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章 信息化建设总论,至此,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必要的IT知识和MRP、ERP等很多信息系统。现在,我们学习企业和组织该怎样进行信息化建设,也就是信息化建设的步骤。本章还用了大量篇幅,讲解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困难,目的是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更是一个社会系统。最后,讲解了CIO(首席信息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6.1 信息化建设的步骤和组织的战略规划,信息化建设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原型法,另一种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6.1.1 原型法,6.1.1 原型法,原型法(Prototyping)是系统开发人员根据组织的核心功能,迅速开发出一个小型系统,称为“原
2、型”,然后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要求为止的一种信息化方法。原型法的特点是:事先并无详细规划,往往是组织内部对编程感兴趣的人员,凭借对业务的了解,逐步建立信息系统。初步建立的系统往往是针对组织的物流(进销存)或现金流(会计)的核心功能的小型系统,很不完善,因此需要不断改错并增加更多功能,使系统功能越来越强。,6.1.1 原型法,6.1.1 原型法,原型法的优点是: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原型法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而更容易被人们普遍接受。系统开发循序渐进,反复修改,可以确保较好的用户满意度。开发周期短,初始成本低。用户往往直接参与,系统更加贴近实际。由于初始系统简陋,所以易学易用。可
3、以以很低的成本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教育。原型法的缺点是: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开发人员倾向于不做需求分析,或做简陋的需求分析,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6.1.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所谓生命周期法,就是将信息化建设看成一轮一轮的大周期,每一周期有若干个阶段,如同生物的生、老、病、死一样。前面的章节讲过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MIS也是一样的。所谓结构化方法,是指方法有一系列比较严格的规定。,6.1.3 组织的战略规划概述,战略的核心是定位,即选择组织的发展方向,选择就意味着“取舍”。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或组织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应该围绕核心竞争力来构建和发展企业。一般来说,组织的战略
4、规划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要分析组织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然后就是分析企业或组织本身的重大战略问题。然后,还要从管理角度考虑,为支持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组织是否需要进行重大的结构和流程调整,以及如何调整;如何进行管理模式的转变。,6.1.4 案例:上海集优的战略规划和信息化建设,本案例突出了它的战略规划。,6.2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大致是19781990年。,6.2.1 MIS的初步引进与本地化阶段,19911996年,取得了较大成绩,但MIS也进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6.2.2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长阶段,19972002年,ERP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角,但失败的概率很高。案例:
5、1、国内第一起ERP官司。2、哈药两次上马ERP。3、许继项目。,6.2.3 ERP在我国的探索阶段,一个大型的失败案例,值得深思。,6.2.4 案例:某企业失败的信息化建设,一个大型的成功案例,值得深思。,6.2.5 案例:联想实施ERP的过程,2003年至今。所谓的“成熟阶段”,并不是近乎完美、不需要再发展提高了,而是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软件厂商,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信息化的成功率不断提高。这一阶段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软件厂商越来越重视开发行业ERP,出现了一批面向具体行业的ERP软件和厂商。2、实施ERP的企业越来越多,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化建设人才。3、“60后”、“70后
6、”逐渐成为高层领导,他们比老一辈更懂信息技术。,6.2.6 信息化建设的成熟阶段,6.3 信息化建设的经验,1、“一把手”原则。企业的“一把手”如果不能全力、真心支持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信息化建设基本上会失败。这是因为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实施与推广,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和企业的战略密切相关,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密切相关,和资金、人员的调度密切相关。多年的实践表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会高于“一把手”的认识水平。,6.3.1 信息化建设的八大原则,2、管理是根本,软件是工具。信息管理软件只能“锦上添花”,组织本身的管理水平起决定作用。一套最好的MIS也不能帮助企业解决产品无法销
7、售、企业没有前途的问题,但MIS却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如何更好地管理销售人员与队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信息系统要以实用为主,不要贪图技术先进。过于追求技术先进,就会趋于超前建设,往往是浪费了更多资金,但效果反而不好。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6.3.1 信息化建设的八大原则,4、先培训员工,再实行信息化建设。培训可以统一员工的认识,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推进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培训员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让员工树立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要让员工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绝不是要抢走员工的“饭碗”,而是为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竞争力。 5、沟通是关键。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沟通非常重要,否则
8、极容易产生误解和不必要的矛盾。,6.3.1 信息化建设的八大原则,6、信息化建设应与BPR互相推进。 7、严格的项目进度管理。应该分成多个阶段,并实行严格的进度管理,规定每个阶段的完成时间和质量标准。能否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是对人员素质和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考验。 8、重视第三方顾问的作用。,6.3.1 信息化建设的八大原则,信息化建设往往耗资巨大,费时费力,而且在实施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虽然企业本身拥有自己的内部参谋和决策者,也可以自行组织人员进行调研、设计方案,甚至自行实施,但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专业咨询顾问和公司的产生和存在是必然的。项目越大,则越需要
9、请管理咨询顾问。管理咨询顾问的优势是:独立于企业之外,可以以更客观的态度看待企业当前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由于对多个企业进行咨询,所以信息化实施经验丰富。,6.3.2 外部管理咨询的意义和作用,但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迷信管理咨询顾问的作用,因为外部咨询顾问不一定了解企业及所在行业的详细情况。因此,企业一定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归根结底还要靠自己。在企业和ERP厂商之间,外部管理咨询顾问是作为独立客观的“第三方”出现的。他们必须具备较好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并有良好的实施方法论。,6.3.2 外部管理咨询的意义和作用,6.4 CIO,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
10、)是由美国波士顿第一国家银行资深副总裁William Synott于1980年在信息管理博览会与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他说:“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超人,他既要跟踪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又要了解商业战略。CIO的工作相当于一个CEO和一个CFO(首席财务官),他要辨认、收集和管理作为资源的信息,集合公司信息、政策,并影响所有办公和分配的系统。”,6.4.1 CIO 首席信息官,美国权威的CIO杂志将CIO定义为:负责一个公司或企业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我国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
11、开发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人员。,6.4.1 CIO 首席信息官,目前我国的CIO仍然面临三大困境,它们是:1、位低责高。2、跟不上业务新需求。3、IT技术高手跳槽严重。,6.4.1 CIO 首席信息官,1、从地位上看,CIO应该是副总级,处于最高领导的直接领导之下,和生产、销售、研发、财务主管一起,参与公司的各项战略决策。2、从信息管理角度来看,CIO应该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考虑如何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应该领导企业的信息部门,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3、从管理角度来看,CIO应该深入了解具体业务和业务流程,勤于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重组业务流程,增强企业竞争力。,6.4.2 CIO的地位和作用,1、
12、应该从制度上,保证CIO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各种非机密业务和工作流程。2、CIO可以和其他副总一样,参加企业的各种重要会议,并且提议不限于信息技术。3、在进行调查研究时,CIO主要以倾听为主,不宜频繁提建议。4、在企业高层会议提出建议之前,CIO应该和相关部门的主管进行沟通。,CIO开展工作的一般原则,1、应该具备比较全面的信息技术知识。2、应该具备深厚的管理知识。3、应该具备一定的交际沟通能力。4、应该热爱学习,勤于思考。5、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6.4.3 CIO应该具备的素质,一个优秀的CIO要延长职业寿命,在已经对企业的业务有着精深了解、并且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之后,应该成为整个
13、企业的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CKO)。CKO是知识经济的产物。CKO和CIO的工作在很多方面有重合之处。CIO及其领导的信息部门掌控着企业的全部信息资源,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或有所创新。也就是说,此时的CIO已经具有了CKO的职能。随着分工的日益细化和专业化,CIO阶层中将会分离出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即CKO。,6.4.4 CIO发展趋势分析,本章思考题,1 什么是原型法?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 什么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信息化建设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 3 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把手”原则为什么是首要原则? 4 在企业实施ERP的过程中,外部咨询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5 什么是CIO?CIO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