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V影片创作技术初探.doc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8275450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V影片创作技术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DV影片创作技术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DV影片创作技术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DV影片创作技术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V影片创作技术初探作者:杨俊 文章来源:西楚网 更新时间:2011-11-24 15:39:27DV,即 Digital Video,是一种数码摄像格式,由于这种记录格式的摄像机价格低廉、后期剪辑方便、成像质量好,很受普通民众的欢迎。大家在进行 DV创作时不仅能丰富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个人艺术修养,同时也促进了影视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一、DV 影片创作的现状 DV走进普通民众生活的时间很短,但发展速度很快。从一开始拍摄一些景色、旅游、活动等片段,DV 成为一个记录生活的手段,虽然拍摄手法显得稚嫩,但反映出普通民众观察问题的独特的视角,也记录了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然而,目前的 DV创作同样

2、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对于 DV影片的创作者、参赛者,缺少自己原创的元素。现在的国际电影节都会要求作品必须原创,而我们很多的 DV作品,包括我们像电视台创作送评的作品中也有很多非原创性的元素,第一作者群很重要。还有就是 DV作品大多数重在记录自己身边的事,很少注意画面艺术准确的表现性、视觉效果性,仅盲目地模仿一些电影中的手法,如:在拍摄镜头的胡乱晃动,蒙太奇手法到处运用等。二、DV 影片拍摄技术技术是拍摄 DV影片的先决条件,只有拥有熟练的拍摄技术才能创作出好的 DV影片。所以在进行创作之初先要练好自己的技术关。曝光控制合理在电影电视诸造型元素中,光线是画面造型最基本的元素,它赋予影视画面生

3、命和灵魂,其区别于其它影像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动态性的。进行 DV影片创作时,创作者必须要注意能够科学地观察光线并正确控制曝光。从理论上讲,曝光的控制取决于光圈。进行 DV影片创作时,创作者可根据需要对光线作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处理,以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真实。通常是在要求不失真的情况下,艺术地再现环境中的典型光效,注重实景光线的运用,强调真实自然的光效。色彩还原准确如果说光线赋予影视画面以生命和灵魂,那么色彩就给画面注入了情感,DV影片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生活,色彩的真实再现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一种基本的画面造型手段,色彩在构思、拍摄及后期编辑制作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V影片创作中,创作

4、者对色彩的处理首先要学会调节白平衡。这是为了确保在照明条件发生变化时图像中的白色保持不变,图像的色调依然保持自然。如将调白平衡的白卡片上调入少许的青色就会拍摄出偏红的暖色调画面。因此,当基本照明光源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调整白平衡。聚焦操作正确一般使用的 DV摄像机都提供了自动和手动两种聚焦模式。因为自动聚焦模式操作简便,是摄像中采用较多的模式。但是采用自动聚焦在进行拍摄快速运动镜头时,会由于存在一个机器的反应时间问题而造成画面的瞬间模糊、不清晰的缺点,严重影响画面质量。建议创作者采用手动聚焦,这样就可避免这个问题。持撑方式得当拍摄 DV影片,好的画面,可以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而画面好坏与操作者

5、能否正确操作摄像机有直接关系。持撑摄像机最基本就是要保证“稳、平、准、匀、清” 。稳,指的是画面不能晃动。初学者最好利用三脚架或广角镜头,如不能,可使用手持拍摄,正确的手持拍摄姿势是:面对被摄对象,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挺立站直,重心落在双脚之间,右手握住机身,左手握住聚焦环,眼睛紧贴寻像器上。拍摄时尽量屏住呼吸或采用匀而浅的腹式呼吸;平,指的是所摄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可以用寻像器的边框作为参照标准;准,一般说来是指的是落幅要准,也还包括正确重现色彩,白平衡调整要准确等。匀,指的是在运动镜头时,速度要均匀;清,指的是画面处理清晰,画面各元素之间的主次层次关系也要明朗。三、DV 影片创

6、作技巧 DV影片的内容和形式的表现、信息的传递和主题的反映都是通过电视画面实现的,它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画面处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者的拍摄技术和技巧的运用是否合理。电视画面的表现元素是多种多样的,DV 影片的造型手段也是丰富多彩的。其造型元素主要包括画面的景别、拍摄角度、光线布局、镜头运动等几个方面。合理控制景别景别是影视创作中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控制信息容量的重要因素,是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远景比较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具有开朗、舒展的特点,讲究“远取其势” ;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

7、,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表示一种全面的空间关系;中景则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的表现,能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近景是表现正常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能直观细致发掘人物的神情特征,讲究“近取其神” ;特写在 DV影片中也是经常用到的,是景别中的感叹号,用来说明该内容极端重要。如惊呆的眼神,憨厚的笑容,它的内容是人的肩部以上或某些物件很微小的一部分。正确选择角度拍摄角度是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画面造型的新颖很大程度就取决于拍摄角度的独特,不同的拍摄角度,直接决定了画面主体的轮廓线形和造型构架,决定了画面形象的光影结构、位置关系和感情倾向。有侧重于表现地

8、面景物层次、数量、地理位置以及盛大的场面,给人以深远辽阔感受的自上而下、由高向低的俯角拍摄;有突出被摄对象高大、挺拔、具有权威性,强调高度、气势,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角拍摄;也有注重不偏不倚,使画面结构稳固、安定、形象主体平凡、和谐,给人以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感受的平角拍摄。DV影片实际拍摄时,一定要有角度的变化,选择最适合主题表达,最有表现力的角度,并考虑角度时要与光线效果密切联系。运动技巧合理镜头的运动使画面成为一种动态构成,电视摄像成为一种动态造型艺术,在 DV影片拍摄中常要用到“推、拉、摇、移”等方式的镜头运动来产生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形成了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

9、美效果。像拍摄获奖者站在台上受奖时,先是获奖者手拿荣誉证书,捧着鲜花的全景推成该获奖者非常高兴得笑容的脸部特写,分起幅、推进、落幅三部分完成的推镜头;还有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等。想要创作一部好的 DV影片就必须熟练使用这些运动镜头还要能综合使用,并注意与固定镜头的灵活衔接。DV影片的实际创作具有不可预见性,创作者要随时注意挑、等、抢等手段的运用。光线应用适度光线是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DV 影片创作一定要注意光线的变化,光线一旦发生变化,画面的构图效果和艺术氛围也会发生改变。顺光从摄像机方向射来,被摄对象表面均匀受光,画面上看不到较暗的调子及由暗到亮的影调变化,能较好地表现景物固有

10、的色彩,构成平调照明,可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侧光可使被摄对象形成由亮面到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和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层次感和立体感较强。逆光能突出在暗背景中的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形成暗背景、亮轮廓、暗表面的强反差画面,同时逆光能加强大气透视效果,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在进行 DV影片拍摄中要求“光线先行” ,因为光线的选择是决定 DV影片摄像和画面构图质量的关键因素。四、后期编辑艺术后期编辑是 DV影片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DV影片的后期编辑要做到与所记录的事实相符合并且要与影片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地统一。即:对画面剪辑点的正确选

11、择、镜头间的剪辑、有效控制节奏。选择正确剪辑点创作者要注意准确掌握镜头剪接点是保证镜头转换流畅的首要因素,它关系到镜头转换与连接是否流畅,是否符合观众的视觉感受,是否满足节目叙事需要,能否体现艺术的节奏。叙事剪接点的选择以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或者解说词叙事,或者情节发展所需的时间长度为依据;动作剪接点以画面运动过程(包括人物动作、摄像机运动等)为依据,结合实际生活规律的发展来连接镜头;情绪剪接点是以心理活动和内在的情绪起伏为依据,结合镜头的造型特点来连接镜头,目的是激发情绪表现;节奏剪接点根据运动、情绪、事物发展过程的节奏为依据,通过镜头连接点的处理来体现快慢动静的对比,重视镜头内部运动与外部动

12、作形态的吻合。合理连接镜头镜头的合理连接是以镜头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前提,即要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符合观众观赏时思维的逻辑。而且景别、运动方式、元素匹配等从形式因素上加强了人们感受镜头运动和意义表述的效果,也是剪辑者选择剪接点的判断依据,一般通过特技转换和直接切换来实现。在 DV影片的实际剪辑中,选择和组合镜头时,首先考虑的是并不是形式因素,而是镜头的内容意义,即后续镜头与前一镜头之间的关系,只有存在着能让观众明白的逻辑关联,镜头之间的分解组合才可能有意义。有效控制节奏影视节奏是叙事性内在节奏和造型性外在节奏的统一。内在节奏决定着作品的整体风格,它与 DV影片所表现内容的内在运动、造型手段、动静关系

13、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剪辑者要把握好内在的节奏基调,在此基础上安排好内在节奏变化的轻重缓急,控制好节奏张力能有效影响观众视觉、心理感受,由外部造型手段形成的节奏被称为是外部节奏或造型性节奏。造型手段能为节奏的形成服务,比如,运动摄像、拍摄角等,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作用,构成了外部节奏。无论是内在叙事性节奏的发展变化还是外在造型性节奏各元素的对比作用,其实质是在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更替中形成。这种动静节奏既可以是由叙事内容的丰富与简约、内容性质的紧张与舒缓等对比来安排,也可以利用声画关系、景别、动势等形式元素的巧妙组合来调节。其变化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是强调节奏的自然变化的渐变式,还有一个是强调前后节奏

14、的对比,变化强烈的突变式。 在后期剪辑时,剪辑者要遵循编导者的意图及纪录片的形式、风格,控制节奏基调,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 ,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剪辑者尤其要注意的,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以免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三是在一个段落中应适当变化剪辑节奏,注意张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DV影片创作的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很多人也对此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技术上的总结与创新。DV影片创作研究不管从哪一个角度(不仅仅从技术方面)来对它进行研究都会有很大的发现与收获,这一课题要求影视专业的研究者和我们处于一线的实践者在不断进行 DV影片创作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不懈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总结,以促进 DV影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