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提问让师生在互动中对话浅谈小班学习活动中的提问设计在平时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往往会因为一句提问设计是否恰当而冥思苦想。如何设计问题,让活动中的师生对话更精彩,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尤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比较直观,更需要老师在提问设计中从细节入手,关注提问的策略,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一、多方位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思维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决定了小班学习活动的素材,应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中,但却要经过教师加工、润色后,才更适宜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应具有“ 开放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 的特点,让孩子积极回
2、应,快乐对话。1、开放性提问,不但能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更会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联想,使活动充满生机。因此,在活动中,老师要紧紧抓住教学内容重点,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提问。在活动小兔找家中,我设计了“ 小兔长得什么样? ”“是不是所有的小兔眼睛都是红的?”等问题,让孩子们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充分的想象,巩固了对孩子对兔子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经验。2、在提问中,我们不但要让幼儿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适当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促进幼儿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故事小老鼠奇奇中,我就设计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猜猜看这些礼物是谁送给小老
3、鼠奇奇的?”“小老鼠奇奇收到这些礼物会怎样呢?”在这些提问的引导下,幼儿的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积极地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3、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吸引力,使孩子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要着眼于活动的主题,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幼儿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如在生活活动洗澡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提问:“ 洗澡时,擦肥皂时身上会出现什么” ?“在洗澡时你喜欢泡泡多,还是喜欢泡泡少?” 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孩子产生极高的兴趣,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争先恐后地说出喜欢泡泡多少的理由,在活动中个
4、性充分得到发展,体验到洗澡的快乐,从而成功地达到了活动的预设目标。4、在活动中,教师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把活动重点凸现出来,将有助于幼儿对活动的整体理解和掌握。如在春娃娃来做客活动中,为了体现出春天的主要特征,我就设计了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春天来了,春娃娃想去做客,他会到谁的家里去做客?”“春娃娃在做客时,对布谷鸟、柳树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话?”“ 如果你是春娃娃,你还想到谁的家里去做客?”这些问题的预设,凸现了整个活动的重点内容,让幼儿在讨论和思考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二、多角度提问,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小班幼儿,他们一般只能会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却不能像
5、大班孩子那样针对性很强的思考问题,逻辑性很强地回答问题。因此,在设计小班学习活动的提问时,教师的提问不但要有创意,具有开放性,还要以点状提问,多角度设疑,才能让他们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思考问题。1、为幼儿营造故事的情境氛围,以活动中角色的身份来提问,使孩子们一下子就投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展开想象。如在小猪变干净了活动中,我就以小猪的口气提问:“我是小猪,小动物都不愿意和我做朋友,请你们帮帮我,想个什么办法让小动物和我做朋友?”这样,孩子们以角色的身份投入到故事的情境和氛围之中,想象自己帮助小猪想办法,获得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而了解到使身体变干净的多种好办法。2、活动中的插入提问,可以
6、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故事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想象。在小刺猬理发的活动中,当我讲到“理发师,剪剪剪,小刺猬变成一个小男孩” 的时候,这时,我就插问: “小刺猬怎么会变成小男孩,小男孩是谁呢?” 这时,孩子们边听故事便猜测,而故事结尾处的“ 为什么说小男孩是小刺猬?” 的提问就迎刃而解,孩子们从小刺猬的特征联想到自己头发的长短,在比一比、摸一摸中大胆想象,理解了故事的内涵。3、在活动中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让孩子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和心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较为合理的情节,在满足幼儿好模仿的心理的基础上,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如在门铃响了的活动中,当每人只有一块甜饼的时候,门铃又响了,沙
7、沙要不要去开门呢?面对这一两难的问题,教师提问:“ 如果你是沙沙,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引发孩子的积极讨论,让孩子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们的情感与思维。三、多有效追问,了解幼儿真实想法 在活动中,会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这会使老师很尴尬,尤其是在公开活动中,会临时乱了阵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运用的策略就是:积极有效的追问。1、在活动中,教师不能凭自己的想象肯定或否定孩子的回答,而应面对孩子表述不清或不不明白其含义时多追问一句。在糖果雨中,当我问到:”你们喜欢吃糖果吗,为什么?”恺西站起来说:“ 昨
8、天外婆带我去超市的。 ”面对孩子看似答非所问的回答,我追问了一句:“你们去超市干什么了?”“买糖果。 ”“那你买了什么糖果?”“棒棒糖! ”通过我的追问,我庆幸自己没有否定孩子,而是让孩子体验到了大胆表达的机会。当发现孩子表述不明确时,进行适当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出自己要表达的想法,让答案满满的浮出水面。2、在活动中,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他们往往会偏离主题,这时老师便要通过追问来引导幼儿重新进入主题。在谁来了活动中,我让孩子猜测:“今天小熊生日,会有哪些朋友来呢?”这时孩子们议论纷纷,举手回答。面对孩子此起彼伏的回答,如果我追问:“猜猜还会来谁? ”,那么可能使话题越来越远,偏离了活动
9、主题。于是,我进一步追问:“看看故事中有谁来了?” 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又引导幼儿进入主题的目标。3、在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话题引起幼儿的共鸣。这时老师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追问,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在谁来了活动中,当我问到:“你有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 孩子们纷纷回答: “我的好朋友是某某,她和我一起在公园里玩,我和她事好朋友。 ”于是,孩子们纷纷谈到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于是我就追问:“你为什么和她是好朋友?” 在这样的追问下,孩子们回忆与朋友一起的美好情景没,进一步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四、多尝试实践,促使师幼积极互动在提问设计中,往往也会体验到失败。在春娃娃来做客活
10、动中,我设计:“如果你是春娃娃,你还想到谁的家里去做客? ”的提问,本来我预想孩子肯定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进行表达。可在事实中,孩子们的思维非常局限,频繁地重复故事中的情节或复述个别幼儿的回答,根本没有想象可言。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是由于提问本身的问题,而是自己没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孩子在这个阶段对于春天方面的经验积累不够,教师过高的估计,让孩子无话可说。对于小班学习活动中的提问设计,在以下几点应该进一步改进:1、 在提问中不但要注意把握提问内容的难易度,还应因人而异,选择幼儿回答不同层次性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
11、可攀。2、 设计问题的时心中首先要想到幼儿,估计他们会怎样思考,怎样回答。提问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宜的提问,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感觉。3、 提问中要采取“ 不以成败论英雄 ”的方针,回答对了,当然很好,即使答错了,也应当给予鼓励,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幼儿回答问题才能始终活跃,没有思想负担。4、 提问得设计要目的明确,语言精炼严谨,这样让幼儿更易于理解,达到提问得要求。提问的设计技巧,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要求教师既要按照教学规律,又要考虑幼儿的特点,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只有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提问,才能发挥好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师幼互动的对话中促进幼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