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程高中学业成绩评价 的初步建议,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高凌飚 2004.3.12 大兴,2,一、建立新的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二、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理念和原则 三、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体系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3,一、建立新的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学业成绩评价的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上述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妨碍了学校教育和课程的正常实施,如不加以改变,素质教育的方针就无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就无法实现。评价的改革成为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实施国家新课程中的一个焦点。,5,高中
2、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不明或错位,过分强调与高考的联系,甚至完全模仿高考进行评价。 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分注重排名,过分强调统一,强调统一标准和高要求,忽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忽视了难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6,过多地倚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无法达到必要的深广程度。 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其意见和人格没有得到必要的尊重。 对评价的关注过分集中在结果上,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评价过程对学生的影响。 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结果,使评价带上过于浓厚的功利色彩。,7,高中新课程的教学与评价理念以及课程本身的一些特点也要求建立新的
3、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以落实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程的要求。,8,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采用“领域学科模块”的形式,现行的 “教学期中考教学期末考教学学年考教学毕业会考” 的考试评价体系结构不再适用。 新课程在内容上和教学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难以用传统的书面笔试的方式进行评价,需要采用书面笔试之外的可行的评价形式。 课程模块的数量多,为避免统考过多,学生疲于应付统考的现象,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需要有新的方法。,9,二、高中学业成绩评价 的理念和原则,10,高中学业成绩的评价必须以素质教育的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实验稿)为依据,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高中学
4、业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评价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11,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在改革传统的量化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注意采用质的评价方法,注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特别要注意发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尊重和发挥被评价对象的主动性,既有外部的评价,也有内部的评价。,12,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应该既关注评价的结果,同时也关注评价的过程。注意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回流效应,尽量减小负面回流效应。 要控制和适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减轻学生的考
5、试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各种有利于自己的健康和发展的活动中去。,13,三、高中学业成绩 评价的体系,第一层次:基于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 第二层次:毕业水平评价,14,模块成绩,终结,过程,学分,学校 自主,必修 统考,学 校 自 主,过 程,毕业水平,大学报 名资格,开 放 式,毕业 水平,15,基于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1、模块学业成绩测验 2、模块学业成绩与过程性评价 3、模块学业成绩与学分认定,16,模块学业成绩测验,性质与功能: 为检查学业达到的水平而进行的终结性测验。 三类模块,两种测验方式 基于知识学习的模块 ;开拓视野的模块 ;基于活动与实践的模块。 书面笔试 ;开卷考
6、试或表现式评价 。 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 采用等级制计分的方式,分为、七个等级,17,模块学业成绩测验应该由学校自主进行。原因在于: 第一,考虑差异,更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测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二,减少统考频密程度,减轻学生与学校的压力。 第三,只有将模块成绩测验的权力交给学校,学校才能够有足够的空间逐步建立自己学校的特色,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这是新课程所努力追求的目标。,18,模块学业成绩与过程性评价,模块学业成绩: 终结性成绩测验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 过程性评价结果的报告 资料性的 描述性的 等级 两种结果不能简单相加,应分别加以报告。,19,学分的授予权在学校,
7、接受督学的监督; 学分的认定必须与模块学业成绩挂钩; 模块测验成绩为,一般来说不应该赋予相关的学分; 学生不能获得相关学分,应重修或改修其它模块; 三年里未能完成规定的学分作为肄业处理; 离校后可继续补修或重修。,模块学业成绩与学分认定,20,毕业水平评价,1、毕业水平考试 基于必修模块的统一考试 基于选修模块的学校自主考试 开放式考试 2、针对学习水平与过程的质性评价,21,基于必修模块的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的必修模块; 省或地区负责组织实施; 培育中介机构; 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依据之一; 考虑作为大学报名资格。,22,基于
8、选修模块的学校自主考试,不一定要举行;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选修模块 ; 每名学生只根据自己的意向参加门课的考试。,23,开放式考试,学校为主; 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等学科; 计算机操作、英语口语、通用技术的部分内容; 方式多样。,24,四、需要进一步研究 解决的问题,评价体系的协调和简约 各学科的评价方案 开放式试题与开放式考试的命题与评分 借鉴“可观察学习成果结构分类法(简称SOLO)” 毕业水平评价与高考的关系,25,SOLO分类法简介,SOLO = 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 可观察学
9、习成果的结构。 SOLO的基本假设: 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儿童的成长过程 阶段性 不同的学习阶段思维操作的模式有质的差异 人的学习过程: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迁 可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中判断学生所达到的认知阶段,Biggs, J.B. Singapore: Prentice Hall,26,学生回答开放式试题的五种水平,无结构 回答不着边际,没有意义 单点结构 只能将问题与某一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多点结构 考生能将问题与几个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网络化 能将问题相关的所有方面联系起来,能在已知经验范围内进行概括 抽象扩展 能将所有的相关素材联系起来,通过归纳与演绎,进一步推广到新的情景中去,27
10、,背景事件 将一气垫导轨倾斜放置,用标尺标明导轨上各点的位置,请教师把滑块放在导轨的高端然后静止释放,滑块沿导轨滑下。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学生作业观察这一过程并做出你认为必要的测量(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表和导轨上的标尺),做出你认为必要的记录,然后以你认为是最科学的方式描述这一过程。应清楚地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推导论证、公式计算、数据结论、图线表格等等。,例,28,评分标准,0 分:没有回答,或给出的回答言不及义或文不对题。 1 分:只有定性的描述,基本上能说清滑块的运动过程。 2 分:有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测量。其中定量的测量只是测出几个时间及距离而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也没有结论。或测得的数据
11、与实际的差距很大。 3 分:有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测量。其中定量的测量包括对滑块运动到不同位置时,滑块与原点的距离及运动所经过的时间,并能用这一数据计算出滑块运动的平均速度或即时速度这两个量中的一个。测得的数据基本上合理。 4 分:情况同上,但能将滑块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两个量都求出来。,29,5 分:在前面的基础上,整个实验报告的叙述,包括目的、原理、过程、数据记录和整理、最后的结论等,条理清楚,结论明确。 7 分: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9 分:在前面的基础上,能利用所掌握的多种数学工具,包括图表、图线等等,将实验观察的结果非常清楚地表达出来。 10 分:在前面的基
12、础上,能从实验事实出发对滑块的运动以至普遍情况下的匀加速运动,或其它任何问题进行讨论,且言之成理。其它形式的答案,可参照上述等级给分。,30,高等学校的入学资格包括两部分的成绩,第一是学科基础考试成绩,第二是学科能力考试成绩。 学科基础考试对应于必修的内容,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相应的基本技能为主,用等级制记分,其成绩作为报名的资格。这一考试可以和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合一,不必另外决举行。各高等学校应提前2-3年公布本校的报名资格要求,以利于学生确定自己的选课方向。,关于高考改革的建议,31,学科能力考试不局限于具体的哪个课程模块,而是综合考查学生在经过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后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对应于不同的选修方向,有不同的试卷供学生选择,其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 减少封闭性试题的权重,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权重,加大对评分的投入和研究,逐步减少开放式试题的评分误差。,32,取消按总分排队和全省划分数线的做法,改由各学校根据报名和考试的情况自定报名的资格和录取分数线。 必要时可增加面试或其他的辅助考试或选拔方法。逐步实现变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为多种不同的考试形式,以考查不同形式的能力表现。 准备升读大学的高中毕业学生都必须参加所有学科基础考试,同时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参加一种或多种学科能力考试,并根据考试的情况决定申报什么样的学校。,33,恳请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