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38 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照片,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2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合作意识,学会评价;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具:有关水果店、鞋店、电脑市场、服装店的情景照片;课件(能控制图片,音乐,及其他题目的展示);货柜台及物品(水果类、学具类、蔬菜类、生活用品等多种物品)学具: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学具;水彩笔。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出示一张水果店照片。师:这张图片漂亮吗?你逛过商场吗?这张图片是老师上周星期天逛商场用相机拍下来的,还有几张,想不想看?师:那好
2、,待会同学可要仔细观察每张照片,看谁看完之后,能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二情景中探索、生活经验的升化。(一)从生活经验中悟出新知。1课件一张一张显示商店里拍的照片。(学生小声说)2抽学生说。生 n:我看到了3几张照片放在一起。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了这么多。你发现这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师:你们的发现都不错。你们的意思就是说把一样的(或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数学上把一样的或同样的称为同一类。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的方法。板书(二)实践体会,分组动手摆,生活经验的升化。1师:刚才商店里的阿姨摆柜台,分类摆得不错,你们想不想摆呀?好,下面请大家来当小售
3、货员,动手分类摆一摆。要求:首先,同组的小朋友一起到柜台前,看看你们的柜台前的篮子里有些什么东西。然后,商量、讨论怎样把这些东西分类摆放好。再动手合作把物品分类摆放好。2小朋友动手合作摆放。 (放音乐,让小朋友在欢快的音乐中活动)3小组参观、交流、汇报。师:哪个组先请大家来参观?接着一组一组汇报,同学相互评价。(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培养交流、评价意识)4列举生活中的分类。师:我(老师)觉得四个小组摆得挺不错,经过我们小售货员分类摆放,这些东西就不乱了,看起来就清楚了不,找起来就方便了。比如,我要买西瓜,到哪儿买?兴趣班的同学要买足球,到哪儿买?冬天来了,妈妈要给你买毛衣,到哪儿买?李老师要买电
4、脑,到哪儿买?(列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曾经到什么店里去买过什么?5德育教育师:分类带来这么多方便,你们说分类好不好?平时,我们同学们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都要分类摆放好,养成良好的习惯。(三)分类知识的抽象运用。师:刚才,同学们动手合作分类摆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么,画出来的,你能分吗?1出示课本第 40 页第 1 题。2出示课本第 40 页第 2 题。师:用你喜欢的颜色把车涂上颜色,看谁涂得又对又好。小组互相欣赏。各组推选 1 名全班展览。4.分类的多样化。师:其实呀,分类还有一定的技巧,想不想试一试?学生拿出装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学具。师:请你把这些学具分类摆放成几堆,看你有几种摆法。学生动手摆。学生汇报。老师小结:可按形状、可按颜色,标准不一样,分的结果就不一样。(课件展示分的结果)收学具。师:请把红色的收起来,再把黄色的收起来,再把蓝色的收起来,把剩下的收起来。三课堂回顾。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师:今天大家学会了分类,还掌握了分类的一些技巧。四把分类运用于生活。1说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分类。2课外运用。(针对寄宿制学校)(1)今天中午在食堂就餐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在食堂,哪些地方用到了今天我们学习的分类。(2)学们今晚分类摆放自己生活柜里的物品,晚上老师要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