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免疫性A群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多种抗体,但只有抗M蛋白抗体和抗红疹毒素抗体有免疫作用。但由于链球菌型别特别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反复感染.抗红疹毒素抗体能建立牢固的同型免疫 ,但对防止链球菌再感染无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细菌学检查 (1)根据疾病采取不同标本送检 如脓汁、咽拭、血液等标本 (2)直接涂片镜检 脓汁等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典型链球菌时,可做初步诊断,(3)分离培养与鉴定 取脓汁或咽拭子直接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分离培养;血液标本则必须先用葡萄糖肉汤增菌后再分离培养。一般鉴定主要依据形态、染色、菌落特征、溶血情况等进行,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有ASO试验是一种传统
2、的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即用SLO检测血清中的ASO,常用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一般ASO效价在1400以上时有诊断意义 此外,现已有快速检查咽拭子中化脓性链球菌抗原的试剂盒。 经ELISA检查,1-4h就可得出结果 ,四、防治原则应积极治疗患者及带菌者,以减少传染源。此外,注意空气、牛乳、器械、敷料等的消毒灭菌。对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要彻底治疗,以防止发生急性肾炎和风湿热,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形成带菌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约占细菌性肺炎的80%,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G+
3、球菌,菌体呈矛头状成双排列在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肺 炎 链 球 菌 荚 膜,(二)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 在血平板上菌落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相似,即菌落细小、圆形、稍扁平、表面光滑,菌落周围有草绿色 () 溶血环。培养时间稍久因细菌产生自溶酶,菌体溶解,故血平板上的菌落中间下陷呈“脐形”肺炎链球菌能分解菊糖可被胆汁溶解、这两点也可做为与甲型链球菌相区别的依据。,(三)抗原构造 (1)荚膜多糖抗原存在于细菌荚膜中,具有型特异性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将其分84个血清型,(2) 菌体抗原 C多糖各型肺炎链球菌共有 可与血清中一种正常蛋白质称为C反应性蛋白(CRP)出现沉淀反应,CRP不是抗体,
4、但在炎症的活动期 (如风湿病) 含量增多。故用C多糖测定CRP,活动性风湿热等有一定诊断意义 M蛋白具有型特异性,M蛋白与致病力无关 ,(四)抵抗力 较弱,消毒剂敏感,3%石炭酸或0.1%升汞1-2min溶几即死亡;有荚膜的菌株干燥有抵抗力,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1-2月,1致病物质 荚膜: 有荚膜有毒力,失去荚毒力减低或消失 溶血毒素O: 能溶解人和动物的红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抑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作用 脂磷壁酸: 协助细粘附到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皮细胞表面起重要作用 神经氨酸酶: 新分离菌株有,该酶对肺炎球菌能在鼻咽部和支气管粘膜上定植、繁殖和扩散有关,2所致疾病为鼻咽部正常菌群,但
5、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特别是伴有病毒感染、吸入麻醉、肺水肿、胸部外伤及受凉等因素使局部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继发感染。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人的大叶肺炎,还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副鼻窦炎、中耳炎和儿童的化脓性脑膜炎等 幼儿、老年体弱者易感染,3免疫性 感染后机体产生荚膜抗体,有调理作用,对同型菌建立较牢固的特异性免疫。,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分离培养后,发现可疑菌落则可进一步作胆汁溶菌试验与菊糖发酵试验, 3.动物试验必要时可将标本给小鼠腹腔接种,待其濒死时剖检,取心血或腹腔液涂片、染色、镜检,并做分离培养与鉴定;也可用鼠腹腔液做荚膜肿胀试验
6、,四、防治据报道用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可预防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对预防儿童中耳炎及一些高危人群感染也有一定的效果。治疗用药同链球菌,第四节 奈瑟菌属奈瑟菌属是一群G双球菌,有菌毛,氧化酶和触酶阳性。该属的细菌很多,但对人致病的只有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其余的均为人类呼吸道正常菌群,偶而可引起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一) 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G肾形或豆形两菌平面相对呈双球菌,在病人脑脊液 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无鞭毛和芽胞;新分离的菌株具有多糖荚膜和菌毛,2 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本菌为专性需氧菌,常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 初次分离时还需5%-10% CO2 经3724h培养,形
7、成的菌落直径为 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小菌落; 因能产生自溶酶,培养物如不及时移种,数日后即死亡 绝大多数菌可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3抗原构造与分类荚膜多糖群特异抗原 将本菌分成A、B、C、D、X、Y、Z、29E、W135、H、I、K和L等13个血清群。其中C群致病力最强 另外,还有外膜蛋白特异抗原 脂多糖抗原、核蛋白抗原,4抵抗力细菌对干燥、湿热、寒冷等抵抗力极弱,室温放置3h即死亡,对常用消毒剂也很敏感,例如,1%石炭酸、75%乙醇、0.1%新洁尔灭均可使菌迅速死亡,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和金霉素均敏感,(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物质包括菌毛、荚膜
8、、内毒素 菌毛有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的作用,利于定植;荚膜有抵抗吞噬的作用; 内毒素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 严重者可致内毒素休克、血栓、DIC等 ,(二)致病性人可经过飞沫侵入人体的鼻咽部而感染,一般表现为3种临床类型普通型:占90%左右 ,细菌侵入机体后,首先在鼻咽腔繁殖,然后细侵血流,到脑脊髓膜产生化脓性炎症,爆发型:暴发型脑膜炎时血中细菌大量繁殖,菌体在溶解时释放大量内毒素,引起微循环衰竭、内毒素休克,病人出现头痛、病人突然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皮肤上有出血性皮疹,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引起DIC。起病急剧凶险,救治不及时,常于24小时死亡 慢性败血症型:不多见,病人主
9、要为以成人,病程数日,(三)免疫力 机体感染后以体液免疫为主,血清中特异抗体能杀死脑膜炎奈瑟菌;抗体的调理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分泌型IgA可阻止脑膜炎奈瑟菌对上呼吸道粘膜的粘附 母体中的IgG还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6个月以内婴儿极少患流行性脑膜炎,(四)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 采取CSF、血液或瘀斑挑破后的渗出物,带菌者取鼻咽拭子 本菌对低温和干燥敏感,故采取标本时应注意保湿保温,并立即送检,最好在床边接种于预温的适宜培养基中,以免细菌死亡。2直接涂片镜检 革兰染色,在中性粒细胞内外如发现典型G双球菌,则可作初步诊断,3分离培养与鉴定常用预温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作分离培养, 接种后置375
10、% -10%CO2孵箱中培养,挑选可疑菌落作涂片镜检及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4快速诊断法因脑膜炎奈瑟菌易自溶,故病人CSF及血清中含有可溶性抗原SPA协同凝集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来检测可溶性抗原,进行快速诊断,(四)防治原则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隔离病人、加强带菌者的检查、管理,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及流行期间儿童口服磺胺进行预防 采用A、C或A、C、Y和W135多价混合多糖 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患者可用青霉素、氯霉素或红霉素治疗,二 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为淋病病原菌,为性病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G成双排列,似一对咖啡豆的球菌,无芽胞和鞭毛,有
11、菌毛 (图13-1)。新分离的菌株有荚膜。 图8-4 淋病奈瑟菌电镜图,二 淋病奈瑟菌,为淋病病的原菌体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G成双排列,似一对咖啡豆的球菌,无芽胞和鞭毛,有菌毛 新分离的菌株有荚膜,2培养与生化特性本菌为需氧菌。初代在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上置375%-10%CO2孵箱中培养,24- 48h形成圆形、湿润、光滑、透明或灰白光滑型菌落,继代培养菌落变大而且粗糙 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产生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3抗原构造与分类 (1)菌毛蛋白抗原 不同菌株提取菌毛蛋白其抗原性不同 (2)脂多糖抗原(LPS抗原) (3)外膜蛋白抗原 有P、P、P三种 P是主要的蛋白质抗原占外膜
12、总重量的60%,抗原性稳定,用其单克隆抗体可对该菌分16个型;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淋病奈瑟菌的抗原性易发生变异,4 抵抗力:弱,对热、冷、干燥和消毒极敏感,1%石炭酸1-3min或14 000硝酸银2min即死亡 淋病奈瑟菌对 多种抗生素敏感,但是近年报告耐药菌株增多,(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菌毛与毒力有密切关系,菌毛不仅有粘附作用,而且能抵抗吞噬 PI 破坏中性粒细胞P参与细菌间以及细菌与细胞间的粘附P 可阻抑杀菌抗体的活性 内毒素是损害人体粘膜的重要因素 IgA蛋白酶能破坏粘膜表面sIgA。,2所致疾病淋病是重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人类是淋病奈瑟菌唯一宿
13、主 。经2-5d的潜伏期,出现临床症状,男性发生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精索炎、副睾炎; 女性发生阴道炎、尿道炎、子宫颈管炎, 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及腹膜炎等,胎儿经产道娩出时可被感染,患淋病性眼结膜炎,称为新生儿脓漏眼,3免疫性免疫力不牢由于淋病奈瑟菌抗原结构复杂,菌株间有高度特异性,因此病后尽管能查出抗体,甚至有sIgA,但淋病奈瑟菌再感染者仍极为常见,(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或眼结膜分泌2直接涂片镜检取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如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有G双球菌时,对男性病人有诊断价值;而对从女性阴道分泌物或眼结膜取材直接涂片镜检时,因可能遇到形态相似的其他细菌,做
14、诊断时应慎重,3分离培养与鉴定分离淋病奈瑟菌可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置36-37、5%-10%CO条件下培养24-48h,选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检查,再通过糖发酵、氧化酶试验等进一步鉴定 快速诊断法:如用SPA协同凝集试验、ELISA法检查标本中细菌抗原或用核酸杂交及PCR技术检测淋病奈瑟菌质粒DNA等,(四)防治原则淋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 (STD),预防淋病首先要禁止卖淫、嫖娼,加强预防性病知识的教育;婴儿出生时用1%硝酸银滴眼,预防新生儿淋病性脓漏眼。对病人早期用药,用敏感的抗生素彻底治疗,第9章 肠杆菌科肠杆菌科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多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故名广泛
15、存在于自然界,多为肠道正常菌群,也可引起多种条件性感染,少数为病原菌肠道杆菌细菌种类繁多根据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核酸杂交和序列分析,目前至有30个属,120个种以上,与医学有关的10个属包括25个菌种,与医学有关肠道杆菌细菌属和代表种属 种 致病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 正(条)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 致沙门菌属 伤寒沙门菌 致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氏菌 条变形杆属 奇异变形杆菌 条摩根菌属 摩根菌菌 条枸橼酸杆菌属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正(条)肠杆菌属 产气肠杆菌 条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 条耶尔森菌属 鼠疫耶尔森菌 致,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1 形态与结构 为G中等大小杆菌,无芽胞,多数有周身鞭毛 某些细菌有
16、荚膜或微荚膜 (K或Vi抗原)。大多数细菌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 2 培养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中等大S型菌落,在血平板上有的有溶血环,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3 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不同种细菌分解糖类或蛋白质形成不同产物,以此可区分各菌属和菌种例如:肠杆菌科中的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多分解乳糖,4 抗原结构 肠道杆菌抗原构造较为复杂,主要有菌体抗原 (O抗原)、鞭毛抗原 (H抗原)、荚膜或包膜 (K)抗原及菌毛抗原等,这些抗原均通过血清学试验检出 ,(1)O抗原为细胞壁的LPS,耐热,与相应的抗体呈颗粒状凝集,凝块形成慢,不易摇散,具有种特异性 初次自病人标本中分离的
17、细菌,菌落为S型。经多次传代后特异性寡糖链丢失,菌落变为R型。即发生S-R 变异。R型菌株致病性亦降低,(2)H抗原 为鞭毛抗原,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即被破坏,细菌失去鞭毛后发生变异,动力也消失(3)荚膜或包膜抗原 位于O抗原的外面,性质为多糖,能阻止O抗原发生凝集现象,重要的有Vi抗原和K抗原,5 抵抗力对热的抵抗力不强,湿热60经30min即被杀死 对低温有耐受力,对一般消毒剂如漂白粉、酚、甲醛等均敏感致病性肠道杆菌耐胆盐、煌绿等染料,但对非致病性肠道杆菌有抑菌作用,此特性已被用于制作鉴别培养基或选择培养基,6 变异性易发生变异,主要通过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等转移遗传物质,如耐药性变异、
18、H-O、S-R变异。另外,还有毒素产生、生化反应特性等的变异,第一节 埃希菌属埃希菌属包括5个种,多不致病,某些型大肠埃希菌(E.coli,俗称大肠杆菌) 可引起肠道或尿路感染;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E.coli常用被粪便污染检测指标;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基因工程中,E.coli是最常用的实验材料,一、生物学性状,(一) 形态染色G短杆菌,周鞭毛,有动力,周身有菌毛,大肠杆菌鞭毛扫描电镜,(二) 培养和生化反应E.coli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的光滑型菌落;在SS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在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上菌落呈紫黑色;在中国兰培养基上,菌落呈兰色本菌生化反应活泼,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
19、糖、甘露醇等多种糖类,产酸产气,IMVC,(三) 抗原结构E.coli有O、H和K三种 O170 、H56、 K在100种以上。K抗原又根据耐热性不同分L、A、B三型,表示E.coli分子式是按O:K:H排列,如O111:K158(B4):H2,二、致病性一般不致病,如移位侵袭,可引起化脓性感染,某些菌株可引起人类腹泻(一) 致病因子粘附作用 菌毛能使细菌粘附在小肠及尿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上毒素作用 外毒素(如肠毒素及溶血毒素)、内毒素的毒性作用K抗原有抗吞噬与抗补体的溶菌作用 以上因素与致病的特征和严重程度有关,(二) 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以泌尿道感染最多见,常由一些特殊血清型的E.coli
20、所致 (如O1、O4、O6及075等血清群) 它们大多数能产生溶血素(能溶解红细胞和组织细胞,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和诱发炎症)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外伤或E.coli离开肠道侵入组织器官时,也可引起多种化脓性感染,如烧伤感染、胆囊炎、腹膜炎、肺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甚至导致内毒素休克,2.肠道感染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分成5组,即肠产毒型E.coli、肠致病型E.coli、肠侵袭型E.coli、肠出血型E.coli及肠集聚型E.coli, 五种致病菌的致病机制、引起腹泻临床表现、致病物质有所不同,(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是旅游者腹泻和儿童腹泻的常见病因,由食入污染食物或水而致病。ETEC
21、 胃 在小肠粘膜上粘附定植 产生 LT、 ST,或二者共同致病LT的作用与霍乱毒素相似,LT激活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ST 激活鸟苷环化酶,使细胞内的cAMP或cGMP升高,肠液大量分泌引起腹泻 无菌毛的菌株,不会引起腹泻,(2)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IEC)较少见,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粪-口途径感染 本菌不产生肠毒素,细菌侵入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粘膜炎症和溃疡,病人有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也与菌痢相似,故易误诊为细菌性痢疾,(3)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能造成新生儿严重感染,死亡率很高本菌不产生肠毒素,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端
22、,细菌粘附于绒毛后大量繁殖,引起小肠刷状缘破坏,肠绒毛呈中等萎缩,引起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严重干扰对肠道中液体的吸收功能,导致严重腹泻,(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主要的血清型为O157H7。EHEC 的主要毒力因子有质粒编码的菌毛和噬菌体编码的志贺样毒素(SLT)。SLT能使Vero细胞变性,又称Vero 毒素(VT)。VT使肠上皮细胞死亡脱落、肠道出血、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变性以及血小板聚集和损伤内皮细胞EHEC 感染包括出血性肠炎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96年EHEC O157H7 曾在日本暴发流行,感染者达万人,死亡11人 ,
23、(5)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 EAEC)是儿童持续性腹泻的病因之一。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偶有血便 其致病因子有粘附素、毒素、LPS、荚膜和血清抵抗因子等,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根据感染情况可采取中段尿、血液、脓汁、脑脊液、胆汁,穿刺液及粪便等,2.分离培养与鉴定肠道外感染 除血标本外,均应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用血平板)然后作生化鉴定。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尿标本还应做细菌总数测定,每毫升细菌超过105个细菌有诊断意义 肠道内感染 粪便标本可直接接种鉴别培养基,37培养18-24h,观察生长菌落并作涂片染色,镜检。初步鉴定依据IMViC(+ + ) 必要时应做肠毒素、VT、DNA片段及侵袭力测定,治,治,四 防治原则无特异性防治方法,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在家畜中,用菌毛疫苗预防新生崽腹泻已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