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学专业毕业论文 小议工程地质学的成就与发展摘 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简要回顾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以展望。关键词:工程地质学;成就;发展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
2、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1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20 世纪 60 年代,工程地质的实践,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一定的实际经验,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各建设部门制定自己的勘察规范,以山区工程建设为主,对工程地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岩土测试技术提高,定量评价有所发展。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年代,各方面的建设蓬勃发展,工程地质在已往在基础上取得了重大发展
3、。勘察质量提高,新的勘察规范制定,向着工程领域拓展,承担勘测、工程处理的系统列工作。新型、巨型工程向工程地质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创立了自己的新的理论,引入有关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学术活动频繁。2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不断提高工程地质的任务就在于为工程建筑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认识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建筑的位址选择和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是:任何工程建设不进行勘察工作就不准设计,没有设计不准施工。这就赋予了工程地质重大而光荣的职责,避免了不顾地质条件是否适宜而盲目兴建工程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建筑设计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施(工)设计
4、等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也随之分阶段进行,对工程地质条件的了解愈来愈深入,这是完全符合认识规律的。建筑位址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起着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不利条件的作用。位址选得好,不但能保证工程的安全,而且工程处理也较简单,经济上合理。位址的地质选择只是一个方面,还要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最后综合考虑选定。我国的各类工程、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城乡建设、工业、国防、矿山、港口等建筑,尤其是大型建筑,都是先做了反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才进行设计、施工、修建完成的,因而基本上没有因为地质问题而失败。3 我国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工程地质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是可以预测的,只要查清工程地质条件,又有
5、了规划设计部门所提供的有关工程建筑的类型和规模,尤其是建筑物作用力的大小和性质,就可以建立二者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进而建立计算模型,做出问题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建筑场地给予工程地质评价,指出问题的严重,哪些地质因素不利,不能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应当采取何种措施予以补救,是减小建筑物的规模以适应地质条件,还是采取工程处理措施,改善条件,以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消除不良影响。这要从技术条件上和经济合理性上进行比较才能确定。由上述可知,工程地质学研究的目标在于协调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关系,既保证工程建筑造福人类,又避免它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4 50 年来的科研成就4.1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
6、的建立与岩体力学研究与土力学相比,岩体力学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还是知之甚少。在治淮工程、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以及三峡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地质勘察中发现岩体中的裂隙发育情况不同对岩体的力学性质与行为影响很大,而岩体的变形破坏实际上是受其中的软弱结构面的控制,包括层面、断层面、裂隙、片理、劈理等,也称不连续面,使岩体成为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不联系介质。结构面之间的岩石体称为结构体。总体上来说岩体就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的。结构面按其延续的长短可以分级,但其形成则受岩石成因和后期地质构造变动的控制,因而其分布规律和形状、宽度等可以通过地质力学加以分析。这样他们就把地质力学与岩石力学结合起来对岩体
7、结构加以分析,创立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把岩体结构分为块状结构、镶嵌结构、碎裂结构、层状结构、层状碎裂结构、散体结构等类型。不同结构类型的岩体其力学性质和变形破坏规律也不同。我国在软弱、破碎岩体的研究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例如断层岩的分类及其物理力学特性和稳定性评价的研究;泥化夹层的物质与结构特征及其力学性质的研究;膨胀岩的膨胀机理和处理措施的研究等。4.2 土体研究我国在土的微观结构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土的微观结构与土的物理学性质的关系研究还不够充分。海洋土的研究进展显著,其与陆相土的区别在于其 Na、Mg2氯化物含量较高,并具有絮凝蜂窝状结构。南海土中石英含
8、量较少而硅质和钙质沉淀物较多,因而其工程性质有所不同。膨胀土的研究成绩突出,其他特殊土的研究进展也较明显。4.3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在三峡和二滩等巨型水利水电工程和苏南、大亚湾等核电站的工程地质勘察中,区域地壳稳定性成为重要因素,这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对断层发育情况、活动性,地壳升性速度、地应力状况、地球物理特征值、以及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等进行全面研究。基于这些因素的分析和定量指标,做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做出稳定性分区,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次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几个等级。并把稳定区视为“安全岛” ,是适于进行这类工程建筑的区域。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项目。4.4 环境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
9、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我国开展了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几十年来在一些重点地区和大型工程地区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以工程建筑所引起的闪生地质环境研究为主,包括对人类生存和生产造成损失和威胁的各种地质灾害,诸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库诱发地震、沙漠化、水土流失等。总结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国工程地质学从建国初期的一片空白,发展到今天成为一门内容丰富、理论体系严谨、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发展之迅速是惊人的。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形势大好,新世纪的到来,经济建设任务更为艰巨,新型城镇、新型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黄河的治
10、理、西南水电资源的开发、南水北调工程、海峡通道等等,为工程地质学研究开拓了美好前景。让我们加倍努力,把我国工程地质学推向世界高峰。毕业实习指导矿山地质专业论文指导书一毕业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本毕业论文大纲是根据矿山地质专业教学大纲编制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针对实习中发现的地质问题或生产单位急待解决的地质问题,开展地质专题研究所编写的毕业论文,是毕业前最后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将所学专业课程加以综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毕业论文内容 矿山地质专业根据实习单位(矿山、地质队)不同,相应地工
11、作任务也不同,所以毕业论文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同。 (一)与矿井地质相关的毕业论文内容 矿井地质相关的毕业论文应紧密结合矿井地质中出现的急待解决的地质问题开展工作。其选题可以是对地质构造规律研究、地质构造探测、瓦斯地质研究、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分析等方法。这些专题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地质问题,进行地质资料收集、分析和综合研究,其结论可以作为矿井、采区和工作面设计、施工的地质依据。这类毕业内容包括研究现状、研究区域概况(地层系统、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瓦斯地质等)、研究主题、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图、附表等。 第一章 绪论 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
12、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本次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 第二章 矿井概况 主要阐明井田的地理位置、井口坐标、井田边界和面积,与邻井关系。扼要说明经过本井田邻近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等。叙述井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等自然地理情况。阐明矿井建设和投产时间、设计能力、核定能力、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开拓延深及改扩建历史、服务年限、开采煤层,现生产水平、开拓延深水平和开采范围等生产建设情况。 第三章 地 层 简述井田内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标志层特征等。 第四章 构造特征 简述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及井田所处的构造位置。详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
13、化、主要褶曲和断层的分布情况。 第五章 煤层/矿层 综述含煤/矿地层中煤/矿层的分布特征及组合,煤/矿层的总层数和总厚度、可采煤/矿层层数和总厚度,含煤/矿系数、煤/矿层间距及其变化等。 自上而下详述各可采煤/矿层的层位、间距、厚度、结构,煤 /矿层可采范围及其变化规律等;详述各可采煤/矿层的控制研究程度和稳定性。 第六章 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方面论文应详写) 简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和井田在区域地质分区中的位置。详细叙述井田内各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裂隙、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其规律;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埋藏类型、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等及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评价隔
14、水层的隔水条件。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对本井田的影响。 第七章 其它影响因素 包括瓦斯地质、岩浆侵入等影响因素。 叙述瓦斯影响瓦斯大小的地质因素、瓦斯分布规律等。 叙述井田内火成岩侵入时代、名称、产状和分布范围,它与井田构造的关系以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对原勘查资料的评价及掌握的基本规律。 以上内容应根据所写论文不同酌情增减。 第七章 论文主体部分 主要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篇幅较长的论文常用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
15、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的方法。 第八章 结束语 论文的归纳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参考文献 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附图 反映论文成果的相关图件,如矿井地形地质图、矿井地层综合柱状图、矿井地质剖面图等。 (二)与地质勘探相关的毕业论文内容 地质勘探相关的毕业论文应紧密结合勘探区地质中出现的急待解决的地质问题开展工作。其选题可以是对地质构造规律研究、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矿层品位分析规律、瓦斯地质研究、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分析等方法。这些专题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地质问题,进行地质
16、资料收集、分析和综合研究,其结论可以作为勘探区勘探方案修改、施工的地质依据,也可以作为最终勘探报告一个专题研究。这类毕业内容包括勘探区研究现状、研究区域概况(地层系统、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瓦斯地质等)、研究主题、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图、附表等。 第一章 绪论 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本次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 第二章 勘探区概况 主要阐明勘探区地理位置、边界和面积、四邻关系。扼要说明勘探区交通情况(可附交通示意图)。叙述勘探区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等自然地理情况。 第三章 地
17、 层 简述井田内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标志层特征等。 第四章 构造特征 简述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及井田所处的构造位置。详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主要褶曲和断层的分布情况。 第五章 煤层/矿层 综述含煤/矿地层中煤/矿层的分布特征及组合,煤/矿层的总层数和总厚度、可采煤/矿层层数和总厚度,含煤/矿系数、煤/矿层间距及其变化等。 自上而下详述各可采煤/矿层的层位、间距、厚度、结构,煤 /矿层可采范围及其变化规律等;详述各可采煤/矿层的控制研究程度和稳定性。 第六章 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方面论文应详写) 简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和井田在区域地质分区中的位置。详细叙述井田内
18、各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裂隙、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其规律;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埋藏类型、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等及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评价隔水层的隔水条件。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对本井田的影响。 第七章 其它影响因素 包括瓦斯地质、岩浆侵入等影响因素。 叙述瓦斯影响瓦斯大小的地质因素、瓦斯分布规律等。 叙述勘探区内火成岩侵入时代、名称、产状和分布范围,它与井田构造的关系以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对原勘查资料的评价及掌握的基本规律。 以上内容应根据所写论文不同酌情增减。 第七章 论文主体部分 主要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
19、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篇幅较长的论文常用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的方法。 第八章 结束语 论文的归纳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参考文献 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附图 反映论文成果的相关图件,如勘探区地形地质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等。 三、毕业论文进度安排(共 8 周)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矿井/勘探区概况、第三章 地层,半周;
20、 第四章 地质构造,半周; 第五章 煤层/矿层,半周; 第六章 水文地质、第七章 其它地质因素,半周; 第八章 专题论文主题部分,4 周半; 第九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图、附表,半周; 抄写毕业论文、绘制设计图纸 1 周 四、毕业论文的要求 1.毕业论文的基本内容要求 本专业的毕业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绪论; 2) 矿井 /勘探区概况; 3) 地层系统; 4) 地质构造; 5) 煤层 /矿层; 6) 水文地质; 7) 其它地质因素; 8) 专题论文主体部分; 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附图、附表。 2.毕业论文图纸的基本要求 图纸应满足以下要求: 1)图纸必须紧密与毕
21、业论文主题内容相一致。必须做到图文一致; 2)图面布置整齐、均匀、整洁、美观;线条清楚、尺寸准确;字体工整;3)图纸一律用白色绘图纸,碳素墨水绘制,(有能力的也可以用 CAD绘制)对不合乎质量要求的图纸,必须进行修改和重新绘制; 4)图纸四周应有图框。图框规格为:四侧留 10;图的右下角应有规定样式和尺寸的图签;图中应附有图例; 5)字体、字数和外文均用工程体书写。 3.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的编写应符合如下要求: 1) 叙述简明扼要,对所采用的决定和主要依据要叙述得确切; 2) 文理通顺,字体工整清楚; 3) 文字说明应与所绘制的图表密切配合; 4) 毕业论文应用学院统一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稿
22、纸。每页应编页次。页次编号一律在右上角,各行空间按标准格纸书写;或者采用电子版用 16 开打印。 5) 所有公式,均应将所用符号及单位加以说明,计算时将数字带入后,可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将计算过程详细列出。有关单位均用国际单位; 6) 论文所有的附图、附表均应注明并编号; 4.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1)纸张和页面要求 16K 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各为 2.5 厘米,左边距为 2.5 厘米,右边距为 2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 22 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 100%,间距:标准);正文页码设在页面底端居中。 2)字体、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要醒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 2
23、0 字以内,用三号黑体字、加粗;其余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标题加大一级字号;参考资料用五号字;日期采用阿拉伯数字,标点为中文标点。 3)题目序号 按照正式出版物的惯例,题目序号的级序为:一、 (一) 1. (1) 4)毕业论文装订顺序 封面;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指导教师评语; 评阅人评语; 论文摘要、关键词; 目录(要求至少有二个层次,注明页码); 论文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其中,第项采用统一规格,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主任填写;论文摘要的字数 300500 字,关键词 35 个。 5)论文正文字数 一般应在地 10000 字以上。 6)封面(
24、由学生填写) 1)系部名称:全称; 2)专业班级:为入学时录取专业全称; 3)时 间:为毕业论文结束日期。 五、如何撰写地质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一) 选题 选题不要贪大贪全,由于毕业实习时间只有 8 周,时间比较紧,不可能研究大的课题,研究的深度、广度也有限,选题应选择小点的课题。 1 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1) 生产单位急待解决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 2) 别人尚未研究新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 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2 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 1)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3)根据自己的专
25、长。 确定课题后,应尽快地拿出毕业论文的提纲,与指导教师沟通,把研究课题确定下来。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应在毕业实习阶段完成。 (二)研究课题 一般程序是:收集地质资料、研究地质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1.收集资料 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资料。 1)查阅资料。重点查阅地质报告、相关专题报告。 2) 收集相关地质图件,如地质剖面图、煤层图、水平切面图等。 2.研究资料 分清哪些资料对课题有用,应该采用或引用;哪些资料对研究课题无用,应加以剔除。 3.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 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
26、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在研究课题时还应该根据课题的需要编制相关地质图件,并进行综合地质分析。地质图件是地质课题研究中重要的资料。是文字部分的基础。 4.执笔撰写 首先写出初稿,经个人修改、指导教师审阅,然后再修改定稿。最终达到写作意图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准确、明确,材料使用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组织与论证符合逻辑,段落的结构完整、衔接自然,文章合乎规范。 六、毕业答辩及成绩评定 1.成立答辩委员会,认真处理好这一工作,委员会有领导.指导教师及聘请的有关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
27、组成; 2.毕业班可在答辩前进行模拟答辩,鼓励各位同学积极申请参加答辩。 3.毕业论文成绩分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等,成绩要根据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的工作优劣及答辩的情况而定;发现有各种抄袭等行为者按不及格论。 七、毕业论文可供参考的题目 (一)与矿井地质有关的题目 1 矿小构造发育规律研究 2 矿煤层夹石厚度变化规律研究 3 矿煤层顶板冲刷特征及对开采的影响 4 综合地质勘探在 矿 地质构造勘探中的应用 5 矿岩溶陷落柱发育特征及防治 6 矿地质构造预测及对采掘的影响 7 矿区域地质条件分析 8 矿 煤层煤厚变化规律研究 9 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0 矿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
28、11 矿顶板砂岩水害分析与预测 12 矿底板灰岩水水害及带压开采可行性研究 13 矿区地表水文地质调查与分析 14 矿区地质构造与古应力场分析 15 矿区瓦斯地质特征分析及预测 16 采区综采地质条件分析 17 矿煤层开采地质条件研究 18 断层带的突水特征及对策 19. 矿矿井地质特征分析(二)与勘探有关的题目 1 勘探区地质特征研究 2 勘探区矿层发育规律研究 3 勘探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4 勘探区地质构造对 矿层发育的控制规律 5 勘探区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6 勘探区岩浆侵入特征及对煤层的影响 7 勘探区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 8 勘探区煤层埋深与瓦斯涌出量的关系的探讨 9 断层含水导水性研究 10 勘探区瓦斯地质特征研究 八、说明 1.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收到的技术资料和成果,按规定格式认真进行各阶段的工作; 2.毕业论文格式不符合格式的论文,所符图纸、表格不合要求者,均按不及格论; 3.毕业设计必须在答辩前一周完成任务; 4.毕业实习期间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时刻注意自身安全。