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传播的受众受众的权利定位: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新闻媒介产品的消 费者,又是信息、媒介及传播效果的最终检验者受众是新闻传授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活跃的决定因素。受众对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活动的接触程度,即报纸的发行量、电台的收听率和电视台的收视率受传者的特征:1、受传者是无定向的、模糊的2、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不可避免的对各个媒体进行比较分析 3、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的选择,新闻信息的传播接受不具有强制性4、新闻传播的预期效果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受众对信息的心理反应和行动5、在新闻信息的传授过程中,受众的
2、心理反应,他们所表示的意见及其所 采取的行动,构成了传播过程中信息反馈的来源6、受众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又是一定的社会群体的一员,其行为受 群体制约7、受众在接收到信息以后,出于一定的心理需求和人际关系会向他人转述特征新趋势: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 “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编辑” ,既是受传者,优势传者;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既具有受者的角色特征,又具有传者的角色特征受众的特点(荣):1、广泛性成员组合和地域范围的广泛性2、混杂性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的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度3、隐蔽性受众对于媒介来说是一种笼统、隐蔽的存在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1、政治经济期待传播者
3、期待自己所选择的信息和所发表的意见能为受众所接受,自己的态度与价值观呢过为受众所认同,从而巩固与提高自己及所在媒介在社会上的威望,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所期待的各种经济、政治的或者其他的功利收益2、文化规范的角色期待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有选择的信息传递,为受众接手之后能成为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使受传者体会和感觉到社会认同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规范,并去规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3、组织期待或团体期待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的传播活动,把受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受众成为自己指挥或指导下的团体的一员受众的分类1、按照媒介类别分类: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2、按照接触的新闻媒介分类:稳定受众、不稳定受众3、按
4、照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分类:一般受众、特殊受众4、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潜在受众5、按照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边缘受众核心受众的确立:受众的区域定位、受众的职业和身份定位、受众的年龄定位、受众文化定位受众对媒介的影响1、受众决定着媒介内容的取舍 任何媒介的发布都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求出发,任何宣传同样必须从顾及受众所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2、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根据不同地域受众的心理定势和媒介接触习惯的实际出发;受众的文化底蕴决定着媒介的风格3、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新闻媒介不断的追逐满足受众新的需求4、受众的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利之源追逐利润是传媒的基本宗
5、旨和终极目标,传媒将受众卖给广告上获得收入;媒体背后庞大的受众是舆论强大的影响力 受众获取新闻事实的途径:1、新闻机构大众传播2、别人告诉群体传播和和亲身传播3、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接受:是对一种事物和观念的容纳,又指接触信息传播后可能产生的反应目的:获知、警戒、认同、做伴、报酬影响受众对新闻传播接受的因素1、明确的接受目的明确的接受目的是受众接触与接收新闻信息的动力2、传播环境: 媒介自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传播媒介的发达水平、经营管理方式 1和新闻报道体制媒介运作大环境主要指社会经济发达水平、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公民文化 2素质状况3、受众的认知能力: 新闻作品的结构分析及
6、时正确的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 1新闻文本的分析了解新闻内涵 2新闻根据的分析5W 3受众接受过程的选择的心理反应:1、选择性接触: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影响因素: 功能因素信息内容(短期、长期) 1结构因素信息形式(对比、强度等) 22、选择性理解:受众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理 解,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非冲突影响因素:文化背景、经验;性格;主观加入行为3、选择性记忆:由于维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需要,受众往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 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含义:受众在新闻信息接受中,由于实际上或心理上的压力,而采
7、取同多数人意志信息取舍 与信息理解影响因素:知觉情景(清晰度) ;群体力度(人数、趋向性) ;人格特征(自信心)好处:尽快的是受众的态度定型,传播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沟通信息、统一舆论的目的缺陷:抑制了受众对于信息接受与理解的创造精神,伤害了少数受众探讨真理的积极性 方法:传播者既要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扫清新闻传播的障碍,整合社会舆论;又要尽量避 免和减少有探索精神的受众伤害,坚持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注意社会舆论的平衡新闻传播的心理机制1、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求知心理、求新心理、求同心理求异心理、求趣心理、求美心理2、传授双方的心理调和:通过对传授双方的心理定势进行协调,使之处于相对和谐与平衡
8、 的心理状况 方法:了解研究受众,针对他们的需要、心理状况进行协调;运用心理机制,巧妙地进行协调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在法律意义上,受众又是公民,在法定范围内享有作为公民应当的一切权利1、知情权定义: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内涵:知情权不是媒介的特权,它是人民权利,受众作为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知情权,特别是通过媒介了解公共信息的权利,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的专门从事社会信息整合和传播的公共部门,其行使知情权的权利和义务得以更加明确化和加强2、表达权(表达自由)定义: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内涵: 新闻
9、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 1见的权利和自由(媒介接近权)包括针对媒介批评自己的意见提出反驳的权利;参与媒介上的 2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意见的权利公民的表达权是在一定的法律限制范围之内的 3媒介表达自由与受众表达自由之间的矛盾媒介资源的相对有限 4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内涵: 受众借助媒介行使舆论监督权 1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2(我媒介带有一定的“公共性”是其力量的源泉,所以其建议权、监督权是受 众作为公民应该享有的自然权利)4、名誉权:受众对自己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 的权利5、隐私权:
10、受众拥有对个人的身体或日常生活不愿公开的情况的权利6、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机关媒体受众的成员权利、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受众对信息的反馈来源:新闻机构无法完全垄断新闻传播,所以其行为是受到制约的,这种制约来至于事实和 受众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形式为受众对传者的信息反馈 反馈的对象:传播者大众传播机构的传播者、亲身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传播者反馈的内容:(受众对新闻机构的评价标准)1、新闻机构对他们的新闻需要的满足程度2、新闻报道事物真实性程度3、对事实的判断、解释的正确性程度,即宣传观点正确与否反馈的客观性:反馈是客观存在的,不易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传播者可以控制的,反 过来传播者受到反馈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