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毕业论文.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78106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7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毕业论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毕业论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毕业论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毕业论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毕业论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 题目: 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 的 影 响 院 (系 )别 专 业 财 务 管 理 班 级 学 号 XXXXX 姓 名 XXX 指导教师 XX 二一 六 年六月 I 摘 要 2006 年财政部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在原有债务重组准则的基础上做了系统性的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的接轨。新准则规定重组收益差额利润化,形成了有助于虚增利润的表象,在实质上制约了 ST 上市公司违规操作行为,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新债务重组准则重新界定了债务重组环境,规范了债务重组双方的会计处理方法,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 ST 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影

2、响。 本文通过规范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债务重组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进行研究。运用规范性研 究方法论述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背景、具体修订内容并分析其动因,最后对债务重组准则的两次修订进行规律总结。同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现行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动机并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探索现阶段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存在的债务问题。 关键词 : 债务重组, ST 上市公司 II Abstract In 2006,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published a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

3、siness enterprises - debt restructuring, which achieved substantial convergence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through making systematic change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deb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New rules require restructuring income gap profits, which making a contribute to the a

4、ppearance of inflated profits, while restricted the ST listed companies illegal operations actually, and making an important promoting for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new guidelines of debt restructuring redefines the debt restructuring environment and standardize the accounting treat

5、ment methods for both the debt restructuring sides, which introduce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and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T listed companies. This work combines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investigate presence financial problems of debt restructuring of domestic list

6、ed companies capital. The norma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expound the change background of deb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specific amendments and the changing motivation, and then summarize the two deb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revisions. Moreover, this paper also verified the impact of the cu

7、rrent debt restructuring criteria on listed companies by using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analyzed the motive of debt restructuring of listed companies. Keywords: debt restructuring, ST listed companies, reorganization gains III 目 录 前言 1 1绪论 .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意义 3 1.4 研究内容 3 2相关概念

8、 . 4 2.1 ST类上市公司 . 4 2.2 债务重组概述 4 2.2.1 债务重组 4 2.2.2 债务重组的方式 4 2.3 债务重组新旧准则的差异 5 3 债务重组对 ST类上市公司影响的分 析 6 3.1 ST 类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现状 6 3.2 债务重组对 ST 类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 6 3.2.1 债务重组对公 司利润的影响 6 3.2.2 债务重组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6 3.2.3 债务重组对公司资产结构的影响 7 3.2.4 债务重组对公司运营的影响 7 3.3.5 债务重组对公司信用的影响 7 4 对 ST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思考和建议 7 4.1 完善证券市场制度 8

9、 4.2 完善债务重组新准则的内容 8 4.3 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9 5 ST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 11 5.1 公司简介 . 11 5.2 公司债务重组方案概况 . 11 5.3 债务重组的执行情况 . 11 5.4 债务重组对宝硕集团的影响分析 . 12 5.4.1 债务重组的效果分析 12 5.4.2 债务重组的效应分析 12 结 论 15 IV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 言 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标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上,新的指导方针采用 “ 公允价值 ” 量

10、属性,让我们的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实现标准的实质性趋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的实质性修改的相关规定,并引进 “ 公允价值 ” 计量模式。 债务重组分为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和非持续 经营 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是指债务重组双方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会继续经营下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债务重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根据往来双方的实际状况而采取的一种具体财务管理措施。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对债务人和债权人的财务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可通过修改有关债务条件来实现,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负债是企业的未来经济负担,负债本金和利息的

11、减少就是减轻了债务人未来的经济负担,降低了企业未来的财务费用,从而降低资产使用成本。导致所有者权益的结构 变化, 债务重组同时 影响未来利益分配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会导致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虚增 ,并且 会导致债权人的资产减少,产生债务重组损失。 此外还 可以减轻债权人部分经济负担,减少资金占用量,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通过债务重组,债权人可以收回一定量的货币资金或有效的非货币资产,从而可以减轻由于债务人拖欠而导致的资金紧张,也可以减少因债务人拖欠而必需的举债,减少财务费用负担,还可以收回部分由于收入和债权的同时确认而增加的资金垫付,如垫支的税金等。活化呆滞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产的真实性,保证

12、速动资产的质量,增强资金的增值 能力,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解除三角债。可以避免部分坏账损失,消除部分潜亏因素,提高企业损益的真实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破产清算屡见不鲜。如果债务人发生财务严重困难,极有可能破产,导致债权人产生坏账。通过债务重组,减轻债务人的部分负担,使其力所能及,留有走出困境的机会,债权人也可避免更大的损失,所以债务重组是双方受益的明智之举。可能改变债权人的资产的性质,使部分流动资产变为长期资产。由于债务重组可通过债权变产权的方式进行,这样必然使应收账款变为长期投资。 本文对近几年 ST 类上市公司实施债务重组的现状 进行了总体描述, 探究债务重组对公司利润、财务、资

13、产结构、运营和信用的影响,对债务重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展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通过对宝硕集团债务重组的案例分析,探讨债务重组给 ST上市公司带来的效果和效应。 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作为国际商业语言,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为此,在 2006年 2月 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标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上,新的指导方针做了系统的修改,许多具体的指导方针地址,并修改了广泛,特别是采用 “ 公允价值 ” 量属性,让我们的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

14、告实现标准的实质性趋同。引进新的会计准则是中国的历史性转变,加速中国的一体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 重组的实质性修改的相关规定,并引进 “ 公允价值 ” 计量模式。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期较短,但随着不断发展规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加。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行业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一些上市公司相继出现了资金困境、经营能力差、盈利无力等影响上市公司发展的各种问题,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 ST的边缘。 当上市公司面对这种严重的债务危机时,一般债权人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企业进入破产流程,但是通过这种破产方式收回债

15、款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还不能完全保证债权人能够顺利的回收全部债务。况且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是额度制和审批制,在这种制度要求下,上市公司的资质就成为了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特殊资源,所以对上市公司实行破产在我国显然不是上上之举。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债务重组显然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并且相对于股权重组、资产置换等其他重组方式来说债务重组具有更容易操作,风险很小的优势。在执行债务重组方案时, 债权方会放弃自己部分利益,对债务方所欠的债务进行减免或者放宽偿还债务的条件,这样既帮助解决了同上市公司的债务纠纷,同时又可以让上市公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甩掉过重债务包袱轻装上阵。 自从本世纪初期的首次债务重

16、组浪潮过后,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实施过程中,重组的资金和次数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长幅度。但是在重组同时,有一些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善公司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而是利用债务重组去规避政策监管以及进行虚增利润。其中表现更为明显的是 ST 类上市公司,这使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边探索边修改,出现反复的波折,从我国的债务重组准则自颁布以来,短短的十几年内就经历了三次修订。例如在第一版债务重组准则把债务重组获得收益是直接当作公司经营收入,使得了当年利润得到虚假 提升,所以这一规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盈余管理倾向。因此在 2006 年第二次修订的新准则中,对这一现象加以控制和束缚,并且

17、特别关注一些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所造成的影响。 3 1.2 研究目的 本文对近几年 ST 类上市公司实施债务重组的现状进行了总体描述,并且具体分析了对实行债务重组给 ST类上市公司所带来的影响,目的是 总结 我国 ST类上市公司在实行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特点,分析债务重组给公司带来的在财务绩效、报表利润、公司税负、公司信用 等 方面的影响。并且通过结合债务重组对 ST类上市公司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改善措 施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 由近三年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能够看出,施行了债务重组的 ST 类上市公司表现相当强劲,业绩节节升高,甚至出现同比增长率高出 300%的空前盛况。利润跃升

18、成债务重组公司为了一个标签,大量的上市公司是在亏损的债务重组的成功,实现了积极利润年度报告。但这种改变究竟是否具有长期性,对上市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是否有利,还需进一步探讨。所以,本文的意义在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施重组行为,减少甚至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并通过对股票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可以使股票 上市公司在实施债务重组方案的同时,可以从长远发展角度分析利弊得失,进而做出决定是否对债务重组 。 1.4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当前阶段我国 ST 类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分析,探究债务重组对公司利润、财务、资产结构、运营和信用的影响,对债务重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

19、析,展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通过对宝硕集团债务重组的案例分析,探讨债务重组给 ST 上市公司带来的效果和效应。 4 2相关 概念 2.1 ST类上市公司 ST类上市公司是指在证券市场交易所上挂牌上市的公司中,如果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例如,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别处理。或者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 “特别处理”的英文为 Special treatment,所以这类股票就被称为 ST股,这些账务出现状况被证券交易所进行了特别处理的公司,就被称作 ST类上市公

20、司。 当某支 股票的名字前加上 ST, 就是给市场一个警示,该股票存在投资风险, 如果 股票名称前 加上 *ST 那么就是该股票有退市风险, 就是 警惕的意思, 一般在每年 4月左右,公司向证监会交的财务报表,连续 3年亏损,就有退市的风险。 2.2 债务重组 概述 2.2.1 债务重组 ( 1)国内定义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规定,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当债权人在评估债务人偿还能力后其与债务人达成了协定或经过司法判决法院同意债务人更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订了原来债务偿还 协议 的,或者在债务重组中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与原协议不相同的,均视为债务重组。 ( 2)国际定义

21、总体而言,债务重组的国际环境大致有两种思路,即重组环境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重组环境思路涉及到修改债务条件都被视为债务重组有关的所有事项。 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环境方面中定义:在为改变或解除债务人对现存债务的责任的环境下而采取的行动即债务重组,但不包括取消债务和可转换债券为股权。狭义的重组环境思想是,只有债务人陷入财务困境情况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作出的采取适当行动的前提下,作出让步而采取的行为就是债务重组。财务会计准则第 15 号规定债务重组的环境:资金困难问题让步的前提下,基于经济或法律上的原因,债权人通常 不愿意考虑使债务人陷入破产困境。从债务标准的重组定义可以看出,中国使用的是国际上狭

22、窄型的债务重组定义。 2.2.2 债务重组的方式 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债务重组形式根据各公司实际情况不同多种多样,在我国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 可以概括为 四种: ( 1) 以 低于债务账面 金额 的现金清偿债务; ( 2)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5 ( 3) 债务转为资本; ( 4)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其中前三种属于即期清偿债务,后一种属于延期清偿债务。 通常情况下,债务人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后,通过修改负债条件、以非现金资产、发行权益性证券等方式,债权人对债务人会作出部分让步,债务人因此可以重新安排运营资金,债务或得以清偿。 2.3 债务重组新旧准则的差异 旧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债务人及其

23、依照法院或债务人同意修改的债务问题的条款同意做出的决定债权人。原来的准则表明,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债务重组,只要债务金额及偿还计划的修改作为债务重组处理,重组环境的定义很宽泛,无论是债务人是 资产 债务重组困难的条件下,还是债务人 没有 财务困难下的债务重组。新的准则对重组环境进行了定义,将“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排除在外;同时将“不要让债务重组债权人不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也被排除在外。 6 3 债务重组对 ST类上市公司影响的分析 3.1 ST 类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现状 从 2011 到 2013 年各 ST 类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统计和各证券交易所公告与数据总结

24、可以看出, 在 2011 年至 2013 年间, 实施了债务重组的各 ST 类上市公司 的 总收益金额和平均收益金额都要远高于 正常 公司的 收益金额 , ST 类上市公司依靠债务重组 取得的巨大 收益,使得当年的 账务报表数据 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种收益 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 。在我国,处在退市边缘的 *ST 类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通过债务重组来获取债务重组的巨额利好,在公司年度报表上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收益数据,从而也避免因连年亏损而导致退市的危机。从实施了债务重组的 ST 上市公司 从事的行业来看,遍布各种行业,但制造业偏多,占 65%以上,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渐

25、成为了世界工厂,制造业公司数目庞大,但近年来,我国人力物力成本提高,而制造业竞争越来越 剧烈,使得很多公司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公司财务出现危机,不得不进行债务重组。 从时间上看,公司上市时间越久,进行债务重组机率越大。这类上市公司通常是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减轻公司累积的巨额债务,以防退市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3.2 债务重组对 ST 类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3.2.1 债务重组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通过 2012 到 2013 年间 ST 类上市公司经过债务重组后收益报表进行分析、统计与整理可以发现 ,在 实施 了 债务重 组活动的 ST类上市公司中, 有 80%以上的 在重组当年都实现了年度报表的盈利,

26、并且获得重组收益的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对 纯 利润的贡献率均大于 1, 并且在 年 度 报表 中实现了 净利润 ,公司 扭亏为盈,由此可见债务重组对 ST类上市公司 的当年 报表利润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 3.2.2 债务重组对公司 财务的影响 债务重组新准则的变化最主要是在处理损失效益的会计处理上。除了会计处理的“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和债权人“债务的其他条款条件”的修改,重组方式的会计处理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在会计处理债务人的,改变了债务重组收益之间的差异原准则“一刀切”全部列入“资本公积”的做法 ,转而是计入“营业外收入”,并入当期损益。由于债务重组是在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债权人作

27、出实质性让步的环境下,因此,无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什么样的重组债务都会导致债务人取得重组的利润,而债权人的重组损失。 比较 债务重组 新旧准则定义可以看出:新 的 准则强调“债务人财政困难”和“债权人做出让步”的重组 情况 。其中,“财政困难”是前提条件,而“让步”是一个必要条件。严格定义的环境债务重组新准则时,减少参与重组业务范围。尤其是,新准则强调债务人是不是在财政困难原位债务重组和一般债务清偿是没有本质区别。这限制了 ST7 上市公 司故意债务重组粉饰财务数据的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滥用和重组利润操纵的新的指导方针,以提高 ST信息披露质量,净化股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3 债务

28、重组对公司 资产 结构 的影响 债务重组 能够减轻 公司 的未来财务负担。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可通过修 订有关债务协议 来实现,如减 免 债务本金、 降低 债务利息等。 债务是企业的 经济负担, 通过 减免本金降低利息冲减了 资产使用成本 , 减轻了 ST 公司 未来的经济负担 。 但债务重组会 导致所有者权益的结构 发生 变化,影响 到将来的 利益分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 会导致资本 实收 或资本公积虚增。 由于债务重组可 以采取将债权转换为所有 权的方式进行,并没有实际新增企业资产,只是 将债权 与所有者权益的 进行了交 换, 换取了公司急需的新资本 。 债务 转化为所有者权

29、益,使 进行债务重组的 ST 公司 原所有者权益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 影响到企业未来利益分配关系,所以 进行债务 与所有者权益的转换 应事先 征得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的同意。 由于债务重组可以以非现金资产 来 抵偿债务, 如果 实施债务重组的 ST 公司 闲置的资产刚好是债权人需要的非现金资产 , 那么就可以以债权互换形式 实现资产重组,从而盘活部分闲置 企业 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3.2.4 债务重组对公司运营的影响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将“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在债务人发生巨大财政困难问题的时候,根据与债 权 人或法庭达成的协议进行让步并做出裁定。这样的定义是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做法

30、借来的,与老标准相比,很大地限制了债务重组的范围。新的规范性准则 含义 更加 明确 ,也在 很大 程度上 制约 了 ST 上市公司滥用了新的准则,以减少不 合规 的重组收益被确认。 3.3.5 债务重组对公司信用的影响 对于 一个上市公司而言,债务重组 是 一种 具有法律 效力的 借贷行为,是以偿还 本金利息 为条件的特殊经济活动,债 权 方和债 务 方在正常的 先货 后款 中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而债务重组活动的 实施 , 迫使 债权方做出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做出的经济上的让步,使得债权方的利益 受到 了损失。 因此 ,无论 ST 类上市公司实施了 债务 重组,不管是 善意还是恶意的, 该 公司

31、的信用水平都会 因此 而 降低, 企业 信用危机增加。 4 对 ST上市公司 债务重组的思考和建议 从上面的讨论和实例分析来看,不可否认的是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有助于提升 ST 股票的每股收益,但 如果深入挖掘和深刻理解新准则的理论内容和现实实施意义可以发现,新 准则对于引起 ST 公司“虚增利润”的变化只能是表象,下文将对新准则会计处理变化对 ST公司的影响进行实质性分析。 8 4.1 完善证券市场 制度 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这是因为一旦债务重组收益的平衡转移到“资本公积”的资产负债表,而资本公积可用于现金分红,从而大大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债务

32、人债务重组收益的显著差异,债务重组的新准则明确债务人因重组而取得的收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即“业务收入”并入 利润表。 因此,上市公司可转变为如何通过重组利润收益分配现金股利的股票。 重组收益 计入资本公积,增加了 ST 公司的税收负担,增加了企业的重组成本。 这是因为一旦计入资本盈余的重组所得,而不是在所得税规定征收范围内,通过对利润和损失的损失占到了环节,无疑将成为合法合理避税的途径。 正是如此,国家加强了税收征管,需要通过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利益所得也纳入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对企业债务重组的税收负担相应增加的征收范围所产生的利润,提高了税收成本的重组。 重组利得 计入资本公积,无法实现弥补重组时

33、产生的亏损,从而使 ST 公司 弥补亏损问题陷入了无法解决的窘境。这是因为按照有关规定资本公积不能用于弥补亏损方式。新会 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将清除导致当期损益的债务重组,从而使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对上市公司弥补亏损,然后摆脱公司的财政困难。这些法律补亏方法包括: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税后利润弥补亏损;来源于公积净利润弥补亏损。 重组收益 计入资本公积,间接加重了负担 ST 公司资本。这是因为根据资本公积的规定不能使用转增资本。债务人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当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存量,直接降低或注销的账面价值的做法是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收入中关于收入确认原则的规定。对于何时清理库存债务,新债务重组准则明确债务人应

34、当单独确认收入的库存,并在同一时间 结转库存成本,这种做法有利于公司取得 ST 有意增加资本,而且也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和准则匹配的原则。 重组双方当事人对于同一项会计业务使用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不符合一致性的原则。旧准则建立的账面价值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支付在非现金财产或股份权重组债务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还提供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债权人接受债务的账面价值入账,这意味着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收到的债务的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不能被认定为重组损失。大致相同的会计业务,各方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显然违背了一致性原则。对于债务人,新准则的规定反映交易实质,会计是更加科学合理,更能满足

35、会计报表的用户的要求 。 4.2 完善债务重组 新 准 则的内容 在此之前已经描述 ,对于债务人而言,旧准则规定债务重组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提供损益中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多年的实践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ST 公司债务重组作为一种工具来粉饰利润指标的可能性,一定意义上提高了 ST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公平市场经济的规则。对于使用9 企业债务重组和新的实践指南创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对于 ST 上市公司, 对于 上市公司,这意味着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一旦债权人作出实质性让步,债务很可能是部分或全部免除 。 ST公司的重组收益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新规定和准则

36、后认可债 务重组损益,大大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可能被夸大。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 。事实上,新准则的出台背景和实施新的环境准则已经从根本上改变。 另外,要 加强对 ST、 *ST公司摘帽、摘星的监管 。 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规定 ST、*ST 摘帽、摘星的基本条件包括:( 1)主营业务正常运营 ; ( 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年度报告 中 净利润为 非负 值 ; ( 3)年 度 报告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 证明 。对于ST、 *ST 公司而言,摘帽、摘星的条件与以前的经费相比更加紧密。由于债务重组在实际会计操作, 即使在债权人在自身经济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同意作出实质性的让步,以债务人的重组收益的

37、平衡只能计入当期非经常性损益的认可,即“营业外收入”。 ST、 * ST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和损失不一定是正面的,那么 ST、 * ST 公司企图利用债务重组来实现摘帽、摘星幻想是徒劳的。 这表明,在证券市场日趋成熟的有关规定,新准则是在市场监管日益强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ST、 * ST 上市公司使用债务重组来操纵利润的变化用来摘帽、摘星。 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广大的会计资料和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用户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债务重组的收益率差别待遇准则的变化反映了上市公司在股市 上的国家的重要性健康良性发展,虽然一些公司可能采取利润增加利润来应对 准则变化

38、的优势,但随着企业的改善治理结构,关联交易的 调整 ,增强了投资者的判断规则,采用债务重组作为一种工具来操纵利润是不可持续的。 4.3 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如前所述,对于债权人而言,新旧准则会计处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债权所有人对债务重组中损失和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价值的计量。虽然新旧准则将债务重组损失都包括在 “营业外收入”,但也有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首先,旧准则规定, “债务的账面价值被重组”,而新准则规定, “债务的账面余额进行重组。”新准则应首先明确债权人,以抵消盈利受损之间的差异,发生减值不足冲减的利润或亏损的一部分。根据上述理论的会计处理,债权人应首先确认坏账损失,再确认非经常性损失,因为坏账

39、损失是 ST 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而资产减值损失和债务重组 时,这两者之间有严格的区分,尤其是盈利或亏损更大之间的差异的影响。修改新的指引,使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债务重组的本质,加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新旧准则关于债权人会计处理的另一点区别在于:债权人因债务重组获得的非现金资产均以其公允价值入账。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信息保持了相关性和可靠性,更加合理地反映了 ST公司作为债权人的财务状况,同时也实现了会计准则的 国际化 。 我国规定的公允价值是以公平交易中知情的交易双方本着自愿原则进行资本交换10 或减免债务清偿的金额。相对于历史成本价值,公允价值以更好地反

40、映 资产的市场评估和企业的整体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来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使正确的投资决策。 债务重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从源头来解决资产虚假陈述的问题。 2003 年版债务重组 新 准则使用的 财务 价值计量,债权人在接受 债务人的 非现金资产抵债时,债务的账面价值必然低于资产价值,如果按照账面价值债权人债务的入账价值是违背抵债资产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定义是资产作为虚增价值,违背了相关股权评估的规定。虽然根据企业的规定应计提的在每个期末减值准备,同时也给他们盈余管理的空间巨大,因为不同条件的公 司可能 不会折损下, 在旧指南中对债权人的债务重组的资产价值不符合审慎原则

41、。 11 5 ST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5.1 公司简介 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宝硕或宝硕公司 ),成立于 1957 年, 1998年 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1998 年 9 月 18 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股票代码 :600155,股票简称 :宝硕股份,向社会公开 发行募集 5000 万 股, 公司 主要从 事农用薄膜、农药、塑料制品、 PVC 管材、日用品等的生产。在上市的 8 个年度里,公司的经营绩效较差,投资风险较高, 2005 年和 2006 年连续两年亏损,股票被实行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因此变更为“ *ST 公司股宝硕” 5.2

42、公司债务重组方案概况 宝 硕公司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其 债权人保定 保威 变电器股份有限公 司 向法院提起申请 对宝硕 破产还债。 2008 年 ,在 法院批准 下 , 宝硕股份依据法院裁定的重整计划草案,对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执行 时间 为三年。 草案 中债务清偿具体方式为优先债权组、职工债权组、税款债券组、 10 万元以下部分的普通债权组均按 100%比例以现金清偿 ; 10 万 元以上部分的普通债权组债权总额的 13%以现金清偿,清偿金额共计621726192.13 元,而对于该部分剩余债权,则通过宝硕股份流通股股东出让的股票清偿一部分(按债权人债权比例进行受让分配),剩余未获清偿部分

43、则予以豁免。 2008 年,另 一债权人 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与宝硕 公司 签署 了 关于执行重整计划之股份受让协议的相关 协议 , 按照协议 宝 硕股份将 4114.26 万股股权 过户 到 新希望化工名下之, 从当日 起 对于宝硕股份债务重组计划草案的实施,以及以后各期债务的清偿,新希望化工将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以及资金支持,帮助宝硕股份顺利按期清偿债务。 5.3 债务重组的执行情况 对于 2011年和 2013年签署的债务重组协议执行情况如下 : 2008年 7月 27日, 宝硕集团 向新希望 化工 转让 7700万股股权,新希望化工 成 为 宝硕集团 最 大股东, 但 由于公司资产及盈

44、利能力不足,资金极为 紧缺 ,大部分重整债务 到期而 不 能清偿 。 2011年 1月 7日,根据重整计划草案及 相关协议, 为 从根本上 解决集团的 财务危机,避免 受到 破产清算风险, 确实地 执行重整计划, 宝硕集团 及控股股东新希望化工再次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以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公司对公司的股权重新的分配和认购,并确定了宝硕 公司新发股 价格为 2.35元 /股。 公司负债大大幅低,债务大部分得到清偿,公司运营效率提高,并在当年的公司财务年度报告中实现了赢利,债务重组成功。 12 5.4 债务重组对宝硕集团的影响 分析 5.4.1 债务重组的效果分析 经过债务重组,集团减轻

45、了企业负担 ,其效果主要在以下方面: 避免了破产清算风险、挽救公司经营困境 ; 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 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长久稳定发展 ; 改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 ; 依 靠 新希望集团股东 强大实力 背景, 增加了经营范围,改变了产品结构, 在我国 氯碱化工产业 中做强做大 ; 避免了同业竞争 。 5.4.2 债务重组的效应分析 集团 的债务重组为 企业经营走向 良性循环的轨道 创造了环境 ,同时也 保障了债权人和全体股东的权益 。 根据重组后三年的报表数据,可以看出 债务重组 以下的几个效 果 : ( 1) 盈利能力 : 表 5.1 公司盈利能力指标表 总资产收益率( %)

46、 第 1季 第 2季 第 3季 第 4季 2010 -1.02 -0.09 0.78 - 2009 -3.02 -7.60 -2.64 -22.72 2008 88.90 -3.20 -1.02 -269.43 成本费用利润率( %) 第 1季 第 2季 第 3季 第 4季 2010 -2.45 -0.32 2.98 - 2009 -14.56 -38.52 -11.74 -59.34 2008 -499.22 -18.53 -8.23 -920.21 对比 2009年 和 2010年各季度数据 , 2010年各项指标明显好于 前两 年同期, 因此 ,企业实施 债务重组期后盈利能力 明显 增加

47、,可见债务重组的实施对 ST 公司的短期生存和长远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 2) 偿债能力 主营业务利润率( %) 第 1季 第 2季 第 3季 第 4季 2010 -2.84 -0.89 -6.32 - 2009 -18.43 -37.33 -13.57 -71.26 2008 -13.23 -20.34 -17.84 -334.21 13 表 5.2 公司偿债能力指标表 速动比率(倍) 第 1季 第 2季 第 3季 第 4季 2010 0.04 0.03 0.07 - 2009 0.05 0.06 0.06 0.05 2008 0.23 0.17 0.33 0.08 流动比率(倍) 第

48、 1季 第 2季 第 3季 第 4季 2010 0.07 0.04 0.08 - 2009 0.08 0.11 0.12 0.07 2008 0.40 0.35 0.51 0.10 由三年来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表 可以看出, 企业偿债能力没有多大变化 ,可见公司短期内虽然可以维持生存,但是由于 重组后各种经营未完全 展开,流动资金水平 没有出现大的改变 。 由资产负债率表 可以看出, 企业 资产负债率依然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各季度 变化水平不大,主要原因是 企业负债巨大,在债务重组后虽然有新资金的注入和债务减免,但短期内公司盈利都较少,还有融资能力 较弱 ,短期内 没有能力偿还长期以来形成的巨额

49、债务,所以 造成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 ( 3) 成长能力 : 表 5.3 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表 资产负债率( %) 第 1季 第 2季 第 3季 第 4季 2010 452.46 439.17 408.16 410.25 2009 369.41 368.59 370.10 446.21 2008 80.47 84.31 85.49 340.47 总资产收益率( %) 第 1季 第 2季 第 3季 第 4季 2010 20.86 18.65 19.66 18.26 2009 22.08 26.25 25.14 25.65 2008 22.84 18.14 14.75 17.83 14 主营业务增长率( %) 第 1季 第 2季 第 3季 第 4季 2010 66.25 49.86 14.86 25.81 2009 -55.44 -62.98 -36.55 79.54 2008 15.14 5.54 -30.36 -72.53 从总资产扩张率 可以看出, 2008年后 企业 的总资产扩张率 稳定 增长, 从主营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