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选择序号 题目答案1化工生产要认真填写操作记录,差错率要控制在( )以下。A 1% B 2% C 5 D 1.5D2 工业废水中衡量该废水可生化性的重要指标是( ) 。 A COD B BOD C TOD D BOD/COD D3 汽油的爆炸极限为( ) 。 A.16% B.4.319.0% C.12.574.2% D 1020% A4 二氧化碳灭火机不能扑救的火灾是( ) 。A 精密仪器 B 电气一设备 C 金属氧化物 D 图书档案 C5 化工厂生产区登高(离地面垂直高度) ( )必须系安全带。A 1.5m B 2.0m C 4.0m D 3.0m D6 浓硫酸的氧化性是( )元素表现
2、出来的特性。 A H B S C O D H、S、O 元素的综合特性 D7 下列哪种材质的设备适用于次氯酸钠的储存( ) 。 A 碳钢 B 不锈钢 C 玻璃钢 D 铸铁 C8 氯气泄漏后,处理空气中氯的最好方法是向空气中( ) 。A 喷洒水 B 喷洒石灰水 C 喷洒 NaI 溶液 D 喷洒 NaOH 溶液 B9 硝酸在常温下见光就会分解,受热分解的更快,其分解产物是:( )A H2O, NO2 B H2O, NO2, O2 C H2O, NO, O2 D H2O,NO,NO2 B10 氧和臭氧的关系是( ) 。A 同位素;B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同一物质 B11有关滴定管的使用错误的是
3、( ) 。A、使用前应洗净,并检漏 B、滴定前应保证尖嘴部分无气泡 C、要求较高时,要进行体积校正 D、为保证标准溶液浓度不变,使用前可加热烘干D12 最容易脱水的化合物是( ) 。A R3COH B R2CHOH C CH3OH D RCH2OH A13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表明的是( ) 。A 敞开体系能量守衡定律和敞开体系过程方向和限度; B 隔离体系能量守衡定律和隔离体系过程方向和限度;C 封闭体系能量守衡定律和隔离体系过程方向和限度;D 隔离体系能量守衡定律和封闭体系过程方向和限度C14 制冷的基本膨胀是( )A.等焓膨胀和等熵膨胀 B.等压膨胀 C.等容膨胀 D.等温膨胀 A15
4、某元素 R 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2R,则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 HRO4 B H3RO4 C H2RO3 D H2RO4D16 通常实验用高压氢气瓶的颜色是( ) 。 A 天兰 B 黑色 C 深绿 D 黄色 C17 要切断而不需要流量调节的地方,为减小管道阻力一般选用( )阀。 A. 截止阀 B. 针型阀 C. 闸阀 D. 止回阀 C18 泵的吸液高度是有极限的,而且与当地大气压和液体的( )有关。 B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流量19 气体在管径不同的管道内稳定流动时,它的( )不变。 A. 流量 B. 质量流量 C. 体积流量 D. 质量流量和体
5、积流量都 B20下列列管式换热器操作程序哪一种操作不正确( ) 。A.开车时,应先进冷物料,后进热物料 B.停车时,应先停热物料,后停冷物料 C.开车时要排出不凝气 D.发生管堵或严重结垢时,应分别加大冷、热物料流量,以保持传热量D21导致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效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列管结垢或堵塞 B.不凝气或冷凝液增多 C.管道或阀门堵塞 D.以上三种情况D22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提高传热膜系数最容易的方法是( )。 A. 改变工艺条件 B. 改变传热面积 C. 改变流体性质 D. 改变流体的流动状态D23 下面原因不会引起降液管液泛的是( ) 。A 塔板间距过小 B 严重漏液 C 过量
6、雾沫夹带 D 液、气负荷过大 B24区别精馏与普通蒸馏的必要条件是( )A 相对挥发度大于 1 B 操作压力小于饱和蒸气压 C 操作温度大于泡点温度 D 回流 D25在精馏操作中,若进料组成、馏出液组成与釜液组成均不变,在气液混合进料中,液相分率(q)增加,则最小回流比 Rmin(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C26对处理易溶气体的吸收,为了显著地提高吸收速率,应增大( )的流速。A 气相 B 液相; C 气液两相 D 不确定A27 ( )反映吸收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的因数为。 A 传质单元高度 B 液气比数 C 传质单元数 D 脱吸因数 C28 气液两相在筛板上接触,其分散相
7、为液相的接触方式是( ) 。A 鼓泡接触 B 喷射接触 C 泡沫接触 D 以上三种都不对 B29 工业上用( )表示含水气体的水含量。 A. 百分比 B. 密度 C. 摩尔比 D. 露点 D30要小批量干燥晶体物料,该晶体在摩擦下易碎,但又希望产品保留较好的晶形,应选用下面那种干燥器( ) 。A 厢式干燥器 B 滚筒干燥器 C 气流干燥器 D 沸腾床干燥器A31 在绝热饱和器中空气经历的过程为( )变化。A 等焓增湿 B 等温增湿 C 等焓减湿 D 等温等湿 A32构成晶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则排列,由此形成的最小单元称为( )A 晶体 B 晶系 C 晶格 D 晶习C3
8、3 ( )是结晶过程必不可少的推动力。A 饱和度 B 溶解度 C 平衡溶解度 D 过饱和度 D34 深度制冷的温度范围在( ) 。A 173K 以内 B 273K 以下 C 173K 以下 D 73K 以下 C35 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经济性,发挥较大的效益,工业上单级压缩循环压缩比( ) 。 BA 不超过 12 B 不超过 68 C 不超过 4 D 不超过 81036处理不适宜于热敏性溶液的蒸发器有( ) 。A. 升膜式蒸发器 B.强制循环蒸发器 C. 降膜式蒸发器 D. 水平管型蒸发器D37为了提高蒸发器的强度,可( )A、采用多效蒸 B、加大加热蒸汽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C、提高沸腾侧的对流传
9、热系数 D、增加换热面积C38 蒸发操作的目的是将溶液进行( ) 。A. 浓缩 B.结晶 C. 溶剂与溶质的彻底分离 D. 水分汽化 A39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 ) 。A 分配系数大于 1 分配系数小于 1 C 选择性系数大于 1 D 选择性系数小于 1C40 萃取操作只能发生在混合物系的( ) 。 A 单相区 B 二相区 C 三相区 D 平衡区 B41 反渗透膜分离主要推动力为( ) 。A 压力差 B 浓度差 C 电位差 D 蒸汽分压差 A42为了从电镀废水中回收铜、镍、铬等重金属离子,净化水,常采用( )方法。A 渗析 B 反渗透 C 电渗析 D 超滤C43 工艺流程图包含( ) 。A
10、方案流程图 B 物料流程图和首页图 C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D 以上都是 D44 图纸中的比例 20:1 表明( ) 。 A 图形比实物大 B 图形比实物小 C 一样大 D 都不是 A45 能用来分离 Fe3+和 Al3+的试剂是( )A、氨水 B、NaOH 溶液和盐酸 C、氨水和盐酸 D、NaOH 溶液 D46工业上固体催化剂是由( )组成的。A、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 B、主催化剂和辅催化剂 C、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 D、活性组分、稳定剂和载体C47反应物流经床层时,单位质量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目的产物量称为( ) 。A.空速 B.催化剂负荷 C.催化剂空时收率 D.催化剂选择性C48
1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衡量催化剂性能优劣的指标( ) 。 A 选择性 B 形状 C 使用寿命 D 活性 B49一个反应过程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什么反应器并无严格规定,但首先以满足( )为主。 A 工艺要求 B 减少能耗 C 操作简便 D 结构紧凑A50在典型反应器中,均相反应器是按照( )的。A 物料聚集状态分类 B 反应器结构分类 C 操作方法分类 D 与外界有无热交换分类A51 对气-固相反应,适宜的反应器应该是( ) 。A、 反应釜 B、鼓泡塔 C、管式 D、固定床 D52 为了保证循环水泵的正常运转,要求轴承最高温度不大于( ) 。A. 80 B. 70 C. 65 D. 60 A二、 判断序号
12、 题目答案1 燃烧的本质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2 烷烃的化学性质是难加成,易取代;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是易加成,难取代。 3 消除反应是卤烷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时,分子内脱去卤化氢,生成烯烃的反应。 4 丁苯橡胶的单体是丁烯和苯乙烯 5 设备布置图中标注定位轴线的圆圈直径是 10。 6 反应釜的夹套是设置在釜体外部的加热装置。 7 煤气钢管常是有缝钢管。 8 化工设备中最广泛应用的封头是椭圆形封头。 9 电路中两点的电位都很高,这两点间的电压也一定很大。 10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 沉降面积和颗粒沉降速度有关,而与高度无关。 11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 K 接近于空
13、气 侧的 T 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饱和水蒸汽侧流体的温度值。 12 在无相变的 T 流传热过程中,减少热阻的最有效措施是降低流体湍动程度 13 提高传热系数可以提高蒸发器的蒸发能力 。 14 精馏设计中,回流比越大 ,所需理论板越少,操作能耗增加 15 吸收操作常采用高温操作,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吸收剂的溶解度越大。 16 干燥过程传质推动力:物料表面水分压 P 表水 热空气中的水分压 P 空水 17 “真诚赢得信誉,信誉带来效益”和“质量赢得市场,质量成就事业”都体现了“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18 任意系统在状态一定时,系统内部的能量是定值 19 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20
14、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 21 一般地说,电极电势差值最大的两个电 T 之间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2 流体粘性是流体的固有性质之一 23 管内流体是湍流时所有的流体都是湍流 24 操作工的三件宝是:抹布、扳手、听诊器。 25 抽堵易燃、易爆物质的盲板,可以使用铁制工具。 26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性质活泼,易挥发,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7 甲醛是由甲醇做原料的生产过程中,是由甲醇还原而制得的。 28 离心泵停车时,先关闭泵的出口阀门,以避免压出管内的液体倒流。 29 离心泵的扬程和升扬高度相同,都是将液体送到高处的距离。 30 欲提高降尘室
15、的生产能力,主要的措施是提高降尘室的高度。 31 填料塔的基本结构包括:圆柱形塔体、填料、填料压板、填料支承板、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 32 萃取操作设备不仅需要混合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分离能力。 33 在氨合成催化剂还原时,压力提高会增加催化剂水汽中毒的机会。 34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度。 35 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中管径一律用公称直径标注。 三、 简答1. 用 100的热水加热一种易分解的有机液体,试确定物料在列管换热器中的流动方案?并说明理由?答:为减少有机液体分解产生的污垢热阻,有机液体应走管程,利于清洗。热水走壳程。2. 正在运行的精馏塔,由于前段工序的原因,使料液组成 下
16、降,若进料状况Fx不变(q 不变 ) ,为维持塔顶产品浓度不变,可作哪些调整?答:增大塔釜加热蒸汽量或者降低进料位置或增大回流比。3. 何谓管路特性曲线?何谓工作点?讨论离心泵的流量调节方法?答:管路特性曲线表示为完成一个特定的输送任务,管路要求泵供给的扬程随流量的变化关系。离心泵的工作点:管路特性曲线和泵的性能曲线的交点。调节方法:1.调节管路特性曲线,例如在出口管路安装阀门2、改变离心泵特性曲线,例如改变泵的转速。4. 在单管程、单壳程列管换热器中,用 120的饱和水蒸汽将 20的乙苯预热到 80。现由于乙苯的流量较小,传热效果较差,试提出强化传热的方案?答:1、可采用多管程和多壳程的换热
17、器。2、提高饱和水蒸气的蒸汽压。3、加装挡板,增加湍动。四、综合题(一)用填料塔吸收塔回收焦炉气中的氨,焦炉气中氨的浓度为 8g/标准 ,3m混合气处理量为 4500 标准 /h。要求氨的回收率为 95%。操作压强为3m101.33kPa,温度为 30。 1. 选用合适的吸收剂,并说明理由? 2. 若用水作为吸收剂,则气液平衡关系可表示约为 Y*=1.2X(Y、X 为摩尔比) 。确定用水量 kg/h?(实际用水量为最小用水量的 1.5 倍) 3. 取空塔气速为 1.2m/s,估算塔径 D ?1、如考虑回收利用氨水可采用水做吸收剂,如考虑脱出干净可采用化学吸收,用酸性吸收剂如稀硫酸等。工业一般用
18、水2、解:(1)用水量 L先求最小用水量,即XYV21min其中 015.4./)7(8y61053.)9.1(0)(2 AY83161mX02 skmolV/052.).(4.365故 lL63.8.1602min =1.50.063=0.0945kmol/s=6120kg/h5.1in塔径 D 可用下式计算:D= 4sVu其中 3502731.87/6s ms故 D= =1.21m.4(二)有某催化加氢脱乙炔的工艺。乙炔是通过等温加氢反应器除掉的,反应器温度由壳侧中冷剂温度控制。主反应为:nC 2H22nH 2(C 2H6)n,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每克乙炔反应后放出热量约为 34000 千卡
19、。温度超过 66时有副反应为:2nC 2H4(C 4H8)n,该反应也是放热反应。冷却介质为液态丁烷,通过丁烷蒸发带走反应器中的热量,丁烷蒸汽通过冷却水冷凝,再回流到反应器中循环使用。反应原料分两股,一股为约-15的以 C2为主的烃原料,另一股为 H2与 CH4的混合气,温度约 10,两股原料按一定比例在管线中混合后经原料气/反应气换热器预热,再经原料预热器用水蒸汽预热到 38,进入某反应器。反应压力为2.523MPa,反应温度为 44,当温度过高时会发生 C2H4 聚合生成 C4H8 的副反应。反应所用催化剂为含贵金属铂的固体催化剂,催化剂粒径相对较大(5mm 左右) ,使用寿命可达两年。请
20、回答下列问题:1. 请根据以上具体情况,选择反应器类型,并说明理由? 2. 该反应器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改进?3. 试说明该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不直接用冷却水移走反应器中的反应热,而是采用冷却水先冷凝丁烷,丁烷再从反应器中移走反应热?4. 如果反应器温度超过 44,应采取何种措施?如果反应器温度超过 66时,又该采取何种措施?1. 请根据以上具体情况,选择反应器类型,并说明理由? 答:因为该反应为气固相催化反应,故适宜采用固定床反应器。 2. 该反应器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改进?答:由于催化剂床层传热性能很差,在床层形成甚为复
21、杂的温度分布,不仅轴向温度分布不均,而且径向也存在着显著的温度梯度。工业生产上所采取的措施有:在原料气中带入微量抑制剂,使催化剂部分钝化;在原料气入口处附近的反应管上层放置一定高度为惰性载体稀释的催化剂,或放置一定高度已部分老化的催化剂。这两点措施是降低入口处附近的反应速率,以降低放热速率,使与移热速率尽可能平衡;采用分段冷却法,改变移热速率,使与放热速率尽可能平衡等。3. 试说明该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不直接用冷却水移走反应器中的反应热,而是采用冷却水先冷凝丁烷,丁烷再从反应器中移走反应热?答:丁烷做冷凝液,在换热过程中伴随着相变的产生,对流传热过程中,有相变化时对流传热系数较大,有利于传热过程的进行。(丁烷的沸点低)4. 如果反应器温度超过 44,应采取何种措施?如果反应器温度超过 66时,又该采取何种措施?答:该反应温度为 44,所以应维持反应温度在 44,偏高时应增大冷凝剂用量控制温度,如果超过 66时会引发副反应,此时应减小反应物进料量,增大冷凝剂用量,严重时打开高压冷凝水,甚至紧急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