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作的好开头(凤头),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然而,文章开篇的方法众多,现在归纳如下几种常用的,供同学们参考。,一、开门见山 开篇扣题,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受很多同学所青睐。,二、引用经典 彰显文化底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二、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2、切。”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假若我们在“有花堪折”的年龄而放弃了“折花”,那到了白发时就只能黯然落泪了。,二、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 如:中国有句俗语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这不,我和2个小伙伴就凭着我们仨的智慧战胜了困难,二、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3.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
3、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二、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4、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雨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妈妈呀,烛光里的妈妈”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我就想起了我的妈妈,一个在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的好妈妈。,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 如童年往事开头:“童年是人生中一段最纯真、最美好
4、的时光。童年往事就如同那深邃的夜空中璀璨夺目的群星,其中有一颗星是那样的熠熠闪耀!”,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 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 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4.设问 设问开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为什么
5、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四、场景描写 渲染气氛,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如考试一文的开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五、巧用倒叙,造成悬念,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如异乡情怀:独立小院,月光如水
6、,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看着你踏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共创习作的好开头,常言道:“文无定法”。是的,作文的开头往往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并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习作的好结尾(貂尾),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结尾。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结尾的类型,一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
7、,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力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 二是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引用抒写情怀。三是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像,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首尾呼应,无论哪一种结尾都要有意识地照应开头,形成首尾呼应,才能使得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2019/6/20,照应手法的种类,一、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使得首尾呼应。 二、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是对标题加以说明、注释、点化。 三、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突出细节的意义。 四、关键词语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