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教育公平的调查报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几年,中央、省、市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始终把教育公平摆在教育优先发展的主要位置来提。而对于真正的教育公平的提法,对于我们西部边远县市、边远学校似乎有些遥远。所以,人们也就很少去思考教育公平这一问题,似乎只要能让所有的孩子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段的教育,教育部门也就算是完成了这一义务。带着问题和好奇,我于2010 年 1 月,利用自己当教育专干的亲属,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对一些学校进行了调查了解。在调查过程中,立足于教育公平这一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进行有目的活动,先后调查了我县第一初级中学、城关小学、东风小学、布多附中
2、(县城);麦禾营初级中学、麦禾营中心小学、板榻小学、雨碌乡小铺小学、小米小学、付加村小学(乡村)等 10 余所学校。调查中,主要采取访、看、查、问的方法进行。访。主要是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当地政府访问学校的社会效度,家长、学生心中的效度;看。主要是看校容校貌,看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看学校的管理制度,看学校的各种活动情况;查。主要是查学校的横籍管理,查学校各年的成绩,查学校的各种档案建设;问。主要是问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培养导向,问校长的管理去向,问家长、学生的要求和建议等等。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以以下内容为主,进行由点到面的调查了解。一、不同类学校之间,在诸多建设上的差别。二、近年来,学校
3、的办学效益,在周围民众心中的地位。三、清查各校设施建设隐形投入,看教育发展差距。四、看教师的学历结构及学科搭配情况。五、看各校的制度建设,了解管理情况。六、听教师课堂教学,看教学公平程度。七、看各学校的校风、教风及学风了解学校的发展去向。八、从校容校貌看学校精神风貌,了解学校各种健体怡情、娱心的活动。通过围绕以上八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了解,发觉在县城中小学校与乡镇中小学存在以下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且存在问题多由于历史的原因,积淀较深,隐患较大。一是各类学校之间固有的硬件建设差距较大。乡村学校及教学点,仅有一点教学楼及办公设施,活动场地较窄,且不规范,有的教学点只有几间老而陈旧的教室。而对于县城中
4、心学校或者县直学校,则有专一的教室,专一的办公室,专一的活动场所,专一的现代设施设备。二是现代教学手段乡村小学明显滞后于城镇小学、中学及县直学校。条件好的城镇及县直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规范完好,上课进行得很高效,各种活动趋于现代化,且日新月异。而对于乡校及教学点等,现代设施落后,无正规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三是教师缺编现象严重。在乡校、教师紧缺,而在城区及县直学校,教师超编,且学科结构搭配合理。四是学校投入欠公平均衡。不知是因何原困,普遍调查结果反映,乡校的投入远远小于城区及县直学校。五是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明显差距。对于乡校及教学点谈不上校园文化建设,而对于城区及县
5、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了醒目的窗口性文化。六是教师课堂教学欠公平性。主要反映在同一教室,同一教师操控下的作业批阅欠公平,提问鼓励欠公平,优差生的关心程度欠公平,道德品质优劣差别的学生欠公平。针对调查所得的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当前应采取以下措施努力实现其教育公平。第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行为,改变传统的乡村小校,单小随便张落的观念,而把教育工作的考核纳入当地政府的德政工程考核内容,树立大校小校都是校的观念,真心认识到投入不足便育人不足,投入不足便育人的质量不高,合理规划,真正实现“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的学校规划。对于乡村的学校,更应沿续这一要求,多投入资金和关注给这些学校,尤其是那些村校及单小教
6、学点。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尊师重教的宏扬及保护意识,支持、教励支边教师,把教师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在细节处抓好学校的规划、教师的教学、生活等工作。近几年,各种项目学校如数落户每一片角落,对各种项目学校的争取,政府不应只看作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应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不断投入到共同建校的良好氛围之中来。第二方面,要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手段的公平发展。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只觉得,只要有几只粉笔,几个本子,几本教科书,便能实现上好一堂优质课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课本、粉笔、讲台这些只是成为了实现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与此相匹配的电脑,电视、光碟等设施,绝不应理
7、解为这是好学校才能使用的教学用具,应普及!要解决这一现象,还是得依靠政府重视教育,加大提高投入,努力实现这一手段的普及化。对于条件差的乡校,可把先进的一系列教育手段从他们借用或实现学生接对又互补提高学习的一种方法。同时,为真正能使条件差的学校能实施或承担起这一使命,可派员培训或全员培训,或请专人到学校辅导,或分配优秀且有这一技之长的教师到边远的乡小工作。在研究开发这一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承研单位可以通过更先进的更超前的科研方法,努力让这一教学手段普及化,以达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此项工程。总之,要解决这一突出性较强的矛盾,关键是要加大政府的投入,使之进行到一个比较充裕的校园,让现代的环境时时闪现在乡村
8、学校,单小学校的上空,以达到育人的先进性。第三方面,努力解决教师紧缺编及学科搭配不合理的问题。这得建立一个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长效机制。首先,政府应把教师编制纳入宏观调控体系,实现比例及搭配的合理性,在教师紧缺的状况下,应多渠道地招聘力争得到充实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在广大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充实教师更利于调整其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支教体系,要把条件好的教师,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条件差的学校,进行合理的支教活动,让去支教的老师真正送去好的管理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对支教的教师,应建立合理的流通机制,进行鼓励或褒扬,让他们时常看到成绩的光环,奋斗的希望。 第三,努力实现学科搭配合理。当然,
9、只有拥有充实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这一合理的搭配,因此,政府和学校应尽量考虑其使这些机制盘活的措施。并在不断的实践之中,力争实现循环上的跨越和质量上的合理提升。第四方面,努力实现教育投入的公平及均衡性,严禁投入出现极左的不良现象。经调查发现,乡校及单小投入较少,甚至是有的单小学校仍然存在原始自发搭建的校舍,这似乎是教育上的一种敷衍塞责现象。面对县直学校和城区条件好的学校,往往又有资源浪费的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我认为应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改变以往考评地方政府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点论英雄的做法,而应把对教育内容的考评放在一个大的平台,即本着以服务全县或全县为重,要看整体学校的布局、建设
10、、规划及教育教学质量,不然,以短时间就出成绩的思想来平衡量其教育发展情况,势必急功近利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合理性。二是要坚持公正办学,无论校大校小,边远与否,都属于自己的学校。不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因校与政府的所在地的远近,均应根据村落情况,人员情况,合理规划,合理施工建设,以使其各学校的建设都在进步,并实现大校大发展,小校小发展的格局。三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于教育全局,不歧视边远学校,不偏袒城区条件好的学校,无论从建设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实施运用上,应达到目标一致,进度一致,投入一致,步调一致,使其科学合量地发展和规划,实现校上同步,全乡镇整体发展的格局。第五方面,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
11、调查发现,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参差不齐,公路边的学校和集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趋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边远的村校及单小,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粗放,难以入标准之流。针对此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利已利彼更利当地的群众。让学生投入到一个文化浓郁,底蕴深厚的学校,便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巨大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心正规,求进求上。二是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墙壁文化,综合起来,应是制度文化,墙壁文化,人文文化的三者合一。制度文化牵涉到学校的诸多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自我约束的制度等。墙壁文化学问深远,校风,教风,学风
12、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涵盖了绿化美化等内容。因此,墙壁文化应着眼于死变活,把一堵墙活化成一幅美的山水画,一首动人的小诗,一句警醒世人的名言等等。便可以真正发挥其巨大的功能。三是强化师生的人文意识。学校是带出来的,严格说来,是校长带出老师,老师带出学生。校长应是一个博学上进的校长,老师应是一群勤学上进的老师,学生应是一群具有求活,求新,开拓上进的队伍。这样的风气,还存在教和育上的困难吗?总之,校园文化的建设应重视之路,提升之道,全员参与的格局。第六方面,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公平。通过入课堂,我发觉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公平,老师提问的不公平,批改作业的不公平,鼓励进步等方面的不公平,在具体的过程中主要
13、受制于学生与老师的亲疏关系,坐位离教师距离的远近,优等生和差生之间的关系,经济条件好与坏的关系,捣蛋学生与品质优秀学生的关系。面对这些关系,老师便不再站在公平的立场,而是凭一时的印象产生了对待学生的不同看法。我认为,要改变以上的一些做法和看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公平,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消除传统歧视差生的不良现象,对待任何学生都一视同仁,知道面对的这些活生生的人如同自己的子女或友人,便会改变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也看到在统一要求学生求识进步的基础上,真正体现到各有所长,便会因材施教,一举提高了。二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教学不是为个别,教学更不是为学生的今天,很大意义上是为了学生的明天
14、。知道这份责任的艰巨性,知道这份使命的神圣性,只有以面对全体的心态,才能逐一实现提高自己的目的。三是不要急切近利,忙于出成绩,而是要在不断的总结,慢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其成绩,应把学生这一整体视为是一个能动前进的整体,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威信度和成绩。针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相应的整改处理,教育教学便会提高得很快,且学校的发展等便会在规划中得到进步。但就相应的调查问题中,群众的反映,学校的管理等情况,我觉得也应进行整改和提高。比如以学校的管理为例,先前以封闭式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发觉了一个问题,封闭式的管理已远不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这封闭,虽然放心了学校,安稳了家长,但学生的思想却难以解放而出,因此,我觉得管理应是随时代的要求,适应现代的管理,开放型的管理更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就群众对学校反映的问题来说,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个点,而忘却了对面上的评价,他们会因一个老师一句话,一次批评,一次考分或一次现场所见现象来评价学校的老师和办学的情况,就此,我们应客观对待,并采取恰当的方法,不断地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真正使学校的规划,建设及教育教学走在同类前列,便会赢得更好的社会赞誉。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只有在宏观上着手,微观上调控把握,把学校的发展微格细化到每一个环节,那教育公平的发展便会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