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冀州市北漳淮学校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小语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 ,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 。正如早些年在社会上颇多争议的“哑巴英语”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陷入师生两难的尴尬境地。有关统计
2、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3)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促使农村孩子知行统一发展的
3、需要。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本课题以中、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交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交际的技能,具备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包含以下二个方面:1、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设计;2、教学效果的检验。四、研究的具体过程。1、第一阶段(2015、32015、4)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1)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在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2、第二阶段(2015、42015、5)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1)改革语文课程设置,每周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或谈天说地课。(2)进行各阶段的调查、问卷、检测、分析。(3)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3、第三阶段(2015、52015、6 )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后测分析。(2)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3)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