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 (9).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79164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 (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 (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诗句的意思,熟读成诵。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之美。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导入: 西湖,是一首精致的诗,一幅天然的画,是一首悠悠的歌。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播放西湖图片)今天,让我们走近宋朝两位诗人苏轼和杨万里,去看一看他们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苏轼的。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一)配乐朗读。 (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视频朗读) (二)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 (四)齐读。 三

2、、提示方法,学习古诗。 (一)提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 (二)课前我们已经要求同学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了自学,现在整理一下你自学的成果,准备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三)小组合作,交流所得。如果有争议或者疑惑,等会儿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四)全班交流,共同探讨。 1知诗人,解诗题。 知诗人:作者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先后两次在杭州为官, “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均因他而得名。苏轼创作了众多关于西湖景物的诗,西湖也因此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与奇丽的色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文中选的是第二首,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课

3、件出示) 解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 ,词序可以调整一下“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 , “饮湖上”应为“湖上饮” ,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 ,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 2抓字眼,明诗意。 抓住“潋滟” 、 “ 空濛” 、 “奇” 、 “ 西子”引导学生理解。前两句:“水光潋滟” “山色空濛”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课件出示)诗人用凝练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晴一雨的西湖,正应和了题目中的哪个词?(初晴后雨)一个“晴方好” ,一个“雨亦奇” ,又与下文哪个词两相呼应?(总相宜) 后两句:这是一种什么修辞?你认为用得怎么样? 诗人用一个奇妙

4、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 “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3、想意境,悟诗情。 (1)自己想象着诗中描写的景色,有感情的读一读古诗。 (播放音乐) (2)找同学来读,其他人闭眼想象。(3)交流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品读诗文,体验情感。(一)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正在西湖边上饮酒的苏轼他的心情会是怎样?引导学生了解苏轼当时的经历与处境,从而感受苏轼与西湖的不解之缘。(二)带着这种心情诵读古诗。(三)小结:西湖景致宜人,真是美不胜收。才情横溢的诗人苏轼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随即跃然纸上,鲜活传神。 (四)请把自己当成作者置身于西湖,再来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