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主备人:刘婵教学目标1认识 12 个生字。2会写 6 个字。3学习“竖心旁”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读准 12 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 6 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 1 个部首。2.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准备课件、字卡教学时间:两课时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规定动作:考词拍手、合手、大豆、谷子、蚕儿、马匹、未来、号召一、 引入激趣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展现春天早晨的画面,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
2、丽图景,听配乐朗读。老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读诗句,找出生字“晓、落、眠、知、少” ,然后反复拼读。2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的注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反复拼读,读准字音。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啼”是第二声。3 再读诗句,要求读得通顺流利。4 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三、精读理解1 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 “眠” “觉” “啼” “知”等词的意思。2 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3 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4 给古诗春晓标明节奏,然后再诵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
3、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四、品读领悟1 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着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2 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3 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1)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 ;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2)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3)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五、学习生字1 认读生字。2 用字组词。3 指导
4、书写“多、少”两个字。六、板书春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第二课时教学规定动作:考词飞过、早上、急忙、学习、蚕儿、拍手、回味、森林一、谈话导入、解题、学习“村居” 。1、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春晓 ,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2、学生背诵春晓3、激趣:下面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 。4、齐读课题,学习“居”:问:关于这个字你都知道什么?(音?义?写?部首及形声特点等。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1、带入情景:诗中描写的就是在乡村居住是看到的一种春天的景象。 (出示课件)2、整体感受: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想法? 3、导入识字:诗中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
5、字,你能试着认会吗?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1、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生字、鼓励合作互助。2、检查生字、指导识字。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1、自己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小组讨论:读懂的内容、讨论不懂的词句。3、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重点指导词义:拂:轻轻地擦、扫。纸鸢:风筝。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1、学生自己试读,小组汇报、评议。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听。2、师生共赏。3、朗读指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六、熟读成诵。自由背诵、同桌检查。七、指导写字。同桌研究,重点指导:飞、学、忙、早忙:重点板书“竖心旁” ,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 (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八、板书设计:村居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