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荒漠化的防治,Chapter 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分布,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 力下降,荒漠景观,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1、荒漠化的定义、表现,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2、荒漠化地区的分布,世界荒漠化的分布,活动一,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2、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 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 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 渍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 形式之一。,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此地区为什么如此干旱?,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的范围,(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2)行政范围:,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3)气候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2、地形特征,地形
3、特征,东部,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坦荡的高原,西部为“三山夹两盆”,由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由东到西,由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干旱,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背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讨论,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
4、的显著升高。 据研究,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干旱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松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持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 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 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
5、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请根据下列框图,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形成荒漠化的 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1.过度樵采,沙蒿,2.过度放牧,掘井,典型地区:半干旱的草原
6、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3.过度开垦,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次生盐渍化,荒漠地区,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外来引水,阅读 盐碱化产生原因,人为因素,荒漠化,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干旱的自然背景,气候异常,物理风化和风力强盛,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防风沙的植被,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小结,1 2 3 4 5,多雨年,持续干旱,实战演习,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生物生产力下降
7、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A,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D,实战演习,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C,实战演习,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是( ) A.
8、异常干旱,因地处内陆,又有高原对水汽阻碍 B.大风,地处背风坡 C.沙漠广布,地处副热带高压带 D.风力很大,畜牧业为主,A,实战演习,小结,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世界的气候变迁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发展。,活动:P21,1、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 ,可想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mm,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
9、的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2、传统的游牧经济,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 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 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 草场的毁灭。,3、一是导致草场的进一步超载,二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其结果都会造成荒漠化的发展。,4、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环境整治。,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2)原则,坚持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
10、结合,预防潜在、扭转发展、恢复荒漠,(3)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2、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封沙育草),(防沙林带),(防护林网),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宁夏毛
11、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利用风能、太阳能,(5)控制人口增长,建立,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1)建立了防治荒漠化试验推广站,创造出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2)我国政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措施,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农民牛玉琴在沙区林地里铺设节水灌溉的塑料管(摄于2005年4月10日)。20多年前,她带领家人在毛乌素沙地南部沙区承包荒沙11万亩,现治理达8万多亩,植树1800多万株,硬是将风沙逼退10公里。,赤峰农田防护林,赤峰农田防护林。,张掖农田防护林,内蒙古牧场防护林,宁夏盐池牧场防护林,小结,荒漠化的定义、表现 西北地区概况 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荒漠化的防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