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电偶的定标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温差电现象的理解;2、了解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热电偶定标基本方法。二、实验仪器铜康铜热电偶、YJ-RZ-4A 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仪、保温杯、数字万用表等。三、实验原理1、温差电效应在物理测量中,经常将非电学量如温度、时间、长度等转换为电学量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做非电量的电测法。其优点是不仅使测量方便、迅速,而且可提高测量精密度。温差电偶是利用温差电效应制作的测温元件,在温度测量与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是研究一给定温差电偶的温差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 如果用 A、B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一闭合电路,并使两接点处于不同温度,如图 1 所示,则电
2、路中将产生温差电动势,并且有温差电流流过,这种现象称为温差电效应。图 12、热电偶两种不同金属串接在一起,其两端可以和仪器相连进行测温(图 2)的元件称为温差电图 2偶,也叫热电偶。温差电偶的温差电动势与二接头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在较小温差范围内可以近似认为温差电动势 E 与温度差 成正比,即t )(0tA 金属:铜B 金属:康铜t 0tt(1)(0tcEt式中 t 为热端的温度,t 为冷端的温度,c 称为温差系数(或称温差电偶常量)单位为 0 ,它表示二接点的温度相差 1时所产生的电动势,其大小取决于组成温差电偶V1材料的性质,即c =(k/e)ln(n /n ) (2)A0B式中
3、k 为玻耳兹曼常量,e 为电子电量,n 和 n 为两种金属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目。如图 3 所示,温差电偶与测量仪器有两种连接方式:(a)金属 B 的两端分别和金属 A 焊接,测量仪器 M 插入 A 线中间(或者插入 B 线之间) ;(b)A、B 的一端焊接,另一端和测量仪器连接。图 3在使用温差电偶时,总要将温差电偶接入电势差计或数字电压表,这样除了构成温差电偶的两种金属外,必将有第三种金属接入温差电偶电路中,理论上可以证明,在 A、B 两种金属之间插入任何一种金属 C,只要维持它和 A、B 的联接点在同一个温度,这个闭合电路中的温差电动势总是和只由 A、B 两种金属组成的温差电偶中的温差
4、电动势一样。温差电偶的测温范围可以从 4.2K(-268.95)的深低温直至 2800的高温。必须注意,不同的温差电偶所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各不相同。3、热电偶的定标热电偶定标的方法有两种。(1)比较法:即用被校热电偶与一标准组分的热电偶去测同一温度,测得一组数据,其中被校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即由标准热电偶所测的热电势所校准,在被校热电偶的使用范围内改变不同的温度,进行逐点校准,就可得到被校热电偶的一条校准曲线。(2)固定点法:这是利用几种合适的纯物质在一定气压下(一般是标准大气压) ,将这些纯物质的沸点或熔点温度作为已知温度,测出热电偶在这些温度下对应的电动势,从而得到电动势温度关系曲线,这就是所
5、求的校准曲线。本实验采用固定点法、且连接方法参照图 3 中的(a)对热电偶进行定标。实验中的铜康铜热电偶分为了“热电偶热端”和“热点偶冷端”两部分,它们都是由受热管和两股材料分别为铜和康铜的导线组成,如图 4 所示,其中,铜导线外部是红色绝缘层,康铜导线外部是黑色绝缘层,且两股导线在受热管中焊接在一起,但和外部的受热管绝缘,受热管的作用只是让其内部的两导线焊接端良好受热。图 4连接热电偶时,将“热电偶热端”和“热电偶冷端”的“红”接“红” , “黑”接“黑”,以保证形成热电偶,为了测出电压,可将数字万用表接在它们的“红”与“红”之间,或“黑”与“黑”之间,把冷端浸入冰水共存的保温杯中,热端插入
6、加热盘的恒温腔中,如下图 5,是其中一种连接方法。图 5定标时,加热盘可恒温在 50120之间。用数字万用表测定出对应点的温差电动势。以电动势 为纵轴,以热端温度 t 为横轴,标出以上各点,连成直线。如图 6 所示,即为热电偶的定标曲线。有了定标曲线,就可以利用该热电偶测温度了。这时,仍将冷端保持在原来的温度(t =0) ,将热端插入待测物中,测出此时的温差电动势,再由 -T0 图线,查出待测温度。0510t/ C/mV红黑受热管内有加热引线和温度传感器引线接“上盘”隔热板恒温腔红黑冷端红黑 热端数字万用表插入加热盘的恒温腔中浸入冰水共存的保温杯中图 6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测温差电动势连接好
7、实验装置,将“热电偶热端”置于恒温腔中,将“热电偶冷端”置于保温杯的冰水混合物中,将“温度选择”开关置于“设定温度” ,调节“设定温度初选”和“设定温度细选” ,选择加热盘所需的温度(如 50) ,按下“加热开关”开始加热,待加热盘温度稳定时,温度可能达不到设定值,可适当调节“设定温度细选”使其温度达到所需的温度(如 50.0) ,这时给其设定的温度要高于所需的温度,读出数字万用表中此时的温差电动势。2、热电偶定标如步骤 1,调节加热盘的温度,使其每次递增 10(如依次达到 60、70、80、90、100) ,热电偶冷端不变,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温差电动势,作出热电偶的 -T 定标曲线。3、利用热
8、电偶测温验证 -T 定标曲线使恒温腔的温度达到某一值(如 75 ) ,将冷端置于保温杯中,热端插入恒温腔中,C测出此时的温差电动势,由 -T 定标曲线查出对应的温度值,与恒温腔的实际温度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1、测量出对应温度的温差电动势。 CT/ mv/0 011 1CT202 233 3404 4CT55 52、 作出热电偶的 -T 定标曲线0 t/mV3、 验证 -T 定标曲线恒温腔的实际温度/ C测出的温差电动势 /mv由曲线查出的对应温度/4、 误差分析六、思考题1、实验中的误差是如何产生的?2、如果实验过程中,热电偶的冷端不在冰水混合物中,而是暴露在空气中 (即室温下) ,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3、大气压对实验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