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 题 报 告课 题 类 别 小学专项课题 学 科 分 类 教育信息技术 课 题 名 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申 请 单 位 本溪市平山区平山小学 2016 年 4 月 26 日课题名称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一场教育革命正悄然兴起,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在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我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协调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
2、选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配置、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使得它对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教师在线教育、网络研修等教研新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和借鉴优秀课程资源,交流和传播教学经验及方法的新途径,因为它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平台,使其具有快速传播的特性和广泛的覆盖面,教育信息化必将持续影响教育教学的发展。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选题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不论是初
3、级职称教师,还是高级职称教师,都需要对在线教育及其技能应用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网络教研技术水平,探索网络教研的创新模式。因此,开展“基于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实践研究”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不仅能够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得到课题组专家的指导,掌握在线教育的理论、技能、教学教研的新方法,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也能够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改变教学方法、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不断开展教育研究,才能逐步地认识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最终提高教育质量。成为研究型教师,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二)研究价值通过教师积极参与“应用
4、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有助于增强教师对网络教学特性、学生学习特性等方面的认识,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弥补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拓宽教学研究途径,挖掘出更多的优秀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知识传播与资源共享,创新教研与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新课程改革和对教师素质的挑战。探讨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结构与校本培训问题。探索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和教学评价。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改善教师心理环境、提高教师施教能
5、力。寻求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三、研究目标1、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设立目的是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师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教研观,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2、通过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3、使教师通过网络研修,学习和借鉴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完善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布各种教学资源和教育信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教学提供全方位指导与服务。四、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有以下 4 个研究内容:1、资源角色的转变。从教学
6、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2、传授身份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习的指导者。3、教学角色的转变。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既要求教师具有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也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方法融合。4、学习地位的转变。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网络技术与其它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网上培训、指导、诊断、评价。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信息素养和
7、教学水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五、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解决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能力,研究在线教育的策略、资源传播方式,技术应用难点,教师网络研修、微课、数课的制作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必要的研究活动,提高专业化的实践能力。信息化的发展对学校整体工作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核心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和见证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走出一条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同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学校信息化
8、的良性发展,体现了“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和谐统一” ,体现了学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办学理念。六、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校内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升信息素养,同时通过文献研究,获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基于信息化下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采用以下四种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整合现有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基础。2、案例研究法本课题还将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案例分析与研究。3、实践研究本课题计划用三年的
9、时间,对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活动进行研究。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讨论反思、再实践的研究模式,获得基于本校经验,符合本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法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七、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围绕课题研究方向,深入开展研究,实现课题研究目标,形成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拟在 5 年研究周期中,以实验期、巩固推广期、成果总结期三个时期进行:(一)实验准备期期(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1实验期的研究开展组织教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向;讨论课题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填报审批书;通过课堂教学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发现课题研究的问题。撰写实施方案;成
10、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安排学校信息化骨干、各学科优秀教师参与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内容、目标、要求,形成共识,分工协作。2实验期的预期成果 制定课题研究指导的详细方案。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落实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开题报告。(二)课题研究活动期(2016 年 3 月至 2019 年 2 月)1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 课题研究教师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工作,观看网络精品课程。进行在线课程的学习与实际操作应用。 组织学校的公开课题研究活动,深入开展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预期成果教师信息化网络教学活动总结,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形成新型课堂教学,开展教学展评,制作教
11、学光盘。开展网络交流活动、典型课堂教学活动、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形成学科教学与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数课、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三)成果总结期(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1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化,提高实验教师的在线教育科研水平。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改变教育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普遍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通过掌握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养成创造性工作的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围绕课题研究核心内容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论文、案例、课例。2总结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经验总结,探索出适
12、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信息化的教师成长模式。3、开展网络教学精品课展示交流 。4、课题组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撰写研究论文、实验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各项工作。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平山小学已经实现了百兆光纤进校园,实现了班班通教学工程,建立了校园网站,学校建立了校本资源库。具备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条件。教师在学校的引领下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探究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参与在线教师学习和借鉴优秀课程资源,观看研修教学精品课程,交流和传播教学经验及方法的新途径,上传教学资源,教学网络课程,制作微课、致力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施,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具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硬件条件,精选实验教师,储备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校支持研究所需要的各项经费,支持教师参与活动,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