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胆迁移 水到渠成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两则科普小短文,再次激发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打扫”森林讲述的是林务官的一纸命令给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运用于发明创造。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以及生物的特性,从中受到启发,才能科学、有效利用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这两篇虽然都是说明文,但在语言特点上有所不同, “打扫”森林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人类的老师则平实简明。 【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热爱自然的情绪上涨,初步学会理性的思考。以文本为例,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本课是
2、学生自主运用对话文本的方法,在读中感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以新课标阐述的理念为背景,预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认识 8 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自己搜集相关资料,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内课外结合,开拓思维视野,训练语言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兴趣与爱好。【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难点:学习用
3、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教法学法】教法:采用从题目入手,质疑解疑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真正做到“四自”: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设想】本堂课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堂课,采用“迁移法”来教学,第一个故事是教
4、给学生学习方法,第二个故事是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与雷达 ,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那么今天,自然界中的事物又要给我们人类当一回老师,这回,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大自然的启示 。然后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的作用。 】 二、预习反馈,扫清障碍1、认读词语。2、字(生字、多音字) 。3、理解词义, “改观”与“改变 ”的区别。三、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1、读“连接语” ,明确
5、学习要求。2、学习目标(1 )认识 8 个生字。(2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3 )学会自己搜集相关资料,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设计意图: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这样的方法更有实效性。 】 四、以“打扫”森林为引领,指导学法1、课题入手,解决难点出示课题:“打扫“森林,引导学生质疑。【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就是学习的切入点,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阅读文本的兴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深究,对简单的问题可以粗略带过,抓住那关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加以研究,把时间
6、用到刀刃上。 】 2、老师梳理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 )为什么打扫要用上引号?(2 )护林工人为什么要“打扫 ”森林?(3 )护林工人是怎样“打扫 ”森林的?(4 )结果如何?老师相机指导学生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合并法)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有点困难,借助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 3、合作探究:为什么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4、展示点拨:“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关键词是“吃” “咬” “钻”三个动词,引导理解这些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5、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大自然中
7、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怎样理解互相联系?交流时:用图示法理清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意图:理解生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领会启示的关键。用图示法将长篇大论的文字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再画上箭头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深入浅出。 】 五、迁移学法,运用巩固(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总结学法: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师相机点拨:中心句概括法)2、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自然,自然界的很多生物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它们不愧是我们人类的老师;要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8、大自然,为人类服务。【设计意图:理解生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领会启示的关键。用图示法将长篇大论的文字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再画上箭头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深入浅出。 】 六、拓展延伸,展示资料 1、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师:我们现在已经学完了两篇小短文,大家想想为什么课文已有标题大自然的启示还要设置小标题? 自然界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小标题“打扫”森林讲述了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做法得到了一个使森林蒙受灾难的教训,从反面告诉人们大自然给(j)予的深刻警示;而第二个小标题人类的老师讲述了科学家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正面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一反一正两个例子紧紧的融合在一起,为主题服务,体现了主题,教育我们如何对待大自然,启示鲜明深刻。 2、展示资料大家回忆一下,还有哪些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仿照文中的句式,教会学生写作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 】 七、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八、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 命令 砍光除尽 毁灭 破坏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 蜻蜓 鲸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