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快速原型法及其他.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292855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原型法及其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快速原型法及其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快速原型法及其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快速原型法及其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快速原型法及其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6讲 快速原型法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6 快速原型法及其他,本节内容提要:6.1 什么是快速原型法6.2 原型定义策略6.3 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6.4 快速原型法的实施,管理信息系统,6.1 什么是快速原型法(1),快速原型法就是针对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让用户实际看见新系统的概貌,以便判断哪些功能是符合要求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将原型反复改进,最终建立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的新系统。快速原型法突出一个“快”字,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系统分析时要反复和用户讨论,这种讨论费时费力,而且终究是“纸上谈兵”,原

2、型法则是“真枪实弹”,能够使用户立刻与想象中的目标系统作出比较。开发人员向用户提供一个“样品”,用户迅速向开发人员作出反馈,这就是原型法的优越性。,管理信息系统,6.1 什么是快速原型法(2),快速原型法主要有以下优点:提供了一个验证用户需求的环境;允许在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进行人机交互测试;提高了人们对最终系统的安全感;便于应用实例来建立新系统;加强了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参与程度;可以缓和通信和交流的困难;可以提供很好的系统说明和示范,可以简化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和文档编制;有利于积累系统的开发经验;提供了最终系统的操作训练。,管理信息系统,6.1 什么是快速原型法(3),管理信息系统,6.2

3、原型定义策略,快速原型法的需求定义过程是一个开发人员与用户通力合作的反复过程。从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原型系统开始,允许用户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出更好的要求,并不断地完善系统。它实质上是一种迭代的循环型的开发方式。,管理信息系统,6.3 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1),快速原型法用于MIS开发有两种情况,一是仅代替生命周期法的某一个或几个阶段,二是承担工程的全部任务。 实践证明,应该在做完了系统分析就建立个原型系统,以进一步确认,修改对系统的需求描述。原型技术应用在系统分析阶段是比较恰当的,可以让用户在分析阶段就能见到新系统(原型),并能操作它、与开发人员一起改进它。所以在此我们重点介绍用原型

4、法代替生命周期方法的系统分析阶段。,管理信息系统,6.3 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2),图 系统分析阶段的原型化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6.3 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3),(1)方法选择原型法较适合下列场合:相互联系程度较大的系统,如联机事物处理。MIS的结构化系统,而对基于大量算法的问题则不适合。对于难于肯定详细需求,且积极参与新系统开发的用户,采用原型法是适宜的。原型法不适合于对已经运行的系统进行扩充。 (2)识别基本需求为了设计、建立初始原型,先要识别基本需求。原型法与传统的严格定义方法主要不同在于:原型法所识别的需求不必是完善的,而只是一种好的设想。识别用户的基本需求是一件较为困

5、难的工作,必须仔细对当前系统进行调查,与用户交互、作业务性研究等。传统的需求调查方法和本章介绍的方法都可作为识别基本需求阶段的工具。,管理信息系统,6.3 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4),(3)开发初始原型本阶段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初始原型,以便由它开始迭代、修改和完善。原型开发可由1、2个人完成,因为小组规模增大,将由于通信上的困难导致开发放率下降。而两人小组甚至不需要写出说明文件就可以通信和交流。开发初始原型所需的时间随系统规模、复杂性和完整程度不同而不同,一般应在3至6周内完成最长不超过两个月。,管理信息系统,6.3 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5),初始原型的质量对原型法其

6、他各阶段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初始原型必须是最终系统的核心部分,今后的迭代都将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由基本需求导出的初始原型在需求方面的准确性应大于60。如果原型过于简单,则会增加以后的迭代而浪费时间和人力;反之,如果为了追求完整而将原型建得过大,则会降低响应速度,并且今后势必要对其中大量功能进行修改同样也会降低系统开发效率。 (4)验证原型初始原型是用户和开发人员发展系统方案和功能的基础。本阶段的目的则是具体验证原型的正确程度。,管理信息系统,6.3 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6),(5)修正和改进原型原型迭代根据发现的问题和用户提出的要求对原型修正和改进。原型迭代初期的主要工作是:总体检查,找

7、出隐含错误;用户实际操作和熟悉原型。后期主要是:发现不正确的或者遗漏的功能,提出进一步建议,改善用户界面。原型法的目标是鼓励改进和创造。为此,开发人员应充分向用户解释所建成的原型的合理性,但不要为它辩护。系统原型应在人机交互、用户开发者交互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若发现初始原型的绝大部分功能都与用户要求相违背,或者由于其它原因使得该原型不能成为继续迭代的基础时,则应果断地放弃而不能凑合。一般要保留改进前后的两个原型的版本,既可并存地演示两个可供选择的对象以帮助用户决策,又可在必要时,放弃本次修改退回原来的版本。,管理信息系统,6.3 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7,(6)判断原型是否完成 如果最终系

8、统的需求已经被掌握,原型迭代过程即可结束。 (7)细部说明 对那些不能通过原型进行说明的,应该用文字或其它形式进行严格、详细的描述,写入系统分析说明书中。例如,系统的输入、输出、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库组织、系统可靠性等项目均需要严格地说明。 (8)判断原型效果 检查在上一阶段对某些项目进行严格说明后,是否会引起原型的失效。这时如果原型出现问题,则需对有关严格说明进行修改。 (9)整理原型、提供文档 原型法也必须提供文档,包括最终系统的说明文档和原型本身的说明文档等。,管理信息系统,6.4 快速原型法的实施(1),6.4.1 快速原型化的开发环境目前原型法对硬件的要求已经能够满足,但对软件和工作

9、环境的要求较尚有一定差距。 (1)对软件的基本要求一般认为,采用原型法需要以下的基本开发工具:1)集成化的数据词典。2)高性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使文件的设计、数据的存贮和查询更为方便,并简化了程序的开发。3)超高级语言。4)执行生成器。5)屏幕格式生成器。6)自动文档编写机制。,管理信息系统,6.4 快速原型法的实施(2),图 集成化的软件开发环境,管理信息系统,6.4 快速原型法的实施(3),(2)对工作环境的基本要求1)快速响应的环境。无论是交互式过程响应,还是批处理方式的响应都要很快。2)规范的原型构成过程。必要的规范和标准能加快原型的建立和向最终系统的转换。利用规范的开发技术,可由现有

10、程序“切割和粘贴”出新程序,从而加快开发速度。3)好的演示原型的设施。,管理信息系统,6.4 快速原型法的实施(4),6.4.2 原型法的实施要点 (1)多数系统的结构都能从下述八个基本的系统模型结构中经过修改后得到成批输入修改成批生成报表成批数据修改系统间成批输入输出对接联机修改查询联机特殊查询在实时应用中系统间定期的对接联机报表生成,管理信息系统,6.4 快速原型法的实施(5),(2)多数系统都包括一个常用的功能集合对数据库记录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对文件中数据的显示、浏览和查找用户表格的打印以上功能是实现一个系统的基础。不同的系统对这些基本功能会有各别的具体的要求,这正是我们在建立原型前要研究的内容。 (3)报表功能可用统一的报表模型实现从数据库生成报表的过程可分成三步:1)从数据库中选择和组合数据;2)定义报表格式和表头内容;3)打印该报表。,管理信息系统,6.4 快速原型法的实施(6),快速原型法特别适合中国管理信息系统快速原型法相对于生命周期法更加适合中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尤其是对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这是由于: (1)原型是沟通用户与专业开发人员的桥梁 (2)第4代语言软件工具的使用根本上改变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3)系统开发周期缩短,系统维护费用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