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832734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一 、 教 学 目 的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

2、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换算历史公元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技能,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

3、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二 、 课 程 、 课 时 安 排 高 中 历 史 课 分 为 必 修 课 和 选 修 课1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每周 3 课时,共 99 课时。- 2 -2选修课

4、选修 I:世界近现代史,每周 2 课时,共 65 课时。 选修:中国古代史,每周 25 课时,共 60 课时。 三 、 教 学 内 容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教 学 内 容 概 述近代部分中国近代史始于 1840 年鸦片战争,止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一)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之下,国

5、势衰微,危机四伏。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1840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 世纪 50 年代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种经济上的侵略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19 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这

6、场运动失败了。鸦片战争时期,在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二)19 世纪 60 年代初,清朝政局发生变化,慈禧太后通过政变夺取了实际的最高统治权。此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先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民族工业开始出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19 世纪 70 年代以

7、后,列强加紧侵华,经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 -程度大大加深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在加强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了,但是,它引发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迅猛发展。清政府在形势的逼迫下,推行的“新政”和“ 预备立宪”,没有能够挽救其统治危机。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迅速得到全国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四)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公然恢复君主专制制度,出卖国家利益。对此,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9、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之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壮大起来。(五)20 世纪初期,思想解放的潮流日趋高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冲击了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建立。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随后,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发动国民革命,举行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

10、军阀的统治。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 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六)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对外依附帝国主义,对内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经济上采取统一财政、整顿金融等措施,中央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工农业也有一定发展。1927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毛泽东创- 4 -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经济建设,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反革命“围剿”。由于中国共

11、产党内的“左” 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被迫进行长征。1935 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正确领导。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扶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爱国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兴起。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1936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大举侵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

12、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几次大规模抵抗日本侵略的会战。侵华日军在攻陷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敌后抗战,发展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扶植汪精卫汉奸政权;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在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斗争,沦陷区人民采取各种形式坚持抗日。国民政府逐渐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抗日战争后期,各个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发展,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召开

13、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订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正确纲领、策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945 年 8 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八)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1946 年夏,国民党撕毁谈判协议,派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抵抗。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强化独裁统治,政治更加腐败,加紧搜刮人民,经济日趋崩溃。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

14、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运动。1947 年,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军取得了战- 5 -略上的决定性胜利。1949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接着,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府垮台。(九)近代中国,西方文化不断传入,封建文化受到冲击,文化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局面。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历史、教育、文学艺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代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已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15、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在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我国肃清了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和平解放西藏,解放了除台湾和部分岛屿以外的国土。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 五反”运动

16、,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并取得初步发展。从 1953 年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 1956 年,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随后,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1956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先后发生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

17、动、“ 反右倾”斗争等“ 左”倾错误,出现了三年经济严重困难。经过调整,到 1965 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三)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和斗争。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1976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6 -这一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虽遭受巨大损失,但在某些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四)1978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18、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民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扩大,“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践,最终实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

19、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五)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技术成就显著,社会科学、文化教育和体育、卫生事业,也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近代部分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4太平天国运动5新思想的萌发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清朝政局的变化2洋务运动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4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5甲午中日战争6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7戊戌变法运动8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清朝的灭亡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

20、体的出现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3清政府的“新政” 和预备立宪4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四、北洋军阀的统治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2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4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六、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1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3“九一八” 事变4红军长征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3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4敌后战

21、场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5抗日战争的胜利八、人民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内战的爆发3国统区的危机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8 -九、中国近代文化现代部分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三、“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1“文化大革命” 的开始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3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和对外关系的新成就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

22、速发展3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4“一国两制” 和祖国统一大业5外交和国防建设的成就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五、新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注:加“”部分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近代部分14、15 世纪,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世界近代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这一历史时期中,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

23、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的基本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与变化,影响着世界近代历史的进程。- 9 -(一)14、15 世纪,欧洲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打破长期以来世界各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掠夺活动,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导致殖民地的极端贫困和落后。14 世纪中期至 17 世纪初的文艺复兴,弘扬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的思想

24、解放运动。(二)1640 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日趋完善,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发展,迫使法兰西、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等欧陆国家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企图以富国强兵来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17 至 18 世纪,荷、英、法等国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进行了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17、18 世纪,在英、法等国先后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并形成了以法国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

25、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北美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及其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其历史进程已明显落后于西方。(三)18 世纪 60 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深入与扩展,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1815 年的维也纳会议,企图恢复欧洲封建主的

26、反动统治。不久,各国资产阶级掀起了一系列争取民主和政治权利的斗争,到 1848 年形成全欧洲的革命高潮,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维也纳体系瓦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逐渐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社会主义思想空前活跃。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开始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第一国际的建立和巴黎公社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0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俄国、美国、德意志、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民族压迫

27、,在亚洲激起了强烈的反抗,19 世纪中期形成了亚洲革命风暴。(四)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产生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以及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整个世界被英、法、德、俄、美、日等国瓜分完毕。与此同时,亚洲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列宁主义诞生

28、。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在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17 世纪到 20 世纪初,近代科学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同时,很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现代部分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对抗,世界各

29、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世界现代史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世界的基本矛盾。30 年代后,法西斯主义势力和反法西斯主义进步力量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互对抗的格局。其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及其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斗争,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超级大国的- 11

30、 -争霸斗争交织在一起。进入 90 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十分激烈,和平与发展是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一)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建立,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共产国际。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洲及非洲的民族运动蓬勃发展;苏联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也存在着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严重失误和肃反扩大化等问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帝国主义战

31、胜国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 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同时,在德国赔款和欧洲安全问题上,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斗争。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实施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德国、日本先后确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中国、朝鲜、西班牙、俄塞俄比亚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加深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危机。(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局部战争,最终酿成了第二次世界

32、大战。各国人民奋起抗击,英、法、苏、美等国先后投入了反法西斯战争。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经过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的反复较量,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四)战后初期,联合国正式成立。在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美、苏等大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随后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起了主要作用,统治世界的野心膨胀,大力推行霸权政策。二战后,东欧和亚洲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33、立,大大加强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50 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欧国家相继改革,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70 年代末,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 12 -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政策。50 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局面逐渐形成,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中苏关系破裂,西欧各国和日本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两大阵营渐趋瓦解。战后,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各国成为新的国际政治力量。七八十年代以来,

34、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五)进入 80 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改革遭受重大挫折。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战后以来的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同时,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90 年代以来,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霸权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80 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竞争已发展为综合国力的竞争。 (六)科学技术突飞

35、猛进。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人类社会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近代部分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2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3文艺复兴4宗教改革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4欧洲启蒙运动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3 -6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716 至 18 世纪的亚

36、洲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19 世纪前期的欧洲和 1848 年革命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4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6亚洲革命风暴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4社会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5第一次世界大战五、17 世纪至 20 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1自然科学2文学和艺术现代部分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二、

3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2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4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14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战后的国际关系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4美苏争霸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6亚洲经济的发展五、世界格局的变化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经济全球化趋势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六、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科学技术2学术思潮与教育3文学艺术注:加“”部分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

38、围。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中国古代史始于一百多万年前,止于公元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夕,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一)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大约在 170 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原始社会后期,中国掌握了种植粟和稻等农作物的技术,发明养蚕和织丝,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古老的炎帝黄帝传说,反映了华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公元前 21 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变革。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新兴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

39、础。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都有重要成就。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二)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对发展国家的统一,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重要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 15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汉武帝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积极经营边疆,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东汉前期,国力强盛,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黑暗,东汉王朝衰亡。两汉时期,边

40、疆得以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这一时期,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哲学、史学有杰出成就,儒学成为主流思想。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许多北方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一时期,由于中原屡遭战乱,江南相对稳定,南方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有新的发明,商业活跃。生产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注入新的内容,也为全国的恢

41、复统一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突出成就。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思想家。魏晋南北朝文学有很大发展,石窟艺术是世界艺苑瑰宝,书法绘画创一代新风。(四)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隋炀帝实行残暴统治,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朝被推翻。唐朝前期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贞观之治”和“ 开元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步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的瓦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许多新的建树,对中国封建社会有长期影响。隋唐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

42、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国力强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这一时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隋唐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书法、绘画名家辈出,音乐、舞蹈绚丽多彩。(五)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但统一的趋势也在发展。北宋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先后同北宋- 16 -和南宋对峙。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战争频繁,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北宋中期,统治者为缓

43、和社会矛盾,富国强兵,实行变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最终遭到失败。两宋时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南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经济迅速发展。辽、夏、金统治的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元朝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元朝幅员辽阔,民族进一步融合。回族开始形成。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对台湾实行有效的管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元朝重视农业手工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大都等国际性的大都会。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突出发展,活字

44、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特点。(六)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推翻了明朝统治。满族建立清朝以后,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明朝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赋税制度得到进一步改革。但是,明清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新生产关系的发展。明清时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清政府在台湾设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行政管辖

45、。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联系密切。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中期以后,东南沿海军民展开了抗倭斗争。清朝军民对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进行了有效抵抗。明清时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和追求民主的思想。明清小说成果丰硕。图书编纂成就突出。西方传教士东来,中西文化交流加强。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一、先秦- 17 -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2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3夏、商、西周的文化4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6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二、秦汉1秦朝统一和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2秦末农民战争3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4两汉时期的民族关

46、系和对外关系5秦汉时期的文化三、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四、隋唐1隋朝兴衰与唐前期的政局2唐朝后期的政局和唐末农民战争3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4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5隋唐时期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6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7隋唐时期的文化五、五代、辽、宋、夏、金、元1五代十国2北宋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3辽、西夏的建立与宋辽、宋夏的和战4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5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18 -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8五代、辽

47、、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六、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3清朝前期的政治4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7明清时期的文化 注:加“”部分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四 、 教 学 中 应 注 意 的 几 个 问 题1高中历史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统一,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生动性的统一。2在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

48、学中,既要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前后联系,又要注意本国史与世界史的横向联系,还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3高中历史教学,要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4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教师可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编演小历史剧;有条件的地方,可鼓励学生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5要注意教学方

49、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积极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6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收看有益的历史影视作品,以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并加强思想教育。7高中历史教学还应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 19 -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五 、 教 学 评 价1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定和检测。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角度的评价方式,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信度。2对历史教学的评价,要全面体现历史教学的目标要求,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3对学生的评价,要对学生所掌握的历史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