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1)尿液一般检查 (2)粪便检查 (3)脑脊液检查 (4)浆膜腔积液检查,教学要求,1.掌握尿液、粪便标本的采集和一般项目检查及临床意义 2.熟悉尿液、粪便的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常见有形成分的临床意义 3.掌握尿蛋白、尿糖测定和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4.了解痰液、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的常规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能正确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一、尿液检查,(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化学成分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有形成分 (四)尿液自动化分析,尿液标本种类,(1)首次尿:晨起后第一次尿,浓缩程度较高,可提高检出率;影响因素少,结果相对恒定,适于住院病人的病情观察。 (2)随机尿:用于门诊病人的尿
2、常规检查 (3)餐后尿:餐后2小时留取尿标本,用于轻型糖尿病病人的诊断 (4)定时尿:收集24(12)小时内所排出的全部尿液,用于尿液成分的定量检查。 标本防腐:尿沉渣检查用甲醛,化学成分检查用甲苯,(一)尿液理学检查,1.尿量:正常成人1-2 L,受饮水、出汗影响较大;多于2500ml为多尿,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 2.气味:尿潴留者有氨臭味,有机磷中毒者有酸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有烂苹果气味。 3.颜色:正常为淡黄,影响因素有饮水、出汗、食物、药物等。 4.透明度:正常为清澈透明,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等可引起尿液混浊。 5.酸碱度(pH):正常 6.50.5,pH
3、见于酸中毒、痛风、白血病,碱中毒、尿潴留时pH ,可受药物、饮食影响 6.比重:正常为1.015-1.025,波动大,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尿量异常改变,1.多尿,即 2500ml / 24h (1)一过性多尿:大量饮水、输液以及利尿剂的使用 (2)低比密多尿: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3)高比密多尿:糖尿病 2.少尿,即 400ml / 24h (1)肾前性少尿:各种原因所致休克、心衰、失水等 (2)肾性少尿:各种肾实质病变所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 (3)肾后性少尿:由于泌尿道结石、肿瘤所致尿路梗阻 (4)假性少尿:由于前列腺肥大所致排尿受阻,常见尿液性状异常,1.血尿:洗肉水样(肉眼血尿),见
4、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肿瘤; 2.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见于血管内溶血; 3.黄疸尿(胆红素尿):呈深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4.脓尿:白色混浊,久置出现絮状沉淀,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5.乳糜尿:含大量脂质所致,呈乳白色,多见于丝虫病 6.无色尿:见于尿崩症、糖尿病,饮水或输液过多也可引起,(二)尿液化学检查,1.蛋白质:当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0.1mg / L时,尿蛋白定性呈阳性,则称蛋白尿。 2.葡萄糖: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8.8mmol/L)时,尿糖增加,糖定性呈阳性,称之为糖尿。病理性糖尿见于糖尿病、肾小管受损、及内分泌疾病。 3.酮体:糖尿病酮症
5、酸中毒时阳性 4.尿胆原:正常尿可呈弱阳性,溶血性黄疸时增加 5.胆红素:正常为阴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时呈阳性,病理性蛋白尿来源,1.肾小球性蛋白尿:来源于血浆蛋白,见于肾小球疾病、肾血循环障碍、肾缺氧 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盂肾炎、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 3.混合性蛋白尿:见于慢性肾炎、糖尿病型肾病综合症 4.溢出性蛋白尿:来源于血浆中的异常小分子蛋白质,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生理性蛋白尿:由于剧烈运动、紧张等应急状态可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三)尿液显微镜检查细胞检查,1.红细胞:正常尿无(离心后偶见),急性肾小球肾炎、膀胱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结核、
6、肿瘤时增多。 2.白细胞:正常尿偶见(女性尤甚),增多提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3.上皮细胞:正常尿女性易见扁平上皮细胞(无意义),泌尿系统炎症坏死时可见多种上皮细胞。,显微镜检查管型,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浓缩、酸化、凝聚而成的圆柱体,因镶嵌的成分不同而分为各种类型,是肾实质受损的标志。 1.透明管型:肾脏轻度受损及炎症早期增多,剧烈运动、高热、全麻时可见。 2.红细胞管型:肾小球、肾小管出血的表现,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肾小管坏死。 3.白细胞管型: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易见 4.上皮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管有病变 5.颗粒管型:见
7、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 6.蜡样管型:为肾脏长期严重病变的表现 7.肾衰管型: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示预后不良,(四)尿液自动化检查,1.尿液分析仪 根据检测项目分尿八项、尿十项等 常见项目:酸碱度(pH)、蛋白(PRO)、葡萄糖(GLU)、酮体(KET)、胆红素(BIL)、尿胆原(UBG)、隐血(BLD)、亚硝酸盐(NIT)、比密(SG)、白细胞等。 2.尿沉渣分析仪 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二、粪便检查,(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三)化学检查隐血试验,(一)一般性状检查常见异常粪便,1.颗粒状硬便:见于便秘 2.水样便:见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 3.脓血便:
8、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4. 黏液便:见于过敏性肠炎 5. 米泔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 6. 果酱样便:见于阿米巴痢疾 7. 鲜血便:见于痔、肛裂 8. 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9. 白陶土样便:见于胆道阻塞 10. 细条状便:可见于直肠癌 11. 乳儿消化不良粪便常呈绿色,(二)粪便的显微镜检查,1.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各种炎症及恶性肿瘤 2.白细胞(脓细胞):见于各种肠炎 3.寄生虫(卵):可作为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依据,(三)粪便隐血试验,1.概念: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红细胞经胃肠道被破坏,肉眼和显微镜不能发现,只能通过化学或免疫学的方法证实出血的试验称隐血试验。 2.临
9、床意义:用于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阳性往往提示上消化道有溃疡(阳性率40-70%)、肿瘤(阳性率可达95%),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指标。 3.标本采集:素食三天,禁食肉类、动物血、铁剂、维生素C,三、脑脊液检查,检查意义: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从而协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适应证:脑膜刺激症,颅内出血,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瘫痪、脑膜白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禁忌证:颅内高压 标本采集:行腰椎穿刺术,抽取后分别放入三支试管,按需编号送检。,脑脊液常规检查项目,1.一般性状正常:无色透明液体,不凝固异常: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呈红色,陈旧性出血及各种黄疸呈黄色;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可致
10、浑浊,化脓性感染时易出现凝块。 2.蛋白定性(Pandy试验):正常阴性或弱阳性,神经系统炎症、出血及障位性病变时呈阳性。 3.葡萄糖测定:正常约为血糖的60%,中枢神经系统有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及颅内肿瘤可使糖降低。 4.显微镜检查:病原体检查,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检查项目 正 常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外观 无色透明 黄色浑浊 浅黄微浊 无色透明凝固现象 不凝 形成凝块 形成薄膜 不凝蛋白测定 葡萄糖 2.54.5mmol/L 氯化物 123130 mmol/L 正常白细胞计数 极少 明显增多 增多 少量白细胞分类 L N L L细菌
11、培养 ,四、浆膜腔积液检查,1.漏出液:因各种原因引起血管内外压力(渗透压)差增大,导致血管内成分进入体腔而形成。 2.渗出液:因炎症、肿瘤或其他因素的刺激,引起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进入体腔而形成。,浆膜腔积液检查,1.外观:颜色、透明度、凝固性 2.比重:正常小于1.015 3.粘蛋白定性(Rivalta试验):粘膜上皮受炎症刺激后产生。 4.显微镜检查:查病原体、肿瘤细胞,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5.其他检查:细菌培养、酶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检查项目 漏出液 渗出液颜色 淡黄 黄色脓性或血性 浑浊度 透明或微浊 浑浊 凝固性 不凝 易凝 比密 1.018李凡他试
12、验 阴性 阳性细菌检查 无 可查出,阴道分泌物检查,临床应用:女性生殖道疾病的诊断 检查内容: (1)查病原体:常见的有细菌、霉菌、滴虫 (2)清洁度的判断:以分泌物中乳酸杆菌、上皮细胞、脓细胞及杂菌的数量来判断。,清洁度的判断,阴道杆菌 上皮细胞 白细胞 杂菌 意义 度 大量 大量 30/HP 大量 严重的阴道炎,精液检查,临床应用:(1)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2)评价男性生殖能力的指标(3)寻找男性不育症的原因(4)观察结扎术后的效果,精液常规检查项目,(1)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状态正常3-5ml,灰白色,胶冻状,30min液化 (2)精子计数:正常(60-150)x109/L (3)精子活动率检查:正常 60% (4)精子活动力检查:正常 (a+b)级50% (5)精子形态观察,思 考 题,1.请阐述常用尿标本的种类及其临床应用。 2.请阐述常见异常尿液的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3.何谓蛋白尿,按来源可分为哪几类? 4.何谓管型,管型尿的出现有何意义? 5.尿中出现红细胞和/或白细胞各有何临床意义? 6.请描述粪便常见异常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7.何谓粪便的隐血试验,有何临床应用? 8.如何区分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 9.如何区分漏出液与渗出液,有何意义? 10.阴道分泌物及精液检查各有何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