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锂离子电池部分主要材料的选择及制备,学生: 石伟玉 导师: 衣宝廉 2006/05/16,s e m i n a r,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1800年伏打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套电源装置; 1859年发明铅酸电池; 锂在所有金属中最轻、氧化还原电位最低、质量能量密度最大,锂原电池成为替代能源之一; 1958年Harris提出采用有机电解质为锂一次电池的电质; 1980年Goodenough等提出了LiCoO2作为锂充电电池的正极材料; 1985年发现碳材料可以作为锂充电电池的负极材料; 1990年采用石墨结构的碳材料为正极和LiCoO2为负极的锂离电池诞生;(氧化钴锂-石墨充电电池),吴宇平等.
2、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 M. 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充电时,正极中的锂离子从晶格中脱嵌,经过电解质到达负极表面并嵌入到石墨层间。放电时,过程恰恰相反;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往复于正负极之间,所以被形象的称为“摇椅式”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结构,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集流体 电解质 隔膜 电池壳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要求,正极材料的要求,金属离子Mn+在嵌入中应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较高; 在化合物LixMyXz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的嵌入和脱嵌,即x值尽可能大; 在嵌入/脱嵌过程中电极材料主体结构没有变化,确保良好的循环性能; 电极材料具
3、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减少极化; 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与电解质发生反应; 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 价格便宜,无污染;,吴宇平等. 锂离子二次电池 M. 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种类,氧化钴锂:最常见的正极材料;容易制备,结构稳定;平坦的充放电平台、较大的电容量和优良的循环特性 ;资源有限,成本较高; 氧化镍锂:替代LiCoO2最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实际容量可达190210mAh/g;对环境污染较小;价格和资源上比LiCoO2具有优势; 氧化锰锂:价格低廉,资源丰富;锰无毒,污染小,且回收利用有经验可循;理论容量为283m
4、Ah/g,实际容量在160190mAh/g之间 ;循环性能较差,容量衰减严重; 钒的氧化物:价格最低;三种稳定的氧化态,形成氧密堆分布,是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很有潜力的候选者;对过充敏感,如V2O5过充,随着嵌入锂的增加,极化和欧姆阻抗增加,电荷转移不可逆;在有机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稳定性较差;,刘国强,徐宁,曾潮流,杨柯. 电源技术,2004,26:114 Boone BQ,William HS,Xu JJ. J Power Sources. 1999,8182:150,氧化钴锂:层状结构,且稳定制备方法:1)固相反应法:,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氧化钴,碳酸锂,粒状混合物,煅烧,LiCo
5、O2,2)喷雾干燥法:,锂盐,钴盐,混合物,加入聚合物,喷雾干燥,高温处理,3)溶胶-凝胶法:,钴盐溶解,使用LiOH和氨水调节pH值,形成凝胶,高温处理,Shao-Horn Y, Levasseur S. Weill F, Delmas C. J. Electrochem. Soc., 2003, 150: A366,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要求,负极材料的要求,锂离子在负极基体中的插入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低,接近金属锂的电位,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 在基体中大量的锂可以插入和脱插以得到高的容量密度; 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主体结构稳定,确保良好的循环性; 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减少极化;
6、 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电解质生成良好的SEI膜,在SEI膜形成后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 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 价格便宜,无污染;,吴宇平等. 锂离子二次电池 M. 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种类,碳基负极材料:,石墨化负极材料:最早采用;,石墨化中间相微碳珠:最有实力的碳材料,呈球形片层结构且表面光滑,可制备高密度电极,结构稳定;,石墨化碳纤维:表面和电解液之间的浸润性能非常好,且径向结构的碳纤维极利于锂离子的快速扩散,具有优良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无定形碳材料:制备温度低,可逆容量较高,循环性能不理想;,非碳基负极材
7、料:,氮化物:主要集中于Li3-xMxN,其中M为过渡金属元素,如Co、Ni、Cu等;容量高可达1000 mAh/g以上,循环性较差;,锡基氧化物和锡化物;硅及硅化物等;,宋怀河,陈晓红,章颂云等. 碳素技术,2002(1):28 李同起,王成扬.碳素技术,2002(2):22 Zaghib K, Song X, Guerfi A, Rioux R, Kinoshita K. J Power Sources, 2003,119121:8 Argue S, Davidson IJ, Ammundsen B, Paulsen J. J Power Sources, 2003,119121:664,
8、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材料,目前正极集流体材料使用的是铝箔,而负极使用的是铜箔; 若以质量百分比计算,铜箔集流体材料用量在整个电池中仅 次于正极材料,位于第二。同时,高性能的集流体材料对于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质量非常重要,1-溶解槽;2,7-泵;3-过滤器;4-吸附器;5-换热器;6-电解槽;8-循环槽;9-阴极辊;10-整流器,表面处理工艺流程,储仁志.电解铜箔生产技术J现代化工,1995,8,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添加剂的使用,硫脲浓度与纳米铜箔抗拉强度、延展率曲线,骨胶浓度与纳米铜箔抗拉强度、延展率曲线,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三乙醇胺浓度与纳米铜箔抗拉强度、延展率曲线
9、,葡萄糖浓度与纳米铜箔抗拉强度、延展率曲线,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电流密度的影响,电流密度与铜箔抗拉强度、延展率曲线,6000A/m2 8000A/m2 10000A/m2,张世超,蒋涛,白致铭.电解铜箔中晶面择优取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0(10):1008,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表面粗化,生箔(未经表面处理的铜箔)较为光滑,表面粗糙度值较低,与电池活性物质的粘结强度很低,且在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容易腐蚀变色,因此对制备性能优良的铜箔,表面处理是很必要的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定义为表面中线平均高度的算术平均值,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轮廓高度相对中线的离散程度。中线
10、是指曲线上部和下部面积相等的分界线,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铜离子浓度为15 g/L,硫酸140 g/L,不同电流密度下得到粗化层的SEM图片,放大倍数为8000,10A/dm2,20A/dm2,30A/dm2,40A/dm2,50A/dm2,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表面粗化,采用砷化物来得到性能优良的粗化层,但砷化物为剧毒物; 氧化硒,硫酸钛,钨酸钠等; 钛离子是一种吸附能力强的阳离子,少量添加就可以得到树枝状生长的铜晶粒,并使粗化层均匀,改善粗化层性能,硫酸钛的添加对粗糙度的影响,Manabe et al. Method of surface treatment of copp
11、er foil. US Patent, 6419811, 2002 Takahashi et al. Surface-treated copper foi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 Patent, 6605369,2003 Mitmuhashi et al. Method of producing a surface treated copper foil. US Patent, 6585877,2003,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不添加硫酸钛(3000),硫酸钛1.5 g/L(3000),硫酸钛3.0g/L(3000),硫酸钛4.5 g
12、/L(3000),硫酸钛1.5 g/L(8000),硫酸钛4.5 g/L(8000),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表面粗化,未添加钨酸钠(8000),钨酸钠0.054g/L (8000),钨酸钠0.108g/L (8000),钨酸钠0.162g/L (8000),张世超,石伟玉,白致明.电解铜箔表面粗化工艺的研究.电镀与精饰.2005,27(5):1-3,硫酸钛4.5g/L,钨酸钠0.162 g/L,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沉积封闭层,为了适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良粗化层性能,在不牺牲表面粗糙度值的前提下使粗化层更加致密,粗化层与基体铜箔结合力进一步增强 在前面得
13、到的粗化层的基础上使用酸性镀铜体系,再电沉积一层结晶细致均匀的铜封闭层,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左图为在铜离子(15g/L)、硫酸(140 g/L)、电流(40A)、钛离子浓度(0.3 g/L)条件下得到的粗化层,右图为在左图所示粗化层的基础上再电沉积一层封闭层,左图为在铜离子(15g/L)、硫酸(140 g/L)、电流(40A)、钛离子浓度(0.9 g/L)、钨浓度(0.09 g/L)条件下得到的粗化层,右图为在左图所示粗化层的基础上再电沉积一层封闭层,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的制备,表面处理,铜的标准电位较正,在干燥的大气中没有明显的腐蚀现象,但在潮湿的环境、工业大气和高温条件下比较敏
14、感,导致其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变色和腐蚀,因此需要对前面所制备的铜箔进行表面钝化处理,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薄的防护膜层 电沉积防腐蚀性镀层,如镀锡、锌等 化学钝化:采用铬酐及重铬酸盐的钝化处理工艺及一些无铬钝化工艺,张世超,石伟玉,白致明.铜合金无铬钝化的研究.腐蚀与防护,2005,26(3):96-99,参考文献,1.吴宇平等. 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 M. 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吴宇平等. 锂离子二次电池 M. 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刘国强,徐宁,曾潮流,杨柯. 电源技术,2004,26:114 4. Boone BQ,William HS,Xu
15、 JJ. J Power Sources. 1999,8182:150 5. Shao-Horn Y, Levasseur S. Weill F, Delmas C. J. Electrochem. Soc., 2003, 150: A366 6.宋怀河,陈晓红,章颂云等. 碳素技术,2002(1):28 7.李同起,王成扬.碳素技术,2002(2):22 8.Zaghib K, Song X, Guerfi A, Rioux R, Kinoshita K. J Power Sources, 2003,119121:8 9.Argue S, Davidson IJ, Ammundsen B,
16、Paulsen J. J Power Sources, 2003,119121:664 10.储仁志.电解铜箔生产技术J现代化工,1995,8,参考文献,11.张世超,蒋涛,白致铭.电解铜箔中晶面择优取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0(10):1008 12. Manabe et al. Method of surface treatment of copper foil. US Patent, 6419811, 2002 13.Takahashi et al. Surface-treated copper foi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 Patent, 6605369,2003 14.Mitmuhashi et al. Method of producing a surface treated copper foil. US Patent, 6585877,2003 15.张世超,石伟玉,白致明.电解铜箔表面粗化工艺的研究.电镀与精饰.2005,27(5):1-3 16.张世超,石伟玉,白致明.铜合金无铬钝化的研究.腐蚀与防护,2005,26(3):96-99,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