同相比例放大器的闭环增益可以根据下式求出Acl=Rf/Ri+1当二极管截至时,Ri=R5,Rf =R3+R4 。调整 R4 的值,使电路的 Acl值随之增大或减小。反馈通路中的二极管防止电路输出超过规定值。如果振荡器输出超过(VR4+VR5)的幅值 0.7V,其中的一个二极管就会导通,使R3 短路,将有效的减小闭环电压增益。实际上,二极管在应用中起到截止的作用。(3)稳幅网络为了改善输出电压幅度的稳定问题,可以在放大电路
7、的负反馈回路里采用非线性电阻原件来自动调整反馈的强弱以维持输9出电压恒定。2.3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频率限制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运算放大器的传输延迟在输入和输出终端之间产生相移。结果,电路的振荡作用开始失去稳定性。注意:电路 的工作特性大大取决于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大多数维恩桥振荡电路,上限频率低于 1 MHz 。特性总结如图所示。 维恩桥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比移相振荡器高很多。然而,由于原件的公差和加热影响,维恩桥振荡器仍旧存在频率漂移。因此,将其经常应用于对工作频率要求不高的低频系统中。102.4 判断电路是否振荡(1)是否满足相位条件,即电路是否存在正反馈,只有满足相位条
8、件电路才可能产生振荡。(2)放大电路的结构是否合理,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 。(3)是否满足幅度条件。|AF|是否等于 1,在电路起振的时候,此时的 |AF|有可能略大于 1。2.5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检验(1)|AF|1|AF|1 时,电路能够振荡,但是会出现明显的非线性失真,需要加强稳幅环节的作用。(3)|AF|=1|AF|=1 时,则电路能够振荡。振荡电路在起振的过程中,要求|AF| 1,,这样才能保证振荡信号的幅度不断加大。而在起振过程完成后,必须使|AF|=1,电路才能维持振荡,产生幅度稳定、几乎不失真的波形。11第三章 电路结构的确定以及元件的选择3.1 电路结构的确定在设计要求中
9、我们知道,这个正弦信号发生器要用 RC 桥式振荡电路要完成其需要的功能。我们就随之确定了这个正弦信号发生器的主要结构为一个 RC 桥式振荡电路。然而,设计要求我们产生f1=1500Hz 以及 f2=750Hz 的正弦信号,所以我们在选择选频网络时采用两个不同大小的电容,用单刀双掷开关来控制,来实现可以输出两个频率的信号。当然,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来稳定输出的正弦波信号的幅值,为此,我们为信号发生器加入稳幅网络。方法是利用非线性元件来自动调节负反馈的强弱以维持输出电压恒定。稳幅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热敏电阻稳幅,JFET 稳幅,或者晶体二极管稳幅。本设计将采用晶体二极管稳幅和 JFET 稳幅。在稳幅
10、效果上利用 JFET 的可变电阻区将具有更好的效果。然而,在这里对二极管的原理和 JFET 的原理不再加以论述(详见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版) 康光华 第三、五章) 。电路结构:(1)选频网络由电阻和电容串并联组成,并选择不同阻值的电容、单刀双掷开关来实现不同频率正弦波的输出。(2)放大电路由一集成运放和负反馈根据调节负反馈的深度来稳定幅值。(3)稳幅网络由非线性元件组成,用来稳定输出波形的幅值。123.2 电路元件的选择(1)选频网络元件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因为设计要求输出 f1=1500Hz 和 f2=750Hz 的正弦波,但给定了电阻值为 10K,则我们需要选择两个电容来满足要求。反馈网络的反
11、馈系数为Fv(s)=Vf(s)/Vo(s)=Z2/(Z1+Z2)=sCR/(1+3sCR+(sCR)有数学知识可知:当=0=1/RC 或 f=f0=1/2RC时,幅频响应的幅值最大。则, C=1/2Rf01) f1=1500HzC1=10.61nF 由于实际中不存在这种容抗的电容 所以选择值最相近的电容元件为 C1=11nF2) f2=750HzC2=21.221nF 由于实际中不存在这种容抗的电容所以选择值最相近的电容元件为 C2=22nF (2)放大电路元件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在这里,采用 OP07H 型号的集成运放作为放大电路的主元件。负反馈由 100K 的电阻和额定值为 100k 的滑动
12、变阻器组成,100K 的13滑动变阻器用做电位器来调节使其输出稳定的最大不失真波形。(3)稳幅网络元件的选择方案一:稳幅网络由两个二极管并联所组成的,并且并联在负反馈的定值电阻的两边,用来稳定输出波形的幅度。在这里选择 1N4007 型晶体二极管。方案二:利用 JFET 工作在可变电阻区来稳幅,本设计采用 2N5545 型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第四章 RC 桥式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4.1 电路总体框架图选频网络 放大电路稳幅网络总体框架图4.2 Multisim 仿真电路图方案一:(晶体二极管稳幅)输出波形14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1方案二:JFET 稳幅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2154
13、.3 元件参数表序号 元件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1 电容器 - 4 根据电路中的值 确定器参数2 电阻丝 - 3 -3 滑动变阻器 - 1 阻值为 100K4 单刀双掷开关 - 2 -5 集成运算放大 器 OP07H 1 -6 晶体二极管 1N4007 2 -7 直流电源 - 2 +12V 和-12V 各一个8 示波器 - 1 -9 JFET-N 2N5545 1 -第五章 Multisim 仿真分析(主要针对方案一)5.1 电路的起振在仿真软件(Multisim)中连接好电路图,把两个单刀双掷开关都切到 10.61nF 档,点击开始仿真,并调节滑动变阻器 Key=A,使其输出最大且不失真的波
14、形。 (此时产生的波形频率为 1500Hz)则当变阻器调节到 35%时可以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电路起振的波形,如下图所示:16电路起振波形图5.2 输出波形的稳定其及参数的测量在电路起振后,由于负反馈的作用,振荡渐渐稳定,输出了稳定的不失真波形。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1)分别将两组滑动变阻器的开关同时打到 1 和 2,记录测量数17据填入表 1 中。周期 T 频率 f R Cf0=1/(2RC)误差 f-f00.674ms 1484Hz 10K 10.61nF 1500Hz 16Hz1.348ms 742Hz 10K 21.221nF 750Hz 8Hz(2) 测量放大器的闭环放大倍数,测量数据分
15、别填入表二中。频率 Uf U0 A F AFf=1500Hz 2.394V 7.195V 3.005 1/3 1.002f=750Hz 2.398V 7.208V 3.006 1/3 1.0025.3 Multisim 仿真测量参数与理论值的误差误差分析:f=1500Hz测量值 f01=1484Hz误差百分数 k1=16/1500=1.07%闭环放大倍数=3.005f=750Hz测量值 f02=742Hz误差百分数 k2=8/750=1.07%闭环放大倍数=3.006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该放大器的性能达到设计的目标。5.4 方案二的简略分析在对方案二用仿真测试的时候发现通过调节两个滑动变阻器的
16、18值可以使输出波形达到稳定状态。其稳定状态的波形如下:对它的输出波形频率进行计算可得:(计算过程略)当 f0=1500Hz 时,输出波形的频率为 1479Hz当 f0=750 Hz 时,输出波形的频率为 738Hz显然,用 JFET 进行稳幅的效果也是十分的出色。第六章 拓展要求6.1 矩形波信号的输出采用滞回电压比较器价格正弦波转换成方波。原理:在单限比较器中,输入电压在阀值电压附近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将引起输出电压的跃变,不管这种微小变化是来源于输入信号还是外部干扰。因此,虽然单限比较器很灵敏,但是抗干扰能力差。而滞回比较器具有滞回特性,即具有惯性,因此也就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其原理图如
17、下:19滞回电压比较器原理图6.2 三角波信号的输出原理:采用积分电路将产生的方波转换成三角波。将运算放大器接成积分器应用形式,输入一个方波信号,输出就可得到一个三角波,图中 R12是用来抑制运算放大器的低频增益,抑制温漂影响的。因此,在低频下不在作为积分器工作。下限频率 F 可由下式求出:Cf2min1其电路原理图如下: 20积分电路原理图6.3 正弦波-矩形波- 三角波总电路的设计及仿真仿真输出波形:1) 正弦波212) 矩形波3) 三角波22根据以上的波形测试与分析,转换电路输出的矩形波和三角波波形还是较好的。在拓展要求中要求输出三角波和矩形波,所设计的电路基本符合要求。第七章 课程设计
18、小结23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首先,能自己设计电路,真的是一件让人兴奋不已的事情,学了一学期的模电理论知识,在学期末亲手实践的电路让我感受颇深,让我对抽象的只是有了具体的了解,也加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对模电的兴趣, 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在此次对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中,并非一帆风顺,却是荆棘坎坷,对电路结构的设计,对电子元件的选择,以及电路的搭建与调试,再到后来调试不成功后的修改,每一次都是认真的去查阅资料,在 multisim 上面仿真,一次次去调试才完成的。最后,当电路输出稳定的波形的时候,那时的心情又是无比的激动,是的,有什么能够比付出之后的回报更
19、值得让人欣慰的呢?在这次设计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做学问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都不打败勇敢者的心,只有勇于去尝试了,并坚持不懈,最后才能成功。做学问需要严谨,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在电路设计仿真的过程中,电路不能够输出波形的原因居然是自己的线都没有连接好,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做学问需要严谨的态度,卟能马马虎虎。在实验中遇到的挫折确实很多,然而克服了它们,你就是最后的胜者。总之,在这次电路的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它会在我以后的人生中有着重大的影响。第八章 参考文献241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何玉祥 模拟电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9 第一版3 赵淑范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8 第一版注:正弦-矩形- 三角波信号发生器是与学号 1004202018 合作完成。最后感谢老师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所给与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