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救灾救济论文.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29682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灾救济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救灾救济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民政社会工作管理论中国古今民政救济 人们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或实物救济的 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学通说,都认为社会保障可以追溯到 1601 英国的济贫法,有学者认为再向前可以追溯到 1349 年的禁止行乞法令。但是救助贫民灾民的思想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根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典籍,中国古代的日常社会保障事务一般作为民政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民政职官或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施。中国古代的民政救助事务在救助事项方面以灾荒救助为主,贫困救济为辅,在灾荒救助方法上非常丰富,最重要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仓储后备制度,即积蓄

2、谷物储存于仓库,以备灾荒时救济灾民或必要时给贫困者以周济。仓储后备制度是古代社会保障的萌芽状态,也是中国古代建立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他的救灾措施有赈谷(用储备的粮食救助灾民) 、赈银(以银两救助灾民) 、以工代赈(国家选择灾情最严重的地区,整治堤防、修筑道路。它以结算民工工钱形式发放贩款,救济灾民,也是典型的古代社会救济形式) 、垦荒安置(开垦荒地、招抚安置流民)平调(灾民迁移到丰收的地方或是把谷物运到灾区)除害复业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救灾措施消除病虫灾害减免税收生产借贷等 古代社会救济措施除了对灾荒救助外在贫困救助方面特别是对鳏寡孤独残疾者也都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救助古称保息即保民济民休

3、养生息 79 主要有施粥居养贩贷等措施与赈济构成了古代救济制度体系对古代社会保障及后世均产生过较大影响。20 世纪90 年代市场经济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大批的下岗失业人员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情况我国贫富差距增加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很多人都陷入困境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原有的民政救助体制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一种全新的城乡二元分制的民政救助体制即城镇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逐步形成并完善在救灾救助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立救灾应急资金和物资拨付制度 逐步完善各级救灾物资储备系统颁布了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和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

4、作规程全面规范各级救灾工作在全国设立10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和紧急救援响应机制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每年都投入大笔的救灾资金。改革以后 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发展阶段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完成了改革目标的选择过程但是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民政救助制度已经解体新的救助体系尚未完善在新旧体系的转化和交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给民政救助制度的开展形成了很多障碍。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的不足:一 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在民政救助的建设过程中,混淆了市场制度与民政救助的区别。二 缺乏统一规范民政救助的制度体系我国目前有关民政救助制度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民政救助制度体。三 救助对象的认定标准缺乏应有的规范民政救助的对象是指不能维持基本生存的特定公民,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测定贫困的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