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岭乡宋家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发展规划(2012-2016)为进一步加快宋家村发展,着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根据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精神,结合我村实际 ,特制订北岭乡宋家村“ 联 村联户 、为民富民 ”行动发展规划( 2012-2016)。 1、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宋家村位于北岭乡南部山区,全村辖 8个村民小组,2011 年末总户数 149 户,总人口 723 人,总劳力 468 人,人平纯收入 1672 元。全村总耕地面积 1807 亩,人均占有耕地 2.5 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
2、玉米、洋芋等,人均占有粮 223 公斤。全村共有特困户 126 户 420 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 260 人。共有低保户 93 户,395 人;五保 13 户,16 人。全村有六年制小学 1 所,现有学生 80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98.6%。(二)贫困原因分析:一是目前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仅处于较低层次,处于温饱与贫困的边缘,遇灾遇病易于返贫。 二是农业生产条件脆弱。我村地处干旱山区、农业产出率低,水浇地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存在广种薄收现象。三是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尤其近年来,我村农牧业多次遭受旱灾、雪灾、霜冻等自然灾害。农业设施薄弱,对上述自然灾害的袭击,几
3、乎没有有效的抵御措施。四是缺乏支柱产业。我村是传统的农业村,群众文化素质比较低,增收致富主要来源依靠农业和外出务工,就全村农业结构而言,还没有支柱产业,产品单一,质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鉴于上述原因,解决部分人的致富问题,仍是我村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 动,以 农民增 产增收为目标,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大力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3、总体目标 2012 年到 2016 年,我村贫困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幅高于全乡平均水
4、平,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 实现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对没有劳动能力或基本生活常年困难的贫困家庭按规 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达到 “三个一” ,即建成 1 个稳定增收项目、转移 1 个劳动力、培养 1 个科技明白人。全村每年解决贫困人口脱贫 92 人以上。以提高 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联系户脱贫致富为 核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改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条件,积极宣传政策,教育引导,理顺稳定群众情绪。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狠抓扶贫政策到户,突出解决贫
5、困人口收入问题,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任务 本规划覆盖本村十二个社,年限为 2012 年至 2016 年。1、 2012 年解决李山社 33 户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主要解决自来水管道入社入户管线的铺设和管道的购置问题。2、2012 年完成赵广路铺油工程和赵汪路路基拓宽及铺砂任务,2014 年之前完成赵汪路的硬化;2013 年之前完成赵上、赵下、李上、李下和马家 5 个社的村社道路硬化。3、2016 年之前通过技术指导,扩大养殖规模,发展 100只以上规模养殖厂 6 处;每年为贫困家庭分散养殖户提供妇女小额贷款 20 户以上,扩大养殖
6、规模,增加农民收入。5、每年完成 35 户以上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建设项目,2016 年之前全部完成危旧房改造。6、逐年在堡子山栽植花椒、山杏 1350 亩,在物子山、李山、洒勒沟种植花椒、啤特果等经济林 2600 亩。7、每年完成双垄沟播技术推广 2400 亩。8、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成村办公场所的改建工程。9、兴办民营企业,通过群众自筹和政策扶持新建砖厂一座,扩大群众就业,从而带动我村群众脱贫致富。10、通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逐步解决 185 户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和脱贫问题。11、积极动员适龄儿童入学,改善办学条件,2013 年之前解决萨拉沟学校饮水难问题,筹建水窖一口。12、积极引
7、导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 98%以上。5、主要措施1、宣传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中央和省上对贫困地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宣传中央、省、州、县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宣传乡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指导、协调、督促各项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反映社情民意。广大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认真挺听群众的期盼、呼声和诉求,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反映群众的愿望及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建议。对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要尽快解决;不能解决或者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耐心解释,争取理解;需要乡党委、政府帮
8、助解决的要及时整理上报,统筹协调解决。3、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村社、深入实际,经常性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摸底工作,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4、助推农村发展。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突出做到“六个 结合” ,即:与加 强项目建 设、创新完善社会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努力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对贫困群众进行农业技术、劳动技能和先进科技等方面的培训,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转,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解决特困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让广大群众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 动中得到 实惠。5、加强基层组织。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大农村党员培训教育力度,发挥好农村党员带头致富模范作用。6、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帮扶干部学习教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水平。7、大力推广典型。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及时做好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分析总结和推广,推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