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04章 感觉器官.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30582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4章 感觉器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04章 感觉器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04章 感觉器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04章 感觉器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04章 感觉器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感觉器官,第一节 概 述,一、感受器的类型 根据所在的部位分为 1、表面感受器(外感受器):在皮肤上。 2、深部感受器(本体感受器):肌肉、关节、肌腱处。 3、内感受器(内脏感受器):黏膜、血管等处。 根据感受的刺激 1、化学感受器:感受化学物质浓度刺激。 2、痛感受器:感受组织损伤刺激。 3、温度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的刺激。 4、本体感受器:对机械力或引起感受器变形的刺激敏感。 5、光感受器:对光强度敏感。感受器官=感受器+附属结构,注意,二、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每种感受器都有比其它类型更容易起反应的刺激。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最小刺激为感觉阈值。

2、(二)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 将其它能量形式转换为神经冲动(电能) 刺激能使传入神经膜的钠离子通道开放,使感受器膜去极化,这种局部去极化膜电位变化称感受器电位。(不可传导),也可用激活某一区域内感受器的数目来实现(群体编码) 感受器传入中枢后可用于: 1、指导生存所必须的活动。,分辨刺激强度可通过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来实现(频率编码),2、感觉传入的信息使脑干网状激活系统保持活动状态,以维持大脑皮质的清醒状态。,3、感觉信息经中枢处理,是我们能感知周围的世界。 4、选择性储存某些信息供未来参考。 (三)感受器的适应 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

3、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 1、紧张性感受器:不全适应或慢适应。 2、时相型感受器:快适应类型,感受野: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某个皮肤区域内。 感受器分布的密度越高,感受野越小,精确度或分辨能力越高。 侧抑制:上行纤维中的中间神经元能对来自感受野边缘的上行纤维产生 抑制。,(四)感觉的精确度,第二节 视觉器官,眼球,眼球壁,内容物,外膜,中膜,内膜,角膜(1/6),巩膜(5/6),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外层:色素上皮层,内层,前1/3为盲部,后2/3为视部,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视部后面有一白色圆形隆起称视神经乳头,无感光功能(生理性盲点),在颞侧3.5处有一黄色小圆盘

4、(黄斑)为中央凹,视觉、辩色最敏锐。,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的辅助结构,1、眼睑:即眼皮,分为上、下眼睑,眼缘上有睫毛,眼裂的外侧角称外眦,内侧角称内眦,上下缘近内眦处各有一小孔(泪点)。 2、结膜:在眼睑内面的一层富有血管的透明的薄膜。分球结膜和睑结膜。 3、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4、眼外肌:4条直的上、下、内、外直肌;2条斜的上、下斜肌。,三、眼的成像与折光调节,(一)眼的成像 6米以远的物体各光可看着是平行光,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象。 (二)眼折光力的调节 6米以内的物体各光可看着是辐射光,其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

5、后,只有经过眼的调节才能看清。,模糊的视觉,通过神经调节,睫状肌收缩、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眼的总折射力增加,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注意,1、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两眼会聚。 2、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近点来表示,10岁左右平均为8.8厘米,20岁左右平均为10.4厘米,60岁左右增大到83.3厘米。,(三)眼折光异常,1、近视: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太凸,使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前。矫正:配带凹透镜。 2、远视:多因眼球发育不正常,造成眼球前后径短,使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后。矫正:配带凸透镜。 3、散视:折光面上某条或多条经线和纬线的曲度异常,在眼内不能同时聚焦而使物象变形和视物不清。矫正:配带柱面镜

6、。,4、怎样预防近视,“三要、四不看” 5、预防沙眼 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使结膜血管模糊、充血、并出现乳头增生、看似表面有沙粒,粗糙不平。,三、眼的感光功能,(一)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都可分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 视杆细胞的外段(视盘)的蛋白质是视紫红质。 视锥细胞的外段(视盘)的蛋白质是视红、视蓝、视绿3种视锥色素。 (二)感光物质 1、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是视紫红质,视紫红质,视蛋白,+,视黄醛,亮处,暗处,注意,视黄醛是由维生素A在体内一种酶的作用下产生的。,2、视锥细胞的感光物质是3种视锥色素,在弱光下不足以被刺激,但在强光下可被刺激而引发冲动。 (四)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和

7、颜色视觉 光线 视锥细胞外段时 外段膜的两侧产生感受器电位 三原色学说 视网膜上分别存在对红、绿、蓝光 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从而分别能感受红、绿、蓝3种颜色。 三种视锥细胞受到不同比例混合的几种色光刺激,产生各种颜色。 三种视锥细胞受同等的受到刺激时,产生白色。,(五)色觉异常,红色盲:缺乏视红色素。 绿色盲:缺乏视绿色素。 蓝色盲:缺乏视蓝色素。 色弱:对某种颜色的识别能力差一些,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 (六)视敏度和视野 1、视敏度:眼对物体精细结构分辩 的最大能力。以能分辨 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来衡量视敏度高低的标准。受试者视力=,受试者辨认某字的最远距离,正常视力辨认该字的最远距离,2、

8、视野:单眼固定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白色蓝色红色绿色。,(七)暗适应和明适应,1、暗适应:人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东西,过一会随着视敏度的增加,恢复了暗处的视力。 2、明适应:人从暗处突然来到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 四、视觉传导通路,光,视细胞,第一级神经元,双级细胞,节细胞,第二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组成视神经进入颅腔,在视交叉处进行半交叉,少部分视束,上丘,参与瞳孔对光、视觉调节和视觉运动反射,大部分视束,外侧膝状体,第四级神经元,视辐射到达枕叶距状裂上、下缘,六、双眼视觉,视物时两眼视野大部分重叠。靠眼外肌的调节,使物体同

9、一部分的光线,成像在两侧视网膜的相称点上(黄斑)。在黄斑以外,一眼的颞侧和另一眼的鼻侧视网膜互相对称。,第三节 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一、耳的结构 (一)外耳 1、耳廓:收集声波 2、外耳道:向内、向前、再向下,外1/3为软骨,有耵聍腺分泌耵聍。 3、鼓膜:厚0.1mm,向内凹陷为鼓脐,和锤骨的柄相连。 (二)中耳 1、鼓室:是颞骨内的空腔(12cm2),内有3块听小骨,有外耳道、卵圆窗、蜗窗、咽鼓管口以及与颞骨乳头的气室相通。 2、咽鼓管:能起到平衡鼓膜内外压力的作用。 (三)内耳,1、骨迷路,耳蜗:绕蜗轴旋转2圈半,从蜗轴向外伸出一骨质螺旋板,以上为前庭阶(一端为前庭窗),以下为鼓阶(一端为

10、蜗窗)。都流的是外淋巴。 骨半规管:3个互相垂直的U形管道。 前庭:和耳蜗、骨半规管相通。,蜗管:在耳蜗内的膜性管道。上壁为前庭膜,下为基底膜。 基底膜:长约30mm,约有24000条并列的基底膜纤维,从基底到蜗管纤维逐渐增长,膜上有螺旋器,有1列内毛细胞(30004000个),35列外毛细胞(1200015000个)从基底到蜗管外毛细胞的长度逐渐增加。毛细胞上有约100根纤毛。毛细胞上方有盖膜。 膜半规管:3个互相垂直的膜性U形管道。 椭圆囊、球囊:球囊和蜗管相通,椭圆囊又和球囊相连。,2、膜迷路,二、听觉生理,(一)声波在耳内的传导和感受 声波 鼓膜 3块听小骨 前庭窗 前庭阶外淋巴蜗孔到

11、鼓阶 内淋巴 基底膜振动 盖膜和毛细胞接触 毛细胞去极化 耳蜗神经 大脑颞叶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注意,听骨链有增压和增强振动力量,减小振幅,保护内耳的作用,鼓膜面积是55平方厘米,前庭窗为3.2平方厘米,前庭窗上的压强是17倍;杠杆长臂与短臂之比是1.31,在短臂一侧的 压力将增大为原来的1.3倍。总的增压效应是17 1.3=22倍。,(二)耳对声波信号的初步分析,1、上一世纪黑尔姆霍尔兹提出共振学说:基底膜上的横行纤维是对不同频率的声波起共振作用的元件,它们能选择性地对一定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 2、本世纪40年代的Bekesy发现基底膜的横纤维没有足够张力产生共振,且横纤维是联成一片的,振动时

12、横纤维不是分别振动的而是以行波的方式传播的,提出了行波学说:振动从蜗底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逐渐增大,行波到达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后停止前进,并逐渐消失。 声波频率越低 最大振幅部位越靠近蜗顶。 人听觉器官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620000周/秒。,(三)声源定位,声源方位的判断需要两耳同时发挥作用。从声源发出的声波到达两耳时的声波强度和声波位相都有差别。通过两耳蜗的感受分别产生两侧耳蜗神经上的输入信息,由中枢进行分析综合。两侧大脑皮质听觉中枢协调工作,辨别声源的方向。 (四)听觉传导路,螺旋神经节,第一 级神经元,耳蜗神经核,第二 级神经元,大部分交叉到对侧为

13、斜方体,直接或经橄榄核上行构成外侧丘系,中脑下丘,第三 级神经元,内侧膝状体,第四级神经元,听辐射经内囊,大脑皮质颞叶听觉中枢,三、前庭器官及其生理功能,(一)前庭器官 1、前庭(球囊和椭圆囊):又称耳石器官,内有小囊斑结构即毛细胞和含有耳石的胶质膜。 2、半规管:上、下、外3个位于颞骨内,在壶腹内有壶腹嵴(上为胶质的终帽和下的毛细胞) (二)前庭器官生理 球囊和椭圆囊是感受线形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感受器,当头向左或向右倾斜时,毛细胞去极化,兴奋传至大脑产生位置的感觉。 壶腹嵴是感受旋转运动的感受器,(和上),第四节 其他感受器,一、嗅觉感受器 位于上鼻甲,由杆状的嗅毛细胞构成,数量1000万个,嗅细胞的纤毛伸向嗅膜表面的黏液中。嗅细胞的另一端变细组成20多条嗅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