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鸿章故居导游词.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32299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鸿章故居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鸿章故居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鸿章故居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李鸿章故居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李鸿章故居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安徽李鸿章故居导游词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黼,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是近代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和个人魅力的晚清重臣。道光三年生于安徽合肥,24 岁中进士,后以合肥地区的团练武装为基础,组建了淮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淮系政治集。他参加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60 年代初,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1865 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南京)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1870 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开始进入权力中枢,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在其任内,兴建了大批近代企业,创办北洋海军,派遣留学生等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首轮浪潮

2、。对外奉行“内须变法,外须和戎”的外交方针,但由于国力限制以及自身认识的局限,使得“和戎”外交大多以失败告终,李鸿章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1901 年,病逝于北京贤良寺,谥文忠,后归葬合肥。李鸿章出生的时代,大清王朝已失去开国时勃勃的生气,象薄暮的太阳逐渐走下坡路,而西方列强正疯狂地用血与火重新瓜分世界,到处扩张,把触角伸进大清帝国。但庞大的帝国的败亡还有一段时间,远在内陆的安徽还未能感受到这些,人们还过着传统而平静的生活。李鸿章就出生于一个典型的耕读世家,很早就入学以博取功名。他的几任老师都深受“桐城派”思想影响,讲求务实的学问,为他以后接受新事物、推行洋务打下了思想基础。

3、李鸿章出生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这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传说李鸿章生有异相,刚一出生便有上下门牙各一对,其父亲李文安为此特地刻在樟木板上留恋。据说李鸿章自幼天资聪颖,他七岁启蒙,勤奋好学,八九岁就念完四书 ,教书先生很喜欢他,常在李文安面前夸奖他。李文安将信将疑,便把李鸿章找来,出了一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试他,小鸿章脱口对出下联:“日照龙鳞万点金” ,李文安一听,不但工整而且十分有气势,喜行于色,因而决定先给李鸿章发蒙,李鸿章本名章铜,遂改名为鸿章,希望他“宏图大展,文章经国” 。【李鸿章故居】李 鸿 章 故 居 位 于 淮 河 路 中 段 , 坐 北 朝 南 , 气 势 宏 伟 , 晚 清 建

4、 筑 风 格 ,占 地 2500 平 方 米 , 建 筑 面 积 1900 平 方 米 , 是 合 肥 现 存 规 模 最 大 、 保 存 最完 整 的 名 人 故 居 。 1998 年 安 徽 省 人 民 政 府 公 布 为 安 徽 省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1999 年 9 月 27 日 正 式 对 外 开 放 。 李家的祖先由江西迁来合肥的肥东,自李鸿章这一代起开始发迹。李鸿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余五人也身居高位,在当时非常地显赫。他们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 。 李 鸿 章 故 居 , 仅 为 其 中 一 部 分 , 是 典 型

5、的 晚 清 江 淮 地区 民 居 建 筑 , 布 局 整 齐 , 结 构 严 谨 , 雕 梁 画 栋 , 精 美 豪 华 , 占 地 面 积 2000平 方 米 , 由 南 向 北 依 次 分 为 大 门 、 前 厅 、 中 厅 , 三 进 为 二 层 阁 楼 , 后 两 进 楼下 有 回 廊 相 通 , 楼 上 装 有 美 人 靠 回 廊 相 连 , 俗 称 走 马 楼 , 因 供 李 氏 家 眷 居 住 ,又 称 “小 姐 楼 ”。 故 居 复 原 陈 列 用 大 量 的 珍 贵 图 片 与 实 物 展 示 了 李 鸿 章 风 云变 幻 的 一 生 , 由 这 位 极 具 争 议 性 的

6、人 物 身 上 , 揭 示 了 中 国 近 代 史 上 一 段 鲜 为人 知 的 苦 难 、 曲 折 而 又 悲 壮 的 历 程 。 历 经 百 年 的 风 风 雨 雨 , 李 府 依 然 保 留 独有 的 风 貌 。 改 革 开 放 后 , 合 肥 市 政 府 对 李 鸿 章 故 居 采 取 保 护 措 施 , 在 原 地 修复 重 建 , 成 为 现 在 大 家 看 到 的 模 样 , 只 是 现 存 规 模 已 不 到 原 来 的 十 二 分 之 一 。故居自南向北依次为门厅、过厅、中厅、小姐楼【故居大门】李鸿章故居大门系三开间两进门厅架构,宽敞开朗。高悬的横匾和柱形红灯笼上均有“李府”

7、字样,两只石狮雄踞台阶两侧,更显森严不凡。但大门处最值得关注的,一是大面积的墙面,均为磨制后的大方砖镶嵌而成的清水砖墙,这是相当罕见的;一是大门入口的两只抱鼓石,用的是从李公祠地下发掘出来的晚清遗物。【过 厅 】从 步 行 街 进 入 大 门 , 行 数 步 即 到 过 厅 。 厅 正 中 是 座 屏 风 , 上 方 高 悬 一块 匾 额 , 上 书 “钧 衡 笃 祜 ”四 个 字 , 钧 衡 , 比 喻 国 家 宰 相 一 类 重 臣 ; 笃 是 厚的 意 思 ; 祜 是 大 福 。 意 思 是 李 鸿 章 官 显 福 厚 。 这 四 个 字 是 李 鸿 章 七 十 大 寿 时光 绪 皇 帝

8、 御 笔 所 赐 , 以 褒 奖 他 对 大 清 帝 国 的 功 绩 。 过 厅 过 去 为 来 客 稍 候 , 待佣 人 通 报 后 再 入 中 厅 与 主 人 会 面 之 处 , 现 兼 作 展 厅 之 用 。 厅 内 展 示 与 李 鸿 章有 关 的 各 种 图 片 、 资 料 和 实 物 。 陈列内容按李鸿章的生平历程设计布展,共分为“李鸿章的青少年时代、李鸿章与淮军、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李鸿章与外交以及毁誉参半的一生”等五个部分。陈列内容图文并茂,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由这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曲折而又悲壮的历程。【福寿堂】中 厅 又 称

9、 福 寿 堂 , 堂 高 9 米 , 是 现 存 江 淮 地 区 最 大 的 晚 清 私 人 住 宅 厅 堂 ,相当于我们现在家庭里的客厅。 每 扇 格 门 上 都 雕 有 造 型 精 美 、 典 雅 的 图 案 ,房 梁 全 是 斗 榫 , 不 用 一 枚 钉 子 。 大 梁 两 头 都 雕 成 象 头 形 , 寓 意 吉 祥 ( 象 ) 。另 外 梁上还雕刻有栩栩如生的喜鹊登枝图案,正 上 方 的 横 梁 上 雕 有 “佘 太 君祝 寿 图 ”, 人 物 造 型 栩 栩 如 生 ,更有形态各异的八仙过海图。中梁与地面相距 9 米,这是有讲究的,据说是当时根据官职高低方有此殊荣。 中 厅 上

10、 方 的 长 几 上 , 摆 有 一 只 古 钟 , 左 边 一 面 镜 子 , 如果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个钟是不动的,我们也叫“死钟” ,谐音就是“始终” , 右 边 一 面 屏风 , 连起来有这 家 宅 “终 ( 钟 ) 生 平 ( 屏 ) 静 ( 镜 ) 的寓 意 。 中 厅 的 正 中 ,四 根 木 柱 正 好 构 成 一 个 开 间 , 木 柱 的 一 左 一 右 , 各 为 一 个 开 间 , 加 上 东 西 两面 厢 房 , 形 成 了 明 三 暗 五 的 格 局 , 颇 具 江 淮 地 区 富 宅 的 建 筑 特 色 。【书房】东 西 两 厢 是 李 氏 后 人 的 书 房 ,

11、 清 雅 疏 阔 , 青 砖 漫 地 , 里 面 的 博 古 架 称为 “过 桥 式 ”, 左 右 两 部 分 正 好 可 以 重 合 在 一 起 。 原 理 出 自 中 国 古 代 阴 阳 互补 理 论 。 左 边 摆 放 的 楠 木 书 架 , 正 好 可 以 装 下 一 部 二 十 四 史 。【李鸿章墨宝展】现在我们走进的是李府的第四进“过厅” , 这里展出了李鸿章的家族史和李鸿章的手迹。李鸿章早年家境贫寒,当官后其兄弟也受其庇佑,在当时颇有建树,例如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就是从事地产买卖,是李氏家族中的首富,还捐资筹建了合肥的城隍庙和包公祠。李鸿章的子女也很能干,著名的小说家张爱玲就是李鸿

12、章的重外孙女。【小姐楼】现在要跨过的这个门槛就是李府的“二门”了,而这堵墙也叫“女儿墙” 。古人常说大家闺秀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指的就是这个门。在过去男客人是绝对不允许跨过这个门槛的,女眷也不可以在这向外张望。走进二门,我们便可看见小姐楼,也叫绣楼。这是一个封闭回廊式的木楼,整个楼的装饰与前面的前厅、中厅相比更加讲究。楼上的回廊由于比较宽,容得下马匹行走,所以又叫“走马楼” 。是 李 府 女 眷 住 的 地 方 。 小 姐 楼 后 一 进 的楼 上 摆 放 着 古 老 的 绣 床 、 雕 花 的 梳 妆 台 、 大 理 石 面 的 圆 凳 , 床 、 台 、 凳 都 是有 着 几 百

13、年 历 史 的 红 木 家 具 。 屋 内 一 个 漂 亮 的 粉 彩 瓷 礅 , 放 在 红 木 梳 妆 台 前 ,古 色 古 香 。小 姐 楼 造 型 独 特 , 为 一 封 闭 回 廊 式 木 楼 , 楼 下 正 中 的 一 方 天 井 , 上 承 天光 , 下 接 地 气 , 符 合 阴 阳 调 合 之 风 水 学 。 楼 上 东 首 第 一 间 据 说 是 李 鸿 章 幼 女菊 耦 ( 著 名 作 家 张 爱 玲 的 祖 母 ) 所 住 , 正 中 则 是 老 夫 人 所 居 。 原 先 的 老 宅 有一 个 比 现 存 面 积 大 得 多 的 后 花 园 , 但 光 阴 荏 苒 ,

14、 后 花 园 早 已 湮 没 , 无 法 恢 复 ,只 保 留 下 这 座 美 丽 典 雅 的 小 姐 楼 供 人 观 瞻 了 。【淮系展厅】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 ,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展览展出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在当时对清政府和近代科技文化的影响。此处正陈列着当时淮军将士的铠甲、箭和刀,还有封赏淮军将领周荣兴父母的五色圣旨,它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通过这些实物,我们仿佛又回到金戈铁马,动荡不安的时代。一路走来,我们通过李府展厅中林

15、林总总的文字、图片、物品,展示了李鸿章“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的人生。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是一个失败者,但更是国家的失败,民族的失败,制度的失败。清王朝已是破屋,他仅是个“裱糊匠”而已。整个展览分为前言、淮系阵容、洋务新政、西学东渐、抵御外侮五个部分,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全面涵盖了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跋涉过程中,淮系集团成员所做的艰难探索和尝试,展示了淮系集团在近代军事、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该展览在资料收集、内容充实增补和形式设计方面都做了充分而系统的准备工作,与过去的“平直” 、 “呆板”相比,该展览增

16、强了立体感和层次感,除了图片和文字说明,还陈列了部分实物,并增加了许多过去未公开的资料和图片。【李鸿章享堂】李鸿章享堂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公元 1902 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1901 年,李鸿章殁于京师贤良寺后,1903 年魂归故里,归葬于合肥东乡夏小郢,家人在此兴建享堂和墓地。据资料介绍,享堂占地 2500 平方米,原有屋四重,连东西花厅、寮房在内共 99 间,其东还有库房、仓房,大门前有照壁。照壁之外立有御制碑,御赐祭文碑等三座,其西南为李鸿章墓地,墓前大道直通南淝河。其归葬故里时,即由水路经巢湖入南淝河至此下葬,以后祭祀官员都由此水路上岸。经过“文革”,其享堂仅存 30 余间。

17、1985 年,享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 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享堂是对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在墓旁的建筑群。现在的李鸿章享堂占地13000 平方米,约 20 亩地,建筑面积近 3000 平方米,其功能独特、建筑典型、雕刻精美,在江淮地区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也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名人享堂。李鸿章享堂分为三个部分:墓葬区、祭祀区、仓房区。整个享堂及墓园的大门坐南朝北,享堂的规格很高,建筑在全国也属罕见,对研究墓上建筑有着特殊的意义。石牌坊 李鸿章享堂的大门口立有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的新建石牌坊,牌坊上刻“钧衡笃祜”四个大字,这是光绪皇帝在李鸿章七十大寿时亲赐的,以示对李的器重和表

18、彰。该牌坊也是江淮之间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的新建石牌坊。墓园区 从大门进去后,西边为墓园区。我国古代对墓葬制度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等级分明,正如现实社会中一样,对不同的官职有非常严格明显的区分。神道碑放置于神道的入口,介绍墓主人的生平和功绩,李鸿章神道碑文内容由当时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撰写,有近两千字,记述了李鸿章的一生以及朝廷追赠李鸿章和封赏李氏子孙的情况。文字由于式枚书写,俞樾撰碑额。李鸿章墓的神道长约三十米,两侧是石像生五对,由南向北依次为石羊、石虎、石马、武官、文官,按大清律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用石兽六件,六品以下官员不准设置石刻。墓前放有石制烛台、宝瓶各一对,中间为香炉,合称石五供。墓冢

19、高 6 米,直径 7 米,是李鸿章与赵氏夫人的合葬墓。戏鸿堂法帖 在墓葬区和祭祀区之间是碑廊,内嵌有我国书法界的瑰宝戏鸿堂法帖石刻。那么它为什么会放在李鸿章享堂内呢?这与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有关。 戏鸿堂法帖是魏晋至宋元名家法书石刻版,由明代董其昌刻,堂名取于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飞鸿戏海”语义。初为木刻,后毁于火,重摹刻古籍石。单面刻,共有 264 块版面,分为 16 卷。刻有王献之的洛神赋 、顾恺之的女史箴 、王羲之的辞世帖和兰亭序 、柳公权的兰亭诗等 90 余件名家作品,是一部著名的丛帖,历来评价很高。通览全帖,历代书体之演变以及书法的时代风格和个人特点,一目了然。董其昌死后, 戏鸿堂法帖石

20、刻几易其主,光绪年间李瀚章将此刻石从苏州运到合肥,并筑“藕香村”珍藏。民国 32 年(1943)在运入当时安徽省府立煌县(今金寨县)途中,遭日寇追击,石刻损失过半。建国后,于 1953 年交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收藏。现有赵子昂书雪赋 、苏东坡书生论 、唐明皇书 领颂等 110 余块刻石。祭祀区 东边的是李鸿章享堂的主体部分。祭祀区的主体建筑称享堂,故而将整个三部分合称李鸿章享堂。祭祀区由照壁、门厅、前堂(也叫享堂) 、寝堂以及厢房组成,各建筑之间均用回廊相连。照壁 照壁外有三块御制祭文碑,每个都高达 4 米。一般人能有御制碑就很罕见,而李鸿章享堂有三块,足见清廷对他的器重。御制祭文碑中评价他“性

21、秉忠纯,道宏开济” ,并且把他与古代良相寇准、诸葛亮、谢安、裴度相比;碑下像是只巨大的石龟,其实不然,这是传说中龙的子孙,叫赑屃。门厅 古代人有神鬼观念,认为人去世后并非真的死去,只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因而在人们营造坟墓和享堂时,一切仍仿照人生前的住处设计,令他死后也能享受到生前的待遇,所以前面也有门厅,中间是前堂,相当于客厅,后面的寝堂是死者休息的场所,与住所不同的是,没有床而是摆上了灵位。一般来说,整体规格比生前的略小一些。享堂的门厅内有一道屏门,过去屏门一般不开,只在春秋大祭和重要人物来祭祀时才打开,一般人只能从两边绕行。平时享堂普通人是不能涉足的,据我们采访的原享堂的佃户家人介绍,他的父

22、亲在享堂旁边住了一辈子,也没能进去看一看里面的样子。一进院内树立了八个木柱,称招魂幡。院内东北角有一棵广玉兰树,已有百年历史,和享堂为同时期的产物。广玉兰树原产于南方的,据说是慈禧太后特地赐予立功的淮军将士的,才在合肥地区广为栽种。李鸿章作为淮军的首领,自然也有封赏。所以,今天广玉兰才会成为合肥市的市花。前堂 前堂也称享堂,座北朝南,五开间,明三暗二,前廊轩下有精美的雕刻。前堂内悬挂有七块大匾,正中两块是“均衡笃怙”和“调鼎凝 ”,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御赐给李鸿章的,这两块匾均为黑地金字,四周雕有八条金龙,加上匾上的皇帝之印,则就是九条龙了,象征着尊贵之极。当年前堂正中还挂有一件血衣,是中日甲

23、午战争后李鸿章赴日谈判期间遇刺时身穿的衣服。李家人为什么把血衣郑重保存在享堂呢?是因为一方面可以显示李为国尽忠不惜性命的精神,但最关键的也许就是通过血迹斑斑的血衣,使那些妄称李与日本人勾结卖国的谣言不攻自破了。前堂的两厢房,原是用来扎灵和供来访者休息的场地,现在布置了李鸿章身后记事陈列,该陈列用大量的图片文字,详细介绍了李鸿章从病死北京到下葬合肥的一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寝堂 前堂之后是寝堂,也是五开间建筑,三明两暗,堂内正中是神龛,龛内摆放了李鸿章的灵位,两侧墙壁上还挂有俞樾和王焯的两幅挽联。在这一进的两厢房内悬挂了李鸿章死后部分名人敬送的挽联,有袁世凯、梁启超、吴汝纶等人的。仓房区 祭祀区之东是仓房区,共三进九间,占地 500 多平米,自成一路。当年是用来存放享堂四周护坟田所产的稻谷。如今在这里布置了江淮地区农俗陈列 ,这是我省第一家民俗陈列,主要以实物的形式(不同种类的农具) ,大到水车、牛车,小到草鞋架、镰刀,展示了江淮地区悠久的传统农耕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